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梅:文化復興有路可尋 | 大學正心會輯要(三)

2021-01-18 傳習會

      廣州冬日的暖陽微笑著擁抱綠意盈盈的山莊,萬丈金光遍灑大地。五天的儒門曾子家學正心營在最後一個師生禮中圓滿結營。



      在依依不捨的思緒中,我協助陳墨老師收拾課室,在收起曾子畫像的那一剎那,與聖賢曾子那雙澄澈的眼睛四目相對,心中的感動充滿了全身,此刻才感受到孔子的常常讀的那句"朝聞道、夕死可矣"所賦予的真正意義……



道的第一關是要明理,明天理,明地理,明人理……而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從逐年加重的天災人禍,從醫院的人滿為患,從欲望的無休無止,從疫情的全球肆虐,我們時至今日需要用刮骨治病般的方式看看自己是否明理,是否明天理,地理,人理……



     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走進了正心營,在湖光山色的懷抱裡大家做了自我介紹,發現這次來的同修,個個都是社會精英,有教育領域、有投資領域、有企業培訓領域、有傳統文化領域……是啊,社會永遠是二八原則,按照他的規則運轉,只有精英們成長起來,才能用生命影響他的家人,企業,朋友,讓社會更加充滿生機勃勃而擁有持續性發展的力量……


記得第一次見曾先生時,先生的儒雅氣質就如時空隧道穿越出來的翩翩君子,一襲布衣,又樸素又洋氣,先生講話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偶爾與同修們在課程中的開懷一笑,一如笑看世間風雲,唯我如如不動的不凡氣度。雖然榮幸成為先生的學生也近2年了,但慚愧的是沒有完整的上課,而這一次正好是我補課的好機會…

第一堂課就顛覆了我的認知….…曾慶寧先生把儒佛道三家用最精煉的語言,最簡單的公式,還用妙趣連珠的金句告訴了我們,三家之區別,三家之位置,三家之道法,如果這堂課是一把尺子,衡量一下自己和身邊人,很容易就知道我們該學什麼?該修什麼?該要什麼?

課堂中用最短的時間疏理了一下自己的生命,幸好沒有跑偏,不然十頭牛都很難拉回來,因為方向錯了則南轅北轍……


第二堂課講了人生修煉的法寶知修行,文行心,在有能。先生把聖賢家學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的方式表述出來,沒有神神秘秘,讓我嘆為觀止。於自己的人生修身、齊家生活、立業工作而言,更快更好的可以找出問題,及時調整。

更好命的是,下午一下子就接住了曾先生所講的家學心法,喜樂的心情真是無法言表,可能只有在一起的同修才能感受我此刻的心情……


第三堂課講了曾子著《大學》經典的總綱,有世界觀,思慮觀,踐行觀,人生觀。

我們常常說三觀不合,可這怎麼又多出了一觀呢?

哈哈,怪不得,現在的社會總出問題,因為我們都少了根弦……還好曾子家學之傳承者曾慶寧先生引領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時代的擔當,幫我們重新裝上那根丟失已久的弦……讓我們不只抬頭仰望星空空談夢想,還要腳踏實地以自己為源點修身為本……

第四堂課把儒家修身,家學修身從內容類、技術類、形態類、綜合類剖析了個徹徹底底……,把每一個類別所對應的關係都解析的入目三分……

這不僅讓我耳目一新,更是在傳統文化領域裡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也學到了不同年齡階段所該修的目標,釐清了儒家的系列修身。


第五堂課學習從聖賢生命成長經歷中疏理,為何要修身?修身的意義與價值?《大學》大人之學,從小人變大人的一門學問,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為何我們無法修身,為何知道做不到?



因為我們的身與心分離了好久,彼此快找不到回家的路。

家學裡有可複製,可傳承的心法,但您是否是那個有緣人?能否接引到?

但我相信不管時空的距離,總有一天等到您!


第六~九堂課家學修身工夫樣樣學。

安步行走功、大學禮法功、十部九通功、正坐功、中立功、休糧功、靜默功,揉腹功。

功夫不練不知道,一練真奇妙,

把睡不著的煉睡著,

把睡著的煉到睡不著。

把腦子停不下來的煉到一片空白。

把身心沒感覺的煉到異常敏銳。

把欲望貪念煉到無所遁行。

把神不守舍煉到神形內收。

把歪歪斜斜的心煉到誠意正心。

把管不住的身體煉到找到了主人。

把管不住的嘴煉到恰當表達。

把五毒情緒煉到心平氣靜。



才短短的5天時間,就有如此好的效果。如果長期練習修身,齊家,立業,治國,平天下就不再是難事。



     而我屬於那個把睡著煉到睡不著的人,那一晚是我多年未曾有的體驗,睡下之後,從腿到腳時不時如火爐烤炙一般,如果換做別人,可能會覺得是不是練功練錯了。但我知道,這是我身心氣機的又一次大變化,又一次免疫系統的激活。果真,第二晩就慢慢恢復正常。雖然我習煉身心動靜功夫已多年,而這一次又是一個突破與好的氣機變化。



