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贊助商廣告
隨著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看春晚已不再是年三十的唯一選擇。
從年輕人的審美結構變化來看,更強調宏大敘事的春晚,也不是他們的心頭之好。他們或是在王者峽谷度過的。
可是今年,決定看春晚了,你問我為啥?
先看看視頻裡怎麼說的↓
春晚是什麼呢?
用李誕的話講,是「溝通的中轉站」。
我們甚少與父母面對面溝通,春晚可能是一年中少有的幾個小時與他們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刻,比你一年和他們說話時間加起來還要長。
主持人說要愛國,要堅持正能量,父母說孩子啊寫文章要注意紅線、不要越界,那你要往心裡去啊;
深深的話淺淺的說,直白的話迂迴了說,這就是目前春晚承載的意義。
80後的父母,大多都五六十歲了,像這樣借著春晚大塊聊天的時間,算下來加一起可能不過還剩多少小時。可以數著手指頭過的時間,無論如何也得珍惜。
我們陪伴的有可能是最後一代靠著慣性看春晚的人,等我們老了,孩子們才不管我們看啥呢,春節不再與客廳關聯,甚至失去了團聚的意義。你們老兩口可能在新馬泰的老年團裡,孩子們在冰島看極光,你們用VR見個面,就算過年了。
當然,春晚也是我們幫父母打開新世界大門的一次機會。
無數人是在春晚的時候教會父母發紅包、搖一搖;
無數人是在春晚的時候幫父母建個群,拉進他們的好姐妹、好兄弟;
無數人是在春晚的時候給父母手機裡裝上新應用;
無數人是在春晚的時候手把手教會父母發出了第一則朋友圈,並迅速回到自己的手機上設置了對他們不可見。
今年,他們的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需要你幫他們打開:掃福、搶紅包。
掃它得敬業福,一般人不告訴他
今年都看一次春晚吧,幫父母解鎖更多新世界的大門。
思考題:春節裡,你和父母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