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記憶》/徐冰工作室
對中國人來說,2003年的非典是令人揪心的,這段記憶沉重、易碎,卻隨著時間遷移,慢慢變得透明輕盈。今年,那團「來自」非典的空氣,似乎又從記憶中鮮活了起來。歷史像一個循環,新冠疫情洶湧來襲,相似的情境帶來了相似的彷徨和焦慮,又讓很多人無數次回憶起那個遙遠的2003年。不只是疫情,2020年的無數瞬間,都像極了昨日重現。那一年,周杰倫發了經典專輯《葉惠美》,孫燕姿的成名曲《遇見》傳遍大街小巷,陳奕迅憑著《十年》打開了在內地的知名度。以媽媽名字命名的《葉惠美》
成為周杰倫的王牌專輯
這一年,奶茶店老闆周杰倫「重操舊業」發了新歌,已經結婚生子的孫燕姿屠了音樂榜,所長陳奕迅將音樂會開到了線上,經歷過新世紀的少年們,還有無數個「爺青回」的理由。生活就像螺旋體,分明是在向前,卻在兜兜轉轉中給人回到了起點的錯覺。而2020年的「起點」,似乎落在了2003年。年初,鍾南山院士在一場直播中,證實了新冠肺炎「人傳人」的事實,為此後的抗疫定下了最基本的方向。2003年,廣東省非典疫情進入最緊急的階段。面對同樣的「人傳人」風險,鍾南山頂著壓力說:「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同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SARS新聞發布會上,面對「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說法,他還說「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為整個社會撥開迷霧。今年的疫情,他成為了我們的守護神,成為了社會情緒的鎮定劑。這種信任,源於他在抗擊非典時期中的敢說敢言和身先士卒。鍾南山疫情時候的日常安排表
密密麻麻寫滿了當天任務
當年,他的那句「做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堪稱2003年年度最強音。與此同時,我們也學會了把英雄當做普通人看待,既佩服八十多歲的鐘南山仍堅持健身,也會「考古」鍾南山和妻子的神仙愛情。記得年初,李文亮醫生在工作中感染新冠不幸去世後,人們談論最多最受觸動的,是他生前最愛吃手槍腿之類瑣碎的生活細節。這些小細節,讓我們更鮮明地意識到,不論是鍾南山、李文亮,還是疫情中其他逆行者,他們首先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生來並不比誰更勇敢,也並不註定需要承擔更多。他們和所有人一樣,有家庭也有顧慮;他們和其他人又不一樣,選擇了鐵肩擔道義。李文亮醫生公開確診消息的微博
評論區成了樹洞
100萬多條普通人的日常牢騷
溫暖了這條原本預兆著危險和死亡的微博
17年過去,我們依然不厭其煩地說著2003年的故事,紅塵中的英雄因為離我們更近,而給了我們更深刻的感動。可惜的是,我們有幸見證了英雄,卻也無奈地告別了偶像。2003年的春天,這一年就埋下了悲傷的基調。愚人節當天,張國榮跟所有歌迷開了一個揪心的玩笑;同年年底,將自己嫁給舞臺的梅豔芳也因病離去,與哥哥在天台相聚。2020年,同樣是不斷告別的一年。無數院士和抗疫人悲痛離世,科比和馬拉度納等幾代人的偶像也落下了人生帷幕,讓人忍不住想要重啟2020年。凌晨4點,再也看不見科比起來練球了
生命消逝的時候,他們的風華絕代也永遠留在了幾代人心裡。今年9月12日是張國榮64歲冥壽,一眾好友依然發文懷念他,唐鶴德先生也曬出往年慶生照深切緬懷。我們懷念的不只是他美好的容顏、溫柔氣質,更是一個個有靈魂的作品。至今,人們依然喜歡把他演過的影視片段拿出來,如珍愛藝術品般細細欣賞與回味。「哥哥」不僅有顏值,還有演技
《霸王別姬》
