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五律和律絕何時出現的?南北朝這對皇帝父子告訴您答案

2021-01-10 老街味道

前言

大家都知道,格律#詩#規則在初唐成熟,在盛唐步入頂峰。但是大家知道最早的近體絕句和五言律詩出現在什麼時候嗎?

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標準的五言近體絕句、五律、五言排律就已經出現了。至於哪一首詩是最早的格律詩真不好說,有關專家的文獻我也沒有見到過。

我自己知道最早的五言排律是《新成安樂宮》,作者是梁、陳之間的詩人陰鏗。

我見過的最早的五言律詩和五言律絕,來自南北朝時期的齊梁時期 。有一位皇帝詩人比杜甫早生了200年,他已經寫出了最標準的五律。他的父皇也寫出過五言近體絕句,這一家詩書傳世,都是成就甚高的詩人。

一、詩書傳世 帝王之家

說起文人皇帝,最知名的恐怕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了。其實很多皇帝有機會自幼飽讀詩書,所以歷史上具有文學素養的皇帝比比皆是。

這位寫出五律的皇帝是梁簡文帝蕭綱(503年―551年),他比詩聖杜甫(712年-770年)足足早了209年。

論起文學方面的成就,簡文帝蕭綱的父親和大哥同樣聲名顯赫。

其父為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蕭衍在齊朝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竟陵八友」之一。《梁書》中記載蕭衍是一個勤奮的讀書人:

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

簡文帝蕭綱的大哥蕭統(501年―531年 )之所以聞名,是因為一本叫做《昭明文選》的書。蕭統為什麼不做皇帝呢?因為他的老爹蕭衍太能活,而他自己又太不爭氣,而立之年就因落水生病去世了。蕭統的諡號為「昭明」,因此後世稱之為「昭明太子」。

短短的三十年,蕭統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他生前主持編撰了現存最早的漢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

這部書對於前人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收錄了周代至六朝梁以前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 ,成為了文人的必讀書目。

杜甫在《宗武生日》中,就勉勵自己的兒子: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梁簡文帝蕭綱很像李煜和宋徽宗,本來沒有做皇帝的資格,奈何做哥哥的都不爭氣,別人拼了性命也未必爭來的皇帝之位,偏偏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二、梁武帝蕭衍令人驚訝 寫出一首近體絕句

南齊永明年間,竟陵王蕭子良身邊出現了一個文人集團,被稱為「竟陵八友」。 包括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昉、陸倕八人。

八友是齊永明體詩的倡導者,永明體講究四聲、規避八病、強調聲韻格律,是後來格律詩的先導。這也是標準格律詩出現在南北朝的原因。

傳說梁武帝蕭衍對於四聲八病不以為然,但是他的詩作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我們在他的詩作中,已經能看到偶合的近體絕句: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半拗體(不需要救拗的律句變格),第二句救孤平(第一字仄聲,第三字用平聲),第三句三仄尾(唐朝律詩很常見的變格) ,第四句是標準的律句。

押韻是平水韻的【十二文】,從這裡可以看出,隋朝的《切韻》與南北朝時期的語音相似,因此這首詩的押韻也符合隋、唐、宋一脈相承而來的宋朝《平水韻》。

三、早期五言律詩 有這麼多問題

梁武帝也有不少五言八句的詩,但是他沒有完全符合格律標準的五言律詩。例如這首《雍臺》

日落登雍臺,佳人殊未來。綺窗蓮花掩,網戶琉璃開。蘴茸臨紫桂,蔓延交青苔。月沒光陰盡,望子獨悠哉。

上面講過押韻的事,這首詩同樣符合平水韻的【十灰】韻 。首句押韻,其他單數句都是仄收,雙數句都押韻;

而且,中間二聯對仗,還注意到了句法結構的不同:

綺窗-蓮花-掩,網戶-琉璃-開。蘴茸-臨-紫桂,蔓延-交-青苔。

但是,出現了不少平仄不和律句的現象,例如三平尾:

登雍臺、琉璃開、交青苔。

還有,就是這一段時期最長見的失粘:戶、茸,平仄不同;延、沒,平仄不同。

這些都是早期不太標準的五律特點,這些現象在初唐甚至盛唐還能見到。例如盛唐詩人孟浩然的這首詩:

