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我成功地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比起本部電影中的成長環境,《放牛班的春天》可以說是更加惡劣一些,而在這裡老師注重的同樣不是孩子的教育。他們被聚集在學校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這裡有一群不學無術的孩子需要被圈養。
當教育真正的成為圈養的高牆,學習已經變得不再重要。當孩子們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在學校的生活其實還不如在家裡,向沒有文化的父母學習學習人生經驗。就在校長滿面春風地騎著一輛摩託車,帶著獎狀回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為學生驕傲的老師,但是實際上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庸俗。站在頒獎典禮上,校長沒有表揚名列前茅的孩子,沒有說出未來的希望和規劃。他只是對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教育生涯侃侃而談,向熒幕前的觀眾宣告學校能拿到這樣好的成績,都是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你很難想像,這位看起來德高望重的校長,會對自己的老師說出「成材的樹不用育」這樣的話。在校長的眼裡,孩子的未來都是註定了的。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無用的,成材的人一定會成材,不會成才的人無論怎樣教育都沒有結果。但是其實電影中的主角巴王超就是一個讓校長啪啪打臉的孩子。
從前的他成績極差,直到了一個真正關心他的老師出現了。這位老師關心巴王超的生活,鼓勵他的學習。從一個不學無術的孩子,變成一個比校長起得早,在課堂上捂著耳朵背課文的孩子,而這其實都是因為教育方式的改變。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那位老師也是如此,校長的拳打腳踢,其他老師的不管不顧,都不如他對孩子的耐心和尊重。即便他受到孩子的調侃,甚至傷害,他也總是沉穩地站在講臺上,不緊不慢地完成作為老師的課業任務。
其實教育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做人和學習的雙重教育。電影中的女老師教育巴王超不能作弊,即便這個學校本就是一個靠作弊獲取榮譽的學校。正如《放牛班的春天》裡的老師教育著有著焦躁症的傻大個不能傷害同學,即便這所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一直都在互相傷害。成材的樹或許真的不用育,但是育往往能讓更多的樹成材,這是教育的意義。而學習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融合在一起,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電影中有很多讓人淚崩的瞬間,比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的愛,就非常感人。女老師不嫌棄巴王超的髒兮兮,會讓他午睡不好的時候去自己的床上休息。在一次次接受女老師的好意之後,這個混世大魔王也變成了一個美好的孩子。他從父親那裡拿來了很多的木塊,墊在老師的床底下,讓它不再晃來晃去。而在電影的後半段,巴王超躲在了床底下,無意間撞見女老師在床前墊著腳後跟和一位男老師親密的畫面。他再次拿出木塊,墊在了女老師踮起的腳後跟下。孩子是單純的,他不知道怎樣回饋一位老師的愛,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會努力保護和善待對自己的好的人。即便對於成年人來說,孩子有時的回饋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比如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的結尾裡,老師被趕走。孩子們沒有什麼能夠回饋給這位老師的,而且還被校長勒令在教室裡不敢出來送行。但是那一張張從窗戶上扔出的紙飛機,卻足以看到這群一直被妖魔化的孩子們,已經成長為一個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的孩子。成長就是一個學著去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都會孩子得先接觸到愛,先看到美好,才會學著成為美好的人。電影中的巴王超看到了老師的美好,即便最後她離開了,巴王超依舊熱愛學習,熱愛課堂。成長的過程,對於巴王超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蛻變的過程,也是一個學會愛的過程。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不僅是故事情節還是畫面質感都非常樸實,可能也是因為過於樸實,這部電影的水花也因此變得極小。但是不論如何,這部電影的意義早就超越了電影的本身。這部看似紀錄孩子蛻變的電影,實際上是對教育行業的鞭策。
孩子的成績不應該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從事教育的老師不應該放棄任何一位依舊留在課堂上的孩子。好的教育能夠拯救一個孩子的一生,也能毀掉一個年輕生命的未來。作者:梗兒君,原名齊志斌,北京大學心理學畢業,資深心理諮詢師一枚,專業治癒各種不開心。轉載或預約心理諮詢 請聯繫工作微信:Banlanluxinli 或 nanjingxinli
Shijiazhuang Office / 石家莊心理諮詢中心
地址:石家莊新華區趙陵鋪街道辦事處後座2105室
電話:0311-80762576 13383294518
Nanjing Office / 南京心理諮詢中心
地址: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186號宏普捷座1212室
電話: 025-69863255 13851453773
↓↓↓ 超低價心理諮詢,名額有限,點左下角「原文閱讀」進來開始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