提起動物與人題材的電影。
你可能會想到《忠犬八公的故事》、《流量貓鮑勃》、《一條狗的使命》等等。
忠犬八公的故事 /劇照
但這些電影都是站在創作者的角度,用豐富的劇情去調動觀眾的情感,從而達到催淚的目的。
而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同樣是從動物出發,結局溫馨至極,催人淚下。
但它與上述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
影片並不僅僅依靠劇情,而更多的是真實感。
為你取名的那一天
犬に名前をつける日
影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4。
而且作為一部沒有豐富劇情,沒有高難度拍攝手法的影片,居然好於了85%的劇情片。
導演山田茜,編劇出身,這部電影是她的處女作。
除此之外,只有一部反映日本東京街道風情的日劇《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嗎?》由她擔任編劇,但卻在豆瓣上收穫了8.7的高分。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嗎? /劇照
而這部影片的主演小林聰美,是許多日影日劇裡的熟臉。
現年42歲的她可謂中年得志,近年來優秀作品不斷,日劇學院獎最佳女主、女配提名無數。
小林聰美
她的表演是屬於「潤物細無聲」那種,但平平淡淡的真實感總是能走進人們心裡,充滿真切的生活感。
在這部電影裡,她飾演了一位電視節目製作人久野。
而這檔節目的主題就是關於「如何馴養寵物」。
她也因為這檔節目與她的愛犬「小夏」結下了深厚的情感。
可寵物終有一死,小夏逐漸老去。
狗的離世讓久野久久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於是她在一位前輩的鼓舞下,打算拍攝一部關於狗的電影。
而這部《為你取名的那一天》就是她拍攝這部「為動物發聲」的電影過程的隨行記錄。
為此,久野去了很多關於寵物救助機構的地方。
第一站是千葉縣的動物收留所。
這裡積壓著很多等待死亡的寵物。
因為日本規定——
沒有主人的貓狗,必須送去各縣市的收留所,處以安樂死。
所以每個被送到收留所的寵物都被設下了一個「生命期限」——
一周內,若無人認領或願意領養,流浪狗便會被強制安樂死。
這對於這些生命來說,它們面臨著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
沒有主人的狗就沒資格活下去。
拯救流浪狗,找到主人才是唯一能讓它們活下去的辦法。
隨後,久野又去了採訪了從收留所救下一條條生命的愛心團隊——千葉汪。
這裡被收留的狗都會經過專業的寵物確認,是否適合被領養。
一經確認後再貼出認養公告,等待新主人。
長久以來,千葉汪用這種方式十年來救了近4000條命。
他們還會定期為流浪狗舉辦相親會來尋找寄養家庭。
為了不讓悲劇的再一次發生,他們對寄養人群有著明確的規定。
比如:
要確認你的確有收養能力。
這時候,有一位老奶奶要收養一隻一歲半的金毛,就被他們婉言拒絕了。
她們害怕如果到時候主人無法自立,養寵物就會有問題。
因為無法信任寄養家庭能給寵物一輩子幸福,他們也就無法放心的將寵物交到他們手上。
之所以工作人員如此嚴謹,就是因為被送到收容所的狗,都經歷過被拋棄的悲傷。
所以不想再讓它們受傷。
久野還去拜訪了一位中谷女士。
因為她是一位曾經接走全部將被安樂死的貓狗的愛心人士。
在她哪裡收養的狗有一百多隻。
但因為很多都是曾經即將被安樂死的寵物,所以這裡的情況不是很樂觀。
有先天肢體障礙的,耳朵完全聽不見的,視力幾乎為零的,牙周病惡化成齒齦炎的。
而這些通通是惡質繁殖業者故意讓寵物近親交配的結果。
比如業者想配出白色臘腸犬,就讓父母生的女兒小狗與父親交配,生下的外孫再跟父親交配。
雖然配出了白毛,但結果就是耳朵失聰,眼睛失明。
想想有時候人類為了利益真的可怕到令人髮指,失去了人性的光澤,就變成了被利益吞噬的惡魔。
感情本來是最好的東西,但是對於從出生就飽受殘疾與折磨的寵物來說,感情對它們百害而無一利。
也正是因為這樣,中谷女士泛著淚花說自己今後的使命——
不讓動物們再被無謂的犧牲。
正是有這樣暖心的組織在,讓流浪貓狗的數量在逐年下降。
也一直有善良的寄主願意給它們一個安心的歸宿。
影片後段也重回溫情路線,講述了寵物與主人之間深厚的情感。
這裡面,尤其老年人對寵物的感情最深。
因為喜歡狗的人都希望,自己年老以後也能和狗一起生活。
住在養老院的金子奶奶,見到一隻叫文福的狗非常高興。
縱使文福會趴到奶奶身上,用較大的身軀叫她起床,奶奶也絲毫不介意。
當記者問她——
不會嫌文福太重麼?