歸來臥青山,常夢遊清都。漆園有傲吏,惠好在招呼。書幌神仙籙,畫屏山海圖。酌霞復對此,宛似入蓬壺。

對仗:首聯和三聯對仗,這種叫做偷春體。這種對仗很像南北朝永明體以前的對仗,平仄多不協調。

第二句與第三句失粘:夢、園,平仄不同。

平仄失替: 歸來臥青山,平平仄平平。常夢遊清都,平仄平平平( 三平尾、也叫三平調))。

在初唐、盛唐五七律中,有很多不標準的五言律詩,例如崔顥《黃鶴樓》(半古半律)、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失粘)、《夜泊牛渚懷古》(不對仗)等等。

在嚴羽的《滄浪詩話》中,有古律一說: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盛唐諸公有此體,如孟浩然詩:"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軸轤爭利涉,來往接風潮。問我今何適?天台訪石橋。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標。"又"水國無邊際"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從字順,音韻鏗鏘,八句皆無對偶),

由此可見,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是多麼難得。但是梁武帝的兒子卻給我們留下了一首。

四、宮體詩的倡導者 梁簡文帝蕭綱成了文壇盟主

梁簡文帝蕭綱比哥哥昭明太子蕭統小了兩歲,哥哥去世時他才28歲 。蕭綱是蕭衍的第三個兒子,按說不該他成為太子,但是這裡還有一個挺狗血的事情。

蕭衍的次子豫章王蕭贊,在525年跑到北魏去了,還成了北魏皇帝的姐夫。

事情出在蕭贊的出生日期上,蕭贊的母親吳淑媛本是蕭寶卷(齊被廢的皇帝)的宮人。蕭寶卷死後,吳淑媛在有孕的情況下得幸於蕭衍,這個老二到底是誰的孩子成了一個謎。531年,這個可憐的老二,在北魏政治動亂中也去世了。

於是,老三蕭綱成為了梁朝的太子。

"侯景之亂"後,都城陷落,梁武帝被侯景囚禁,549年被活活餓死於臺城, 蕭綱46歲成為了梁朝的第二位皇帝。

蕭綱自幼飽讀詩書,雖然作了太子和皇帝,但是其文學上的成就大於政治上的成就。因為其特殊的身份,他的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 ,蕭綱和弟弟湘東王蕭繹逐漸成為了梁朝的文壇領袖。

說起蕭綱的文學成就,自然離不開「宮體詩」三個字,甚至被現代人稱頌「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其實也被聞一多和王闓運歸位了宮體詩一類。

《梁書·文學·庾肩吾傳》中評價道:

太宗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威,同被賞接。及居東宮,又開文德省,置學士,肩吾子信、(徐)摛子陵、吳郡張長公、北地傅弘、東海鮑至等充其選。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為新變,至是轉拘聲韻,彌尚麗靡,復逾於往時。"

梁太宗(蕭綱)在藩(在外任職)時,手下就聚集了庾肩吾、徐摛等大才子。蕭綱入主東宮(太子住在東宮)以後,利用自己的權力「開文德省,置學士」, 又網羅了庾信和徐陵(分別為庾肩吾、徐摛之子)等文人。

在他的倡導下,當時的詩風「轉拘聲韻,彌尚麗靡,」 因此對于格律規則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筆下,詩歌中平仄協調的律句越來越多,對仗也開始注意平仄相對,但「失粘」一直是他們忽視的問題。

五、簡文帝蕭綱 寫了這麼多律絕句

上面說過梁武帝就已經寫出過五言近體絕句(即律絕句),其實他兒子梁簡文帝的律絕句更多。

如《採菱曲》,標準的律絕句,平起平收式,押【覃】韻 :

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桂棹浮星艇,徘徊蓮葉南。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梁簡文帝還有幾首平起仄收的律絕句:

光中辯垂鳳,霧裡見飛鸞。定用方諸水,持添承露盤 。《夜望浮圖上相輪絕句詩》

腰肢本猶絕,眉眼特驚人。判自無相比,還來有洛神。《贈麗人詩》

依帷濛重翠,帶日聚輕紅。定為歌聲起,非關團扇風。《梁塵詩》

浮雲舒五色,瑪瑙應霜天。玉葉散秋影,金風飄紫煙。《詠雲詩》

簡文帝仄起仄收的律絕句:

