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也是一本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書

2021-01-08 何徐徐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所寫的兒童文學短篇小說,以一位飛行員被困沙漠為切入點,講述了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到達地球的經歷。

全書以孩子的視角看大人的世界,諷刺了大人被世俗所染所做出的種種迷惑行為,呼籲人們放下權欲,停止戰爭,回歸童心。

神秘的萊翁·維爾特是受害者的象徵

《小王子》的扉頁有一段作者寫的話:「我懇請讀到這本書的孩子原諒我把它獻給一個大人……獻給小時候的裡翁·沃斯」。那麼裡翁·沃斯是誰?作者為什麼要將《小王子》獻給他?

作者給了三個理由,第一他是作者在人世間最好的朋友;第二他能理解一切,包括給小孩子看的書;第三,他生活在法國,現在又冷又餓,他需要安慰。

據查裡翁·沃斯是一名法籍猶太人,比作者年長二十四歲,是他的忘年交。當時,德國入侵法國,猶太人慘遭納粹虐待折磨,身為猶太人的裡翁·沃斯也未能逃出一劫,他被德軍俘虜後關進了集中營。

而作者將這本書獻給他,想必也是獻給無數因為戰爭而飽受害的無辜之人,是想喚醒將國家和人民推入深淵的掌權者的良知,希望還這個世界一片和平。

麵包樹代表的是戰爭和欲望

小王子的星球有一種樹叫麵包樹,只要不及時清除乾淨,就會佔領整個星球,帶給這個星球不可避免的災難。我認為這個麵包樹代表的就是一種戰爭和欲望,如果任由戰火蔓延,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會因此受難,任憑欲望增長,我們的童心也就會隨之毀滅。

就如小王子遇到的國王、虛榮的人還有自認為很富有的生意人。他們一個嚮往權利,一個嚮往榮耀,一個嚮往金錢。但最終,他們等到的都是虛無,國王說他是一個好國王,可以理解臣民,但他一個臣民都沒有;虛榮的人想要觀眾熱烈的掌聲,但他沒有觀眾;富有的生意人擁有很多星星,卻不知道星星能帶給他什麼。他們都掌握著自己的欲望 但他們的生活卻空空如也。

相對的,小王子只要看著日落他就會很充實,陪著玫瑰便很幸福,交到一個新朋友也會很開心。

這就像一場戰爭,除了可以滿足掌權者的欲望以外,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好處。它的意義是搶奪另外一個國家的土地和財富嗎?但擁有這些又有什麼用呢?很多人都為此丟掉了快樂、丟掉了家庭和性命。

為什麼我們不能如小王子一樣?守住自己的小小星球,清掃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寸土地,滿足於每一天都過著和平和安詳的日子?

追求和平的方式是不要開始戰爭

戰爭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和平和國家的強盛,但自古以來,戰爭帶來的只有更大的災難。

蛇吞象,在大人眼裡是一頂帽子,可卻沒能看到其中大象的掙扎,同樣的,有些人眼裡戰爭只有勝利和失敗,卻看不到、聽不到深受其害的人的掙扎以及呼喊聲。

小王子想要一隻羊吃掉麵包樹,卻也要保護玫瑰,所以飛行員給他畫了個嘴套,但是卻忘了畫綁嘴套的帶子。嚮往回歸星球的小王子,最後放棄了自己的軀殼,飛行員只能看著他倒下。是否也象徵著只要戰爭開始了,總有人會遭遇不幸?

