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馬讀詩/南南千雪、阿月渾子、韓琳、任聰穎的詩

2021-01-15 長安瘦馬的馬廄


詩人簡介: 


南南千雪,陝西鎮安人,現居西安。先後有詩歌,小說,散文等作品發表於多種報刊及網刊。有部分作品收錄多種多題材選本。



立夏


詩/南南千雪 



大風,不知因何而起

帶著野性瘋瘋癲癲又有重金屬赤裸裸的味道

在我毫無防備的世界裡刮來刮去

敞開的門扉「嘭」的一聲關上了

把窗外的世界吹得七零八落呻吟不止

雖是初夏

但高大的梧桐已是一片深綠

被大風席捲的樹冠

綠色的波濤橫生

枝條傾軋著偏向一邊

灰色的天空帶著厚厚的溼氣壓下來

蛛絲網顫慄著被一個細草屑刺中了咽喉

 

到了該說

「再會,春天」的時候

再會春天的花朵

再會我在春天一直呼吸著的一座山

再會我不明白一種叫百憂解的藥物都解不開的一些疼痛

再會一個詩人說「是母親和兒子一次次把我挽留」

「最後是我自己把我自己從自殺的念頭裡勸了回來」

再會了在屠刀下無處躲藏的小女孩小男孩

再會了我眼淚紛飛過的幾條大街

再會了在那輪滿月之下

我秘密的心跳和讀了一半的《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再會了,死亡陰影苟活的愛戀,

哭泣的身體破敗的身體」

 

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和每一天應有的儀式

是進入冥想的時刻

唯一與愛隱隱作痛降臨到我身體的時刻


長安瘦馬:

 

立夏那天西安颳起了大風,也刮來了這首詩。

看得出這是一首一氣呵成的詩,詩人的情緒鋪排開來,開始還克制著,可耐心沒有保持多久,詩句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靈魂衝擊就有如被壓住了的泉眼,衝破羈絆,噴湧而出。


其實,詩歌的每一行句子都是詩歌的表象,透過語言的鋪陳,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內心;而詩人正是依靠著語言的渲染把內心的情緒、思想表達出去,至此,語言的高度和詩歌整體構架只是她的附屬品,在情緒的帶動下詩歌創作中根本來不及遣詞酌句,這也是最考驗一個詩人功力的地方。南南千雪就有著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她在情緒的紛飛裡或跳躍、或寫實、或唯美,把看似不相干的甚至有些凌亂意象拉到一起、站成一列,來完成她的詩歌表達,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個文本中暗藏的「隱喻」。


詩人在冥想中是最接近神靈的,她的詩句就是她的符。南南千雪的這首《立夏》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感官帶來的衝擊,詩人的悲憫、詩人的內心自我爭鬥都在字裡行間翻騰,這正是詩歌的魅力所在,你甚至還沒有完全消化作者意圖,你的情緒就被調動了起來。這個春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不是「在春天一直呼吸著的一座山」嗎?怎麼和「死亡陰影苟活的愛戀」聯繫起來,這一系列跳躍就形成了一種吸引,把讀者也調動進去,從而完成了和讀者的互動。你讀到了,你沉浸去了,你怎麼理解是你自己的事情,重要的是這首詩把你扎了一下,「被一個細草屑刺中了咽喉」。


南南千雪還很少有這樣憂鬱憤滿的詩歌,我經常見她寫生活的美好、秦嶺的蓊鬱,充滿了對人生、對生活的熱愛,對故鄉小鎮的和讚美留戀,更多的時候她的詩總是呈現出一種輕快的美。而這首《立夏》顯現出的是一種責任,詩人是最為敏感的,正是這種敏感,使她通過一個季節的轉換,用詩歌記錄了世間表象,儘管是無力的吶喊,但我看到了一顆跳動著的滾燙詩心。


「讀詩之道亦在妙悟」。讀詩就是這樣,你有感覺了,你有感知了,哪怕你是錯誤的也無傷大雅,因為無論如何這首《立夏》成功了。


2018/5/5


詩人簡介:



阿月渾子,女,本名江媛,喀什莎車人。19歲發表第一首詩《遺憾》之後回到內地,先在北京讀書,現今生活在中原。出版詩集《喀什詩稿》,評論集《精神診斷書》。




大漠黃昏


詩/阿月渾子



我與黃昏坐在大漠上

遇見影子,我唯一的陌生人

它匍匐於流沙的波紋,伸出傷口內部的葵花

碰觸四腳蛇帶電的奔跑

 

眼前的一切與母親說的不一樣

春天不僅翩翩來遲,還像我很難遇見的親人

流落各地,偶爾捎來馬隊的口信

一個接一個地消失

 

