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首屆「中德安普杯」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業財稅融合暨大數據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大賽開幕式現場)
華聲在線11月1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通訊員 姚芳)一家上市企業如何進行投資、融資,實現利潤最大化?所有參賽選手四人為一組,分飾大數據分析師、投資經理等4個不同崗位角色——這是10月31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在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業財稅融合暨大數據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大賽現場看到的場景。該項賽事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主辦、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承辦、湖南中德安普大數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監控在線直播)
這是我省首次承辦財會類專業「國家級」的網絡賽事,來自全國21個省、63所高職院校、105支團隊的420名選手全部通過專一網平臺參賽。值得一提的是,比賽還首次將當下會計專業的兩項技能——業財稅融合和大數據管理融合到一場比賽當中。對此,全國財經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全國財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麗生表示,財會類專業作為全國高職院校第一大專業類,正面臨人才培養轉型升級的問題。「比賽是一個指揮棒,我們希望通過比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由此推動職業院校在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等方面發力。」
(參賽選手進行身份驗證)
【比賽】所有選手「雲端」較量,賽題全部來自企業真實案例
和以往技能大賽現場比拼不同,此次比賽的所有選手在「雲端」較量。比賽前,監考官通過視頻核對參賽選手的所有身份信息;比賽時,參賽選手必須在攝像頭前獨立參賽,比賽全程錄像,並設有多名監考官監考。另外,由於選手均通過帳號在專一網平臺參賽,賽點學校禁用平臺指定以外的所有網絡,一旦出現參賽帳號不在平臺監控範圍內,將被「封號」。湖南財經工業職院黨委副書記何萬能表示,儘管處於疫情防控期,但學校為賽事組織進行了周密細緻的準備。而這種網絡賽的方式,也為疫情期的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的舉辦,提供了很好地示範。
(監控各參賽院校現場)
比賽內容上的調整,也是此次比賽的一大亮點。以往業財稅融合和大數據管理是兩個不同賽項,但此次比賽卻集於一體,成為一個比賽的不同環節。這樣的調整,增加了比賽難度,給選手帶來了不小挑戰。湖南財經工業職院會計系教師張樂君介紹,每支比賽隊伍由4名同學組成,要「扮演」4個不同角色。比如,在業財稅融合環節,要分為業務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經理4個崗位;而在大數據管理環節,則要分為大數據分析師,投資經理,融資經理和營運經理4個崗位。「而且選手們都是臨時抽籤才知道自己是擔任哪個角色,這就要求他們必須要對整個財務知識能全面掌握。」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比賽現場)
談及比賽最大的創新之處,何萬能認為在於所有競賽案例均來自企業真實、完整的案例和業務資料,特別是全部模擬真實的財務工作系統環境和業務環節。「這就完全顛覆了比賽只是停留在理論和基礎實操層面的做法,要求參賽選手能夠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預測、分析、控制和評價,並提供決策支持。」這種「真刀真槍」地比拼,最終讓選手之間的差距變得非常明顯:總分最高分達到428分,而最低分只有19分,甚至還有一些選手因難度太大而臨時放棄比賽,成績以0分計算。
【探索】借比賽展示人才需求變化,撬動會計專業教學轉型
(與會專家合影)
雖說比賽結果「皆為序章」,但這項「國家級」網絡賽事,還是吸引了不少財會圈內「大咖」們的關注。比賽現場,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全國財經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全國財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麗生,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等專家前來觀賽,廣東、安徽以及我省部分高校財會專業的教授們還受邀擔任比賽點評專家、裁判,大家都期待在財會行業不斷轉型升級之際,高職院校培養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儘快適應這一變化,而此次比賽專用平臺「專一網」正是校企深度融合搭建的一個「新商科理實一體」平臺。
(湖南中德安普大數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秋雲)
「在專一網平臺上可以完成雲上實訓、頂崗實習、課程培訓、技能抽查、行業競賽等多個環節。此次競賽內容完全貼合實際工作崗位,這讓參賽者在平時練習和參賽中可以不斷提升會計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專一網負責人、湖南中德安普大數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秋雲舉了個例子,常規的會計技能競賽就是對財務進行處理,或者對企業的業務做一些數據記錄。但此次比賽卻要求參賽選手能從企業發展、資金、利潤等方面綜合考慮,選擇並制定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方案,從而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譚秋雲認為,賽題設計的變化,實際上很好地反映出會計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當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將向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業財稅融合人才發展轉變,這也是財會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必經之路。」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副院長楊健)
在不久之前,湖南省職業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競賽專業技能比賽中,同樣使用的也是專一網平臺。作為兩次比賽的裁判,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教授楊健認為,在「大智移雲物」時代,財務工作會朝著更加無紙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到會計、稅務、審計等領域,財務流程化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被機器替代。財務人員要從原來的核算型會計向能夠幫助企業創造價值的管理會計轉型升級。」他表示,這樣的變革,對學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也注重把專業知識與「大智移雲物」的結合,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比賽平臺把企業的實際案例全部搬了上來,可以讓師生都看到現代企業的真實環境,通過比賽倒逼教學改革。」
(全國財經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全國財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麗生)
財會類專業向來是最熱門的專業。據統計,全國高職高專院校1433所,開設有財會類專業的院校達1205所,財經類相關專業在校生佔全部在校生的比例超過10%。「本次競賽的創新性體現了網際網路大數據大商科教育的理念,突出了管理會計綜合能力的應用和培養。」趙麗生說,賽項在組織設計、競賽形式、賽題展現、評分辦法等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進行了創新,賽題的設計把知識點貫穿在整個業財稅環節中,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化。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
王仁祥也認為,此次比賽將撬動「最熱專業」的教學轉型。「該賽事是校企行深度融合聯手搭建的平臺,比賽融入了部分『X證書』模塊,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推動了會計教育適應『網際網路+』、大數據背景下的行業變革,提升高職院校財經類學生業財稅融合和財務大數據的綜合應用能力,對引領會計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財經類專業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
事實上,近年來,會計會不會「失業」的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比賽的目的就是要促進會計人才培養轉型,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智能型財務人才提供示範。」謝志華表示,本次比賽沒有止步於按照「會計準則」的理論知識去比賽,所設賽項充分實現了會計技能服務於業務活動的目標。「會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包括數據挖掘師、數據分析師和數據結構師,大家要從業務大數據中,獲取信息、挖掘價值,回到對企業財會數據的挖掘和分析中去,才能支撐起企業的管理和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