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赫重臣在鹹豐死後立刻被慈禧處死,曾國藩感嘆:朝廷自毀長城

2020-12-28 仁生筆跡

鹹豐在位時期,清王朝內外患不斷。繼位之初,洪秀全、楊秀清等人在廣西揭竿起義,豎起反清大旗,而後大火燃遍大半個中國,外國侵略者趁機提出修約,被鹹豐皇帝拒絕而後英法兩國組成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放棄北京,這場戰爭最後還是以籤訂不平等條約結束。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也沒有在鹹豐皇帝手中走向滅亡,而是挺過了這個艱難的時代,堅持了近半個世紀。除了大家熟知的曾國藩、李鴻章,幫助清王朝躲過這場浩劫之外,還有一位早已被人遺忘的人——鹹豐朝的"蒼鷹"——愛新覺羅·肅順(名字顯示屬於皇族)。

鹹豐即位後,吏治早已腐敗,真正做事的並不多,因為肅順兄長受到重用,他曾借鹹豐召見的機會,兩人交流,肅順毫不避諱地指出朝廷的弊端,希望皇帝好好整頓吏治。肅順的話像是在夢中驚醒了鹹豐,鹹豐當即決定重用肅順,"提拔內閣學士,兼副都統,保軍統領,亂義令"。

事實證明,肅順在協助鹹豐皇帝治理國家時非常心狠手辣,敢於得罪權貴: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前大學士耆英跟隨欽差大臣桂良、花沙那與英法交涉,耆英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直接回京,肅順彈劾他,要求處死他,鹹豐想起耆英是前大臣,讓他自殺。

也許是因為那段時間內憂外患不斷,蘇順的脾氣有些暴躁,看到同事有點不對勁,就會張口大罵。大學士周祖培因為籤署文件出了問題,被肅順徹底羞辱。

在肅順的一生中,他辦理的最大的案件就是"戊午科場案",科舉考試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選拔出來的學生意味著王朝的未來,而總有那些官員被自己的利益蒙蔽了雙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政權的未來於不顧。"武武科場案"涉及90多名官員,職位最高的甚至已經做到內閣大學丞相的級別,鹹豐皇帝想免他一死,肅順據理力爭,白毅當即被處決。

大學士白隋典順天鄉試,為縱容家人晉襄舞弊,命肅順會同刑部審問隋文,隋文大闢,念於白隋舊臣,獄情可原,予以寬大;肅順力爭,遂命斬首。

鹹豐帝是肅順的堅實後盾,但他並沒有活多久,1861年8月,鹹豐病逝,臨終前,他為獨子肅順推舉了八位輔政大臣,肅順排名第一,真正意義上位高權重,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這一切都被慈禧的遺孀給終結了。在慈禧的安排和計策下,肅順在送鹹豐令回京的途中被捕,"肅順方胡文宗子宮途中,命太子瑞仁壽與淳君王以哲去捉拿,遇密雲,夜上捕館,咆哮不從,武制,下宗府獄"。

不久,肅順被斬首。據《清史稿》記載,當時那麼多人圍著他要砍頭,他們往他身上扔臭雞蛋和雜物,一個個都想生吃他的肉。其實,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肅順的鐵腕得罪了多少人。

曾國藩在剿滅太洪秀全等人。聽說肅順被處死,他非常傷心。肅順是他的好朋友,他認為朝廷失去了肱骨之臣。他不禁仰天長嘆:"長城毀了!"

