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平 王堯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21-01-09 人民日報

  「火辣辣的腰鼓,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民歌,火辣辣的愛……」2月16日晚,陝西歌手野強強在臺灣南投水舞廣場唱起這首高亢熱烈的情歌時,四周看臺上亮起點點白光,匯成搖曳的光點河流,那是南投觀眾自發打開手機照明為他打節拍。正月裡,包括陝西安塞腰鼓在內的大陸多地民俗文化亮相臺灣,給寶島的新春佳節獻上了一場又一場文化盛宴。

  寶島勁吹「西北風」

  黃土高坡豪邁的「西北風」吹進臺灣溫潤的山水間,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很震撼!」「第一次見!」面對記者詢問,不少臺灣觀眾這樣表達觀看安塞腰鼓的感受。上百名鼓手齊上陣,一邊敲打腰鼓,一邊舞動紅綢,節奏歡快熱烈,動作大開大闔,特有的搖頭、晃肩、踢腿、旋身,配上陝北民歌和民族樂器,安塞腰鼓令臺灣觀眾耳目一新。

  應南投縣縣長林明溱邀請,安塞民間文化表演團近140人於11日來臺,連日來與南投縣演出團隊聯合在南投進行多場演出交流。安塞腰鼓是流傳於陝北安塞的民間廣場舞蹈藝術,據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安塞腰鼓演出隊隊長郭岐武告訴記者,今年是安塞腰鼓第二次來到南投,腰鼓演出隊伍從去年114人增加到138人,場面更加壯觀,而且增加了秦腔、陝北說書等表演形式,「希望能傳遞我們黃土地的聲音,讓臺灣同胞感受震撼的大陸民間藝術魅力」。

  16日晚的演出是陝西演出團隊今年春節在南投的第四場,吸引數千名觀眾前來觀看,現場座無虛席。為了迅速與臺灣觀眾拉近距離,演出團歌手特意先演唱鄧麗君名曲《甜蜜蜜》,然後再送上西北風情濃鬱的嗩吶獨奏《黃土情》、歌曲《颳大風》等。「在臺灣演出最大的感覺就是親切,無論我們唱什麼跳什麼,臺灣同胞都看得懂,喜歡看。」郭岐武說。

  安塞腰鼓是當晚南投燈會的壓軸演出,表演進入尾聲時,南投當地舞蹈團的表演者上場與陝西鼓者跳在一起,努力模仿秧歌動作,現場氣氛十分歡樂。

  香茗一杯品文源

  春節期間,高雄佛光山迎來了好幾撥大陸文化交流活動,「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活動是其中的重頭戲之一。2月1日至18日,來自雲南的160餘人代表團,通過佛教藝術展覽、民族歌舞表演、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展、特色美食文化等,為臺灣民眾展現了雲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

  14日,兩岸茶文化論壇在佛光山舉辦。臺灣茶文化理事長陳懷遠現場拿出自己珍藏的雲南普洱茶給現場民眾一起品嘗,「這餅茶價值一輛奔馳轎車。」他笑說。春節期間,雲南普洱茶團在佛光山先後舉辦茶會30餘場,接待貴賓幾千人次,敬奉幾萬杯香茗。每場品鑑茶會在沐手禮賓、靜心調息、普洱茶品鑑等內容中,穿插了茶道美學表演、普洱茶主題講座。專業講師從地理位置、歷史軸線、製作工藝、品鑑技巧等方面向到場民眾傳播普洱茶文化,讓茶友們收穫滿滿。

  香醇地道的雲南普洱茶,增進了雲臺兩地民眾的友誼。來自臺灣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的茶藝愛好者朱老師,每天坐一小時公交車來參加活動,「我喝了三十幾年茶,十年前去過雲南,第一次嘗到生普(普洱茶生茶),喜歡得不得了。聽說在佛光山有這個活動,那我一定要來。」他說。

  一杯香茗,品出兩岸文化源流。陳懷遠在演講中說,自己1994年第一次進入雲南古六大茶山,見到那些千年古茶樹,並從當地老藝人那兒學到了制茶工藝。他說,兩岸茶文化息息相關,是鄭成功將茶文化帶入臺灣,清朝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鼓勵臺灣人大量種植茶葉,才有臺灣今天濃鬱的茶文化。

  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的圓形劇場內,綺麗多姿的雲南民族歌舞讓臺灣觀眾大飽眼福。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雲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帶來的雜技《阿細跳月》、民樂組合《竹林深處》等節目,不時引來觀眾熱烈掌聲。「這是我們第二次到臺灣演出。」雲南民族歌舞表演藝術團團長、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楊洲說,去年歌舞團在佛陀紀念館共演出60餘場,近200萬觀眾觀看了表演,「今年我們準備的節目內容更豐富,藝術形式融合了雲南25個少數民族的風情、人文等元素。」

  冀豫閩各獻絕活

  「河北文化月」活動早在春節前夕就在佛光山拉開帷幕。春節期間,河北的武強年畫、井陘拉花、劉吉舞獅三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同時赴臺表演,為臺灣民眾假日文化生活增添了喜氣和亮色。

