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痛斥:孩子不孝是家長活該,大膽發言值得家長反思

2020-12-24 魚魚媽媽的育兒經

寧靜由於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突出表現,近段時間風頭很盛,寧靜姐姐的觀念和大部分人都有些不同,她言辭犀利,常常直指人心。關於孩子不孝順的現象,靜姐的觀念沒有像我們平時一樣,覺得是孩子的錯,而是面對鏡頭直面炮轟家長,痛斥能養出不孝孩子的家長"活該"。

靜姐說:"家長被孩子趕出去的,兒子幫著兒媳婦把家長整得很慘那種,活該啊,怎麼沒把你整死!

我就不明白,怎麼他就變成壞人,你就變成好人,你是那可憐蟲?活該!

我認為孩子是永遠沒有錯的,他從嬰兒的時候就這麼橫嗎,是你把他教成這樣子的。

現在你要讓社會知道他是一個壞人,太壞了這些家長!真的,我太討厭他們了。"

這番話說得太真實了,在平時我們看這些節目的時候,只會在鍵盤上噴那些不孝順的孩子"白眼狼",但是我們從沒想過,孩子是從小就這麼蠻橫的嗎?我們只看到了那些家長的眼淚,那些他們所承受的,子女加注在他們身上的暴行,卻沒有更深入的去想,為什麼孩子會不孝順。當我們還在痛斥子女不孝順時,我們都忘記了一句老話"子不教,父之過"。#智慧父母指南#

所以魚魚媽媽認為,想要一個孝順的孩子,不僅僅是要孩子的天性,還要看父母是如何教育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以至於等到長大孩子不孝順的時候,家長才幡然醒悟,所以魚魚媽媽今天跟大家聊聊,不孝順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1、 對父母大喊大叫

隨著社會越來越文明,早期的"棍棒教育"被認為是對孩子的不尊重,而逐漸被摒棄,隨之而來的快樂教育方式,多多少少都摻點溺愛的成分。很多家長由於自己小時候條件不好,所以對孩子產生一種補償心理,不想讓孩子受苦,這就導致許多孩子長成了"溫室裡的花朵",對父母的討好行為習以為常,甚至對父母大喊大叫,

能教育出"熊孩子"的家長,往往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所以各位家長反思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會對自己大喊大叫,這樣的孩子將來不孝順。家長需要及時的改正自己無條件的"溺愛"行為,即刻糾正孩子。

2、蠻橫霸道

由於家長的嬌慣,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家庭,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造成了孩子自私蠻橫的性格,對人對事都是非常的蠻橫霸道,

家長的種種退讓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小霸王",長輩都得聽自己的,所以總是透露出趾高氣揚的感覺,在家支使父母幹活,在外地小夥伴不講理,態度蠻橫。這些孩子往往會被叫很多次家長,但是父母只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好,是別的孩子不講道理。這些家長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嬌慣最終會害了自己。

3、不懂得感恩

在父母長輩的精心呵護之下,孩子慢慢長大,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有孩子的不知道感恩的問題。他們不知道家長對他們的好是好,換而言之,他們覺得家長對他們好是應該的。孩子還沒有是非觀念,也沒有人告訴過他,即使父母在他面前說自己工作多累,他都會覺得與他無關

殊不知家長之所以在外面這麼勞累,都是為了給她更好的條件、供他上學。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心疼自己的父母,甚至他們還會嫌棄自己的父母"沒本事",為什麼不能讓他什麼都不幹,就有錢拿。

正如寧靜姐姐說的一樣,孩子是從一出生就蠻橫、就對父母大喊大叫、就不懂得感恩嗎?孩子一出生,什麼都不懂,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長慢慢教出來的,不管是好是壞,家長都有一份責任,"子不教,父之過"孩子是否會孝順,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啃老族"出現,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孩子不管老人,歸根結底就在於孩子品格培養的缺失

我們倡導學習雷鋒就是一種品格教育,有良好品格的孩子,肯定是孝順的好孩子,因為他們明辨是非、知道對錯。塑造孩子的好品格,不僅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還需要專業的指導和教育

家長去教孩子,很多時候會讓孩子反感,嘮叨的講大道理,對孩子是最沒用的,而讓孩子去聽"二十四孝"又很不現實,畢竟那裡面很多小故事都是"愚孝",直到魚魚媽媽找到了這本《學會管理自己》,才真正找到了孩子愛看、想看、能學到道理的一本書。

這本書不同於傳統的書籍,它是中英雙語的,還有有趣的大場景畫面,溫馨童趣。這種新穎的方式讓孩子愛不釋手,也通過這本書,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又有趣,讓孩子喜歡去學習。

這本書還能掃碼伴讀,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到純正的英語。這套書一共10冊,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養成好習慣》《媽媽我能行》《做最棒的自己》《好孩子懂禮貌》《分享讓我很快樂》,從最貼近生活的角度,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良好品格。

