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視頻:慈濟援建小學為重建募款 涓滴善心匯聚愛心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慈濟在四川援建的前進小學,在這次的地震中,校舍通過考驗沒有受到損害,不過,學校裡的老師以及學生,知道蘆山地震對其他地區造成嚴重傷害,決定在校園裡發動募款,要慈濟協助災區重建,學生們省下零用錢雖然只是一塊、五塊,但是所有人點滴的愛心匯集成大愛。

清點一張張的鈔票,這都是前進小學每一位師生的愛心基金,蘆山地震後前進小學雖然校舍沒有受損,但是老師、學生們,見到蘆山地區災情,決定在校園裡發動募捐,學生們省下零用錢,要捐到慈濟幫助災區重建。

前進小學老師文英瑜:「我們老師先捐,學生在後頭,包括幼兒園也捐了。」

前進小學學生韓姜琴:「比起蘆山那些災民,我們要幸福多,所以我們應該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前進小學學生劉國勇:「我們學校是慈濟援建的,也要像他們這種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小心翼翼的將紙袋封好,袋子裡將滿著愛心,全校一千多位師生都參與募捐,除了有愛心基金,還有環保回收下來的環保基金,活動過程,更見到互助互愛的教育典範。

前進小學校長宋如偉:「學校環保工作搞得比較好,孩子也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希望透過活動把環保基金透過基金會帶出去。」一塊、五塊雖然金額不大,但是每一份心意都充滿誠意,將點滴愛心匯成大愛。

大愛新聞 陳彥珊 林家慧 四川名山(2013年5月17日)