  有著「北獅王」稱號的劉吉舞獅,以粗獷熱烈的表演為大家帶來節日的祝福。作為河北劉吉舞獅技藝的傳承人,盧春玲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到臺灣帶隊表演,希望能與當地的舞獅團隊切磋技藝。「我們的表演結合滄州的武術、吳橋的雜技,比較粗獷兇猛,展示北方人的豪壯。希望我們的演出能給臺灣同胞的春節增添歡樂,讓大家喜歡北獅。」

  中原文化寶島行活動也於大年初一在高雄登場,並將持續到2月19日。其中,河南民俗藝術展集中展出136件中原文化遺產珍品,包括「朱仙鎮木版年畫」,針法細密、格調高雅的開封汴繡以及洛陽剪紙、方城石猴、豫北泥塑等。

  在澎湖,福建省雜技團於大年初一、初二為當地居民奉獻了4場精彩的演出,這是福建省雜技團第十次在春節期間赴澎湖演出。此次福建省雜技團帶來了《幸福啟航》專場晚會,晚會以「憧憬——啟航——夢想」三段式篇章,由《繩技》《抖槓》《地圈》《空竹》等約20個獲獎、經典雜技節目組成,演職人員多達91人。

  由於福建省雜技團已在澎湖贏得良好口碑,演出前一個半小時,就有大量鄉親在演藝廳前廣場排起長隊。容納1000人的演藝廳人山人海,連過道上都坐滿了觀眾,不少觀眾成了每年必看演出的鐵桿粉絲。

  福建省雜技團團長塗國柱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此次演出的動人點滴:「澎湖第一場演出,連過道都坐滿人,演出備受歡迎」「精彩演出感動觀眾,送的黑糖糕太好吃了,感謝澎湖鄉親」「感受雜技魅力,共享閩臺親緣」……

  兩岸一家話團圓

  春節是中國人團圓的日子。大陸交流團春節赴臺,是兩岸之間文化的交流,也是兩岸同胞情感的對話。

  16日,在臺灣彰化的陝西村,陝西演出團在村中空地上表演安塞腰鼓,不少村民加入隊伍,一起舞動奔跑。在該村的宗祠內,掛著多塊頗有年頭的匾額,上書「三秦雄風」「三秦遺民」「黃渭源流」等,內容都關乎先民足跡。

  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舉兵收復臺灣時,有72名大陸籍將士隨同徵戰,其中有陝西籍部將「烏面將軍」馬信。馬信率部從彰化的鹿港登陸,之後進駐現在的陝西村一帶,並在當地整訓隊伍,墾殖開拓。這段歷史,即陝西村名字的由來。

  陝西村烏面將軍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家冠說,雖然當地幾已無存陝西文化習俗,但看到來自黃土高原的文化表演還是會有親切感。「因為從小就在課本中讀到過,知道中國的地理和歷史。去大陸旅遊,看到文化景點,也同樣會感動。」

  兩岸一家人,理應相知相惜。高雄市長韓國瑜14日出席「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活動表示,雖然他沒有去過雲南,但提到雲南就會想起過橋米線、雲南白藥,想到「火車沒有汽車快,三隻蚊子炒一盤菜」的「雲南十八怪」,雲南有許多傳奇,更有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雲南是大陸的後花園,四季如春,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去拜訪。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兩岸要和平交流,「九二共識」是最重要的定海神針。

  為了參加此次文化交流,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的演員何文婷和她的同伴們一起,在高雄度過了除夕夜。當晚,佛光山燈火通明,百餘名雲南團員和佛光山僧信二眾3000餘人一起圍爐夜話,與臺灣南部民眾飲宴相談甚歡。「作為舞蹈演員,每一年的春節幾乎都是在各個不同的地區或國家工作,今年第一次來到臺灣佛光山過年,感覺真的不一樣,很熱鬧年味很濃!」何文婷說。