佛祖不禁想起了袁崇煥,他為明朝守邊疆,最後卻被崇禎皇帝處死,被人民生吃。"劊子手割了一塊肉,人們付了錢,生吃了,肉一下子就賣完了。"。

相關焦點

  • 慈禧和曾國藩的最後一次較量|刺馬案,不可一世的慈禧吃了啞巴虧
    這話你信我信大家信,但慈禧第一個不信。兩江地區素來是湘系軍團的勢力範圍,完全可以說是湘軍的「私地」,湘軍攻克太平天國後,慈禧立刻將曾國藩從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而命毫無戰功的馬新貽接任,防範之心,世人皆知。
  • 說出來你可能不知道,慈禧與曾國藩的巔峰對決:刺馬案
    他上書朝廷,希望讓曾國藩來江寧調查此案,又寫信給曾國藩,希望他能來江寧審理此案。 3 得到朝廷嚴加審訊指令的江寧將軍魁玉,怎敢耽擱,立刻用刑。這一用刑,張汶祥還真就招認了,立刻供出自己曾經參加過捻軍,還把自己的兒女招了出來。至於是什麼人指使張汶祥幹的,還是毫無所獲。
  • 平定太平天國後,慈禧問了一問題,曾國藩就斷定:大清50年內必亡
    韓非子感嘆道:「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這就是成語「見微知著」的由來,歷史上,智者總能通過一些細節看到背後的問題,從而預知天下大勢,比如清朝末年,名臣曾國藩便通過慈禧太后的問話,推斷出清朝50年內必定滅亡。 道光十八年(1838年),27歲的曾國藩高中進士,步入仕途,在京城待了10多年,曾國藩多次升遷,但真正讓他在近代歷史上一展拳腳的契機,還屬鹹豐元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事。
  • 慈禧不斷給曾國藩加封,他卻心驚膽跳,甚至寫信給弟弟:可悚可畏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歷史人物,他一生都以慎為規,慎行慎思。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他的勢力日益壯大,官職日益顯赫,為了使太平軍能遊刃有餘,曾國藩就更加謹慎,儘量把事情辦得周全,不留任何缺點和漏洞,免得別人責怪他或抓到他的把柄。
  • 鹹豐皇帝貪戀美色,皇后親自執行家法,慈禧面臨棍刑生死一線
    沒幾天,鹹豐皇帝下旨,允許地方士紳成立團練對抗太平賊寇,這一道聖旨挽救了大清,也使得湘軍和淮軍迅速崛起,幾百太平軍和捻軍,保住了大清的江山。從這以後,鹹豐皇帝經常寵幸蘭貴人。也經常把朝廷上的一些事情說給她聽,讓她幫忙分析分析。慈禧也精明,只是分析而已,陳述利害關係,但是她從不替鹹豐皇帝拿主意,也不會發表個人的建議。最後怎麼定奪,就看鹹豐皇帝自己的意思。
  • 為官要懂一點權謀之術,曾國藩多管齊下,輕鬆獲得慈禧太后信任
    慈禧奪得清朝的統治權時,雖然年僅26歲,但從其發動政變,誅殺肅順等顧命大臣的過程來看,這是一個有謀略,有膽識,權力欲望非常強烈的女人。曾國藩的湘軍大營,雖然遠在千裡之外的安徽安慶,但從朝廷不斷給他發出的文書以及聖諭就可以看出,一個新的局面將要展開了。作為兩江總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曾國藩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
  • 曾國藩與慈禧的博弈不顯山不露水,《刺馬案》中的馬新貽是替死鬼
    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後,曾國藩發了愁。為了消除朝廷對自己的猜忌,裁撤湘軍倒不是難事,可羽翼被剪除,沒了叫板的硬實力,朝廷如果趁機秋後算帳,怎麼辦?曾國藩飽讀史書,當然知道歷朝歷代,強臣自斷臂膀也很難換來皇家的仁慈,只有死人才會讓他們徹底放心。
  • 殺了慈禧貼身太監安德海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最終結局怎麼樣了?
    丁寶楨是晚清比較著名的朝廷重臣之一,他的經歷我覺得和曾國藩有些許相似,因為他的為官生涯也主要是參與對各種農民起義的作戰。而且他也是在中了進士,擔任翰林院庶吉士後,因為其母親去世回鄉丁憂,恰逢當地苗民暴亂,丁寶楨通過招募團練參與平叛,並且取得不錯的戰績,最終也被朝廷重用。
  • 鹹豐死後為什麼四年之後才下葬?鹹豐的死有什麼秘密?
    同年十月,梓宮才被緩慢地移至京,鹹豐的屍體在路上腐爛發臭在所難免。回京時,由於鹹豐梓宮迴鑾全過程浸滿了辛酉政變的計謀,慈禧等人怕事跡敗露,除了採取些防腐措施外,還運用了趙高、李斯秘運秦始皇屍體的絕招——屍體附近放上很多魚,利用魚腥味掩蓋屍臭。慈禧等一路上都說皇上病重,直到到達北京之後才宣布鹹豐皇帝已駕崩。十二月,上廟號清文宗,諡號顯皇帝。
  • 慈禧手握清朝大權,都是鹹豐給慣出來的,竟想要命她做軍機大臣
    慈禧手握清朝大權,都是鹹豐給慣出來的,竟想要命她做軍機大臣那拉氏在家的時候,讀過幾年書,也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 在中國古代許多有名的人物當中,她特別欣賞西漢的呂雉(即呂后)和唐代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常說:「則天女皇駕馭群臣,鎮服全國,確實是女中豪傑,我們女子只有象她那樣,才算不枉度一生。」因此,她把應選秀女當成是一個女人能夠爬上高位的第一道門檻,早就梳妝打扮,拭目以待。