金子奶奶說——
當然很重,不過她很可愛,所以沒關係。
還有一隻叫細細粒的狗,被迫與爺爺分離,住在孤兒救援隊。
離開主人後精神變得很不穩定,還有自殘的傾向。
但見到主人後,就立刻變得溫順乖巧。
而每次爺爺知道它要來的時候,前一晚都激動的睡不著覺。
可每次見面的時間都是短暫的,下次相見,又要等一個月後的一天。
對於一個老人來說,不知道以後這樣的見面機會還有多少。
車緩緩開動,老人一直目送到車離開,轉身帶著淚花,只淡淡說了三個字——
走掉了。
言語雖短,寓意頗深。
簡單的三個字,包含了老人多少不舍與無能為力。
這樣平淡的真實感,讓婊姐幾次淚目。
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功來源於它選擇的電影形式——
偽紀錄片。
這部作品用了四年才拍完,共錄製了200多小時的素材,所以才會精細的捕捉到寵物與人之間的每一個細節。
一邊是用紀錄片的形式表現周遭人和動物的關係,一邊又用其他劇情線索加以鋪墊。
而這些瑣碎的細節,不僅沒讓電影因為太真實而變得索然無味,反而潤色了整部電影的人物情感。
比如,
影片當中穿插了女主角久野與前夫的一條感情線。
兩人再度相遇,互相噓寒問暖,慰問現狀。
尤其是電影結尾兩人再次相遇時,前夫也領養了一條流浪狗,兩人還打趣的互相衝對方的狗打招呼。
這樣的處理是極具感染力的。
前夫不僅支持著她的這項事業,還被這種愛的能力所感染。
而自己收養的狗也給了他們再一次邂逅的機會,結局兩人互相揮手再見,但是又或者,下次遛狗可能還會再見。
這種唯美的處理方式給觀眾留下了無數猜想與可能性。
電影反覆提及到一個觀點——
動物與人的關係是不對等的。
寵物的一生取決於跟隨了什麼樣的人類,因此人類責任重大。
這個簡單的道理也說明了人類與寵物的主僕關係。
但絕對不意味著,你可以因此對寵物不負責任。
片中被關押在收留所的寵物個個眼神裡充滿了渴望與恐懼。
它們畏懼這個世界,同時又希望有人來解救它們。
可悲的是——
把它們當做掌中寶的是人類,而造成它們悲慘結局的,也是人類。
導演山田茜曾說——
希望大家看完電影之後,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多救一些面臨死亡命運的生命,以及能以領養代替購買,不要盲目跟隨流行,也不要把動物當作商品。
這也是她拒絕做一部商業片,而選擇這樣做一部偽紀錄片的原因——
喚起人們的公知。
生命不是任何人買賣的交易,用領養去代替購買就是檢驗自己是真的喜歡寵物,還是喜歡新鮮感的最佳方式。
在中國,這樣的寵物救助站也有很多。
成都、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型寵物救助領養中心機構也都已經足夠完善與放心。
每天都會有一些流浪寵物被送去救護站,而你需要的,僅僅是給它們一個家。
因為你不去拯救,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片名「為你取名的那一天」也正是這個來意。
當你為領養的方式為你的寵物取一個名字,就等於它新生命的開始。
對於寵物來說,它或許只是你的一瞬,但你卻是它的一生。
PS:想看的 B站就有在線 或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