  來自雲南的周先生一家今年除夕也在高雄圍爐。「一樣的吃年飯,一樣的放煙花,一樣的發紅包。在臺灣過年,與在大陸沒有什麼兩樣,兩岸都是一樣的中國年。」周先生說。

  (本報臺北2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本報記者 張 盼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記者不久前在臺灣戲曲藝術節發布會上見到了陳錫煌,同行的還有他最年輕的藝生徒弟、不懂閩南話卻熱愛布袋戲的日本人金川量。今年春天,陳錫煌將和徒弟在臺北演出其父李天祿代表作《清宮三百年》中的「年羹堯」段落,歌仔戲和皮影戲等元素也將融入其中,呈現新穎面貌。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18年10月,黃俊雄在本報記者面前第一次向社會公布黃立綱為自己的正式接班人。「以前他放棄了布袋戲,我一直很擔心,」黃俊雄說,「我擔心下一代沒人接班。現在他回來了,真好,終於有人能接班了。我也終於可以退休了,我很歡喜。」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帶一路」之歌成為新「神曲」
    這首聽起來「正經又魔性」的「神曲」,正是人民日報推出的《「一帶一路」之歌》。5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題為《「一帶一路」之歌成為新「神曲」》的文章。同期,新華社、中新社兩大通訊社也各自發布了「神曲」,用不同的曲風歌唱「一帶一路」,把政策傳播與民眾生活完美結合起來。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國務卿的「尷尬之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美國國務卿的「尷尬之旅」(環球熱點)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多福·米勒17日在華盛頓五角大樓宣布,駐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人數將在明年1月中旬前分別縮減至約2500人。新華社/美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4日抵達巴黎,展開為期10天的歐洲、中東7國訪問之旅。
  • 《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博、微信「俠客島」商標遭惡意註冊
    來源標題:「俠客島」商標遭惡意註冊 「俠客島」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官方微博、微信名稱,但一上海廣告公司卻將其申請註冊為自己的商標。
  • 人民日報:唱響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最強音
    新媒體記者張意軒帶領5人團隊增援武漢前方報導組,年齡最小的「90後」記者鄭薛 飛騰多次表示自己年輕免疫力強,主動前往醫院等最危險的地方採訪。除夕前一天,人民網記者崔東、王欲然從北京飛抵武漢,成為人民網第一批增援武漢的記者。人民網記者陳遠丁告別病中的愛人,毅然趕赴武漢。環球時報記者樊巍、崔萌、楊誠在跟隨武漢某社區工作人員轉運重症病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跟進報導,有效推動了問題解決。
  • 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制裁威脅招來一片批評聲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高喬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美國將對參與調查美方在阿富汗戰爭中行為的國際刑事法院官員實施經濟制裁和入境限制。國際刑事法院隨後發表聲明,對美國政府針對國際刑事法院相關人員發出威脅和脅迫「深表遺憾」。
  • 宣傳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人民日報社2018年兩會報導...
    ——網絡和新媒體產品量質齊升,瀏覽量、播放量呈現井噴式增長,顯示了人民日報融合發展的標杆地位和領跑優勢,兩微兩端推出13個爆款產品,微博主持話題#全國兩會#閱讀量突破50億。人民網開闢一批刷屏欄目,共發布兩會報導1.36萬篇,累計瀏覽量超14.8億,比去年兩會增長83.7%。
  • 泡崖離家女孩父親向本報記者袒露心聲
    本報記者(右一)一路跟隨。自3月10日晚上記者抵達廣州後,一直陪在李國連身邊,這也給他增添了信心。影 響廣州當地主流媒體無一缺席 人民日報官微也轉發消息在廣州連日來的苦尋,讓記者和李國連暖心的是,廣州當地的警方十分配合,一直在積極的幫助排查。
  • |人民日報社|文化部|雜誌社|報導組_網易...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湖北分社記者程遠州當選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政治文化部記者時聖宇榮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在各基層黨團組織和武漢前方報導組臨時黨團組織推薦的基礎上,經報社團委研究、機關紀委審核,並報社領導和機關黨委批准,決定命名評論部等11個集體為人民日報社青年文明號,決定張武軍等50名同志為人民日報社第十二屆青年崗位能手。
  • 臨海這家咖啡店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臨海攜手在臨臺企同心戰「疫」目前在臨臺企有序復工復產3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了
  • 高管團隊--關於我們--人民網
    1985年8月至1993年4月,任人民日報社群眾工作部助理編輯、編輯;1993年4月,任人民日報社群眾工作部讀者之友編輯組副組長;1998年12月,任人民日報社網絡中心總編室副主任;1999年12月,任人民日報社網絡中心規劃技術組組長;2004年6月,任人民日報社網絡中心多媒體部主任;2007年8月,任人民網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2010年6月,任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裁;2016年12月,任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編輯
  •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
    每經8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疫苗也搞「美國優先」,這種吃相太難看;電影《素媛》原型兇手出獄,韓國大批民眾抗議,高喊「判他死刑」 每日經濟新聞
  • 章魚直播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 直播帶貨
    抖音政務號有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聞、中國經濟網、央視網、新華網、環球網、四川觀察、湖北日報等,可實現直播帶貨、櫥窗冠名、直播活動策劃、直播宣傳、代運營策劃
  • 王安祈:傳統戲曲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上世紀80年代,王安祈為臺灣「雅音小集」京劇團寫劇本,見證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的初遇。去年底,王安祈編創的第30部實驗京昆新戲在臺灣演出,今年春天還將在上海展演。「劇種類型不是框限,而是創作的手段。」王安祈將京劇、崑曲、舞臺劇等融為一爐,在每次創作中探索新的可能。
  • 人民日報海外版: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直播不能什麼都播(雲中漫筆)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
  • 文山那奪村有個「彩雲媽媽」《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聚焦雲南這位...
    12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聚焦了雲南這位女性到底是為了啥事?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撰文 攝影:陳欣波(新華社發)編輯:楊靜推 薦 閱 讀●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