散誕垂紅帔,斜柯插玉簪。可憐無有比,恣許直千金。《遙望詩》

水底罘罳出,萍間反宇浮。風生色不壞,浪去影恆留。《水中樓影詩》

絕句只有四句,偶合相對來說可能性比較大,但是八句的五律就難一些了。

六、簡文帝蕭綱 寫出了標準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的四要素是平仄、對仗、押韻和粘連。

齊永明的詩人們開始用四聲以後,大家注意了四聲的協調,因為規避八病,所以逐步解決了平仄的問題,但是粘連的規則一直到初唐時期才被定型。

因此失粘是南北朝格律詩最常見的毛病。失粘是指上一聯的雙數句第2字,要和下一聯的單數句第2字平仄不一樣。

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的這首詩,就是失粘的五言排律。

《隴西行三首 其二》

隴西四戰地,羽檄歲時聞。護羌擁漢節,校尉立元勳。石門留鐵騎,冰城息夜軍。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雲。沙長無止泊,水脈屢縈分。當思勒彝鼎,無用想羅裙 。

第2句與第3句失粘:檄、羌;第4句與第5句失粘:尉、門;第8句與第9句失粘:陣、長。第10句與第11句失粘:脈、思。

又如梁簡文帝蕭綱《金樂歌》,也是一首失粘的排律:

槐香欲覆井,楊柳正藏鴉。山爐好無比,玉構火窗賒。床頭闢繩結,鏡上領巾斜。鐵鑊種梁子,銅樞生棗花。開門拋水柱,城按特言家 。

他的這首《洛陽道》是失粘的五律:

洛陽佳麗所,大道滿春光。遊童初挾彈,蠶妾始提筐。金鞍照龍馬,羅袂拂春桑。玉車爭晚入,潘果溢高箱

後三聯的出句,都是平起:童、鞍、車,全部失粘。

南北朝不失粘的律詩,並非詩人有意而為,大多是不經意之間寫成的。絕句相對多一點,但是完全符合唐朝格律的五律在南北朝非常少。

蕭綱下面這首詩很有意思,前面八句,是標準的五律,《遊光宅寺詩應令詩》:

陪遊入舊豐,雲氣鬱青蔥。紫陌垂青柳,輕槐拂慧風。八泉光綺樹,四柱曖臨空。翠網隨煙碧,丹花共日紅。方欣大雲溥,慈波流淨宮。

只看前面八句,是標準的平起平收的五言律詩。作為五言排律,僅有最後一句用的句式不對。慈波流淨宮,平平中仄平,假如用中仄仄平平,就是一首標準的符合唐朝科舉考試的五言排律 。

但是至少在梁朝,就已經出現了標準的五言律詩,這個詩人就是梁簡文帝蕭綱自己。

蕭綱傳下了200多首詩,完全符合格律的五排似乎沒有,完全合律的五律似乎也只有這一首,《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

遠霧旦氛氳,單飛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誰知獨辛苦,江上念離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中間二聯對仗,押【文】韻,粘連無誤。

其中第三句用了三仄尾:孤驚宿嶼浦, 平平仄仄仄。不過三仄尾在整個唐代都被視為律詩的常用變格(可參看:《從題破山寺後禪院說起 唐詩中竟然有這麼多的三仄尾》)。

另一個常用變格是第七句:誰知獨辛苦,平平仄平仄,獨,是最常見的入聲字,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能記住。

結束語

從梁武帝和梁簡文帝父子的詩作可以看出,至少在梁朝,已經有了標準的近體五言絕句(律絕句)和五律。當時的五言排律也幾乎差一點點就符合唐朝科舉的試貼詩規則了。

至於最早的五言排律出現在什麼時候,老街不敢確定。不過,我在前言裡說過,梁陳時期的大詩人陰鏗已經寫出了五言排律是《新成安樂宮》。

其實陰鏗(約511年-約563年)與蕭綱(503―551)幾乎是同齡人,但是他一直活到了陳朝。有沒有比《新成安樂宮》還早的排律 ,我就不知道了。

@老街味道

從《題破山寺後禪院》說起 唐詩中竟然有這麼多的三仄尾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首唐詩諷刺楊貴妃嗎?