我相信靈魂將在夜晚叩響

胡麻地盡頭的獨房子,移走獨木舟和牆

你瞧,那間掛著馬燈的磚房內

始終站著一位頭戴花環的姑娘

 

她日夜跟萬物交談

從七歲起就在沙漠自封為王

為了能做太陽的臣民,她寫過一封信

寄給遠方,至今未能收到回信

 

長安瘦馬:

 

蒼茫、悽美、悲涼、絕望、憤怒、孤獨、忍耐、堅強,熱愛。這些詞彙送給一位女詩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殘忍。

 

「我已經死過多次了/所有的活著都不再是活著/當你說愛我的那一刻/就割去了我的一塊血肉/可我還是假裝完完整整地/走在葉爾羌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裡/走幾步就數一棵扎人的沙棗樹/直到再次被撲向童年的獸爪摔倒」。《所有的活著都不再是活著》。

 

她經歷了什麼?每一行文字都像沙棗樹一樣扎人,每一行文字都像沙棘在大風裡拼命地抱住腳下的沙。成長會疼的,活著都會疼的,只不過感覺阿月渾子更疼一些。我仿佛看見一個女子木然地坐在氈車裡,任駕轅的馬在戈壁漫無目的的行走。從亂世裡的磨難,到盛世裡的麻木,歷史疊加著、重複著,蒼天下的蒼生就是這樣熬過來的,我們的祖祖輩輩就是這樣過來的,只不過詩人更敏感一些,只不過詩人把這影像記錄了下來。


俗世裡的親情、愛情、乃至所有的人間情,都會被大風颳走,只留下你的詩歌在風中凌亂。讀阿月渾子,似乎看到她的靈魂從她的肉體進進出出,比如這首《大漠黃昏》,她幾乎在每一節開始就拋出一個希望,然後就斷然使這希望破滅,我不明白她為何對自己也這樣殘忍。

 

一切的詩歌理論在詩歌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辯解,一切的思想都大於表現形式,一切的感受、參悟都大於語言,一切的哀愁都小於時間,一切的傷疤都是詩歌。我享受這樣的詩歌,我享受在別人的痛苦裡,我的閱讀就是冰冷的刀,割開,只看見傷口,不見了殷紅的血。

 

詩人的精神層面是高貴的,詩人通靈的心感知萬物,她又是悲憫的,由裡及外、由己及彼,無論她怎樣的苦澀,她都是熱愛的,她和自己對話、和戈壁對話、和草木鳥兒對話,她修行著自己,她的詩歌就是她的經卷。

 

一個七歲就在沙漠裡自封為王的小女孩,她日夜和萬物交談,她寄出一封信,日出日落,大漠黃昏,她坐在荒漠裡看著遠方,她等待著回信。這些景象和句子,我分不清是哪個是詩歌哪個是現實,或許,她們早就合二為一渾然一體了。

 

在新浪博客裡,我隨手摘錄了阿月渾子的詩,我不知道如何去說阿月渾子的詩,我沉浸的她的詩歌裡,大家也不妨去看一下,百度「阿月渾子的喀什紀的博客」,即可。


2018/5/24



詩人簡介:


李之平,1969年生於山西,女。9歲隨家人遷居新疆伊犁。詩人,作家,文化批評家和翻譯者。著有文化論著《色空書》(與蔡俊合著),詩集《敲著樓下的鐵皮屋子》。主編《新世紀先鋒詩人33家》等詩歌圖書和公眾號。《明天》詩歌年刊的編委。現居廣東。



 

 新疆時間


 詩/李之平



醒來時間同內地一樣

四五點鐘,外面是半夜

黑天天幕

開燈寫作

穿越,漂浮

幻夢裡才有真實

無法確定時間屬性

這是夏季還是冬天

這是遙遠的少時還是地球上

任何一個(除中國外)我不熟悉的環境

我聽見雞叫了

哦,這遙遠星際傳來的樂章

悠長悅耳

很多年被它伴隨

那種時候,時間寂靜得出奇

父母還在炕上

招呼我和兄弟們吃早餐

母親提前披衣下地熱好饃饃和茶

呵氣冒著煙

大路空曠,白楊林立

一個人走路去上學

不確定走在了塵世與天國

 

長安瘦馬:

 

我認為這個《新疆時間》是李之平自己的時間,是她大腦深層意識的波動而跳躍、穿插、迂迴出來的時間。

 

