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後,在臺「行政院」下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標榜清除「威權象徵」,而所謂的「威權象徵」,就是蔣介石、蔣經國銅像。
15日,促轉會公布兩蔣銅像「威權象徵」處置最新進度,扣除慈湖紀念公園的兩蔣塑像外,全臺公共空間威權象徵共1542處,已完成處置與同意處置者合計360處,佔原統計數量23%。
雖然處置的兩蔣銅像僅佔總量的23%,但現存的兩蔣銅像卻一直遭受著極端分子的破壞。比如臺北著名的景點陽明山公園,位於該公園辛亥光復樓前的蔣介石銅像,就在2017年遭民眾用乙炔噴槍燒熔並「割頭」。
三年後,同樣在陽明山公園,卻又一群人要立一塊碑,名字叫做「昭和天皇緣之櫻」紀念碑。提出這一請求的是島內一個親日團體「櫻花返鄉會」,他們以今年曾贈送緋寒櫻苗赴日本皇室為由,盼在陽明山立一座「日皇碑」。陽明山公園管理處建議此碑可立於陽明山花鐘所在的陽明公園內,但遭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以「為什麼要在我們的土地設立日本天皇碑」加以拒絕。
在臺灣的土地上設立「日皇碑」,表面上看,這是日本皇民遺老遺少的荒誕表演,其實背後則是民進黨當局濃濃的殖民崇拜風。
2019年,「櫻花返鄉會」為祝賀日本天皇德仁即位,特地送上櫻花、瑞竹和榕樹苗木作為賀禮。這是因為,當年裕仁親王以「殖民地宗主」的身份來臺視察,曾在三地栽種這三種植物,因此被該親日團體視為重大吉祥物。
如果這只是民間團體的行為,也不過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但事實上,民進黨當局主動包攬了贈禮活動,臺「內政部」營建署大力配合,駐日代表謝長廷更親自出席致贈典禮,儼然一副殖民地向宗主國進貢的嘴臉。試想,如果沒有民進黨當局的加持,請問區區一個親日團體敢有在陽明山公園建「日皇碑」的非分之想?
雖然臺北市政府拒絕了,但這齣皇民戲恐怕還沒完。去年上貢的榕樹、瑞竹分別取自臺南、屏東,兩地都是民進黨執政,「日皇碑」是否改在這兩地落腳,大家拭目以待。
三年前,陽明山的蔣中正銅像即曾遭斷頭厄運,三年後,親日團體要在這裡設立「日皇碑」, 綜觀此事始末,瀰漫這濃濃的「殖民崇拜風」和「轉型正義雙標」,凸顯部分臺灣人光怪陸離、自我矛盾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