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出了德國「影帝」,專訪《樹上有個好地方》導演張忠華

2020-10-03 好劇邦2018

《樹上有個好地方》為國產兒童片指明了一條出路:真摯細膩地表達,必然會贏得累累碩果。截至發稿日,其抖音話題播放量破8億,創現代寫實題材網絡電影抖音話題播放量最高紀錄,同時在愛奇藝電影熱搜榜上持續排名NO.1。除了網絡上好評如潮,該片也得到了業界的認可,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提名。好劇邦特別邀請到導演張忠華先生,一起探尋《樹上有個好地方》成功的奧秘。


初心與堅守


採訪過程十分愉悅,張導侃侃而談,聲音清脆向上,像極了他電影作品給人們的感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樹上有個好地方》沒有駭人的特效,沒有誇張的演員陣容,卻能打動無數網友,紛紛直呼「爺青回」。


對於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張忠華導演說道:「在我大學時期,拍攝了一個叫《紫陀螺》的作品,一直在被關注,最開始是在土豆網上,之後被網友剪成小段子放在短視頻平臺上,網上的數據特別漂亮。《紫陀螺》讓我意識到淳樸的西部農村兒童片,它其實很有市場。當時是用DV拍攝的,設備簡陋也沒有充足的製片費,雖然最終口碑很好,但還是留有遺憾,這是我做《樹上有個好地方》的淵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樹上有個好地方》就是《紫陀螺2》,我做兒童片十八年,它是一個一脈相承的東西,這部影片蘊含了我的童年回憶。我是一個八零後,平時生活在農村裡,感覺到這三四十年農村變化真的很大,人也是越老越懷舊。各種的情懷,加上我對兒童片、對兒童的關注,特別是做了教師之後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是各方面的原因讓我要回來,有了創作衝動,我要把這個東西拍下來。」



04年的暑假,張忠華導演還是西北大學的一個普通大學生。他的長篇電影處女作《霸王年代》是手持DV「玩」出來的,「每天一包方便麵,帶著七八個孩子,成群結隊地去拍片子,其實孩子們就是跟我玩,我也是拿著DV跟他們玩。」


青澀稚嫩的處女作,透露出最真實的溫熱,張忠華導演得到了從未預料到的成績,「第二年的時候,《霸王年代》在北京大學電影節學生單元,拿了最佳長篇獎。和我一塊領獎的都是北影、中戲這些專業學電影的人,頒獎的也全是知名導演,一下子就感到兒童片這條路適合我走。之後的連續兩三年,只要我一拍兒童片就拿獎。最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兒童片讓我在電影這行生存了下去。其他有好多學電影的人,包括我們西北大學很多影視專業的人,都沒有走通,反倒是我一個學藝術設計的人,因為兒童電影存活了下來。」



對於兒童片的喜愛,張導近乎是狂熱的,大學四年拍了九部長篇電影,拍了十幾部短片電影,都是兒童片,「07年的時候,因為我大學四年拍的電影太多了,也拿了很多獎,所以學校還把我當『特殊人才』留校當了老師。是因為拍兒童片,讓我慢慢被接納,被認同,讓我感覺自己找到了一個立足的地方,所以就把它堅持下來。」


「《樹上有個好地方》也是我的童年,比如小孩子們玩的那些玩具,玻璃球和沙包,都是我小時候玩過的。然後特別是夏天的時候,我們會在桌子上睡覺,當時的桌子都是晃晃悠悠的,有些都睡到地上,或摔到凳子上。」《樹上有個好地方》蘊含了張導最真實的童年,所以才能掀起觀眾們的懷舊熱潮,這是導演內心最純淨的水滴,所擴散出來的漣漪。



「我把《樹上有個好地方》定義為中國式合家歡電影,這個片子更適合70後、80後、90後,帶著他們的孩子去回味,30年前爸爸媽媽那一代人的童年。其實兒童電影裡,孩子是很容易被滿足的,因為孩子對笑點和故事的要求,不像成人那麼複雜。有時候像摔個跤,碰到腦袋,放個屁,孩子都會發笑。所以對我來說,最難的是怎麼讓成人去喜歡這個片子。我做過一個統計,現在的70後,80後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農村人或者有過農村生活學習的經歷,隨著年齡和記憶的成長,人會懷舊,《樹上有個好地方》提供了一個這樣乾淨純粹的舊日校園空間,雖然故事性不是那麼強,但它的場景足夠真實感人,就像一張一去不復返的老照片。


