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這部電影終於如期的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免費播出,看完之後,我覺得徐崢飾演的角色伊萬,其實是一個值得反思的角色,而伊萬的媽媽是值得我們同情和反思的角色。
因為這是他媽媽根據《伊萬的童年》選的名字,《伊萬的童年》講述的伊萬的少年,由於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伊萬懷著對納粹的仇恨,投身革命為前蘇聯效力的故事。
1.他父母對莫斯科有著極深的感情,這也是為什麼他媽一直想去莫斯科進行演出。
2.在他媽媽眼中,他始終都是一個少年,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要經過我作為媽媽的同意、安排,甚至包括是離婚。
他媽媽卻不曾想過伊萬已經長大,他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當伊萬和他媽媽大吵一段的時候,他媽才意識,伊萬已經不是少年,不是自己想像中那個伊萬,她有些無法面對這個事實。
就像我們現在和父母談論為什麼會吵架,其實更多的是我們已經開始慢慢有自己的意識,可是,父母還是依舊以為我們還是個孩子,會聽他們的話,這就是矛盾產生的原因——我們的成長父母已經跟不上。
很多人看了之後,一定會有一種感覺說要不要陪自己的父母旅遊一趟,讓自己的父母和自己在這趟旅途中能夠了解彼此,可是旅遊真的可以解決矛盾嗎?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真有那個條件,旅遊何嘗不是一種方式,重新認識彼此的一個方式,為什麼很多人旅遊前還是很好的朋友,可是旅遊後,才明白我倆根本不適合做朋友,旅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從策劃開始旅行途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檢驗自己的生活,看到被人生活的一種方式,慢慢的如果能彼此理解,明白。朋友之間真的無法理解、明白那就各走各的,這就是從相處較好—彼此破裂,那反過來我和父母之間一般就是從彼此無法理解—明白了解,這是有血緣關係在裡面,總有一方要去改變,更多的其實是父母改變。
就像《追尋加勒比海的陽光》書裡,母親和女兒一起去墨西哥旅遊,在埃克巴拉姆瑪雅遺址,準備攀登神廟時,女兒勸母親不要繼續攀登,可是母親怎麼能放心女兒獨自攀登,等到達至高點的時候,女兒卻恐高不敢睜眼,母親就站在女兒身後,輕輕地哄她拍她,讓她放鬆,就像是回到了一開始的母女時光。
《囧媽》中最高潮的一段應該就是伊萬,怒吼著說出了他對他母親的看法,他對他父親死的看法,這個時候才開始讓她母親反思自己,才會有走下火車,獨自去到深林,坐在一個枯木上,那背景非常的悽涼。
其實,大多數人總是會很好的保持理智,始終對父母保持一種尊敬或者更嚴重的說是戒備,他們要求什麼就是什麼,不會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很多矛盾的產生的原因,甚至在這種理智的情況下,連吵架都不會想吵,都不會說出內心的想法,最後就會積累到一定契機才會釋放,就像伊萬一樣,是所有的事情積累到一個點的時候,媽媽的一句簡單的話才會讓伊萬爆發。
更多的時候,我們不要總等著一個契機去爆發,去講出來,而是要學會自己創造契機,一點一點的跟父母講解,一點點的滲透到她的生活裡。通過電視的某個場景,或者微博上某個熱點,或者是今日頭條上的某個事件,這些就是一些小事滲透影響,或者說讓她慢慢思維上有些稍微的影響,因為當你把所有事情一起講出來的時候,父母真的一時間能夠接受嗎?就像伊萬的媽媽一樣,她下了火車直接跑到森林,遇到了狗熊,幸好有一個&34;的朋友救了伊萬和他媽媽。
有效溝通是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這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和父母溝通更多的是通過一件小事慢慢的溝通,因為父母的想法已經不能說是那麼快就能接受,他們的改變不可能那麼快(但是只有他們願意為你改變),因為你才是他們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