當然,我寧願相信倒下的只是小王子的軀殼,而他的靈魂回到了家鄉。

爭取和平的方式不是以戰制戰,而是不要開始。

希望我們都如小王子般單純而美好,每個家庭都能安居樂業,每個國家都有鮮花盛開。

相關焦點

  • 優質電子書共享 | 小王子
    我覺得他就像是小王子,真誠善良,充滿童心,認真生活,每天都充滿陽光。帶給身邊的人溫暖與正能量。高中畢業的時候,他告訴我「倘若把人生必做一本書,想必有的精美,有的破舊,有的厚重,有的簡薄……所以要盡力去書寫自己人生的書,一本讓自己滿意的書。這樣才好。」我沒有問過他關於「你是怎樣看待我的」這樣的話題。
  • 世上最小的「書」是哪一本?
    這個王室圖書館的書架上,每本書都約為一張郵票大小這些郵票大小的書精緻細膩,卻可承載故事。這裡有羅伯特·布裡奇斯的詩集,柯南道爾手寫的500字福爾摩斯與華生外傳也在書架子上。每本小書裡都有它的故事它們既是尺寸精微的文學珍品,也是毫釐之間的藝術品。
  • 與讀離開小王子的星球,看一本真實的日記
    書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化身影片中的講故事的老飛行員,故事就是書中內容。我們即是聽故事的小女孩。女孩的媽媽為她設計了「大好前程」,她被迫每天上學、回家又要學習到深夜。飛行員的《小王子》的故事為她帶來了希望。後來老飛行員病了,女孩決心一定要找到小王子。
  • 一個關於戰爭與和平的隱喻
      賈樟柯《山河故人》描述一個家庭和一群人的無根漂泊,我多希望他能把鏡頭由此地推移開去,再來講述關於一個時代、一片大陸顛沛流離的另一則故事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書中不少格言警句,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兵者,詭道也」「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儼然已經成了象徵東方智慧的一個超級符號。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 《戰爭與和平》重溫戰爭與和平
    初中時候看的名著戰爭與和平,當時不太懂,只知道俄羅斯被法國侵略,而貴族們卻依舊醉生夢死,以此凸顯戰爭下的「和平」。那時候只會跟著主人公皮埃爾的視角,很少去體會書中複雜人物的情感,處境,讀完也只是知道整本書講了什麼故事。果然少年時記憶好,過這麼多年,看美劇時依然能回憶起當年腦補的畫面。不論拍攝的多麼符合原著,和當時我腦海中拍的還是略顯古板,不如我那時的「愛憎分明」。
  • 《戰爭與和平》就也還好
    幾年前到俄羅斯旅遊,印象最深的是那裡的小情侶好愛kiss,簡直是everywhere.雖叫戰爭與和平,可實際上一半以上在講年輕貴族們談戀愛,真正的戰爭劇情到第5集才展開。其實會看這劇是因為聊到最近看的好書時同事說到還是以前的一些書好看,比如戰爭與和平。我雖然把書放進了購物車裡,卻深知即便買來也是當做收藏品。看到有年代不久遠的6集英劇就往下看了。
  • 讀《戰爭與和平》有感
    在單位集中隔離的這段時間,我認真讀完列夫·託爾斯泰的著作《戰爭與和平》。他們在保衛祖國和平的戰爭中都得到了鍛鍊和進步。而對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代表庫拉金的形象也進行了無情的鞭笞和抨擊。在作者的筆下,把戰爭與和平,軍隊與社會,上流與底層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風貌,人性和靈魂的不斷較量……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他筆下的人物身上寄予了這個世界上最為深沉的感情和悲憫,在給人感受真實的同時,也讓作品的意義更加深刻。
  • 曹雷:老電影《戰爭與和平》的幕後
    受央視《讀書》欄目的邀請,最近我去北京做了一檔關於託爾斯泰名著《戰爭與和平》的節目,當了一回嘉賓。這檔節目,引起了我很多回憶。《戰爭與和平》是其中的一部,卻是我很晚才敢接觸的一部。在這部皇皇巨著面前,我好幾次望而卻步。當我終於有勇氣將它借來第一次翻閱的時候,因為歷史知識不夠,我對「戰爭」部分一點不感興趣,只是粗粗掠過,只看「和平」。直到看第三遍的時候,因為結合學校的歷史課,有了一些世界歷史知識,才認真看起「戰爭」部分來了。後來,還因為聽了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又看了一遍。
  • 推薦一本英語單詞書《韋小綠》