家鄉是修道場


一談到自己的家鄉,張導有訴不完的情,臨潼既是生育他的故土,也是創作靈感的源泉:「我這個人很奇怪,就算不出我的村子,我這一輩子都有拍不完的電影話題。我一直待在臨潼,也很喜歡去觀察生活,每天看著周圍的人發生的事情我就覺得特別有意思。這片土壤滋養著我的創作,看啥東西都特別有靈感。人一旦有了情感,他就有了創作衝動。有了創作衝動,你什麼東西都能寫好,你只有去陶醉,才可能拍出好電影去陶醉別人。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樹上有個好地方》很多場景都出自導演的家鄉臨潼,張導感慨道:「《樹上有個好地方》已經翻譯成瑞典語,在瑞典上映了。它走上了世界大舞臺,但電影裡的大部分家長、老師、孩子都是臨潼人,包括學校拍攝的主場景也在臨潼。如果說電影是一場修行,那臨潼就是我的道場。


有觀眾說:「雖然影片臺詞是陝西話,但讓山東省95年的我回憶起了上小學的前景。」一部好的電影能讓人共情,也能讓人共有一個家鄉,張忠華導演對電影裡的方言符號做出了回應,「以前有很多人質疑我,為什麼一拍電影就是陝西話,南方人怎麼聽得懂?我就一句話,你看好萊塢的片子,從來都不看國語配音版,主要還是味道。這就和吃美食一樣,我到武漢去了,想吃熱乾麵,你非得給我來個陝西臊子。我們到武漢吃熱乾麵,就要用人家的臊子,人家的料才正宗。所以同樣的故事,與什麼語言是沒有關係的,『味道』對了就是對了。我用陝西話去敘述,這就是我的風格,我沒有必要讓百分之百的觀眾都喜歡我,百分之十我認為就夠了。



童真美學流派


張導笑稱自己只是從事兒童電影創作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對兒童教育和兒童電影市場的關注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小演員們要參加中考,於是劇組一齊推擋,「不能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拍戲只是他們成長中的一條線索。」電影製作團隊裡也配有專業的教育顧問,對電影進行教育審查「我們自己審查非常嚴格,因為我們背後全是一些教育專家,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把握不同的教育制度,如果教育上出了問題,我們自己都不會拍。」



除了對孩子們的照料,張導在選角和導戲上有自己獨家方法,「杜旭光是我在臨潼小學三千個學生裡,反覆對比挑出來的。好演員很多,我們要大量去選,不斷找感覺,不要等著副導演給你推薦,我更願意自己去學校觀察孩子們上課,孩子們的生活。我會先選好主角,然後再讓主角推薦自己的朋友,因為拍電影的時候大家都很怕生不能融洽。以主角為中心找他範圍的人,他不會陌生。另外,拍兒童電影的時候,你不能讓孩子按你的思路來,我從不讓他們背臺詞,是我們劇組帶著孩子們一起玩。有時候我直接把劇本甩開,往往孩子們表演的東西比我劇本還要精彩。


關於現在兒童電影市場,從業了十五年的張導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十年前就說兒童電影其實是電影文化消費的剛需,它不但是中國電影,也是世界電影很重要的一個構成單元,並且兒童電影更容易走出國門,因為全世界的孩子叫爸爸媽媽,發音都是一樣的。現在的孩子除了看書外,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看視頻,孩子小時候特別容易受這些觀念影響,這些信念將來會成為他的信仰。中國有三億七千萬的青少年,兒童電影不僅是剛需,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戰略資源,它就像種子一樣,埋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童真電影美學流派,以後像《樹上有個好地方》這樣的片子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說,喔那是一種風格,是一個中國兒童電影風格。」有韌性又不安分,張忠華導演通過《樹上有個好地方》證明了自己,也指明了兒童電影市場的前景。「我相信《樹上有個好地方》這樣的片子出來後,有很多人可能會模仿它,這個無所謂。我希望更多的人都來拍這樣的兒童片,因為其實兒童電影市場很大。做兒童電影這十五年,我也很孤獨,只有在競爭的環境下,才可以讓我有新的想法,且保持亢奮狀態。我反倒是喜歡逆水行舟,太順了我還不舒服。」


