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相伴的莫扎特鋼琴音樂

2021-02-15 古典音樂放映廳


淺談莫扎特鋼琴音樂的美學特徵

音樂天才莫扎特不僅在音樂史上, 就整個藝術史而言, 也是罕見的人物, 他的音樂使歐洲音樂文化達到了一個高峰。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領域, 他的鋼琴音樂在其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主流位置, 也是音樂史上最矚目的發展之一。本文通過對其鋼琴奏鳴曲、鋼琴幻想曲以及鋼琴協奏曲的簡要分析, 揭示了莫扎特鋼琴音樂簡潔、和諧、歡樂、悲情以及戲劇性的美學特徵。

 「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 所有的對立者都和解了, 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 這個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三位大師之一。蘇聯音學家列維金評論說:「在偉大的音樂家天才眾神之廟裡,恐怕找不到另外一個音樂家,在莫扎特那樣早的年齡就顯現出如此才華來了。」然而生命之火在他身上只燃燒36年,在其短暫的人生中, 給人類播撒了無盡的精神食糧。直到今天我們仍在享用它, 受著它的撫愛, 受著它的沐浴, 它純淨著人的心靈。

 莫扎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他的創作數量之巨大,品種之繁多,質地之卓越,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有歌劇、交響曲、各種器樂協奏曲、鋼琴和小提琴奏鳴曲、室內樂和重奏等,幾乎涉及所有音樂體裁。他的十八首鋼琴奏鳴曲、二十多部鋼琴協奏曲、鋼琴變奏曲、獨奏曲所構成的鋼琴音樂在其作品中有一定的主流位置, 揭示了莫扎特音樂的美學特徵和內在本質。他在音樂史上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莫扎特《降B大調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K.570

一、在自然、簡潔中包含著和諧與歡樂

 莫扎特的音樂是純潔的童心和大自然的化身。莫扎特是世界樂壇上一位罕見的、早熟的天才。他六歲就開始創作, 在童年時代譜寫的許多作品, 充滿著一顆純真無邪、活潑可愛的童心, 那些作品早已成為今天琴童學習的良好教材。早在孩童時代, 莫扎特跟隨父親、姐姐乘著馬車走遍了歐洲。一路上的馬蹄聲嘀嘀答答的節奏給了莫扎特創作的靈感。旅途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鬱郁森林的美麗風光, 萊茵河、多瑙河、阿爾卑斯山的秀麗景色無一不觸動著莫扎特的心靈。他把它們一一化成了音樂。這柔情歌唱般的音樂, 猶如連綿不斷的山巒, 時起時伏; 那一串串的音階琶音猶如清澈的流水, 不斷流入人的心田。時而還能聽到鳥兒的歡笑、馬兒的嘶鳴。一幅幅音樂的繪畫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大自然的美、這銀鈴般的聲音陶冶著人的心靈, 使人離開喧譁、邪惡, 去憧憬美的世界。

 莫扎特的音樂是自然而然的情感, 沒有誇張和矯情; 自然而然的藝術表現, 哪怕是最複雜的時候, 也顯得那樣簡樸, 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在自然中又顯現著簡潔, 莫扎特的藝術精髓是用很少的音符來表達, 但每個音符都很重要。比起浪漫派的音樂,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需要的是更多的色彩而不是更少。但由此認為莫扎特的音樂是信手拈來, 簡單淺顯就錯了, 莫扎特說: 「沒有人像我這樣在作曲上花費了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沒有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我沒有再三地研究過。」

