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 這部拍了12年的電影,是如何進行後期製作的?

2021-02-22 新片場

本片一開始的片名是《12年未知計劃》(The Untitled 12 Year Project),後來變成了《12年》(12 Years),而為了避免與電影《為奴十二年》(12 Years Slave)片名過於相似,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在電影殺青後才改成《少年時代》(Boyhood)。


《少年時代》

上周末,新片場給大家推介了由BBC評選的《21世紀以來最好看的100部電影佳作》,由導演理察·林克萊特拍攝的《少年時代》成功躋身前五名。這部橫跨12年拍攝期的電影,後期團隊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1、剪接最重要的是尋找最感人的時刻

《少年時代》的剪接師Sandra Adair表示,導演一年大概會拍攝三到四天,所以他的工作時間大概是一年一個月左右,每年他們都會看著去年剪好的素材,討論接下來的故事應該會怎麼發生。

「這樣的過程有點像禪學,你不必擔心接下來的素材是哪些,也不會知道結局是什麼樣子,我只要專注於找出那些感動我的片段,當然我更不會曉得接下來要怎麼剪,但我會試著將每年素材裡最深刻的部分。在這個工作期間我也同時完成了九部電影的剪接。」

2、有些電影並不需要原創音樂


《少年時代》

Sandra Adair一開始認為他們或許會有原創配樂,這樣配樂師可以依照這個架構譜寫音樂,但因為導演理察·林克萊特不認同這個做法,於是他們就選用了不同的拍攝時期,最適合的歌曲作為配樂。

「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音樂品味,所以要為剪接找出適合影像的配樂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找來了2002及2003年的暢銷金曲,製成CD後給他們的孩子試聽,要他們寫下聽到這首歌時的想法。例如『我記得這首歌是我開車去踢足球的時候聽到的』,或是『我姐姐超愛這首歌,但男生們都討厭死了』,來做為配樂的評斷。」

3、不管有多爛,你的剪接設備一定不可能比我們糟

大約10年前,基本的剪接程序是將拍攝到的東西,轉換成SD影像(Standard-Definition Video),剪輯完成後再套回拍攝的高畫質檔案,再轉交給調光師進行後制處理,一開始後制處理用的是Final Cut Pro 3(目前出到第10版了),這樣的過程非常耗時,而科技進步實在太快,現在你可以輕易的請別人傳送高畫質的影片。


《少年時代》

4、早一點找到版權所有人,但也別太早

如果是一般電影的後期製作,製作人大概只需要3到4個月便可以做好所有關於版權的申請,但《少年時代》的後期製作可就不一樣了。

該片後期製作的製片說道,「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耗時12年,每一年我們接洽過的版權所有人,都必須再一次接洽。例如在電影裡出現的球隊,一開始接洽時非常樂意讓我們在電影裡露出他們的標誌,但當我們要把電影送去電影節參展時,再一次跟他們接洽的答案竟然是不願意,但電影已經準備要進入最後製作了。」

5、一定要保證故事的連續性,技術不能凌駕於故事之上

每年的拍攝,都讓《少年時代》更不一樣,團隊不同,底片與鏡頭都不一樣,皮膚的顏色等等太多部分都不一樣,連衝洗底片的藥水都不一樣。


《少年時代》

調色師Parke Gregg解釋他對於這部電影的改觀,「《少年時代》這個傳奇性的計劃對於其他人來說,只是一個聽說的長期的拍攝計劃,我一開始也以為初剪會看起來有些問題,但沒想到第一次放映初剪時,故事本身是如此的天衣無縫。身為一個調色師,我的工作就是加強這樣完美的故事,我必須讓這些影像看起來沒有破綻。」

6、就算影展放映後,顏色與聲音的調整也還是必要的

每年獨立製作的電影都會趕在電影節截止前完成作品,然後他們會在看完大銀幕放映後,微調聲音與畫面顏色的細節,對《少年時代》的後期團隊來說,這件事情也同樣是他們的任務。Parke Gregg在聖丹斯電影節後就非常不滿意畫面的顏色。

「影展一結束我便開始著手重新調色,而後制混音師也在聖丹斯電影節期間調整了許多音效上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聖丹斯電影節放映的基本上是不完整的版本,我非常佩服理察導演,沒有幾個導演能如此自信的讓自己的作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


