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字畫、玉器、黃金等收藏,張新寬的收藏顯得有些另類。他用了30多年的時間,到全國各地「訪磚讀磚」,為了買磚甚至不惜借高利貸,至今他已經收藏漢磚1萬多塊。畫像磚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盛於兩漢 ,主要是用於宮殿、廟宇祠堂和墓室的裝飾 ,是漢代人記錄生活的方式之一。隨著藏品日增,他萌生了藉助漢磚上的圖案,全面復原漢代人生活場景的宏願,建一座屬於青島的「漢城」。
痴迷 30年收藏萬餘塊漢磚
6日下午,記者來到嶗山區的青島崇漢軒漢畫像磚博物館,似乎用「壯觀」都很難表達記者的震撼感。每一間展廳裡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漢代磚塊,漢磚上的圖案緊密地貼近於時代和生活,不僅有漢代農民耕地播種、收割舂米、釀酒採桑的場景;也有貴族階層車騎出巡、起舞宴飲、鬥雞下棋等場景。
「收藏漢磚,源自一個偶然的機會 。」張新寬說,上世紀 80年代初,時任解放軍某部團參謀長的他在帶領部隊幫助地方修公路時,發現當地老百姓用帶有許多圖案的青色大磚砸碎了當鋪路石用,他感覺很可惜,就用兩車石子跟村民交換,搶下了18塊完整的畫像磚。後經諮詢文物專家,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珍寶,這讓張新寬產生了搶救性收藏漢畫像磚的念頭。「漢磚大量存在於河南、四川、江蘇 、陝西等省,30年來,從這些地方買到的漢畫像磚,已經有1萬多塊。」張新寬說。
漢畫像磚包含了漢代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禮儀制度,還是建築、娛樂、音樂、戲劇等,甚至戰爭場景和風俗習慣都無所不有,堪稱漢代的大百科全書,是刻在石頭上的「漢文化史詩」。
困境 數千塊漢磚無處安置
如今,保護漢磚是張新寬一家人的大事,2007年,張新寬聯繫租下了位於嶗山區的一處廢棄庭院,給這些漢磚找到了一個臨時的家。雖然心願很美好,但是現實的「骨感」還是讓他很犯愁。不說當初攢著工資去買漢磚的艱辛,也不說如今每年花費幾十萬元來經營維持自己的私人博物館,單單是儲存保管好這麼多數量的漢畫像磚就很是麻煩,更別說還要用大量精力去系統地研究和解讀它們。
「當時這裡可以說是斷壁殘垣,不少房子使用彩塑鋼板搭成,屋子裡塞滿了廢舊的桌椅。」張新寬回憶說,為了陳列藏品,他又投入了30多萬元裝修,終於建成了屬於自己的漢畫像磚博物館。「民間的藏家,都不可避免地要面臨資金的難題。」張新寬說,隨著收藏日豐,不少花巨資買來的藏品無處安置,只好放到臨時搭建的棚子裡。「漢磚的保護對溫度和溼度的要求非常高,每次想到這個就覺得心疼。」張新寬說,這3000多塊畫像磚,已經放在這裡一年多,他期待能有來自政府或者社會的力量,妥善保管這批藏品。
專家 擁有漢磚是青島之幸
張新寬的漢磚,可謂「牆內開花牆外香」,本地市民還未廣泛知曉時,北京大學、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以及韓國、日本的教授學者等很多人都已經慕名來參觀和學習了。「我走遍了國家和各省的博物館,沒見到過數量如此龐大、門類如此齊全的漢畫像磚;青島的藏品讓人震撼,讓人嘆為觀止。」原北大歷史學院院長、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評價說。自2007年以來,張新寬地私人博物館接待中外參觀者近20萬人。