 莫扎特的音樂在自然、簡潔中包含著和諧、歡樂。宮廷藝術的優雅在莫扎特身上達到頂峰, 他的鋼琴作品旋律優美、活潑美妙, 有著驚人的純樸、平易近人,形式結構清晰、嚴謹、簡練,而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又很深廣,具有豐富的感情變化。這在莫扎特早期的六首奏鳴曲中(K.279- K.284)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六首奏鳴曲繼承了巴赫所具有的那種優雅的音樂風範, 各樂章間的平衡安排的很好, 每個樂章都充滿著輕快的韻味, 充分建立在和諧的基礎之上, 看似輕巧, 有時甚至漫不經心, 但卻難以駕馭。如降B大調奏鳴曲(K.281) , 音樂自始至終快樂幽默, 驚人的自然流動, 仿佛是莫扎特的精神在不受世事牽掛地自由徜徉,展現莫扎特那平和的精神狀態和充滿機智的魅力,並表現出這個平和精神內所包含的無限豐富的情緒。又如D大調奏鳴曲(K.284) , 這是一首有法國式優雅風格、輝煌而激人奮進的作品, 是一首洋溢著青春活力、充滿了蓬勃生命力和無限自豪氣質的奏鳴曲, 情緒內容的表達是更直接、更鮮明。在第一樂章上, 莫扎特在曲式上作了一些巧妙的處理, 但主題仍是輕快的, 擁有清晰流暢的線條, 每一個音符都有微妙的質感與色調變化, 想像力超凡。第二樂章採用了迴旋波蘭舞曲的形式, 反覆出現的主題有著不斷增加的裝飾音,溫柔的切分音嬌弱的起著連接的作用, 暗示著這首富有獨創性的圓舞曲的特性。第三樂章清純中呈現出喜悅與幽暗的色彩, 互為襯託。在這首奏鳴曲中, 人們可以隨時聽到莫扎特對生活的熱愛, 對生命的頌讚, 充滿活力, 充滿感情, 充滿力量。體現了莫扎特的音樂美學的基本要求: 簡潔、自然、動人、適度、和諧。

莫扎特《降B大調第三鋼琴奏鳴曲》 K.281

二、在和諧、歡樂下蟄伏著悲情與哭泣

 僅從甜美、優雅、簡潔、自然、和諧這一堆概念出發, 我們無法形成一個真正的莫扎特的形象。在憂鬱、陰冷、哭泣、悲情十足的另一面, 莫扎特顯得更成熟、雋永。把這兩個莫扎特揉和在一起, 我們才真正領會到了這位大師的魅力和豐滿。在莫扎特音樂的一般特徵中, 不難看出他的音樂裡歡樂與哭泣是並蒂相連的。長期以來, 人們受一些詮釋莫扎特音樂演奏家的影響, 認為莫扎特的音樂主要體現了孩童般的純真, 其實是把莫扎特簡單化了。那種不諳世事、不識人間愁滋味的天真爛漫是不能真正體現莫扎特的精神的。莫扎特的清純可愛是他在坎坷不幸中始終保持著的一顆赤子之心。莫扎特鋼琴作品中那種在經歷了困頓磨難之後, 洞悉世事的心理痕跡帶來的戲劇和悲愴色彩是難以掩耳的。在他宮廷式的優雅、勃發的青春精神和至真至純孩童般的面貌下, 蟄伏著沉重、陰暗、哭泣、怨憤的潛流。如他的a小調奏鳴曲(K.310)就是悲劇性的, 有哀傷黯然的悲劇情緒。a小調奏鳴曲反映了莫扎特創作當年的絕望, 這種絕望在第一樂章快板的第一小節就被沉重的敲擊出來, 主題荒涼空寂。第二樂章雖有慰藉的效果,卻夾雜著極不安的感覺。歌唱般的開端似乎標誌著情緒從第一樂章哀傷和悲觀的氣氛中解脫出來,隨後它卻向狂暴的、接連敲打的、焦慮不安的音型發展, 向第一樂章絕望的情緒靠攏。最後一個樂章以一個令人窒息的樂句走向開始和收尾, 在效果上幾近瘋狂, 散發著無奈和孤清的冷意, 陰暗的情緒得到了強化。這種哭泣性、悲情性在莫扎特的鋼琴幻想曲(K.376\K.397\K.475)中也有典型的表現。莫扎特最高代表性的音樂是笑聲和眼淚的混合。無論是簡樸的形式還是玲瓏剔透的織體, 都不能排除他成熟時期鋼琴作品中包含的強烈而複雜的感情。在他音樂表面的快樂下總有著一股幽暗的情緒。

莫扎特《D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 K.576

三、莫扎特鋼琴協奏曲中的「歌劇因素」

 談莫扎特鋼琴音樂的感受不能不談他的鋼琴協奏曲, 而談他的鋼琴協奏曲不能不談協奏曲中的「歌劇因素」, 因為莫扎特那偉大的歌劇創作無不滲透影響在他的鋼琴音樂裡。莫扎特鋼琴協奏曲中的「歌劇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歌唱性, 鋼琴與樂隊的關係就像歌劇中的重唱, 每一條旋律都是唱出來的; 其二, 表情性, 這種表情性既有歡樂, 但「樂而不淫」。也有哭泣、悲劇性, 如《A 大調鋼琴協奏曲》, 但「哀而不傷」; 其三, 戲劇性, 音樂具有一種內在的戲劇性, 一種大氣息的發展結構。既有生動發展的個性, 又有邏輯演繹的嚴密。其四, 交響性, 莫扎特充分發揮了樂隊的作用,特別是木管樂器, 使自己的鋼琴協奏曲成為深刻的交響音樂。