  • 太平天國覆滅後,慈禧下令將洪秀全分屍,為何曾國藩卻抗旨不尊?
    而早在三年前,鹹豐皇帝便已經離世,國家朝政完全把控在慈禧手中。她聽聞這個消息也十分高興,當即就下令讓曾國藩把天王洪秀全分屍示眾,並將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押回京城。 但是,向來聽話的曾國藩既沒有將洪秀全的屍體示眾,也沒有將李秀成送回京城,最後的結果引得慈禧太后不滿,但是太后也無話可說。
  • 鹹豐擔憂慈禧會像鉤弋一樣厲害,鹹豐為何去世前沒有賜死慈禧?
    鹹豐擔憂慈禧會像鉤弋一樣厲害,鹹豐為何去世前沒有處死慈禧?可謂是尊享無上榮耀,但是這樣疲於奔命的工作節奏,卻讓鹹豐感覺枯燥無味。自從慈禧太后進了宮中之後,鹹豐發現慈禧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不僅精通滿文,還略懂漢文。這樣一位德才兼備的女子還擁有繪畫的藝術,讓鹹豐皇帝在無聊的深宮內殿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
  • 慈禧臥室中暗藏密室,直到她死後才被發現,揭露大清亡國之謎
    對於她也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據說在慈禧太后的臥室中,發現一間密室,直到她死後才被發現,並揭露大清國的亡國之謎。慈禧太后是滿洲鑲藍旗人,葉赫那拉氏,在鹹豐皇帝在位第二年時進宮,賜名為蘭貴人,之後被冊封為懿嬪,直到後來她母憑子貴,又被封為懿妃。
  • 1857年,曾國藩向皇帝要求加官進爵,鹹豐大筆一揮:你別幹了!
    1857年,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他向鹹豐上書說:皇上,您要不給我督撫大權,我就回家不幹了。鹹豐怒極,大筆一揮:那你別幹了!曾國藩懵了:是我做的太霸蠻了?借著回家丁憂的機會,他找來了《道德經》、《莊子》、《南華經》等佛道典籍來解惑。
  • 曾國荃克復天京,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開始互相揭短,到底演戲給誰看
    接到曾國藩上來的摺子,朝廷方面自是歡喜異常。在中原大地縱橫數省,肆虐十四年的太平天國終於要被徹底剿滅了。為了酬勞曾家兄弟立下的巨大功勳,朝廷決定:賞加曾國藩太子太保銜,賜一等毅勇侯;賞加曾國荃太子少保,賜一等威毅伯。然而很快,朝廷就發現曾國藩犯下了欺君之罪。七月初六日,閩浙總督左宗棠上了封奏摺,提到幼天王洪天貴福已經逃出天京城,現在還沒抓住。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自古皇帝都是風流多情的,鹹豐皇帝也不例外。手段過人的慈禧都未能獲得專寵,而直到鹹豐去世,慈安卻是個始終榮寵不衰的例外。試想,如果沒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和卓越的處理關係的能力,如果僅憑姿色,慈安又如何可能做到榮寵不衰的呢?各種文學作品都為了突出慈禧而把慈安塑造成忠厚懦弱的政治傀儡,這該有多偏頗無知。
  • 曾國藩看人從未走過眼,他第一次見到慈禧時,對慈禧的評價如何?
    那麼看人如此準的曾國藩,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時,又會對她有怎樣的評價呢? 時間回到公元1864年7月,由曾國藩帶領的湘軍,順利攻破天京,徹底消滅太平軍,立下大功,慈禧甚悅,隨後,曾國藩被朝廷加授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並賞戴雙眼花翎。
  • 慈安皇后是慈禧害的嗎?
    在慈禧的光環下,有一個被忽視的人,就是慈安,曾經與慈禧並肩作戰。鹹豐皇帝死後,慈禧和慈安被稱為兩位宮後,共同管理政治事務。
  • 曾國藩為何能得到鹹豐皇帝器重?駕馭多疑善變的領導,僅需一招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領導。這個領導就是鹹豐皇帝。由於曾國藩是道光皇帝的重臣,而且是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首席弟子,因此,讓鹹豐皇帝從一開始就對曾國藩很是討厭,第一,覺得道光皇帝給他留下的這個大臣太固執、古板,而且,長相不雅;第二,鹹豐皇帝一直都對穆彰阿把持朝政不滿,他登基當上皇帝後,就不斷給穆彰阿穿小鞋,自然也就殃及到曾國藩。
  • 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經過層層篩選,年僅17歲的慈禧脫穎而出,被選入宮,賜號:蘭貴人。雖然稱呼是「貴人」,但根據清朝後宮的等級,「貴人」其實是很靠後的。而且,慈禧的出身並不好,其父惠徵,只是吏部的人事秘書。沒有顯赫的家境,起點也不高,剛入宮的慈禧,連見皇上一面的機會都沒有。但自幼好強的慈禧,不甘心就此沉淪,從入宮那刻起,她就開始謀劃如何才能靠近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