    而筆者這次重點介紹的英語單詞書,適合於英語單詞在3500以上詞彙基礎的小白。書名不叫韋小綠,因為書的封面是綠色的而且是韋氏家族出版的,所以稱為《韋小綠》,也有人形象的稱她為《韋小妹》。豆瓣評分: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韋小綠,豆瓣評分9.4,書籍很小,跟平時建的四六級單詞書差不多,也是按照單元分類詞根記憶,全文英語,詞根按照字母順序表進行,有單元反饋練習,真正做到了學與用相結合。不足之處沒有音標。
  • 《小王子》:一本獻給大人的童話故事書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聖·埃克蘇佩裡的作品《小王子》。
  • 一本童書「逼瘋臺獨」:這是在「洗白」大陸
    導讀:島內的「臺獨」分子,最近因為一本童書而感到崩潰。據臺灣媒體的相關報導,一本名為「等爸爸回家」的兒童讀物近期在臺灣上市,新北市以及臺北市的多個圖書館都有出現。由於書中有插畫刻畫了解放軍奔赴抗疫前線的畫面,臺灣「綠媒」以及部分「臺獨」議員氣急敗壞,認為這是替大陸宣傳的「洗腦讀物」,認為是給大陸「洗白」。抗疫童書在臺灣上市據了解,這本名為《等爸爸回家》的兒童讀物由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製作出版,是以一名普通兒童為第一視角講述故事的。
  • 小王子讀後感/讀小王子有感
    書裡還有許多地方我看不懂,也許只有大人才能讀出它的真諦吧,但是總有一天我也會變成大人,我也會失去兒童的世界。讀《小王子》有感   假期裡我讀了第二遍《小王子》,讀完這次比上一次多了一些感悟,受到了更多的教育。  小王子是個外星球的人,也是一個自強的小人兒。
  • 【薦書】和平也好,戰爭也好,在《生活與命運》裡頭皆是人類生存的嚴苛背景
    你為什麼要把你的書加入到敵人對準我們的核武器當中?又何必讓它引起大家關於蘇維埃體制到底還有沒有必要的討論呢?.我可以直接告訴你,這本書在兩三百年內都不可能有出版的機會。」一部前蘇聯禁書,這個身份多少就能決定一本小說的命運了。
  • 《戰爭與和平》——俄羅斯民族的英雄田園詩
    其實如果你把它分解成「戰爭」和「和平」兩個部分的話,你會覺得小說中的起承轉合還是很清晰的。小說標題就告訴了我們,書中的內容一定是一段戰爭接一段和平,一段和平接一段戰爭,寫戰爭生活的時候會讓這些人物上戰場,同時與和平生活構成對照和呼應,寫和平生活的時候,是為這些人物在戰爭中的表現做某種鋪墊。這兩個主題構成一個框架,整個故事情節都在這兩者之間游離、穿梭。
  • 【薦劇】戰爭與和平:重溫史詩
    小編最近又挖出來一部BBC2015年底新翻拍的經典《戰爭與和平》,全局一共6集,每集一小時。《戰爭與和平》是列夫託爾斯泰的經典巨著, 自1869年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故事以俄法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
  • 《戰爭與和平》簡單說兩句。
    因為【戰爭與和平】,我出乎預料的迷上了BBC版的安德烈公爵,準確的說是他的扮演者James Norton。明明之前看劇照的時候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些想笑,畢竟66年蘇聯版的安德烈過於英氣逼人,以至於猛地看到英國版有些黑人問號般奇怪。我是一個容易先入為主受他人影響的性格。
  • 文珍小說集《柒》:一本關於情感的書
    《柒》,是一本關於情感的書,毫不奇怪,所有漢字始造之初便是為表達感情服務的,只不過在泥石俱下,情感泛濫的今天,也許我們早已忘了,情感是為何觸動我們,因為由情感牽涉出來的問題多如牛毛,多到我們無法再分出哪怕一個神經末梢去思考,感情開始之初所帶來的那份簡單至極的歡愉。
  • 待到疫情結束,你能讀完《戰爭與和平》嗎?
    如《戰爭與和平》:「每個人都很悲傷,老下雪。 一句話自然無法概括一本書的要義,而想要讀完一本名著並非易事。 「也沒那麼嚇人麼,428頁而已嘛。 人生太短,名著太長,伍迪·艾倫曾經說:「我上了一個速讀班,用20分鐘讀完了《戰爭與和平》。(我的印象是)它跟俄國有關。」多謝BBC改編的迷你劇集《戰爭與和平》,讓我們刷完史詩巨著,提升人生境界。
  • 雨果《悲慘世界》與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印象深刻的就是推薦了《戰爭與和平》和《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我在看過的書中也經常有其他名家給予極高的評價。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那》也在十大名著之中,作者格局大,思想深,精通語言和寫作技巧。看雨果的《悲慘世界》猶如看經典的推理小說,結構緊湊,語言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