這種波動由情感支配著,而一些情感埋藏在記憶深處,似乎塵封冰凍了,但是,說不定什麼時候他會自我甦醒。這種由情感支配的意識流動起來會產生幻影,在你眼前浮現起你曾經的生活,你的嬰兒時期,你的孩提時代,和你有關的一些生活場景海市蜃樓般浮現出來。然而這海市蜃樓不是客觀的呈現,而是經過了加工、提煉、剪輯了的經典的部分,你自己也分不出哪個是幻象,哪個是真實。

 

我相信每一個詩人都有過這樣的創作經歷,我也相信好的詩歌有時候是詩人不自覺的意識流動衝擊出來的,但這種意識的衝擊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而是一個詩人經過了詩歌的語言、知識的儲備、人生的歷練等等層級的修煉,才能夠做到收放自如,下筆如有神助。

 

李之平的這首《新疆時間》就記錄了這個過程,整首詩看上去簡直就是沒有情感色彩的語言敘述,把你帶到一幅場景,飽滿鮮活,卻舉目皆空。詩人在寫詩,詩人似乎在詩的外面,詩人創造這些場景,又像個旁觀者看著這些場景。

 

時間、空間就這樣穿越了。時間是一維的,一去不回,空間是三維的,可以存在我們的記憶裡,詩人似乎就是個巨大的黑洞,把這四維時空都吸進去,在詩歌裡完成自由的往來。詩人的意識就是這樣強大,她甚至不講道理,她就穿越了,她就站在那裡看著自己過去的生活,這就給詩歌增添了「蒙太奇」的玄幻,似乎曲終人散,況味人生,連感嘆都沒有了。

 

清朝葉燮說詩歌要「幽渺以為理」、「想像以為事」、「倘恍以為情」。詩歌的妙處就在於「情境」,而現在似乎我們懶惰了,我們似乎沒有耐心去營造「情境」,這就偏離了詩歌的母體,創作起來看似熱熱鬧鬧,詩歌卻缺乏藝術性,顯得蒼白無力。

 

至此,作為一首詩的《新疆時間》,「情境」上通過時空的穿梭、轉換完成了表達,而時空裡面的百態人生、苦辣辛酸還在演繹,讀了,心裏面空空的,說不出的味道。詩歌的魅力所在,就在於這種說不出的味道。


2018/8/5



詩人簡介:


韓琳 女,陝西華州人。從1992年開始寫詩,先後在報刊發表詩作200餘首,出版詩集《傾國傾城》,現在某機關刊物任編輯。


  


告密者


 詩/韓琳



生命臥底在節氣裡 有根據地生長

夢在四處打聽 自由的意義

向中心突圍 還是奔潰四方

無論那個方向 都是俘虜

光陰的燧道 黑向漆黑

回頭 春光乍洩

回頭 萬籟俱寂

秋風辭了秋詞 互訴衷腸後

讓往事恬靜在唐詩

依附的夢和詩人相遇 抱頭痛哭

紛揚的淚 彌散向月光

夜朦朧 在夢裡 不醒

夢 在夜裡 驚起 借得李白一壺白酒

一杯敬生命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

還留一杯自斟自飲 醉成 詩人

 

長安瘦馬:

 

現在詩歌好像不太注重鍊字鍊句了,有的甚至連意象都不注重營建了。這其實很危險,一不留神,就把迸發出來的情緒和思想寫成了口水亂濺的情況說明,那就不是詩歌了。鍊字鍊句,會使你的句子插上翅膀,你的詩歌就會飄揚起來。唐朝的賈島,就因為鍊字,搞了兩次事情,衝撞了大咖的儀仗,第一次被關了一夜,第二次名揚天下。

 

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句子是詩歌的衣裳,是給讀者的第一感官,好看不好看,你靠你修煉出來模樣了。這首《告密者》,就很好看。首先她的每一個句子都是遞進的玉珠,打磨得頑強堅韌、富有光彩,然後詩人把她串起來,串成一串美麗的項鍊,由外延直達詩歌的內核。閱讀期間,那些玉珠樣的句子,拋過來,在你心上,砸了一顆又一顆。

 

我發現,現在表達柔情似水、細膩溫婉的女詩人很少,反倒一些男詩人婆婆媽媽、絮絮叨叨,比如我自己。韓琳這首雖說是《告密者》,實則是人生的感悟或者是一種宣言。了悟了人生又能怎樣?「向中心突圍 還是奔潰四方/無論那個方向 都是俘虜」。許是洞徹了人生的況味,一絲超脫和曠達步入了詩中,「依附的夢和詩人相遇 抱頭痛哭」。我想,那個詩人,就是她自己,縱然紅塵裹挾,那些煩惱也不過是生活的鹽,是人生的調味品,於是就有了這酒,「一杯敬生命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還留一杯自斟自飲 醉成 詩人」,於是就有了詩人的超脫和曠達。

