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觀影活動

2021-02-18 瑪珈山下的軍迷們

2020年11月6日晚上7點到9點,軍協在商學院448舉行觀影活動,主要內容是觀賞2020年新片《1917》。

首先由曹定孜會長通過PPT對一戰的歷史作了簡要的介紹,讓大家對影片的背景有了一些了解,然後放映了一個大概十分鐘的一戰簡史的紀錄片,而後開始主題——觀影活動。影片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觀看後,曹定孜邀請與會同學談了談一戰的通訊手段以及觀影后的感受。大家積極參與討論,氛圍很熱烈,大家受益頗多。

通過此次觀影活動,同學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賞析了影視作品,增進了對歷史的認識,是一次有益的活動。

 

撰寫人:曹定孜

活動PPT

戰地1通關後最後的cg《勿忘我們》

『總有一天,這些戰事都會結束。』
『這場能完結所有戰爭的戰爭,終將分出勝負。』
『槍炮都會腐蝕,綠草再次生長,所有戰爭的痕跡終將不復存在,土地會自己慢慢痊癒,就像所有其他的傷痛一樣。』
『到那時我們一定早已入眠,但也許尚未被人們遺忘,只要歷史記下我們當中千分之一的人,未來就會充滿我們生平事跡的故事:我們的戰鬥,我們的生活,還有我們的死亡。』
『等一切都塵埃落定,而我們贏得了勝利,他們會記住我們!但直到那天到來前,我們會繼續戰鬥,我們會直面死神,並且戰至最後一刻!——勿忘我們。』

一戰時間線——這場完結所有戰爭的戰爭,卻什麼也沒能結束

1914年——情勢膠著

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身亡(Assassination of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7月5日,奧匈帝國希望德國可以在對俄國和塞爾維亞的戰爭中提供幫助,德國給予其支持。

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

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軍開始總動員。

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並開始動員;法國開始動員;義大利宣布保持中立;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籤訂秘密盟約。

8月2日,德軍入侵盧森堡。

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比利時拒絕給予德國軍事通行權。

8月4日,德軍實施施利芬計劃,入侵比利時,大英帝國對德宣戰;美國宣布保持中立。

8月5日,列日戰役(Battle of Liege),比利時野戰軍在列日地區進行的要塞防禦戰,有效的延緩了德軍的步伐。

8月7日,法軍實施第17號計劃,進攻阿爾薩斯-洛林,法德邊境之戰(Battle of the Frontiers)被遺忘的世界大戰(一)第17號計劃,法國人的一廂情願

8月7日,英國遠徵軍進入法國。

8月14日,洛林戰役(Battle of Lorraine),德法邊境之戰中的一部分,法軍在德軍的抵抗和難以進入多山、樹木繁茂的鄉村的情況下停止了前進。

8月15日,塞爾戰役(Battle of Cer),協約國首勝,塞爾維亞大敗奧匈。

8月20日,德軍佔領布魯塞爾(Brussels)

布魯塞爾大街上的德軍

8月20日,貢比涅戰役(Battle of Gumbinnen),俄軍進攻東普魯士。

8月20日,薩爾堡戰役(Battle of Sarrebourg),法軍對阿爾薩斯-洛林的攻勢以失敗告終。

8月23日,蒙斯戰役(Battle of Mons),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首戰,堅守蒙斯,使法軍第五軍團避免了被德軍包圍全殲的命運,取得了戰術性勝利。

8月23日,日本加入協約國,向德國宣戰。

8月23日,倫貝格戰役(Battle of Lemberg)也稱加利西亞戰役(Battle of Gailcia),俄軍擊敗奧匈,佔領加利西亞。

8月23日,坦能堡戰役(Battle of Tannenberg),德軍大敗俄軍,從兩翼實施鉗形攻勢並將其主力圍殲,俄第二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兵敗自殺。