真善美是永恆的主題


張導說自己電影想傳遞的內核是真善美,「人都是為了希望而活,生活會有苦楚,世界也會灰暗,但真善美就好像突破黑夜的第一道霞光,讓人每天都帶著希望。就像電影結尾的那棵樹,雖然被砍掉了很殘酷,但是不砍孩子就沒辦法成長。最後樹發了一個小芽,這就是希望,也是一個輪迴。其實裡面還有一層教育意義,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成為國家的棟梁,都會用松柏這些挺直高聳的東西去比喻。我希望告訴孩子們在一片荒涼的沙漠裡,一棵歪脖子柳樹也能作為風景,也能讓人看到希望。我們所有人不該有階級之分,而只有工種之分,馬路工人和工程師一樣需要被尊重。所以我們需要沙漠裡的一棵樹,需要奮鬥在各個平凡崗位上的每一個人。」



部分觀眾不太能理解《樹上有個好地方》中粉提老師男友這一角色的加入,張導就此說到:「粉提老師的男友始終沒有正臉,因為一有正臉,他就有情敵的意思了。其實他就是故事的一個轉折點。巴王超過渴望得到認同,粉提老師是巴王超過的精神寄託,而不是情感寄託,可能現在很多觀眾把巴王超過的情感寄託和性朦朧過度放大了。我們作為劇作者,有最基本的道德基準和電影審美,不可能往三俗和低趣味方向做。我們要做得很高級,觀眾知道點到了青春期的性朦朧,看完之後會覺得真美好啊,真懷戀。」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當個相聲演員,特別享受站在舞臺上 給觀眾帶來快樂。亞里斯多德說喜劇就是為了淨化人心,我不喜歡那些汙濁的東西,我希望電影不僅能讓觀眾樂了,樂完後還能有審美、道德、認知方面的提升。」張忠華導演做到了自己期望的層面,《樹上有個好地方》叫好又叫座,它帶給觀眾純真美好的體驗,是近年網絡電影中難能可貴的佳片。


