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融化、海嘯席捲、地崩山裂...這是所有人類的夢魘,也是來自電影《後天》中的末日預言。
像足球那麼大的冰雹在東京從天而降;超巨型的龍捲風橫掃洛杉磯;高漲的海水湧進了紐約,連大貨輪都漂進了大街;大冰暴襲來,整個大都會陷進冰雪堆裡,自由女神像被冰雪埋了半個身子;人們無處可逃,遍野是凍僵了的屍體,全球面臨陷入一萬年前的冰河世紀的危機....電影《後天》講述了由溫室效應引發的地球大災難。影片中的震撼畫面,給全世界人類都敲響了環保的警鐘。
回到現實來看,2020年的我們也並不好過。除了新冠疫情泛濫、蝗災肆掠、地震連綿,還面臨著全球變暖引發的一系列災難——炎熱天氣炙烤北方,高溫預警不斷。南方地區則籠罩在洪澇災害的陰影下。淅瀝的大雨狂掃長江以南,暴雨之後,廣東、廣西、江西、雲南、湖南等24個省都遭到了洪水圍堵,橋梁被洪水衝段,路段被洪水灌滿,車輛損失不計其數。
南澇北旱
這一切真切發生的災難都在警示我們……《後天》展示的異常災害場景,絕非危言聳聽或荒誕幻想,它是全球人類正面臨的現實問題。由於人口猛增,工業迅速發展,環境遭受人為的破壞,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據預測,今後50年,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全球性氣候異常,南北極冰層厚度減小,一些島國被海水淹沒,大量物種滅絕。近些年來,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頻繁出現,來勢洶洶,全球不少地方出現災害性天氣……「後天」在對我們進行「拷問」,拷問的是我們不正確的發展方式,呼籲著我們樹立正確觀念——節能減碳。
影視行業雖不比工業製造,但也是排碳「大戶」。在電影製作過程中,環境汙染主要來源於廢棄垃圾與溫室氣體排放。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調查顯示:僅在 1999 年,美國影視行業產生的碳排放就達到 1500 萬噸。現如今,全球的影視作品數量和規模都遠超從前,碳排放的數字更是成倍劇增。
毫無疑問,電影行業想要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不讓「後天」變「明天」,影視行業開始積極作為,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汙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在節能減碳的呼籲和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影視製作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碳中和」的概念也在影視行業中傳播開來。所謂「碳中和」,就是通過一些措施來抵消活動產生的碳排放。
2008年5月,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協助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中國第一個「碳中和」電影節。
2015 年,印度上映第一部「碳中和」電影 《Aisa Yeh Jahaan》。主導這部「碳中和」電影是印度的環境研究與教育中心(CERE),這個機構會計算拍攝每個環節產生的碳排放量,並在取景地附近通過種植相當數量的樹木來低調所產生的碳排放。
在技術層面,各國電影製作人也在努力探索減碳新科技,擁抱節能環保的未來電影。
在拍攝熱門電影《像男人一樣思考》(2012)時,幕寶電影公司成為了第一個在現場只使用LED和節能燈泡的製片方。
拍攝《風流昨夜》(2014)時,幕寶電影繼續專注於降低能耗。片方使用LED照明並搭配索尼F65RS數字電影攝影機進行拍攝,即使在昏暗的燈光下也能捕捉高質量的畫面。這樣片方就可以使用現有的電力完成拍攝,而無需集成發電機。
位於英國曼徹斯特的的電影製片廠 Cut to Vectar Project 嘗試改變自己的拍攝方式來減少碳排放,他們採用太陽能供電的 LED 照明裝置取代傳統的電影燈具,大大減少了發電機造成的環境汙染。
當年無極劇組從「碧沽天池」撤走,讓美麗的天池卻遭遇了一場毀容之災——飯盒、酒瓶、塑膠袋、雨衣等生活垃圾代替了原本的杜鵑花海,人造鋼架、破敗木橋無人撤走成為「殘景」。
為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了節約拍攝成本,影視公司更多的通過影視特效來實現宏大場景的拍攝,比如爆炸場面、撞車場面等等。相比實景拍攝,特效製作節約了實際拍攝時間,因而會減少劇組人員生活垃圾的排放;同時還可降低拍攝所造成的空氣汙染、布景所造成的浪費。
更為先進的科技,如AR(增強現實 Augmented Reality)技術也逐漸在影視行業中試水。有了AR,電影公司甚至可以省去了後期製作這一步,在電影、電視劇開拍前就製作特效,然後直接將特效以AR的形式疊加在拍攝到的真人影像中。
AR特效是獨立製作的,因此它還可以反覆使用在各種不同作品中,這樣大幅減少了後期製作造成的資源浪費。2020年傑裡米·范胡澤編劇並導演的電影《最後的光芒》就把AR當作講故事的媒介,影片利用空間計算和增強現實探索了一個年輕女人和她的祖母之間難以言說的聯繫。
Cut to Vectar Project製片廠還使用 8K 3D虛擬攝像機進行拍攝,這讓導演和代理商可以遠程觀看超高清的畫面,不一定要前往現場,通過降低人員流動和交通工具的使用,間接減少排碳。
事實上,不僅劇本可以電子化,分鏡頭本、場記表、劇組每日所需要分發的通告單都可以通過電子傳輸來實現。貓眼就推出「影視通告單」的線上程序,幫助劇組實現製片環節的電子化。
自新冠病毒流行之後,美國的電影和電視製作人聯盟起草的提案就包括了一項監管規定——將紙張在劇組的使用減至最低,甚至取消。所有事情都通過電子方式處理,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傳播病毒的風險,還能大大減少紙張的浪費,緩解因砍伐樹木造成的溫室效應。
《後天》電影中傑克·霍爾博士說:「人類度過了上個冰川時期。我們當然有能力度過這一次。一切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從我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踐行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不要讓「後現代警示意義」,只成為電影的標籤而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國家的態度,就是我們國民的態度。中國電影行業將努力營造節能減碳環境氛圍,發展可持續性的電影製作,關注節能新科技,努力探索創新製作方法,推動影視產業的節能減碳技術升級改造,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新技術,新未來,綠色影視在行動。
雲觀影、線下追兩不誤
下載保利電影app,購買2020超值通兌券👆
2020所有精彩,一個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