     這次課程我收到了心法,提升了思維,開了眼界,突破了身心,激發了潛能。


     感恩遇見先生,感恩先生把家學廣為傳播,有志之士皆可學習,只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文化復興就有路可走。



     休糧一天、練功之後的身心特別清明,文思泉湧,把5天的感受寫成了這首詩歌。等待哪個有緣人譜個曲,我就可以唱誦了。


 

【修身誦】

青山環抱綠水悠,

儒門修身正心守。

安步動靜習專注,

中立思慮人持中,

禮法有得浩然氣,

十部九通身心松,

正坐歷煉有心法,

靜默考驗止意念,

心在身在身心合,

苦修難現立命功,

妙決轉換趣為通,

入世中道留春秋。


天賦潛能檢測師

智慧父母導師

身心訓練師

青少年心理輔導師

2019年三鼎青少年修身夏令營班主任

2020年 曾子家學儒門心法全國巡講(深圳站)(廣州站)主持人

相關焦點

  • 「誠意」與「正心」:《大學》解讀之七
    按照《大學》的邏輯,「格物致知」的下兩步是「誠意」、「正心」。在拙作《格物:致良知的手段》一文中我們說了,「格物」的最終目的是「致良知」。那」誠意」是什麼意思呢?《大學》中解釋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 「烏雞國王后」向梅,因長相大氣無戲可拍,隱退10年後一炮而紅
    當時影視圈發展有局限性,不是所有電影都能拍的。不像現在,電影一般都是什麼愛恨情仇、愛恨糾葛之類的題材。向梅戲路受到局限,很多角色不適合她,她才決定回歸家庭。,等到有機會復出時,她又給人帶來驚喜。40多歲才迎來事業第二春,大器晚成的向梅不是因為沒有表演天賦。而是時代造成的,據說在那個年代,長相很漂亮的女生往往會受到排擠。
  • 「表演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表演藝術家向梅的養生經
    然而,又有誰能想到,向梅從影純屬偶然。1957年,上影廠導演謝晉為拍電影《女籃五號》,特地在《新民晚報》上刊登了一則招聘女演員的啟事。「我的一個親戚見了,趕緊把我的肖像照片寄給演員劉瓊和謝晉導演。他們看後要我來上海試戲。可能形象上還可以吧,就這樣被選中了,成了一名專業演員。」
  • 向梅 | 後來紅的一枝梅
    而在上世紀60年代,卻有女演員因為太美而無戲可拍,她就是向梅。1937年8月10日,向梅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原名武相梅。父親武兆發是留美歸來的生物學家,母親黃月華畢業於上海中西女校。武相梅家中有7女1男8個孩子,女兒分別取名為:豫梅、平梅、相梅、燕梅、季梅、幼梅、素梅,唯一的兒子名為宗政,他們被父母的親朋好友稱之為「七朵梅花一棵松」。
  • 向梅|後來紅的一枝梅
    而在上世紀60年代,卻有女演員因為太美而無戲可拍,她就是向梅。向梅舊照從「武相梅」到「向梅」1937年8月10日,向梅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原名武相梅。父親武兆發是留美歸來的生物學家,母親黃月華畢業於上海中西女校。
  • 正心文化引領 讓師生生命色彩充分綻放
    回首輝煌過去,展望美好未來,也是在今年,這所名校定下了深化新課程改革與育人方式改革的三年之約,將繼續在「正心文化」的引領下,秉持「崇善立德、求真啟智、尚美雅情、正心成人」的辦學理念,踐行「培養適應並創造未來的人」的育人目標,深度推進七彩課程建設實踐,促進學生全面、多元、個性發展,進一步鞏固「禪桂中心圈名校」的地位。
  • 向梅:因長相洋氣無戲可拍,被調到服裝間做主任,40多歲才成名
    1978年,導演常彥準備拍攝一部反映地下鬥爭的電影,當時男演員已經選好了,但是很苦惱沒有找到合適的女主角,常彥對女主角的要求是"身體健美、勻稱,儀表雍容華貴但不失樸素本質,莊重典雅、溫柔大方又有大姐的風度"。當時上影廠的美女如雲,但是要符合常彥這個要求的卻沒有。
  • 82歲老戲骨向梅,憑藉《紅色娘子軍》走紅,一家三口都是電影工作者
    向梅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電影明星,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憑藉在《女籃五號》、《紅色娘子軍》等影片中出演角色而紅遍大江南北。向梅的容貌端莊秀美,氣質又很洋氣,說她代表著我國60年代的青春時尚美一點也不為過。哪怕到了現在,已經82歲的向梅,也依然保持著迷人優雅的風範,真是美了一輩子的代表。
  • 向梅不經意當上演員 方舒七歲就上了銀幕「璀璨明星」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二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影壇美女,她們不僅長相非常漂亮,演技更是無人能及。向梅原籍河南鞏縣,1937年出生於北京,後遷居天津。自幼喜愛文藝,上中學時就是學校業餘話劇團的演員。中學畢業後,進入天津大學建築系學習。向梅走上銀幕之路的經歷非常奇特。