目前,《樹上有個好地方》正在愛奇藝電影頻道獨家熱播中,快去一起重溫最真實淳樸的校園生活。

相關焦點

  • 陝西寶藏男孩獲德國影帝《樹上有個好地方》暖心上線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在影片中留下讓人深刻的表演,在稚氣未脫之時便已經成為了影帝、影后。在中國就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當時只是一名11歲的陝西農村小孩,卻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一躍成為德國影帝,獲獎時,他年僅13歲。而創作了這個奇蹟的影片,就是由張忠華編劇並執導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
  • 陝西寶藏男孩獲德國影帝 《樹上有個好地方》即將暖心上線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在影片中留下讓人深刻的表演,在稚氣未脫之時便已經成為了影帝、影后。在中國就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當時只是一名11歲的陝西農村小孩,卻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一躍成為德國影帝,獲獎時,他年僅13歲。而創作了這個奇蹟的影片,就是由張忠華編劇並執導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
  • 陝西寶藏男孩獲德國影帝《樹上有個好地方》即將暖心上線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在影片中留下讓人深刻的表演,在稚氣未脫之時便已經成為了影帝、影后。在中國就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當時只是一名11歲的陝西農村小孩,卻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一躍成為德國影帝,獲獎時,他年僅13歲。而創作了這個奇蹟的影片,就是由張忠華編劇並執導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
  • 陝西「寶藏男孩」憑這部影片獲「影帝」《樹上有個好地方》6日公映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杜旭光在不久前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可謂當屆電影節「影帝」,但主演該片時,他只是一名11歲的普通的陝西農村少年。創造這個奇蹟的電影,是由陝西導演張忠華編劇並執導的《樹上有個好地方》。
  • 專訪《樹上有個好地方》張忠華導演:我沒有必要讓百分之百的觀眾都喜歡我
    好劇邦獨家專訪《樹上有個好地方》張忠華導演《樹上有個好地方》為國產兒童片指明了一條出路:真摯細膩地表達,必然會贏得累累碩果。好劇邦特別邀請到導演張忠華先生,一起探尋《樹上有個好地方》成功的奧秘。初心與堅守採訪過程十分愉悅,張導侃侃而談,聲音清脆向上,像極了他電影作品給人們的感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樹上有個好地方》沒有駭人的特效,沒有誇張的演員陣容,卻能打動無數網友,紛紛直呼「爺青回」。
  • 專訪|《樹上有個好地方》導演張忠華:沒必要讓所有觀眾都喜歡我
    好劇邦特別邀請到導演張忠華先生,一起探尋《樹上有個好地方》成功的奧秘。《樹上有個好地方》沒有駭人的特效,沒有誇張的演員陣容,卻能打動無數網友,紛紛直呼「爺青回」。對於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張忠華導演說道:「在我大學時期,拍攝了一個叫《紫陀螺》的作品,一直在被關注,最開始是在土豆網上,之後被網友剪成小段子放在短視頻平臺上,網上的數據特別漂亮。《紫陀螺》讓我意識到淳樸的西部農村兒童片,它其實很有市場。
  • 《紫陀螺》編劇張忠華新作《樹上有個好地方》9月上映
    2006年,一部講述童年故事的陝西方言影片《紫陀螺》上映,一時獲得眾多好評,該片至今在豆瓣保持著9.1的超高分數,今年9月6日,張忠華編劇兼導演的新作《樹上有個好地方》即將和全國觀眾見面。張忠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陝西人,同時也是西北大學的在校教師。一直以來,他都以拍攝兒童為主題的教育類喜劇電影。
  • 《紫陀螺》編劇張忠華新作《樹上有個好地方》9月上映
    張忠華編劇兼導演的新作《樹上有個好地方》即將和全國觀眾見面。張忠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陝西人,同時也是西北大學的在校教師。一直以來,他都以拍攝兒童為主題的教育類喜劇電影。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在9月6日愛奇藝上映播出。截至目前,影片已榮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提名獎、第2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國產新片展「國產新片推獎」、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第八屆中國影視「學院獎」最佳劇情片獎。
  • 《樹上有個好地方》9月6日即將上線 看陝西小男孩演活調皮學生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在影片中留下讓人深刻的表演,在稚氣未脫之時便已經成為了影帝、影后。在中國就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當時只是一名11歲的陝西農村小孩,卻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一躍成為德國影帝,獲獎時,他年僅13歲。而創作了這個奇蹟的影片,就是由張忠華編劇並執導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
  • 《樹上有個好地方》9月6日即將上線 看陝西小男孩演活調皮學生
    在中外電影史上,不乏一些星光閃耀的童星在影片中留下讓人深刻的表演,在稚氣未脫之時便已經成為了影帝、影后。在中國就有這樣的一部電影,飾演該片主角的小演員當時只是一名11歲的陝西農村小孩,卻榮獲第24屆德國施林格爾國際兒童電影節「傑出演員獎」,一躍成為德國影帝,獲獎時,他年僅13歲。
