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錢培堅)「學歷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我們會根據申請人對臨港新片區的產業貢獻、社會貢獻以及經濟貢獻等來進行綜合評判,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區域專用落戶額度。」在12月15日舉行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人才政策宣講會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又有6位高技能低學歷「臨港工匠」成功落戶臨港新片區。
一直以來,缺乏高技能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痛點。為此,臨港新片區專門開闢「臨港工匠」評選通道,給予他們區域專用落戶額度。
此前,臨港新片區有20位技能人才入選「臨港工匠」,此次落戶的6位就是剛剛獲評為「臨港工匠」的技能型人才。據介紹,他們學歷不高,部分僅有大專、初中學歷,但都是各自行業、企業內出色的技能人才。
今年42歲的班福奎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海打拼多年,是海裕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主管工程師、研發經理,已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有兩項、實用新型專利有6項,多次帶領團隊完成項目研發和產品量產推進,為企業及行業做出很大貢獻。今年8月,他被評為「臨港工匠」,繼而成為「新臨港人」。
「不管是什麼學歷和技能等級,只要得到市場認可,就有在臨港落戶和人生出彩的機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人力資源處副處長楊武在宣講會上介紹。
2019年8月,上海出臺《關於促進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縮短新片區「居轉戶」年限,對符合一定工作年限並承諾落戶後繼續在新片區工作兩年以上的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對符合新片區重點產業布局的用人單位的核心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3年。
今年12月,上海進一步放寬臨港新片區人才辦理「居轉戶」標準:最近4年內累計36個月及申報當月在該市繳納城鎮社會保險基數達到上年度該市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1倍的,在申辦居轉戶時可不受職稱或者職業資格等級的限制。這意味著,臨港新片區的人才4年內累計36個月1倍社保,在申辦落戶時即可不需提供中級職稱。而按照上海的「居轉戶」縮短年限政策,在臨港新片區以外的地方,不受職稱限制的要求是4年內累計36個月要達到兩倍社保。
據了解,臨港新片區的部分企業,還可自主評定自己急需的職業和工種,以解決目前一些職業沒有等級評定證書用作落戶證明的問題。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