男主在12年間的變化

一個長達12年的電影拍攝,除了必須克服演員與劇本上的困難,科技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但也因為科技越來越進步,才能讓12年前與現在拍攝的影像無縫接軌,底片的質感與數位影像的質感也需要許多的調整,才能看起來和諧。我想,最有趣的應該是每年大家再聚首一起工作時,那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吧。

(原文來自nofilmschool)

新片場

新片場是下一代的傳媒公司,專注新媒體影視的出品發行。我們匯聚眾多優秀的創作人,產出各類年輕人喜愛的在線視頻內容,並通過視頻網站、網際網路電視、運營商、飛機、公交、地鐵、高鐵等各種渠道傳播發行作品。

相關焦點

  • 2019年15部特效電影的幕後製作
    交流溝通請添加小編微信:TMBB10002019年發行了許多大製作電影,它們要麼通過新型視覺特效改變了電影製作的遊戲規則,要麼完美地採用了經典的拍攝方法。下面這段視頻,總結了2019年的15部特效電影的幕後製作過程,你應該來看一看:▲2019年15部特效電影的幕後《我們》在喬丹·皮爾的恐怖片《我們》中,演員必須同時扮演兩個角色,但製作團隊並不是簡單地依賴於經典的分屏技術。
  • 實拍13天,剪輯超過2年,這部累死剪輯師的電影幕後製作
    此經歷對他影響非常巨大,他說:「我學會以冷酷、平凡的熒幕畫面,作為傳遞感情的畫布,學會如何透過輕點滑鼠,就能讓人感動到落淚。」Google Glass廣告《Seed》:近年也有多部影視作品,透過手機或者電腦的「熒幕影像錄製」技術拍攝,包括電影《弒訊》、電視劇《摩登家庭》等。
  • 豆瓣8.7分,拍13天,後期2年!這部大火的小成本片是如何製作的?
    此片是典型的低成本製作,拍攝只花了13天,但是後期可是花勁心思,做了2年多。所以此片可以給國內諸多導演參考。文章轉載自:https://dcfilmschool.com/article/%E8%BF%B新銳導演阿尼什·查甘蒂(Aneesh Chaganty),全片以低成本拍攝,由大量「視頻」畫面組成。
  • 《金剛川》紀錄電影定檔12月18日 揭秘幕後故事
    《金剛川》紀錄電影定檔12月18日 揭秘幕後故事 12月11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 12月18日致敬幕後英雄
    今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8K電影後期素材如何管理?群暉助力電影《封神三部曲》後期存儲
    電影後期的製作工藝流程一直是一種挑戰,無論是對整個創作過程的工作質量、設備前後期流程等,要求都非常嚴苛。
  • 電影聲音後期製作工藝流程
    同樣,當我們看到一部好電影時,卻很少去讚美它的聲音。殊不知,電影中一個好的聲音的形成需要經過聲音製作者反反覆覆的斟酌打磨和推翻修改。我想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影視行業的專業人士對聲音後期的製作工藝可能都不是那麼熟悉,這篇文章我將簡單和大家分享電影聲音後期的製作工藝流程。在聲音後期製作之前 以立體聲電影為例。
  • 《金剛川》幕後留下了中國電影工業多少經驗之談,這部紀錄片一一錄...
    今天,《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我們和《金剛川》」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紀錄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 《教父》幕後電影將拍 奧斯卡·伊薩克扮演科波拉
    《教父》將拍幕後影片1905電影網訊近些年的好萊塢,很多電影的故事聚焦在了經典影片拍攝秘辛之上。日前,一部名為《科波拉與<教父>》的幕後電影確定了演員,在這部講述《教父》幕後的電影中,奧斯卡·伊薩克和傑克·吉倫哈爾將會聯袂出演。角色分配上,伊薩克將扮演福特·弗朗西斯·科波拉,而吉倫哈爾則將扮演派拉蒙當時的負責人羅伯特·伊萬斯。
  • 《教父》幕後電影將拍 奧斯卡·伊薩克扮演科波拉
    《教父》將拍幕後影片近些年的好萊塢,很多電影的故事聚焦在了經典影片拍攝秘辛之上。
  • 電影後期製作之:如何採集OnSet數據的清單(五)完結篇