  •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口碑爆棚熱映中 如何打造良好師生關係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口碑爆棚熱映中 如何打造良好師生  由張忠華編劇兼導演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日前正在愛奇藝獨家熱映,這是一部國內電影市場罕見的討論兒童成長的喜劇劇情片,截止至目前抖音話題閱讀量已突破6億,豆瓣開分後更是以8.0的評分成為近年來豆瓣最高分的網絡電影
  • ...2020年網絡電影豆瓣最高開分 記者幕後揭秘:《樹上有個好地方...
    創造口碑奇蹟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正誕生於西安,9日,記者對該片主創進行了採訪,揭秘其幕後故事。《樹上有個好地方》講述了一個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關中農村的童年故事——小學生巴王超過(杜旭光 飾)調皮散漫,是家長和老師眼中「壞孩子」,於是,田野間的一棵大樹成了他逍遙自在的「好地方」,孩子的天性讓巴王超過與成人世界充滿鬥爭,直到有一天,他的處境因為前來支教的粉提老師而改變。
  • 《樹上有個好地方》同慧影視15周年放映 | 張忠華導演映後交流記錄
    為了慶祝同慧影視成立十五周年,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同慧影視前輩們的精神,12月7日,同慧影視的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由同慧影視的創始人、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張忠華老師指導的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並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映後交流。《樹上有個好地方》榮獲金雞獎最佳兒童片提名,以及國內外多個兒童電影節的獎項。
  • 西安臨潼本土兒童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6日上映
    9月1日記者獲悉,由西安臨潼籍導演執導、臨潼一線教師學生出演、在臨潼當地拍攝的兒童題材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將於9月6日在愛奇藝正式上映。《樹上有個好地方》是由臨潼籍導演、西北大學青年教師張忠華執導影片以上世紀90年代關中農村小學為背景,講述了校長和老師眼中的「差勁生」、經常把大樹當成「好地方」的主人公,在臨時頂替表姐代課的老師的關愛、信任和鼓勵下逐漸轉變、成長的故事。該片以幽默的語言和輕喜劇的風格,深刻反映了在以成績高低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環境中,不同教師、不同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的不同體現。故事既緊扣時代現象,又充滿童趣、觸動心靈,為大家在鄉野爛漫間折射出一個「問題少年」的成長史。
  • 【開機大吉】院線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在黃河電影小鎮相裡堡開機
    7月26日,黃河影業控股集團獨家出品的第一部院線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在黃河電影小鎮相裡堡村舉行開機儀式。黃河影業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趙亞萍、總經理胡鳳林、副總經理王林偉、副總經理黃鵬、導演張忠華、西安郵電大學導師、西北影視研孵基地藝術影視總監劉陽及劇組人員、基地員工等參加開機儀式,開機儀式由王林偉主持。
  • 《樹上有個好地方》豆瓣8.0,「兒童片是給童心未泯的人看的」
    張忠華的最新作品《樹上有個好地方》登上愛奇藝平臺,他還是會不自覺回想起他第一次拍攝兒童長片的那個遙遠的暑假。張忠華說。而這個意外肯定改變了張忠華的人生軌跡,他從一個無名小夥變成了陝西大學生影視圈裡初露頭角的新導演。「那個時候做DV青年人不多,獲獎回來之後,好像就有了什麼江湖地位了,大家就非常重視你。
  • 兒童題材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在臨潼開機
    7月28日,一部反映90年代關中農村教育現實的兒童題材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在臨潼區雨金街道高韓村高韓小學開機
  • 《樹上有個好地方》,看見「平凡」的力量
    《樹上有個好地方》的小主人公名叫巴王超過,父母希望他能超過所有人,所以給他取名「超過」。在調皮搗蛋方面,巴王超過的確超過了村裡的所有小孩;但在學習成績上,巴王超過是班裡的墊底生。在老師和父母眼裡,他是一個滿身缺點的「壞」孩子。
  • 速來圍觀 | 臨潼本土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 9月6日震撼上映!
    、臨潼一線教師學生本色出演、主要取景地在臨潼的兒童題材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將於9月6日在愛奇藝正式上映啦~《樹上有個好地方》由臨潼本土導演、西北大學青年教師張忠華執導。影片以90年代關中農村小學為背景,講述了校長和老師眼中的「差勁生」、經常把大樹當成「好地方」的巴王超過,在臨時頂替表姐代課的粉提老師的關愛、信任和鼓勵下逐漸轉變、成長的故事。該片以幽默的語言和輕喜劇的風格,通過孩子的視角,深刻反映了不同教師、不同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的不同體現。整體故事既緊扣時代現象,又充滿童趣、觸動心靈,力求給中國當下教育方式帶來微微一顫的影響力。
  • 西安臨潼本土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9月6日在愛奇藝上映
    9月1日,記者從臨潼區有關部門獲悉,由臨潼籍導演執導、臨潼一線教師學生出演、主要踩景地在臨潼拍攝的兒童題材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將於9月6日在愛奇藝正式上映。《樹上有個好地方》是由臨潼籍導演、西北大學青年教師張忠華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