8月24日,大撤退(Great Retreat),協約國軍撤退至馬恩河一線。

8月28日,赫爾戈蘭海戰(Battle of Heligoland Bight),皇家海軍取得首勝。

9月6日,第一次馬恩河會戰(First Battle of Marne),英法聯軍在馬恩河成功阻止了德軍的推進,施利芬計劃破產。

馬恩河戰役中乘坐計程車趕到戰場的法軍

9月7日,第一次馬蘇裡安湖戰役(First Battle of Masurian Lakes),俄軍損失了12萬人和大量的武器裝備,在東普魯士戰場上全線潰敗。

9月13日,雙方開始向大海賽跑(Race to the Sea)。

9月25日,第一次艾伯特戰役(First Battle of Albert)。

9月29日,維斯瓦河戰役(Battle of the Vistula River),德軍進攻俄屬波蘭。

10月10日,第一次阿拉斯戰役(First battle of Arras)。

10月6日,德軍佔領安特衛普(Antwerp)。

10月19日,第一次伊普爾戰役(First Battle of Ypers),德軍計劃攻佔英軍據守的伊普爾突出部,為佔領沿海港口開闢通路,但未能取得決定性突破。

10月22日,伊瑟河戰役(Battle of the Yesr),協約國阻止德軍在比利時的推進。

10月31日,青島之圍(Siege of Tsingtao),日本佔領德屬青島。

11月1日,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

11月1日,科羅內爾海戰(Battle of Koronel),德軍斯佩艦隊抵達智利港口科羅內爾,在此大敗皇家海軍,英軍兩艘裝甲巡洋艦沉沒。

11月2日,1月4日,高加索戰役(Caucasus Campaign),俄土兩軍在高加索地區進行的大規模戰役,最終土軍敗退。

11月16日,科盧巴拉戰役(Battle of Kolubara),塞爾維亞軍隊奪回首都。

12月8日,福克蘭海戰(Battle of Falkland),在福克蘭群島附近,皇家海軍以優勢兵力殲滅施佩艦隊。

12月17日,第一次阿圖瓦戰役(First Battle of Artios),法軍發動冬季攻勢。

12月20日,第一次香檳戰役(First Battle of Champagne),協約國自從1914年秋季以來,對德軍發動的第一場有效的攻勢。奪回小部分領土,法軍損失九萬人,德軍也損失相當數量的軍隊。

12月24日,聖誕節停火(Christmas Truce),戰爭毀滅人性,但'聖誕停火'事件卻讓人看到了即便身處世界大戰中,也往往會展現出人性的閃光點,出現最不可思議的溫情一幕。

1915年——一團僵局

1月2日,喀爾巴阡戰役(Battle of Carpathians)。

1月19日,英國本土第一次遭到了齊柏林飛艇的襲擊。

1月24日,多格爾沙洲之戰(Battle of Dogger Bank)。

2月4日,德國宣布實施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2月7日,第二次馬蘇裡安湖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Masurian Lakes),俄軍戰敗。

2月19日,加裡波利戰役(Gallipoli Campaign),協約國希望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此舉在戰略上十分高明,但是實際行動中卻問題重重,在經過了近一年的戰鬥後英軍不得不撤退,奧斯曼帝國用波濤上的鮮血擦亮自己最後的榮光。

加裡波利半島

加裡波利登陸

4月22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Second Battle of Ypres),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德軍首次使用毒氣彈。

5月2日,格爾利採-塔爾努夫攻勢(Gorlice-Tarnow Offensive),馬肯森將軍率領的德奧聯軍擊潰沙俄。

5月7日,盧西塔尼亞號沉沒,德國迫於國際輿論壓力,一度放棄無限制潛艇戰。

5月9日,第二次阿圖瓦戰役(Second Battle of Artios)。

5月24日,義大利王國加入協約國。

Avanti Savoia!