    根據後期公司的流程,把所有數據歸類整理清楚。每個後期公司的流程都不太一樣,這裡我就不具體講太細了。大體方向就是,資產對應資產,鏡頭對應鏡頭,確保每個製作人員能方便的查到這個資產/鏡頭的所有OnSet數據。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12月18日 致敬幕後英雄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11億大關。12月11日,《金剛川》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宣布定檔12月18日,同時發布了預告片和定檔海報。
  • 歷屆奧斯卡電影所有攝影器材、後期製作清單
    文來自《當代電影》,原文標題《數位技術與電影空間》 (存在刪減)文作者:李勇 (版權所有)從 20 世紀 80 年代電影中最早引入數位技術,到2000 年喬治·盧卡斯在其電影《星戰前傳Ⅱ:複製人的進攻》中首次全程使用數字手段拍攝(索尼 HDW-F900數字攝影機)、製作(工業光魔研發的各種製作合成軟體)和放映(DLP 1280x1024 數字放映機),數位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使其全面覆蓋了電影製作的整個領域
  • iMovie-延時影片後期製作
    延時攝影/Time lapse 是連續拍攝的一組照片,後期通過照片串聯,把幾分鐘、幾小時甚至是幾天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
  • 有了這份電影全流程製作課,你也可以拍電影!
    如何組建和管理團隊,拍一部片子到底需要哪些人、哪些技能?如何挑選最符合語境的場景,讓你的片子更有質感、故事性?如何找到更合適的演員,要資深明星大咖還是素人、新人?從劇本立意到籌備拍攝到後期執行,從短片到長片,從網大到院線電影,每一部片子的設計、製作,都需要事無巨細的策劃與強有力的執行,這些都是你的基礎功課。除了完成基礎功課,在真正拍攝的同時,還需要巧妙解決五花八門的、意想不到的、各大大小小的難題,拍片子這事兒,並不簡單。全網最詳實的電影全流程製作工作坊來了!
  • 【拍電影】一部電影的製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一般日程表有前期準備(Pre-Production),拍攝(Production),後期製作(Post-Production)三個階段。前期準備越充分,拍攝的效率越高,後期製作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一般而言,能前期和拍攝時就解決的問題,絕對不要留到後期,這也體現了專業和不專業的差別。
  • 聊聊電影的幕後紀錄片
    雖然有關電影側拍的傳統由來已久,大多數電影也都會在公映前後放出相關的拍攝花絮或幕後紀錄片,以此來配合電影的宣傳,但是側拍紀錄片作為一部獨立作品的本身卻鮮有被討論的時刻。這次的《我們》也進一步將電影側拍這一行業,重新帶進了觀眾的視野中。 什麼是側拍?我們為什麼需要側拍?側拍紀錄片又是如何誕生的?側拍師在片場都要做些什麼?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電影側拍的那些事兒。
  • 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這部豆瓣3.5分的電影幕後比劇情狗血
    4月13日有幾部國產電影同時上映,在《狂暴巨獸》和《頭號玩家》的雙重打壓下均表現不佳,但最差勁的無疑是《西北風雲》,截止到發稿上映5天票房勉強過300萬,並且最終票房很難到500萬,那麼歸屬片方也就不到200萬,估計只夠電影後期製作和宣發費用,鐵定賠錢,同時崩壞的還有口碑,上映首日豆瓣評分4.0,目前跌至3.5,超過半數的觀眾打出了1星。
  • 硬核電影幕後!Weta Workshop的機器人製作及概念圖
    想看關於Weta Workshop這部分幕後製作的小故事嗎?點擊視頻來看吧~下面有一些角色設計圖我們可以看下。VFX視效團隊利用CG精確複製實物作為Weta實物拍攝的替代,雪梨視效團隊Fin Design完成了機器人母親的CG版本,從一開始的外觀設計開發,到後來的測試修改、實際應用和後期製作
  • 全網最詳實電影全流程製作課來了,你也可以拍電影!
    如何組建和管理團隊,拍一部片子到底需要哪些人、哪些技能?如何挑選最符合語境的場景,讓你的片子更有質感、故事性?如何找到更合適的演員,要資深明星大咖還是素人、新人?從劇本立意到籌備拍攝到後期執行,從短片到長片,從網大到院線電影,每一部片子的設計、製作,都需要事無巨細的策劃與強有力的執行,這些都是你的基礎功課。除了完成基礎功課,在真正拍攝的同時,還需要巧妙解決五花八門的、意想不到的、各大大小小的難題,拍片子這事兒,並不簡單。全網最詳實的電影全流程製作工作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