 莫扎特的音樂就是這活生生的世界, 凝結著歡樂、憂鬱和悲涼。熱愛生活的人必然與這位天才的音樂融為一體。愛因斯坦說: 「死亡意味著什麼?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

【每晚一張音樂CD往期】往期莫扎特:1、莫扎特歌劇與啟蒙運動丨《費加羅的婚禮》所彰顯的啟蒙精神;2、奧地利女鋼琴家海布勒丨專為莫扎特而生;3、聽陳奕迅演唱莫扎特詠嘆調《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丨選自《費加羅的婚禮》;4、音樂父親節丨看莫扎特的父親是如何規劃莫扎特的音樂教育的;5、莫扎特的作品 :不象他的生活,而象他的靈魂;6、論莫扎特:根據莫扎特書信(上);7、論莫扎特:根據莫扎特書信(下);8、阿爾佛雷德.愛因斯坦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9、亨利·朗論莫扎特(一)/楊燕迪譯;10、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K.545)講解;11、【書評】被誤解的莫扎特;12、莫扎特最大的貢獻「教會了樂器歌唱」,聆聽郎朗的《莫扎特》;13、音樂短評丨佩拉西亞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全集》丨「27首鋼琴協奏曲如同27首詩,貫穿他的一生。」14、電影中的莫扎特丨讓子彈飛丨走出非洲丨莫扎特完成的天鵝之歌丨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15、陳丹青論莫扎特丨不強迫自己孩子聽莫扎特丨《陳丹青音樂筆記》選讀丨霍洛維茨之死;16、楊燕迪丨莫扎特的兩個深層人文向度丨他畢竟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兒子;17、聆聽內田光子丨莫扎特「聽過太多,但是如此樸素真誠、意境深遠,只有內田。」 18、莫扎特說:「不要以為我創作過程那麼容易,我付出的精力都是常人不能想像的,哪個大師的作品我沒有反覆研究過呢?」 19、「莫扎特是天之嬌子,從天而降,貝多芬則是大地之子,升入蒼穹」;20、自負的華格納曾以輕蔑的口吻說:「莫扎特一輩子不脫稚氣,與藝術的偉大使命無緣。」 21、人生三個不同階段,他對莫扎特音樂竟有如此不同感悟!22、看莫扎特如何用他的樂觀主義理念迎戰生活丨《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K.488)的藝術特色;22、葉明媚談莫扎特丨如何理解傅聰所說的「中國人靈魂裡本來就是莫扎特」?23、葉明媚談莫扎特丨如何理解傅聰所說的「中國人靈魂裡本來就是莫扎特」?24、每一位作曲家都為自己的樂器寫作丨用現代鋼琴演奏莫扎特時要注意什麼?25、致莫扎特的感謝信丨我並非以理論,而是「以我快樂的身心來聆聽您的音樂」!26、德語音樂劇《莫扎特》選曲丨「如何擺脫你的影子」?「如果我屈服命運, 我活著,又是為了什麼」?27、莫扎特家庭鋼琴教育的啟示丨耳聽心記是孩子器樂學習啟蒙的重要途徑;28、莫扎特丨「我們的財富保存在頭腦中,沒有人能把他們取走,除非砍下我們的腦袋。」 29、「莫扎特的死與其說太早了不如說太晚」? 30、對藝術創作而言,學會思考是必須的,所以莫扎特讀哲學;【古典音樂放映廳】往期莫扎特:1、你是否熟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演奏風格?2、莫扎特說:「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說話」丨《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賞析;3、莫扎特與單簧管丨出於友誼寫下的兩部偉大作品(K.622與K.581);4、他的演奏有「緞子般的光澤和甜美」丨普林茲(Alfred Prinz)演奏莫扎特協奏曲K.622;5、莫扎特居然在手稿上畫了個女人丨「寫給自己與一群熱愛音樂的人」的《第23鋼琴協奏曲》;6、他比莫扎特還少活四年丨旺德(Günter Wand)指揮舒伯特《第八、九交響曲》;7、「我與單簧管一同歌唱」丨薩賓·梅耶演繹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8、內田光子的苦瓜臉與莫扎特《第二十鋼琴協奏曲》(K.466);9、他的音樂生活就一場冒險性極高的比賽丨古爾達演奏莫扎特《第九、第十二鋼琴奏鳴曲》(K.311/K.332)