6月23日,第一次伊松佐戰役(First Battle of the Isonzo)。

7月18日,第二次伊松佐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Isonzo)。

8月,東非戰役(East African Campaign),英軍進攻德屬東非,但德軍包爾·馮·萊託.伏貝克上校一直抵抗到德國投降。

8月5日,德軍佔領華沙(Warsaw)。

8月6日,薩裡拜爾戰役(Battle of Sari Bair),英軍為攻佔加裡波利所作的最後努力。

戰地1最感人的單人戰役:傳令兵

9月25日,第二次香檳戰役(Second Battle of Champagne)。

9月25日,盧斯戰役(Battle of Loos),英軍對德軍發動的牽制性進攻,失敗。

10月14日,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0月18日,第三次伊松佐戰役(Third Battle of the Isonzo)。

11月10日,第四次伊松佐戰役(Fourth Battle of the Isonzo)。

11月27日,塞爾維亞軍隊被擊潰,撤退至亞得裡亞海邊,編入義大利軍隊。

12月19日,道格拉斯.黑格(Douglas Haig)取代約翰.弗倫奇(John French)就任英國遠徵軍司令。

道格拉斯.黑格

1916年——不分勝負

2月21日,凡爾登戰役(Battle of Verdun),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之稱。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轉折點,德軍從此逐步失去了西線的主動權。

凡爾登地區的要塞遺址

3月1日,第五次伊松佐戰役(Fifth Battle of the Isonzo)。

4月24日,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一次由武裝的愛爾蘭共和派以武力發動的為從英國獲得獨立的嘗試。它是自從1798年起義以來愛爾蘭最重大的起義。起義大部分為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組織,從1916年4月24日持續到4月30日。最終遭到鎮壓,以失敗告終。

4月29日,庫特之圍(Siege of Kut),土軍包圍美索不達米亞的英軍並迫使其投降。

5月15日,阿夏戈戰役(Battle of Asiago),奧匈帝國在義大利北部地區擊退義大利。

5月31日,日德蘭海戰(Battle of Jutland),'德國艦隊攻擊了它的牢獄看守,但是仍然被關在牢中。'就戰略而言,德國海軍還是沒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全球海洋仍然是英國海軍的天下,公海艦隊困在港內毫無作用,仍然只是一支'存在艦隊'。

皇家海軍上將約翰.傑裡科

左側為獅號戰列巡洋艦,右側為殉爆的瑪麗女王號戰巡

6月4日,勃羅西諾夫攻勢(Brusilov Offensive),俄軍重創奧匈帝國,取得東線的最大勝利。

6月5日,阿拉伯起義(Arab Revolt),阿拉伯軍隊向駐紮在麥加附近的奧斯曼帝國軍隊發起進攻。在阿拉伯軍隊、部落武裝的猛烈打擊下,奧斯曼帝國在漢志的統治迅速瓦解。起義軍連克吉達、麥加、塔伊夫等城。

阿拉伯的勞倫斯

7月1日,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the Somme)英法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在索姆河地區發動進攻。戰役的第一天便有6萬名英軍士兵倒下,但戰線卻僅僅向前推進了四公裡,這是英國陸軍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7月19日,弗羅梅勒戰役(Battle of Fromelles),索姆河戰役中的牽制性攻勢,英軍遭受重創。

7月23日,科韋爾戰役(Battle of Kowel),奧匈暫時遏制住了沙俄的攻勢。

7月,巴拉諾維奇攻勢(Baranovichi Offensive),俄軍為配合勃羅西諾夫攻勢而展開的攻勢,但俄軍損失慘重。

8月6日,第六次伊松佐戰役(Sixth Battle of the Isonzo)。

8月27日,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

8月29日,興登堡(Hindenburg)取代法金漢(Falkenhayn)成為德軍總參謀長。

與希特勒在一起的興登堡將軍

9月14日,第七次伊松佐戰役(Sev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10月9日,第八次伊松佐戰役(Eighth Battle of the Isonzo)。

11月1日,第九次伊松佐戰役(Ni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12月6日,德軍佔領布加勒斯特(Bucharest)。