前段時間,新版《倩女幽魂》遭詬病,人們又不自覺刷起舊版《倩女幽魂》,感慨張國榮版的寧採臣無可超越。《倩女幽魂》的寧採臣、《阿飛正傳》的旭仔、《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在還不成熟的年輕演員襯託下,張國榮塑造過的經典角色,仿佛都成了無法超越的絕唱。未來我們想起這一年,提到這些悲逝的人會想起什麼是個未知數,但確定的是,他們都會被珍藏在時光裡,成為被懷念和敬重的靈魂。2003年,王菲憑藉《將愛》摘下了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她擊敗的是蔡依林的《看我72變》、梁靜茹的《美麗人生》、蔡健雅的《陌生人》以及戴佩妮的《No pen,No Gain》,這些歌到現在還是一個比一個能打。《看我72變》
成為蔡依林成功轉型的翻身之作
英皇的一哥一姐還是陳奕迅和容祖兒,陳奕迅的《十年》紅遍大江南北,容祖兒也成為了街知巷聞的那位「揮著翅膀的女孩」。周杰倫處在事業巔峰,全亞洲超過50家電臺同步首播周杰倫的《以父之名》,8億人守著電臺收聽,在網絡還不那麼發達的年代堪稱現象級。S.H.E一改往日甜美的形象,唱著朗朗上口的《Super Star》,奠定了「亞洲女子天團」的人氣;李健退出水木年華後,發表了《傳奇》;而張韶涵還在海豚灣唱著《遺失的美好》,成為當年的黑馬。Hebe(左)、Ella(中)、Selina(右)
回憶2003年,網友@小萌感嘆,「竟然都過去十七年了,可我最常聽最喜歡聽的還是那年的歌。」2003,被很多網友奉為「神仙打架」的一年,轉眼17年,那些歌我們還在聽,年輕時的偶像也依然朝氣蓬勃。今年6月12日零點周杰倫發布新歌,人們歡快地「給愛人來一杯mojito」,凌晨的朋友圈像極了大型周年慶現場;7月,陳奕迅舉辦了一場日出日落線上音樂會,大概只有他,敢把音樂會直播時間選在早上6點和晚上5點兩個「死亡」時間段,不怕沒人看。2020年7月11日
陳奕迅慈善音樂會截圖
當然,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有自己的音樂。今年,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和《說唱新世代》等樂綜的熱播,搖滾、說唱在被重新定義中,出現了更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銳發聲。只是,「當年青春」的那些歌和人,始終在我們心中佔據不可撼動的重要位置。2003年年底,第10屆全球華語音樂榜,樸樹憑藉《生如夏花》獲得內地最佳男歌手獎,很快便隱退了整整10年。直到2014年,在韓寒的力邀下,樸樹才唱著「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重回人們視線。今年,樸樹作為導師參加《明日之子樂團季》,他的真實和眼神裡的清澈直戳人心,時光洗鍊後的歌,也更給人感動。樸樹的點評,真實卻並不尖銳
《明日之子樂團季》
雖然或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但平凡人也有他們的閃光時刻。有時溫暖別人,有時照亮自己。2020年,我們開始關心被忽略已久的「附近」,感動於櫻花開、晚風拂、夕陽西下、街巷煙火冉冉,更樂於發現生命每個微不足道的小確幸。因為我們發現,能夠努力活著成為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我們開始懷舊,懷念「2003年的某個夏日午後,騎著自行車去音像店買磁帶」,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和期待;懷念2003年的童年,對突然爆發的非典懵懵懂懂,「一個人在家看電視,電視裡播放著《粉紅女郎》,『我想我會一直孤單』的主題曲聽了上百遍,陸毅的照片還被貼在班級外面的牆上」;多年後才發現,萬人迷才是金句王
《粉紅女郎》
懷念那年守在電視機面前看春晚,「就盼著看趙薇,當她出來的時候,忍不住感嘆趙薇真漂亮,唱歌真好聽,那年髮型妝容服裝也特別亮眼」。但我希望你永遠不會忘記年少時的夢,永遠能為它熱淚盈眶。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