「馮其庸先生評價漢畫像磚是敦煌前的敦煌,我認為評價很到位。當前我們國家對道教非常重視,比如每兩年都有嶗山論道。像西王母、東王公、伏羲,女禍,門神、灶神,以及漢代各種祭祀活動,漢畫像中都有,而這些都同道教文化密切相關,而嶗山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樣一來,就把漢畫像磚同道教文化和區域文化結合在一起宣傳推廣。」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認為,「但從目前來看,敦煌藝術的偉大人人皆知,但漢畫像磚國人知道的還不多,僅靠個人宣傳很難,還需要政府支持。」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社長蘇士澍更是在參觀完崇漢軒漢畫像磚博物館後感慨:「擁有漢磚是青島之幸,青島不應該只有『冰箱』和『啤酒』,民間收藏的上萬塊漢磚,復原了兩千年前的大漢文化,應該由政府出面,專門建博物館好好保護、推廣。」
■心願
想用漢磚給青島做件事
隨著收藏界對漢畫像磚的重視,畫像磚身價陡增。「2000年以後,漢磚在國外拍賣會上拍出了天價,國內藏家開始重視這一品類。」張新寬說,2009年,一位鄭州的老人收藏了12塊漢磚,但因為兒子突得重病,老人要賣磚籌錢。「但他怕磚頭賣給別人會流失分散,不願賣給文物販子,幾經周折聯繫到我。」張新寬回憶說,他在鑑定這批磚是精品後,立即給老人打了1萬元定金,然後聯繫了投資公司,不顧家人的反對,以月息四分的代價,把證件押到了投資公司,籌錢把12塊漢磚買了下來。
雖然張新寬出生在西安,成長和工作在鄭州,但在他的心中,青島儼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希望能用漢磚來給青島「做件事」。「青島是個好地方,氣候好、人傑地靈、沿海,可是旅遊卻總有『一日遊』的尷尬,如果能提升整個青島的文化底蘊,讓青島像西安、杭州等地一樣可以『四季遊』,對咱們當地的經濟發展會帶來不可估量的作用。」抱著這樣一個目的,張新寬給自己制訂了一個近期目標——成立「一館、一院、一刊」,就是一座漢畫像磚博物館,一個兩漢文化的研究院,一本弘揚和解讀漢代文明的書刊。而遠期目標就是在青島建立一座漢文化城,來旅遊的人們可以在城裡參觀、學習、研究,還能體驗漢代的婚禮、成人禮、服飾打扮等,集展覽、經營、宣傳於一體。他認為,漢畫像磚可能成為青島繼海洋文化、嶗山文化、啤酒文化、奧帆文化之後的又一個城市文化亮點。
■連結
精彩藏品等您推薦
在文化產業大繁榮的背景之下,伴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有些藏品看似「冷門」,卻不乏玩家的鐘愛,更有甚者身價突破千萬甚至上億元,引發遊資的追捧。您的身邊,還有哪些藏家在默默無聞地做收藏?他(她)們的藏品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您對見報的藏品有何看法?歡迎您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推薦他人的藏品,也歡迎藏家主動聯繫我們,向市民展示您的精彩藏品。可撥打電話13573272035或將藏品照片發送到郵箱bandaolst@126.com聯繫我們,「藏在青島」系列報導期待您的參與。 文/ 圖
□漢畫像磚
漢畫像磚是一種表面有模印、彩繪或雕刻圖像的建築用磚,它形制多樣、圖案精彩、主題豐富,深刻反映了漢代的社會風情和審美風格,是中國美術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從上世紀 60年代開始,許多漢畫像磚陸續在中原一帶出現,這些磚上繪有闕樓橋梁、車騎儀仗、舞樂百戲、祥瑞異獸、神話典故、奇葩異卉等,內容珍奇,畫技古樸,成為研究我國漢代特別是東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的寶貴文物。若干年來,畫像磚一直為學界、藝界、藏界所珍視,許多碩儒名士收羅品題,殊為雅事,漢畫像拓片也成為一紙難求的「寶物」。
記者 劉姝婷 王愛科
【青島論壇熱帖】青島即墨現大量死雞,市民恐禽流感爆發
[青島地震易多發,告訴你地震時躲哪] [青島大學女生墜樓事件新進展,攤上事兒了]
[富2代三亞聚眾淫亂,3天用2100個套] [沉默的愛人:視充氣娃娃為女友的極品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