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絕命詩中 兩崑崙是指這兩種人

相關焦點

  • 浮雲不系名居易 造化無為字樂天 這裡藏有皇帝曾經的辛酸和不易
    其妙處並不僅僅在於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和字,更在於居易、樂天本身還有自己的一層深意。這首詩的作者李忱(chén)並不是一個特別著名的詩人,但是他卻有著特別尊貴的身份。因為這個李忱是唐朝的第16位皇帝,這兩句詩就出自唐宣宗李忱七律《吊白居易》。
  • 王維送友入蜀,這首五律渾然神秀,充滿詩情畫意
    猿啼的意象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其實詩人不一定聽見了這種悲鳴,只是用來渲染一種孤悽、悲楚的氛圍。比如南北朝的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裡就曾寫道,「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杜甫的《登高》也有描繪,「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 說說南北朝時期的大梁皇帝們和他們的詩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有一大戶姓蕭,人丁興旺,家大業大。這家的「戶主」叫蕭衍,今天介紹的就是他和他的三個兒子。這位蕭衍自己有本事,當了一朝的開國皇帝,在那位子上一坐就是近五十年。傳說是被餓死的,唉......那只是個傳說。
  • 從何時開始聖旨開場白才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在數不清的歷史劇中,常會有宣讀聖旨的鏡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明代以前,聖旨的「開場白」是沒有這八個字的,凡是出現了的,都屬於「戲說」
  • 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和陳朝的興亡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以及陳朝的興亡。大家可能都不了解, 南北朝時期,長興縣(當時稱長城縣)不僅出過皇帝,而且一連出了5位皇帝,其中3位是勤政親民的好皇帝。
  • 冬儲大白菜曾是我國百姓冬天消費菜的主力這情況從何時開始?
    冬儲大白菜曾是我國百姓冬天消費菜的主力這情況從何時開始?時間:2020-12-05 12: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儲大白菜曾是我國百姓冬天消費菜的主力這情況從何時開始? 支付寶螞蟻莊園12月5日 答案是什麼呢?
  •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是出現在哪裡嗎?
    但當我們了解了宋朝的邸報和小報之後,才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報紙,其實出現在13世紀之前的中國宋代。宋代的邸報也是定期出版,印刷發行,發行範圍是全國;宋代小報則可能是不定期出版,但也是印刷出版,發行範圍首先在京城,然後傳播到各地。這些報紙都要遠遠地早於德國的那個叫《通告-報導或新聞報》的報紙。
  •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哪個更加黑暗混亂?
    元末農民起義和大明掃蕩群雄、明末農民起義與滿清入主中原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國共戰爭。其中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並稱為中國三大亂世,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相較於春秋戰國,多了胡漢之爭,在內容上更為複雜,牽扯麵更大。那麼這兩個亂世究竟哪個更混亂呢?
  • 探秘:為何歷史上四大美男中三人都出現在魏晉南北朝呢?
    這四美在古代都是頂級流量明星與大眾情人,不僅有男女老少通吃的容貌,還有名傳史冊的才情,在信息閉塞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都有巨大的粉絲團,比如「擲果盈車」和「看殺衛玠」。不像四大美男有三個都扎堆出現在魏晉南北朝這個特殊時期裡,這是很反常的。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殊環境讓美男子的數量陡然暴增,才出現了這種扎堆的現象。那麼這個時期有什麼特殊的呢?又與美男子之間有什麼聯繫?
  • 人物傳|《楚喬傳》中蕭策太子的原型,原來是南北朝時的這位皇帝!
    這部女戰神版瑪麗蘇連續劇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描寫了南北朝的某個時期,幾個國家地區之間的你爭我鬥。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是指胡人侵略中原後在北方建立的少數民族政府,南朝為漢人南渡後在南方建立的漢人政府。宇文玥在的魏國便是北朝,蕭策在的梁國是南朝,而燕北是當時北魏的附屬國。
  • 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然而,無論政權如何更迭,皇帝姓甚名誰,有一股勢力總能屹立在廟堂之上,成為那個特殊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勢力。門閥士族通常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利用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壟斷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佔據大量土地和財富。
