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幾位頂級投資大師,比如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利弗莫爾,威廉江恩,這些,你會發現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人生迥異,投資手法也不一樣,但是他們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品質,比如說,去,對善於學習,還有就是他們強調克制人性的弱點,比如說恐懼貪婪,之前,我讀香帥的一篇文章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看下我們從這些世界頂級的投資大師身上得到哪些感悟,第一個就是,普通人,投資給自己,聰明人投資給時間,而真正的高手投資給時代。那第二點,普通人學習投資原則,聰明人學習投資的方法,而真正的高手只關注事物動態的演化,所以說,決定我們投資成敗的是時代以及動態的視野和格局,這是我選擇開始學習並且啟動每周區塊鏈線上學堂分享的原因,因為這個世界一直在變,我們需要從這個變化的動態,尋找到歷史的規律。
細心一些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所講的這些投資大師全部都來自美國,這一點你奇怪嗎?你可以回想一下歷史,剛過去的這個世紀,毫無疑問它是美國的世紀,最重要的工業發明,商業成就,財務積累都發生在美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接下來我們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1870以後,美國的經濟總量第一次超過了英國,成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戰場。從此之後,美國世紀拉開了序幕,再加上兩次的世界大戰,美國的本土都毫髮無傷,它憑藉其雄厚的工業實力,成為世界的工廠,催生了一批,以鋼鐵汽車為代表的工業企業,大量的工人進程又完美地開始了工業化到城市化的進程,服務業開始起飛。那麼在接下來,臣服於民的體制催生了龐大的中產階級,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則將這些龐大的財富轉化成了經濟增長和創新的動力。所以到20世紀中葉的時候,矽谷和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使得美國繼續保持著領先的優勢,科技創新,企業崛起,同時國內消費主義盛行,催生了一批世界級的消費企業,所以今天我們再回看美國歷史的時候,你會發現,從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這100多年來,全球最好的企業,都來自於美國,這事實就回到了,關於投資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投資到底在投什麼?
投資在根本上,投的是一個時代的大勢,所有的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均,來自於一個時代的微小的側面,都是一個縮影,所以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100多年來,所有的投資大師全部出自於美國也並不稀奇,就這些頂級的投資大師,大師都出自於美國,則反映了歷史大趨勢,就是載偉大的個人,在歷史的長河裡也只不過是一朵浪花。
這也是我為什麼告訴你,真正的投資高手,都是投給了一個時代。而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最大的趨勢就是區塊鏈,未來肯定會加區塊鏈的項目,它的需求會突破10 萬億美金,要超過今天蘋果市值的十倍,而且這個時間點,來臨的時間要比你想像的都要快!
好,我們再來回看一下這些頂級的投資大師,就最期的利弗莫爾和江恩,都以技術分析建倉,他們注重的是短期投資,而時間,到了 五六十年代之後,巴菲特跟芒格,他們強調的是價值投資,九十年代的索羅斯更重視的是量化投資,而彼得林奇,則在分散化上有自己的獨門訣竅,而這些投資技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並不是偶然,早期的美國資本主義市場是自由主義的天下。所有的監管幾乎都來自於行業的自律,沒有人意識到金融是一個特殊的,天生具有信息不對稱的行業,可能具有巨大的負外部性,也很少有人意識到金融市場是企業成長了的基礎設施。
所以。在這個階段,美國資本市場是一個亂象叢生的草莽英雄時代,就跟這幾年的幣圈是一模一樣的,那個時候,短期投機和炒作之風特別流行,利弗莫爾和威廉江恩,正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正是為此,這兩個投資大師的命運在1934年發生了轉折,所以利弗莫爾和威廉江恩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美國的金融市場從此陷入了一個嚴監管時代。
短期的投機客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那個時候美國鼓勵的是,投資最好跟企業的發展共同成長,所以說那個時候就流行的一種觀點叫做,價值投資。時間到了50,60年代的時候,金融市場發生了幾個大事第一,就是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美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就跟今天的中國非常非常像,今天中國也在形成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的一個群體,還有個大事就是美國的企業,開始成為了全球的企業,而我們現在所學的這個金融學科,也成為了一門正式的學科,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越來越多人對金融,資本的價值關注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巴菲特和芒格就是,其中最堅實的捍衛者,就是芒格跟巴菲特他們所賺取的是,美國的優質的企業在全球的利潤。
那麼時間,到了七十年代之後,世界又變了!全球進入了一個信用貨幣的時代,而時間到了90年代,全球的金融市場聯動,匯率的波動成為常態,所以資本的全球流通也成了一個常態,那麼這個時代,需求是什麼呢?就是風險的管理,所以,以對衝為核心的量化金融,金融工程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說索羅斯的這種對衝基金的興起並不是獨立的,偶然的事件,而是歷史變動和演化的一個必然的結果,同樣,你也可以看到彼得林奇他有非常分散,投資策略,他的投資也取得了一個非凡的成果,那麼他的依據是什麼?其實他的依據是來自於,美國巨大的股票池和量化理論的發展,但是,你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說,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以及彼得林奇的策略放到30年代,也就是利弗莫爾和威廉江恩的那個時代,能不能湊上了?肯定不能,因為那時候市場上還沒有那麼多股票,股票就那麼幾隻,計算機還沒有發明,而金融理論也只不過是才剛剛有一個萌芽,所以說,歷史,它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過程。人必須要學會上什麼山,唱什麼歌。
那麼,今天時間到了21世紀,到了一個區塊鏈的時代,我們今天每一個80後,90後,所面臨的選擇,所面臨的投資機會跟之前的所有投資大師都不一樣,我們今天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歡迎關注往後的文章,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