12月13日,羅伯特.尼維爾(Robert Nivelle)取代約瑟夫.霞飛(Joseph Joffre)成為法軍總司令。

約瑟夫.霞飛

羅伯特.尼維爾

1917年——勝利的曙光

1月9日,拉法戰役(Battle of Rafa),英軍將土軍趕出西奈沙漠。

1月16日,齊默曼電報(Zimmermann Telegram),德國邀請墨西哥進攻美國。

2月1日,德國宣布重啟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

2月23日,西線德軍撤退至興登堡防線。

3月1日,奧爾茲.馮.斯陶森堡(Arz von Straussenberg)取代康拉德.馮.赫岑道夫(Conrad von Hötzendorf)成為奧匈帝國總司令。

康拉德.馮.赫岑道夫

3月8日,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滅亡。

3月8日,英軍佔領巴格達(Baghdad)。

3月25日,加沙戰役(Battle of Gaza),英軍的進攻被土軍擊退。

4月6日,美利堅合眾國加入協約國,向德國宣戰。

4月9日,第二次阿拉斯戰役(Second Battle of Arras),英軍進攻,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4月9日,維米嶺戰役(Battle of Vimy Ridge),阿拉斯戰役中的一部分,這場戰役是加拿大軍第一次獨立地參與一場戰役。來自加拿大全國9個省份的加拿大軍人都有參與維米嶺戰役。有很多加拿大人說維米嶺戰役是'加拿大成長的日子'。1922年,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裡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

4月16日,尼維爾攻勢(Neville Offensive),法軍進攻'貴婦小徑',造成法軍的巨大傷亡,引起法軍大規模兵變。

4月17日,第三次香檳戰役(Third Battle of Champagne)。

5月12日,第十次伊松佐戰役(T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5月15日,菲利普.貝當(Philippe Petain)取代羅伯特.尼維爾(Robert Nivelle)成為法軍總司令。

菲利普.貝當

6月7日,梅西納嶺戰役(Battle of Messines),英軍打開進攻伊普爾的通道。

6月25日,第一批美軍抵達法國。

7月1日,克倫斯基攻勢(Kerensky Offensive),俄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攻勢以失敗告終。

7月31日,第三次伊普爾戰役(Third Battle of Ypres)。

8月1日,默勒謝什蒂戰役(Battle of Marasti),俄、羅馬尼亞聯軍進攻德奧聯軍。

8月14日,中國加入協約國,向德、奧宣戰,向歐洲派遣勞工。

8月18日,第十一次伊松佐戰役(Eleventh Battle of the Isonzo)。

10月12日,第一次帕斯尚爾戰役(First Battle of Passchedaele)。

10月24日,卡波雷託戰役(Battle of Caporetto),德奧聯軍大敗義大利。

10月26日,第二次帕斯尚爾戰役(Second Battle of Passchedaele)。

10月31日,貝爾謝巴戰役(Battle of Beersheba),英軍擊敗土軍,奪取巴勒斯坦南部地區。

貝爾謝巴戰役中的澳洲輕騎兵

11月7日,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俄國資產階級政府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

11月8日,阿曼多·迪亞茲(Armando Diaz)取代路易吉.卡爾多納(Luigi Cadorna)成為意軍總司令。

11月9日,第一次皮亞韋河戰役(First Battle of the Piave),德奧聯軍進攻義大利,失敗。

11月20日,康布雷戰役(Battle of Cambrai),第一次大規模運用坦克。

1918年——走向勝利

1月8日,美國威爾遜總統向國會提交十四點和平原則。

3月3日,布列斯特-利託夫斯克合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蘇俄與同盟國籤訂條約,退出一戰。

3月8日,坦佩雷戰役(Battle of Tampere),白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芬蘭內戰結束。

3月21日,春季攻勢(Spring Offensive),德軍發動數次大規模攻勢,再次猛攻至馬恩河。

4月7日,利斯河戰役(Battle of the Lys),德軍的攻勢被阻擋。

4月7日,第四次伊普爾戰役(Fourth Battle of Ypres),德軍擊敗英軍,奪取伊普爾,但受阻於亞眠。

6月15日,第二次皮亞韋河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Piave River),意軍遏制住了奧匈最後一次攻勢。