相關焦點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藝術特色指南
    本文主要從主部副部完整的音樂結構、音樂多音符少的樂曲風格、追求融合流暢的處理技巧這三個方面探究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色,加深對莫扎特音樂藝術的了解與認識。  生命之火只在莫扎特身上燃燒了36年,過早離世的他卻為後人留下大量寶貴的音樂財富,一共75卷600多首作品,涉及交響曲、歌劇、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奏鳴曲、器樂協奏曲、重奏與室內樂等音樂體裁,而鋼琴音樂是其重要的創作領域。他的17首鋼琴奏鳴曲是世界音樂寶庫的經典。探究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色有助於進一步接近莫扎特,接受音樂文化的薰陶。
  • 莫扎特鋼琴演奏中的古風分析
    導讀:莫扎特在其短短的一生中,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財富,他一生的創作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鋼琴協奏曲、歌劇,除此之外,莫扎特還創作了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等。莫扎特的作品,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時代的運動思潮,他的音樂語言平易近人,作品結構緊湊,旋律優美,並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音樂史上的奇蹟,莫扎特在世人眼中,就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   莫扎特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寫了17部鋼琴奏鳴曲,為協奏曲的發展作出極大的貢獻。莫扎特的作品,大多都受他的出身、生活經歷、文化修養、和思想情感的影響。
  • 莫扎特鋼琴作品演奏特點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進入「中音在線」相關頁面,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  本文翻譯自Brendel著作《music sounded out》。  「可以準確無誤地說,莫扎特總是把歌唱性作為他的起點,由此,延綿不斷的旋律便貫穿於他創作的始終。那閃
  • 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上)
    他從少年時代就展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一生作品極其豐富。他創作的最重要領域是歌劇,共22部,另一重要創作部分是交響樂,共45部。他的音樂創作即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又對後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莫扎特也許不是最偉大的作曲家,但他絕對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就連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稱作是音樂的基督。
  • 【音樂百科】莫扎特的童年作品
    所以我們今天還有機會聽到莫扎特童年時代的音樂,從這些音樂裡來判斷一下莫扎特這個神童究竟有多麼聰穎奇巧,通過音樂驗證一下有關莫扎特童 年時的小故事是否過於誇張。這裡要談的是莫扎特六歲時寫的第一首小提琴鋼琴奏鳴曲和八歲時寫的第一部交響曲。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演奏風格指南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屬於古典派的奏鳴曲,在其室內樂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音樂蕩漾著人們的靈魂,使人們的情操變的高尚。莫扎特以他無比自然、流暢、直率的天性,顯示其音樂的精神面貌——優雅、甜美、柔和、細膩的感情。他的鋼琴奏鳴曲是鋼琴藝術史上不朽的精品。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莫扎特
    1.人物生平莫扎特與1756年生在薩爾茲堡,其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同時也是一位頗有才華和聲望的作曲家。莫扎特自幼就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能,在父親的培養下,3歲學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起即以「神童」身份在維也納、慕尼黑以及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旅行演奏。
  • 莫扎特鋼琴作品的藝術風格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第2位大師。莫扎特的鋼琴音樂是他創作中重要領域,主要鋼琴作品,有20多部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20首,還有變奏曲、迴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以優美、流暢、明朗、樂觀為主要特徵。莫扎特在歌劇中表現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顯示在鋼琴音樂中,如鋼琴樂曲中不僅慢板主題氣息、寬廣、悠揚、婉轉,恰似歌劇中的詠嘆調,甚至那些輕捷綺麗的華彩經過句,也都是發自心底的歌唱。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莫扎特繼承了父親的音樂才能,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能。父親也看到了他身上的這種音樂天賦,於是從小開始培養,3歲學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起即以「神童」身份在維也納、慕尼黑以及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各國旅行演奏。
