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重溫了《驚天魔盜團2》;裡面的澳門景色顯然比我們的有代入感:賭場,街道,科技…尤其是裡面的魔術,電影裡的魔術鏡頭比現實版的驚豔的多,加之蒙太奇表現出的各種語法,使得一牆之隔也可身臨其境。這是電影的魅力,也是魔術的魅力。
我突然想起來,電影與魔術還有一段淵源。是的,追根溯源,真正的電影,原本就是魔術。
故事,還得從1894年講起。
1894年,法國攝影師兄弟盧米埃爾改造了愛迪生的電影機器,世界上第一臺攝影機誕生了,他們因此拍攝了許多影片,比如著名的《工廠大門》,《火車進站》。
盧米埃爾兄弟(法國)
可是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盧米埃爾兄弟,是另一個人;被譽為「現代電影之父」的第一代電影大師喬治.梅裡愛。
1895年,在盧米埃尓兄弟為他們的電影《火車進站》賣票時,喬治.梅裡愛也買票進去看了看;他被這些活動的鏡頭驚呆了,隨即想出錢買下這臺攝影機,可是卻被婉言拒絕了。他不甘心,決定自己造一臺,於是他購買了一臺別人的老式攝影機並對它進行了改造,最終他成功了,並於1896年申請了專利。
喬治.梅裡愛
為什麼盧米埃爾兄弟不是電影之父呢?因為他們的作品《工廠大門》等等都是紀實拍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他們被稱為「紀錄片之父」。
到了梅裡愛這裡,電影才真正被定義。對了,忘說了,在成為導演之前,喬治.梅裡愛的職業是魔術師。
魔術我們都知道,它的本質就是障眼法,如果把這障眼法用到拍攝裡呢?
喬治.梅裡愛用自己婚後那筆巨大的財產,建立了一個攝影棚,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
據說,在一次審片時,一輛公共馬車突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梅裡愛發現,原來那天拍攝時,膠捲因故障停住了,故障時間,公共馬車早就遠去;而變好時剛好運棺材的馬車路過,造成了這一次「事故」。
梅裡愛收到了啟發,發明了停止再拍技術。這一技術最早見他的作品《灰姑娘》,破爛衣服,突然變成了晚禮服,突然變出了南瓜馬車。原理其實是:先是普通衣服的鏡頭——停機,讓演員換上晚禮服——拍攝——再停機——放上南瓜車——拍攝;其中再加上些煙火特效,鏡頭拼在一起後,就出現了這樣神奇的效果,也是最早的蒙太奇剪輯技術。
在1902年的《印度橡皮頭》,出現了由他自己扮演的兩個不同的角色,而且是在一個畫面中。這個技術現在還在應用,最典型的當屬《西遊記》裡真假美猴王的那集。
慢動作,快動作,多次曝光等等現代後期處理技術,都是由梅裡愛發明的。通過隔著水箱拍攝水下故事的技術,也是梅裡愛首創。
如果想具體了解梅裡愛的成就,(強烈)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雨果的秘密》,裡面對這段電影歷史進行了還原,滿含著對這位電影大師的敬佩之情。
《雨果》劇照:
今年,正是喬治.梅裡愛誕辰158周年,電影工作者該懷念他,電影愛好者該認得他。魔術與攝影因他而產生了碰撞,使得電影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誕生。有人曾說,「人生如電影」,那麼魔術,就是調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