7月15日,第二次馬恩河戰役(Second Battle of Marne),德軍被阻擋在馬恩河畔,最後的攻勢被粉碎。

8月8日,百日攻勢(Hundred Days Offensive),德軍最黑暗的一天。

8月8日,亞眠戰役(Battle of Amiens),百日攻勢中的一部分。

8月21日,第二次索姆河戰役(Second Battle of the Somme),協約國軍奪回索姆河地區。

9月12日,聖米歇爾戰役(Battle of Saint-Mihiel),美法聯軍奪回聖米歇爾突出部。

9月19日,美吉多戰役(Battle of Megiddo),英軍徹底擊敗土軍,佔領敘利亞。被遺忘的世界大戰(二)美吉多1918——騎兵最後的偉大勝利

9月26日,繆斯-阿爾貢攻勢(Meuse-Argonne Offensive),美法聯軍擊敗德軍。

9月29日,聖康坦運河戰役(Battle of St Quentin Canal),英美聯軍奪取運河,突破興登堡防線。

9月30日,保加利亞與協約國籤訂停戰協議。

10月1日,英軍佔領大馬士革(Damascus)。

艾倫比將軍進入大馬士革

10月10日,第二次康布雷戰役(Second Battle of Cambrai),英軍全面擊退德軍,興登堡防線被徹底衝垮。

10月24日,維內託戰役(Battle of Vittorio Veneto),義大利徹底擊敗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崩潰。