  • 復興大國文化 普及一心三觀
    終有一天我要離開,只有留下更多愛才能證明我曾經活過,活得有價值我不做壞事,不說髒話,我知道,這是最好最美的自己……我的慈愛,你的世界習總書記在其系列重要講話中曾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 著名表演藝術家向梅的電影世界︱欣賞經典電影《保密局的槍聲》
    本期推送,選自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向梅女士之子遲晶的美篇。點擊本推送文末「閱讀原文」,可收聽向梅主演經典電影錄音剪輯《保密局的槍聲》。後臺互動「保密局的槍聲」或「向梅」可獲得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珍貴電影視頻連結。
  • 向梅演藝道路先甜後苦,文革險些被害死,用辛勤和智慧勝任角色
    從建築系大學生一步跨越到電影演員一九五六年向梅考入了天津大學建築系。然而她做夢也沒想到一年多後的今天她又要當電影演員了。一九五七年的大年初一,十九歲天津大學建築系二年級學生向梅,被一陣迎春的爆竹聲驚醒了。她睜眼一看,怎麼睡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原來她是除夕被電影廠的同志接到上海來的。
  • 一家七朵花 走出3位演員3位教師 美麗的向梅和她的姊妹們
    童年的向梅和她的姊妹們在自家院中玩耍可能看到武相梅這個名字大家會感覺比較陌生,但實際上這是向梅原本的名字。她走上電影演員之路之後,才將名字武相梅改為了向梅。據謝晉說,當時向梅走在校園裡,幾乎所有小夥子的目光全都齊刷刷地聚焦到她的身上,可見她當時是多麼有吸引力。
  • 向梅一家的新生活
    向梅的丈夫楊勇在吉首市一個工地拆卸腳手架(1月8日攝)。2017年年底,向梅與丈夫、兒女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坪朗村五組,搬到了吉首市易地扶貧搬遷坪朗安置點,住上三房、一廳、一廚、一廁的仿古式「新苗寨」。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這種「文化復興」,也讓許多人思考一個問題,這次由一小群人發起的漢服復興,究竟是為了復興「當代網紅」,還是真正的復興「傳統文化」?接觸漢服的人,應該都知道,王樂天是第一個把漢服重新帶到街頭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漢服第一人」!據報導,那天風很大,但他穿著漢服在街上走,衣服很飄逸。在現代時代,漢服最早引起人們關注。
  • 你還記得「烏雞國王后」向梅嗎?83歲優雅高貴,這才是美了一輩子
    一、機緣巧合,踏入演藝圈1937年,向梅在北京出生,父親和母親都是知識分子,對向梅的培養也是盡心盡力。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去迎接更好的明天。隨著年齡的增長,向梅也變成一個活脫脫的美人胚子,不論走在哪兒,都是引人矚目的存在,這也成為了踏入演藝圈的敲門磚。向梅既有美貌又有才華,很多親戚朋友也常說,向梅很適合演藝圈,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會給向梅打聽機會。
  • 向梅:氣質優雅大美女 曾與王曉棠爭角色 80年代銀屏大談姐弟戀
    說到向梅這個名字,我想對於現在的年輕來說,一定會比較陌生吧?可是如果您也是看86版的《西遊記》長大的話,那或許會對她存有幾分印象。她,就是在《西遊記》第十三集《除妖烏雞國》中,扮演那個被妖怪所霸佔的美豔又幽怨的烏雞國女皇后的女演員。我想,當時她的美貌和氣質也一定有驚豔到您吧?可是也許您並不清楚的是,當時的向梅,已經差不多快年近半百了。
  • 向梅:年輕時因為太美沒戲拍,42歲才因《保密局的槍聲》紅遍全國
    放眼當今娛樂圈,女藝人的通行證就是夠美,不僅要夠美,還要美得獨樹一幟,只有這樣才能縱橫娛樂圈。「後浪」們很難想像,竟然會有女演員因為太美,沒有戲拍,在最美麗的年華耽擱了十多年,直到40多歲才聲譽鵲起,名滿全國。她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在影壇和螢屏的向梅。
  • 向梅:成名於《女籃五號》,主演《保密局的槍聲》,83歲依然優雅
    借向梅藝術家生日之際,咱們再來了解一下這位藝術家。向梅,1937年8月10日出生於北京,本名武相梅,原籍河南鞏縣。她的父親武兆發教授是留美歸國的生物學家,母親黃月華畢業於東吳大學。夫妻倆育有七女一男8個孩子。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