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景氣度如何,一流企業家總能慧眼獨到,抓住商機,篤行致遠。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18位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新冠疫情雙重衝擊,仍決定將事業留在中國的跨國企業CEO回信,稱讚他們「堅守紮根中國發展是正確選擇」。
這18位CEO是「全球執行長委員會」的代表。該委員會由全球具有行業引領性和代表性的39家跨國公司組成。日前,該委員會的18位執行長聯名致信習近平主席,表達他們對中國的信心,並承諾繼續紮根中國、服務中國。
同一周,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
二季度中國經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1.5%,實現V型反彈;
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
上半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
這組數據不僅能從一個側面證明,這些跨國公司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且還折射出中國政府強大的治理能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取得巨大成效。瑞士《新蘇黎世報》刊文指出,政府防疫能力的高下,可以作為展望這一經濟體發展走勢的重要指標,「當美國經濟因混亂的危機治理而呻吟時,中國和歐洲為投資者帶來了信心」。
通過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還不難看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體量巨大,更是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全球最大,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處於衝刺階段。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與活力的基礎,也為企業謀求長遠發展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機遇。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令人鼓舞,「強有力地體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動能」。英國廣播公司此前報導說,中國經濟通過V型反轉,「避免了技術性的衰退」。強勁動能不僅推動中國社會經濟迅速重回正軌,同時也為防疫國際合作和穩定全球供應鏈做出積極貢獻: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運送貨物總量同比增長41%,有效減緩了疫情對國際產業鏈帶來的衝擊。
無論是宏觀的經濟預測還是微觀的企業經營活動,都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顯示,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中國是唯一可能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德國大眾汽車日前宣布,堅持落實今年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將與合作夥伴共同在華投資超過40億歐元。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5月在武漢成立。德國電視一臺發表財經評論認為,復甦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比想像的更均衡,經濟基礎更寬廣。
的確,中國的經濟基礎不僅寬廣,而且還將伴隨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愈來愈牢固,愈來愈有吸引力,成為中外企業家成功的沃土: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逐年縮減,市場準入不斷放寬,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投資促進和保護措施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的發展為跨國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舞臺,也創造著無限的商機。(熱點觀察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