10月25日,阿勒頗戰役(Battle of Aleppo),英軍完勝土軍,奪取敘利亞。

10月31日,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籤訂停戰協議。

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籤訂停戰協議。

11月3日,十一月革命(November Revolution),基爾港水兵起義。

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1月11日,奧皇卡爾一世退位。

11月11日上午6點,德國與協約國籤訂停戰協議。

11月11日上午11點,雙方停戰。

相關焦點

  • 周末觀影 | 沉默中的《1917》
    「一鏡到底」到底為這部電影帶來了什麼 不少人為了體驗「一鏡到底」的快感前去觀影,但觀影者的評價卻大不相同,爭議頗多。有影迷認為《1917》的「攝影很美」,但卻是「無意義的一鏡到底」。實際上,我認為這種「偽一鏡到底」的手法,能夠讓觀影者真正體驗到沉浸式電影的魅力。我們的目光伴隨著鏡頭移動——在影院裡更是有人不自覺地將身體隨著鏡頭移動。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更好地體驗電影中表現的場景,也能夠引導觀影者的情緒,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主角的主觀世界當中。
  • 《1917》曝特輯「一鏡到底」顛覆觀影體驗
    來源:北青網橫掃109項大獎、豪取160項提名的好萊塢年度佳作《1917》,今日曝光「一鏡到底」海報和製作特輯。據悉,該片定檔8月7日,全國預售已開啟,屆時《1917》將帶領中國觀眾走進影院,重溫闊別已久的酣爽觀影體驗。一鏡到底:引領沉浸式觀看體驗此次曝光的海報,以「鏡」為引,展現主角在戰場上長途奔波,即將要迎來曙光的希望,同時也點出了該片的一大亮點——一鏡到底,即一個鏡頭從頭到尾,按時間順序,完整記錄劇情的發展過程。
  • 《1917》觀影伴侶:帶你發掘《1917》傾注心血的精彩細節
    文丨來碗油潑@bigfun社區作為疫情結束後大陸地區第一波新片之一,《1917》自八月七日上映以來引起不錯的反響,本文推薦電影之餘也會幫助大家更好的解讀影片。觀影前《1917》電影簡介◎電影海報:◎劇情簡介
  • 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影片《1917》正式定檔
    來源:北青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大放異彩的熱門佳作《1917》今日曝光「爭分奪秒」版預告片和海報,正式宣布定檔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成為復工後首部電影院大片復工後首部奧斯卡大片定檔8月7日 北美票房口碑雙贏引期待電影《1917》講述兩名士兵堅守一個信念,奔赴死亡前線,生死傳訊的故事。隨著「爭分奪秒」版預告片和海報的曝光,觀眾期待已久的上映檔期也終於敲定在8月7日。
  • 《1917》曝全新幕後特輯同時開啟預售「一鏡到底」顛覆觀影體驗
    據悉,該片定檔8月7日,全國預售已開啟,屆時《1917》將帶領中國觀眾走進影院,重溫闊別已久的酣爽觀影體驗。此次《1917》採用該手法,呈現出無間斷長鏡頭影像的奇觀,開創了戰爭片的先河。導演薩姆·門德斯表示:「一鏡到底是最好的方式,能帶給觀眾帶來極致的觀影體驗。」因此,當觀眾在大銀幕上觀看《1917》時,將顛覆以往想像,體驗最震撼的視效奇觀。此前,先睹為快的海外影迷和影評人都表示「是一次不可思議的觀影感受,絕對值得走進影院」「必須在大銀幕上觀看,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草根評《1917》:氣勢磅礴 真實震撼
    來源:新浪娛樂電影《1917》海報新浪娛樂訊 昨日,小浪帶領北京團員們提前觀影了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馬克·斯特朗主演的電影《1917》大家對本片給出了9分的綜合評分,以下為參加本期活動團員的精選觀後感匯總:
  • 《1917》上影節展映 終極海報開啟營救之旅
    近日,奧斯卡視效大片《1917》發布「身臨其戰」版終極海報。該片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進行展映,兩場放映,售票秒空,影迷爭相觀影后,不禁感慨「上影節最受震撼的一部電影,絕對要在影院看」「21世紀最美戰爭片,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沉浸其中,看完後心中的波瀾難以平復」。119分鐘觀影座無虛席國內首波放映被贊「為大銀幕而生」在全球範圍內,《1917》迄今已橫掃多項權威大獎,其輝煌成績早已令內地觀眾翹首以待。
  • 《1917》上影節展映 終極海報開啟營救之旅
    來源:電影網近日,奧斯卡視效大片《1917》發布「身臨其戰」版終極海報。該片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進行展映,兩場放映,售票秒空,影迷爭相觀影后,不禁感慨「上影節最受震撼的一部電影,絕對要在影院看」「21世紀最美戰爭片,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沉浸其中,看完後心中的波瀾難以平復」。119分鐘觀影座無虛席國內首波放映被贊「為大銀幕而生」在全球範圍內,《1917》迄今已橫掃多項權威大獎,其輝煌成績早已令內地觀眾翹首以待。
  • 高分電影《1917》8月7日登陸院線 一鏡到底沉浸式觀影
    原標題:《1917》將成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 復工後的首部電影院大片來了。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片《1917》將於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採用一鏡到底手法表現殘酷的一戰戰場,曾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