這冊《我不隨便發脾氣》就是教孩子不許跟大人大喊大叫的,這本《養成好習慣》就能教孩子不可以蠻橫無理,這本《媽媽我能行》能教孩子學會感恩。#親子育兒早教#

相關焦點

  • 家長會上,「差生」爸爸大膽發言,三點一針見血,老師都自愧不如
    家長會上,「差生」爸爸大膽發言,三點一針見血,老師都自愧不如 在優等生家長發言結束後,班主任問還有沒有家長要發言,小王氣衝衝地站起來大膽走向了講臺
  • 父母控訴子女不孝,寧靜霸氣指責:怎麼沒把你整死
    《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熱播讓寧靜又出現在了公眾面前,她的努力她的霸氣她的三觀言行都在給予著很多女性以思考和能量,特別是她的直言智語更是讓人無不信服地叫她一聲靜姐。「我討厭看父母控訴子女不孝行為的節目」最近她在一個採訪中所說的言論又火了
  • 寧靜怒懟控訴兒女的家長:活該!怎麼沒把你整死?孩子永遠沒有錯
    文 | 曹仿佛原創近日,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圈粉無數的寧靜,因為一段曾經在節目上的發言登上熱搜。寧靜在一檔節目中指責那些控訴兒女不孝的家長:「活該,怎麼沒把你整死啊,是你把他教成那個樣子,怎麼他就變成壞人,你就變成好人,我認為孩子是永遠沒有錯的。」
  • 48歲的寧靜自爆育兒經,這3點值得家長學習
    寧靜的3個育兒經驗,值得家長學習一、親自養育即使帶孩子拍戲受人白眼,又苦又累,寧靜也沒有開口讓父母幫忙帶孩子。寧靜是這樣說的:你自己養育孩子都有代溝,讓你的父母去養育,那中間隔了多少條溝啊。有些孩子到30多歲,沒跳過火坑也有的。因為家長就是把他保護得很好。可是三四十歲以後,跟家長反目的,還是大有人在。因為他沒跳過那個火坑,他就一直責怪你。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起跑線》宣傳海報電影類型:印度劇情喜劇電影時長:131分鐘(全片無尿點)推薦觀影對象:即將成為孩子家長的你們。《起跑線》劇照這部雖然主題探討嚴肅,但卻以喜劇方式呈現,包袱不斷,笑料百出,娛樂性十足,觀感很好。
  • 家長會請「倒數第一」家長發言,90後寶媽一席話,讓老師無地自容
    前言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牽動著很多家長的心,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將來能上一個好的大學,有自己的事業和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看到孩子學習不好,甚至對學習沒有興趣,很多家長都感到很苦惱在學校,老師會灌輸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在家裡,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正確的三觀,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也要多多溝通,善於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給孩子一定的鼓勵和幫助,這樣孩子才會更好的向前努力前進。
  • 孩子總是「屢教不改」?家長別急,這是孩子缺乏自省能力的表現
    宋一國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值得很多家長學習的,這個方式既讓孩子學會了自我反省,又保護了孩子自尊。比如,孩子在寫作業時,有不懂的題一般都會讓家長幫忙解決,這時家長就可以詢問孩子這是學過的那個知識點,讓孩子自己翻書找到知識點後,獨自解決這個問題,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會反省。
  • 孩子慢慢變成「白眼狼」?這四種家庭逼出來的,家長要反思了
    長大後,我們就像剛出巢的雛鳥,在遠方飛走了,而母親卻在等著我們回來,眼睛望著遠方,眼裡有擔憂、有期待、有欣慰,在父母眼裡,孩子大多是她的整個世界。但為什麼有的孩子慢慢變成了"白眼狼"?其實這四種家庭都是被逼出來的,所以家長要反思。什麼樣的父母才能慢慢把孩子變成"白眼狼"?
  • 老師遭家長控訴:動不動就叫家長,管不了學生就別吃這碗飯!
    最近就有網友公開在社交帳號上發文痛斥老師「叫家長」的行為,語言犀利毫不客氣。孩子在學校犯了錯,一般老師會批評教育,如果孩子知錯就改,態度誠懇,那後面基本就沒有什麼麻煩事了。比如說有的孩子上課一直打瞌睡,怎麼叫都叫不醒,老師耐心開導不湊效,批評幾次不管用,孩子還是天天一上課就打瞌睡,長此以往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就會聯繫家長,請家長協助管理。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自己也會很著急,擔心影響孩子的學業,自然能夠積極配合 。然而總會有一些腦迴路清奇的人,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沒道理天天麻煩家長,因此牢騷滿腹。
  • 《誤殺》——披著懸疑外衣的教育片,值得家長反思的教育模式
    《誤殺》這部電影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翻拍,最早是由一名叫做吉圖·喬瑟夫的印度導演自編自導的,但由於受到語言的限制,並沒有蕩起太大水花,2015年印度翻拍的《誤殺瞞天記》可以算是比較成功的一部,知名度也很高,時隔4年,這部電影被中國翻拍,贏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故事是非常精彩,也值得細細品味的
  • 老師家長群內批評父母,沒按照求輔導孩子,家長反懟:不配當老師