  • 這玩意出現在宮廷最早可能是哪朝
    如果在古裝劇中,某位皇帝拿著玻璃杯,盛滿美酒大呼:「朕敬各位愛卿一杯。」這樣的場面能夠出現嗎?玻璃杯出現在宮廷最早有可能是哪個朝代?玻璃,古稱壁玻璃、琉璃、頗黎,明、清兩代也稱作「料」。首先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國不是最早的玻璃起源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和今天西亞的阿拉伯人製造出了早期的玻璃,這個時間甚至早於我國最早的瓷器,這就註定了玻璃器「舶來品」的身份,同時也說明,最早用非金屬人造器物喝酒的人種,極大可能不是我們華夏子孫。
  • 魏晉南北朝玉器:舊傳統中的新天地
    此時佛教乘戰火烽起、生靈塗炭之機,深入民間,擴大影響,促使玉工藝轉向新領域,以和田玉雕造 佛像或引進玉佛,在民間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養。總而言之,在這一時期,玉器工藝比兩漢顯得蕭條,傳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顯得簡略樸素,精工者極少。表明古代玉器史已由高度發達的、處於巔峰地 位的兩漢玉器工藝,漸漸向它的低谷滑落。同時又出現了向新功能、新領域轉化的萌芽。
  • 千家詩會·第66期·五絕、五律卷
    千家詩會·第66期·五絕、五律卷 千家詩會·第66期(五絕、五律卷) 本期編輯:胡敏、王惠玲 五絕卷
  • 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兩大家族,豢養大量軍隊,皇帝也得給面子
    在我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有名的亂世。三國後,西晉僅僅維持了短暫的統一,又因八王之亂而分裂,再加上「五亂」,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使得中國的北方戰亂頻繁,屍體遍地。但是,不管政權如何更迭,皇帝以什麼名者為姓,總有一股力量能夠屹立於廟堂之上,成為那個時代的「常青樹」——門閥士族力量。一般情況下,門閥士族都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利用政治影響,壟斷獲取知識的渠道,佔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在科舉制以前,做官通常要通過舉薦,門閥士族則通過聯姻,相互舉薦同族的子女,從而實現官位的壟斷。
  • 皇帝與太子之間:君臣忌憚,遠大於父子情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封建王朝幾乎佔據了全部的位置,而封建王朝的創立和衰弱都和皇家鬥爭息息相關,在帝王家,親情是遠遠比不上權利的,多少親兄弟因為皇權地位刀劍相向,九子奪嫡時的慘烈場面讓人看到了親人之間最可怕的狠辣無情,而除了直接衝突的弟兄之間,皇帝父子也是矛盾重重的,歷史上有很多太子都是因為被皇帝質疑謀權處死的
  • 最早又出現在什麼時期?
    更讓外國人刮目相看,那麼閱兵儀式最早出現在何時的呢?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又有哪些有趣的閱兵活動?接下來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歷史記載,最早關於閱兵的恐怕要追隨到大禹時期了,大禹在當時因治水有功當上了部落的首領,因為大禹的仁愛愛民和在治理國家上條條有理,有許多的部落投奔了大禹的部落,當然也有不服從大禹的部落,大禹為了不必要的戰爭就邀請眾部落的首領來商討一些事情,在宴會上禹王讓他的手下穿上盔甲,手拿利矛排兵演練,表演給其他部落首領看,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深深的震懾住了其他首領。
  • 極簡南北朝史(爆笑收藏版)
    關於」魏「和」晉「兩個字背後的故事,連結如下:極簡三國史(爆笑收藏版)極簡兩晉史(爆笑收藏版)今天,我們進入收尾階段。中國的大分裂時期——南北朝。坐觀君(ID:china_2049)簡單介紹一下這段歷史先。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而出身於北周八柱國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為正統。
  • 觀唐習律01 王績《野望》告訴我們五言律詩應該怎麼寫
    效仿古人創作詩詞,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古人作品,提高自己的鑑賞和創作水平。雖然作品良莠不齊,但是收穫頗多。但是現在天天忙著寫文章,反而耽誤了這件事。從今天開始,重新繼續這項工作,不定期的把《觀宋填詞》做下去,同時也開始《觀唐習律》系列。《觀唐絕句》寫的都是絕句,《觀唐習律》當然寫的是五律或七律,今天第一篇,從王績開始。
  • 南北朝時期的高歡、高洋和五代十國時期的高思繼、高懷德血緣上是...
    不是所有同姓的都是同一家族,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這兩大古代著名的豪門望族,雖然同為王姓,但他們之間並不是同一個家族。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是東魏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高歡家族與鮮卑慕容氏很有淵源,他的五世祖高慶、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都曾在慕容氏燕國為官,後燕最後一個皇帝惠愍皇帝慕容寶遇害後,高湖被迫降附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