  • 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影片《1917》內地正式定檔8月7日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大放異彩的熱門佳作《1917》今日曝光「爭分奪秒」版預告片和海報,正式宣布定檔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成為復工後首部電影院大片。作為備受矚目頭部影片,此番定檔,在網絡上掀起廣泛熱議,觀眾期待值爆表,紛紛提前為該片打call「這種電影最適合大銀幕觀看,震撼感無可比擬」「這些場景,必須得在影院看才過癮啊」,助力影片映前預熱。
  • 《1917》記憶碎片
    今天看1917的製作組,心想「薩姆門德斯好絕啊,目前沒有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任何導演的影子(因為我觀影量確實少)」,然後一看,他是革命之路的導演,攝影羅傑狄金斯,那個鏡頭移動和調度的技法真的非常厲害了,一看發現是革命之路的攝影我的喜歡也太草率了吧,不記得攝影不記得導演,那我說什麼喜歡電影啊,就僅僅是在喜歡一個故事嗎?
  • 電影《1917》
    第77屆金球獎最大的黑馬毫無疑問就是最終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的電影《1917》。該電影擊敗了一度處於熱門的電影《小丑》,獲得兩項重要榮譽,而在獲得金球獎之後的北美票房成績更是不斷翻高。 如果多少了解這部電影的朋友,在聽到《1917》的名字後一定會想起這部電影「一鏡到底
  • 《1917》:打破常規的「視覺盛宴」
    在最新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電影《1917》憑藉著「偽一鏡到底」的表現手法,一舉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的稱號,攝影師羅傑·迪金斯也因此獲得了「最佳攝影」的獎項。1917年,這是一戰進行的第四年。相比於故事本身,《1917》在畫面上的呈現效果才是它最大的看點。與一般的戰爭電影相比,《1917》著重呈現了電影最本質的美感——畫面之美。可以說,《1917》可能不是一部好的劇情片,但絕對是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1917》在視覺效果的呈現上堪稱完美。
  • 資訊 | 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影片《1917》內地正式定檔8月7日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大放異彩的熱門佳作《1917》今日曝光「爭分奪秒」版預告片和海報,正式宣布定檔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成為復工後首部電影院大片。復工後首部奧斯卡大片定檔8月7日北美票房口碑雙贏引期待電影《1917》講述兩名士兵堅守一個信念,奔赴死亡前線,生死傳訊的故事。隨著「爭分奪秒」版預告片和海報的曝光,觀眾期待已久的上映檔期也終於敲定在8月7日。
  • 《1917》上影節展映獲好評 終極海報開啟營救之旅
    《1917》「身臨其戰」版終極海1905電影網訊近日,奧斯卡視效大片《1917》發布「身臨其戰」版終極海報。該片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進行展映,兩場放映,售票秒空,影迷爭相觀影后,不禁感慨「上影節最受震撼的一部電影,絕對要在影院看」「21世紀最美戰爭片,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沉浸其中,看完後心中的波瀾難以平復」。國內首波放映被贊「為大銀幕而生」在全球範圍內,《1917》迄今已橫掃多項權威大獎,其輝煌成績早已令內地觀眾翹首以待。
  • 《1917》,遊戲OR奇蹟?
    《1917》是一部電影,一部收穫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的電影,而其在奧斯卡得到和錯失的獎項,在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導演工會獎、金衛星獎等一長串獎項的榜單中似乎都拿回來了。這應該算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1917》像個遊戲。
  • 觀影《1917》,「一鏡到底」是偽命題?
    疫情前我就對《1917》的 拍攝手法 以及影片中 光影的運用 很期待,趁著上周上映,終於完成了心願! 奧斯卡金像獎中10項獲獎提名的《1917》 值得一看嗎?不如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我們先來看下電影簡介: 基本可以概括為:在1917
  • 《1917》發布「希望版」預告 主角橫跨整個戰場
    坐擁豪華班底,《1917》必定將帶給內地觀眾一次驚喜。 看點二:一鏡到底引領沉浸式觀影 大銀幕必看在全球範圍內,《1917》迄今獲得近百項權威大獎,更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了3項技術大獎,被譽為「難以被挑剔的影史佳作」,代表了頂尖的好萊塢視效水準。
  • 影院復工後首部定檔的奧斯卡佳片,《1917》的登場意味著什麼?
    結合創作與觀影感受,「一鏡到底」 實際上是從返璞歸真的角度打造真實並給觀眾帶來真實,從而實現視聽表達的震撼力與觀影沉浸感。有影評人表示「一鏡到底不但沒有限制視野,反而讓人獲得環繞的沉浸式體驗」,也有人說這是「技術真正服務故事的一次講述,不敢想像在IMAX看會有多震撼」,還有人談及觀影體驗稱「這部電影代表了最純粹的視聽震撼,是電影語言最極致的發揮」……讚譽背後可以看到,《1917》不僅是一部為銀幕而生的電影
  • 《1917》:這仍然是一部奇觀片
    《1917》在製作技術上仍然是一部製造奇觀的電影。這個奇觀就是用&34;營造出一種沉浸&34;式的觀影體驗。這是一種RPG遊戲式的觀影體驗。觀眾從一開始就以主角的視點,從頭到尾跟隨主角去完成一項任務。過程會經歷不同的場景,遇到不同的阻撓,主角要一個個場景通關,解決途中出現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