  • 莫扎特鋼琴作品中浪漫主義美學
    《第21號鋼琴協奏曲》 K.467 莫扎特鋼琴作品中浪漫主義因素的美學分析導讀:在莫扎特的音樂創作中鋼琴協奏曲是最富特色的,他後期所創作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其中所蘊含的浪漫主義特性,而最明白顯示著這樣傾向的,正是鋼琴協奏曲。
  • ​阿爾佛雷德·愛因斯坦談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1)
    莫扎特曾在小提琴協奏曲裡辛勤耕耘了一段不長的時間,也斷斷續續地,時常也很盡心地在木管協奏曲包括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圓號以及交響協奏曲上花了精力,但在鋼琴協奏曲上,他卻是傾注了一生,從他的青少年到臨死。毫無疑問,要是維也納的公眾當時更加關注莫扎特的話,我們如今何止才從他生命的最後四五年得到僅兩部鋼琴協奏曲。我們可能會有另外10部或12部這樣的傑作。
  • 【連載】阿爾佛雷德.愛因斯坦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愛因斯坦校訂和增補了黎曼《音樂辭典》(第9第10 和第11版,1919年,1922、1929年),出版了《音樂辭典》(這是伊格爾菲爾德-哈爾所著英文《現代音樂和音樂家辭典》一書略加修訂的譯本,1926年)修訂和增補了 科舍爾編的莫扎特作品按年代分類的題目索引。本文譯自該書第三部分《器樂作品》中關於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的部分。小標題為譯者所加。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莫扎特鋼琴作品丨避免一切炫耀技術的演奏風格
    他的鋼琴音樂以優美、流暢、明朗、樂觀為主要特徵。莫扎特在歌劇中表現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顯示在鋼琴音樂中主題氣息寬廣、悠揚、婉轉的藝術風格。在莫扎特鋼琴的音樂語言中,他用不同的調性描述不同的色彩。如A大調呈綠色,是表現森林的調性,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調性。在莫扎特的音樂語言中,特別是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他又用不同的調性代表不同類型的哭泣聲。 主調音樂和復調音樂是多聲部音樂結構的兩種主要類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自佔有統治地位。總的說來,莫扎特的作品以主調音樂為主。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導讀: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著名作曲家,他曾創作了許多類型的鋼琴作品,其中的19首奏鳴曲,是他所有鋼琴音樂創作體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莫扎特的鋼琴作品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最完美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理想,進一步完善了鋼琴音樂創作的曲式結構與表現形式,使鋼琴作品邁向了更高的藝術層次。  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著名作曲家,他曾創作了許多類型的鋼琴作品,其中也包括了19首奏鳴曲,這是他所有鋼琴音樂創作體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從鋼琴演奏的八個方面看貝多芬與莫扎特
    《A大調第十二號鋼琴協奏曲》K.414 對比莫扎特與貝多芬的演奏風格莫扎特、貝多芬兩位作曲家同屬維也納古典樂派。貝多芬在很多方面繼承和發展了莫扎特藝術。莫扎特是音樂史上獨一無二的天才,貝多芬則是一位音樂的革命巨人,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闡述音樂家精神發展過程的獨特文獻。
  • 莫扎特音樂的中和之道
    時過境遷,我對莫扎特的音樂也幾近淡忘。儘管如此,如果讀者對古典音樂抱有一些好奇心的話,此文或許會有所幫助。在談莫扎特的音樂之前,先簡單談一點兒莫扎特本人,會對理解其音樂有很大助益。縱觀整個音樂史,莫扎特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280 第一樂章
    1756年莫扎特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他四歲時就可以憑藉記憶,正確的彈奏一首鋼琴曲。五歲就開始作曲,完成了好幾首小步舞曲,他的生活充滿音樂。六歲時,父親為使兒子在音樂的道路上更有前途,則帶領莫扎特去英法德各國演出,當時他轟動歐洲,被譽為音樂神童。莫扎特的音樂充滿了真切情感的流露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 旅美博士吳易穎「莫扎特鋼琴作品研討會」
    與往常不同的是本次除了吳博士的示範演奏以及視頻資料之外,更多了七名主動報名參與現場演奏的老師,吳博士希望在活動中能與大家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目的並不在評判演奏的水準而是通過其他老師的演奏一起探討莫扎特音樂的特點,莫扎特音樂演奏方法。吳博士首先介紹了莫扎特所處 古典樂派時期樂器的特點,以及莫扎特樂譜的版本情況。
  • 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扎特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在短暫患病之後去世,那年他還不到36歲。然而,他們的愛情並沒有隨著生命的逝去而消散,康茨坦澤於晚年開始著手撰寫關於莫扎特的第一本傳記,並在1828年出版了這本記錄這位音樂巨匠一生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