相關焦點

  • 慈濟視頻:慈濟援建小學 雅安地震中愛的守護
    這是她在就讀四年級以前不曾有過的經驗,因為她是茶農的小孩,家裡離學校很遠,以前為了趕路上學天天得摸黑出門,直到2010年,慈濟援建的校舍落成後她才開始住校。前進慈濟小學學生韓姜琴:「喜不喜歡你的課桌,喜歡。抱一下,我們一走進教室,那裡的課桌,比我們之前的要好許多,它是單人桌嘛還有椅子,可以聽課,然後我們以前那兒,只是一根獨凳子,坐著不注意還會摔倒。」
  • 慈濟視頻:慈濟四川援建小學與臺慈小交流參訪
    汶川大地震走過五周年,在成都金堂縣,由慈濟基金會援建的韓灘慈濟小學的校長、及當地教育局副局長,今天來到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進行參訪,他們這趟行程,也將和花蓮慈小,籤訂姊妹校的友好關係。
  • [中國網絡電視臺]臺灣慈濟援建 名山縣前進慈濟小學新校舍落成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孫冰巖 四川雅安報導):5月11日,雅安市名山縣前進慈濟小學的師生們搬進了新教學樓,前進慈濟小學是由臺灣佛教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據悉,臺灣慈濟在四川災區援建的15所學校將於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呼籲大家加快腳步,匯聚善與愛的力量,人人力行克己復禮,回歸簡樸生活。因此,在慈濟邁向第四十一年之始,上人提出「回歸竹筒歲月」的叮嚀,呼籲人間菩薩大招生,加快淨化人心的腳步,起救苦救難之行,予樂拔苦;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祈願為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共同努力。
  • 慈濟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赴四川金堂縣視察慈濟援建小學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0年5月19日,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帶領慈濟榮譽董事黃華德、魏應允、洪敏昌等一行,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投資洽談並回訪了慈濟捐建的韓灘小學、楊柳小學。王端正一行在韓灘小學、楊柳小學建設工地參觀考察後,金堂縣委副書記陳文建,縣委常委、副縣長賀正餘分別向其介紹了金堂縣概況及全縣工業發展情況。
  • 慈濟視頻:韓灘慈濟小學畢業典禮 濃濃感恩父母情
    汶川大地震五年多了,在四川金堂縣,由慈濟援建的韓灘慈濟小學,這個月與臺灣慈濟學校籤訂為姊妹校,校長回去之後,就決定要為畢業生準備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畢業典禮,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是無所求的。韓灘慈濟小學,汶川大地震後慈濟援建的學校,這個月與臺灣慈濟學校籤訂為姊妹校,畢業典禮,濃濃感恩情。
  • 援建福鼎市醫院慈濟大樓
    援建福鼎市醫院慈濟大樓(2/10) 2012-12-10 08:09
  • 慈濟基金會簡介
    慈濟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醫療保證金,讓貧者免費就醫,並且成立國際慈濟人醫會,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教育志業 -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自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並於海內外設立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社會教育推廣,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社會教育。
  • 【慈濟歌曲】竹筒歲月
    ◎ 回憶竹筒歲月當年,證嚴上人告別故鄉,輾轉來到花蓮,自行剃度後,在現在的靜思精舍附近的小木屋中修行,上人原本只想專心自修,卻在許多因緣牽引下,除了皈依上印下順導師座下,奉行導師的教誨「為佛教,為眾生」之外,「克難慈濟功德會」也因應苦難眾生而成立了。
  • 臺灣慈濟——人間的慈善奇蹟
    面對此事,法師含淚默想:人間不夠的,就讓她一介貧尼來做。只是她自己的力量有限,何以幫助窮苦無奈的人?不久,三位天主教修女來到她簡陋的淨舍傳教,臨走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天主的博愛是為全人類,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你們佛教有嗎?」這個直接而尖銳的問題,給她極大的啟悟:若能集合眾人的善心與力量,濟貧救難不是難事。她心念一動,埋下了創立「慈濟功德會」的嫩芽。
  • 臺灣大愛電視臺到德陽拍攝慈濟大陸20年專案紀錄片
    記者採訪什邡市委常委、秘書長黃劍(德陽市臺辦 甘和林 攝)   中國臺灣網7月8日德陽消息  7月4日至7日,臺灣慈濟基金會大愛電視臺執行長室專員葉育鎏和節目部副理王俊富帶領編導、記者等一行4人到德陽拍攝「慈濟大陸20年專案紀錄片」。
  • 大慈無悔-慈濟慈善志業
    慈濟的慈善志業由花蓮一地逐步擴展到臺灣各地,進而澤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對於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藥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建房屋、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儘管有別,「尊重生命」的理念卻是始終如一。
  • 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向珙縣捐贈3500萬元
    11月7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同珙縣人民政府正式籤定災後援建教育事業協議書。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市委臺辦專職副主任唐傑,縣委書記葉盛出席籤約儀式。王端正和徐創軍分別代表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和珙縣人民政府籤訂協議。
  • 臺灣有位僧人叫證嚴,有個組織叫慈濟功德會
    百般無奈之下,她打算將募集的每一筆善款退還給善心人士。建院所需的土地最終因蔣經國先生的關注得以順利解決,「我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從沒見過一個這麼瘦弱的女子,卻為社會國家做了這麼多的事。」而後幾年,她創立了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慈濟醫學院,以及慈濟中學、小學、幼兒園。「天下事不是一個人做的,也不是一時做的,而是一個人接一個人,一代接一代來共同成就。」燈與燈的匯聚,才能有無限光明。1991年夏天,中國大陸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澇,上億人口流離失所。
  • 慈濟視頻:劉川慈濟小學啟用 山區孩子夢想的起飛
    原本住在山上的甘肅若笠鄉居民,搬進慈濟的移民新村,不用擔心生計,孩子也能上學讀書。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我們如果在這邊辦一個學校,附近比較規模小的學校,或者是設備不足的學校,這些學生都可以到這邊來,所以要把這裡的學校,變成一個中心小學。
  • 慈濟舉辦音樂會:為花蓮震區祈福
    ,為愛演唱。地震受災戶王玲珍分享在逃出後立刻換上慈濟制服,投入救災與安撫害怕的鄉親。證嚴法師也親自出席,帶動千人虔誠祈禱。2月11日上午,超過700位來自各地的慈濟志工,共分100條動線前往花蓮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拜訪祝福,在過年前為花蓮鄉親捎來祝福。下午,慈濟舉辦「祝福花蓮─祈禱音樂會」,共有約1千人蒞臨現場。
  • 【慈濟月刊第617期】有愛「共伴」、與「群」合力
    在歲末祝福典禮中,對豐原、后里、東勢等地一千六百多位慈濟志工開示時,上人談到從車程中看到馬路拓寬、車輛變多了,印象中零星散布著農舍平房的田原綠地,已經密集地建設起高樓大廈,找不到記憶中的景象。  抵達豐原靜思堂,看見年幼的孩子們隨著慈濟歌曲《苗山慈濟情》韻律唱唱跳跳,亦將思緒拉回二十多年前慈濟大陸賑災,無畏山高路險,長途跋涉入山鄉。
  • 慈濟慈善的起源(一):竹筒歲月
    慈善是慈濟的根,要講到慈善的起源就不得不講到證嚴上人的大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在這裡我想與大家回顧歷史,分享證嚴上人大願的起源,慈濟慈善的起源。證嚴上人出家最開始是沒有師父而自行落髮的,1961年從臺東鹿野輾轉來到花蓮,落腳在秀林鄉普明寺旁邊的小木屋自修。
  • 專訪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做好慈善機構比經營企業還難
    慈善組織是我們社會的潤滑劑,是人民愛心的匯聚地,對於慈善組織、慈善機構來說,更需要品牌的力量。2019年11月18日,在福建省平潭縣舉行的2019年中國平潭企業家科學家金融家創新論壇上,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 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
    漢碑慈濟小學四川新聞網雅安3月2日訊(王雅玲 高力偉 圖/文)位於雅安市新城市中心和平東路中段的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前身為雨城區姚橋鎮中心小學,近年來,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堅持「綜合樓走進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隨處可見感恩奮進、陽光向上的教學氛圍,石刻的漢碑慈濟小學重建記,記載著學校自「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的重建和發展,而教師宣言和學生宣言,則時刻傳遞著學校教師嚴謹教學、學生勤奮學習的教育和學習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