    文|文竹媽媽輔導孩子是現代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個避免不了的坎,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家長們大多都有了群聊,通過社交工具老師和孩子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更便捷地進行溝通。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之所以這位家長會在家長群裡怒懟老師,起因是由於他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輔導孩子,引來了老師在群裡的點名批評。該老師在群裡發消息直言這位父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很多問題,號召各位家長引以為戒。
  •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
    「我就是養條狗,也不贍養父母」,原以為是不孝,卻獲得大家支持老家有一戶鄰居最近這鬧得非常的難看,因為女兒正在和家裡的老兩口打仗,說是要斷絕關係,對此很多不知內情的人都紛紛指責女兒不孝,沒想到女兒語出驚人表示自己,就算養一條狗也不會贍養父母。
  • 家長打擊孩子「自尊」的話,你說過多少遍?家長該好好反思了
    沒有自尊的孩子太可憐,對此,每一位家長都有責任。1、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家長的否定會比旁人的否定要更具殺傷力,親人對孩子說出的不愉快的話,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進而變得沒有自尊,沒有自信。在提高孩子自尊心的問題上,每一個父母都要上心。三、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尊心」?1、肯定孩子肯定孩子既是給予孩子認可,也是給孩子鼓勵。父母們會發現,有的時候自己的一個眼神,孩子就會安心許多,可是再多的獎勵,都沒有辦法讓孩子快樂。
  • 家長嘮叨一萬遍,孩子不會主動改變,承受後果才能讓他們反思改錯
    父母永遠幫著收拾爛攤子,孩子沒有改變的必要了「再不收拾你的房間就要成豬窩了」;「再不抓緊你就要遲到了」;「檢查好書包,再有什麼東西沒帶我可不管了」……我們每天都在警告孩子這些後果,但熊孩子真的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想必太多孩子都不清楚。為什麼?因為他們身後永遠跟著不停幫他們收拾爛攤子的家長。
  • 問: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嗎?家長說沒有,孩子說有的!
    網友二家長連忙叫住孩子,沒有沒有,不要亂講!其實,不用採訪家長,問一下孩子就什麼都清楚了!網友三預習,買作業書,輔導檢查作業,批改,籤字。都是家長。在學校工作近20年,現在的老師普遍缺乏師德!可憐的家長也是沒辦法,不得撒謊,認出來可怎麼辦網友七作為家長我覺得,督促孩子寫作業,檢查孩子作業的完成度,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讓家長批改講解就有點過分了。家長只要教導孩子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至於對與錯真的要靠老師,小學家長可以輔導,初中高中大學呢?
  • 「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值得很多家長深思
    而盧勤便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專注於孩子們的教育,為家長們指點迷津,並且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在一次講座中,盧勤老師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於學霸的故事,很多父母聽到後,都有所感悟,以前認為孩子一直虧欠自己的父母,但長大後重新反思,是否父母也曾虧欠子女很多?
  • 家長這樣照顧孩子,孩子可能成「生活白痴」,你知道嗎?
    相信現在家裡的孩子都是只要一個,那麼他們也是家裡的一個寶貝,家長們總是對他們精心的照顧,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能幫孩子幹了的事情就會去幫孩子幹掉,因為他們怕孩子累到了。那麼在家長360°全方位的照顧下,那麼孩子也會養成什麼樣的人呢?
  • 親媽被女兒打傷進醫院:孩子這麼「壞」,都是家長自己慣出來的
    可是我們在痛斥女兒的惡毒,不孝之時,是不是也應該思考女兒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其實孩子在嬰兒的時期,就會出現「打媽媽」的情況,抓頭髮,或者用手拍打媽媽的臉,這個時期,孩子多是出於一種好奇,而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打媽媽」的情況,多是哈哈大笑,一笑了之,不僅不會阻止批評孩子
  • 致家長: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太不值得。父母為了掙錢,把孩子扔在家裡,等掙了錢後卻發現,孩子的表現讓自己失望透頂,然後家長就抱怨孩子不爭氣,羨慕別人家有個好孩子。可家長有沒有想過:是誰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養的放蕩不羈、不求上進呢?捫心自問:在孩子成長的幾千個日日夜夜裡,作為家長,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在他們最需要你引導的時候,你做了什麼?
  • 3歲孩子叛逆期,家長如何正確疏導?
    孩子想做的,家長常常阻攔,孩子便有了反抗的情緒。在父母看來,這便是孩子的叛逆期來了,殊不知這是孩子開始成長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的性格培養過程中,幼兒時期尤為重要。那我們如何在孩子的3歲叛逆期時正確的疏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