 

「我以一朵豔麗花的名份/和世界相認 灼傷了所有 包括自己/你在火焰中奔跑 剪影在忽明忽暗中/躍過了 海枯石爛的愛情/路過秋天的天空 桂樹下/嫦娥 長袖善舞 在廣寒宮 /星星點亮了燈 寂寞在山歌裡前行/山村也是河流 迂迴在山水間/夜晚的黑暗很美麗 透過星星的眼/遠方 浮動著大海 高山 草原/聽一花朵落 看風坐在花中央 招呼十萬朵花/浩蕩蕩向泥土表達傾慕 /遠方的你 依然熱烈 遙望遠方/我徘徊在你的遠方 把你遙望成遠方」--《纏繞的歌謠》


詩人心緒是纏繞的藤,有時候詩人甚至在糾結中完成創作。至此,韓琳詩歌清晰了起來,她的詩句精緻、她的個性鮮明、她的心性曠達,同時,也透露出一絲堅強的溫婉。

 

2018/7/21


詩人簡介:

任聰穎,女,陝西長安人,七零後。曾用名:瀟瀟瘦竹。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長安作協會員。有詩作發表於《詩選刊》、《延河》、《星星》副刊、《青島文學》、《陝西日報》、《千紅文學報》、《詩詞》等。



 一張照片


 詩/任聰穎



遠山、樹、一片紫色的花

我在半山坡上仰望

一臉美好。沒有人知道

我的對面是一排墳墓

也沒有人知道

我剛從一場聚會中抽身

 

長安瘦馬:

 

少年的時候讀《紅樓夢》,讀的懵懵懂懂,那個跛足道人唱《好了歌》,被甄士隱解注,就覺得那詞兒有意思,抄到本子上背了下來。「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讀到任聰穎的這首《一張照片》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腦海中突然冒出這《好了歌》解注。


也許,任聰穎這首詩的創作靈感真的是來源於一場聚會中的抽身,她逃離了熱鬧,她走進山裡,她坐在山坡山仰望,遠山、樹、一片紫色的花,一臉的美好,她用照相機記錄下來了她的一臉美好。圖片中,沒人會想到她的對面是一排墳墓,也沒人知道她在喧囂的熱鬧場景中逃離,我相信,這首詩的所有表達都是任聰穎生活中的一個客觀的記錄。


就是這樣平鋪直敘的一個客觀的生活記錄,就構成了諸多的詩歌意象和詩歌的內涵,看似信手拈來,卻顯現了詩人深厚的詩歌創作功底。全詩僅僅六行,裡面有景、有思想、有突然的轉折、有意味無窮留白。


我們常說,人世間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可是我們總在物慾橫流中樂此不彼,說的一個樣,做的一個樣,有時候連道貌岸然都省略了。那麼,超脫或者超越,詩人總是感知萬物的先覺者,她總是最先洞悉,她只是客觀的呈現,人生無常、萬物歸空。有一絲禪意在詩中,但不完全是,我們還不能完全斷絕俗緣,逃離也只是暫時的,我感覺這首小詩包含了哲學思想,但是我說不清楚。要是用一個字概括全詩,那就是「靜」,這種「靜」的下面,火山的巖漿在湧動。

 

    「我要寫刀光,要寫骨頭/要讓它們對決在一首詩裡/看誰是誰的主宰,誰是誰的俘虜/來一場不見血的廝殺,沒有聲音的怒吼/以雄性的姿態,佔地為王/即使無邊落木蕭蕭下/淚也錚錚/多少男子漢,多少女兒情/劍在鞘裡妄死,筆在紙上惺惺/倚馬臨風,荒蕪長嘯於曠野/英雄在夕陽下獨行」《我不寫風花雪月》


任聰穎是一位個性很強的女詩人,這首《我不寫風花雪月》,似乎就是他的詩歌宣言。在我有限的閱讀裡,我發現一些女詩人的文字很乾脆、很陽剛、很睿智,很豁達淡泊。我喜歡這樣的詩,我不喜歡那種起筆就:「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高高在上的詩作,彷佛他多麼的超脫多麼的不俗多麼的不食人間煙火。

短詩不好寫,寫好了,就是經典。比如這首《一張照片》。

2018/6/6



相關焦點

  • 今日讀詩|每依南鬥望京華
    南鬥,星名,即鬥宿,有星六顆,形似鬥。京華,指長安。聽猿實下三聲淚,即聽猿三聲實下淚的倒文。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奉使,指以京官留幕府。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嚴武奉命為劍南節度使,薦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 《詩歌風賞》入選《2015中國詩歌年選》之南南千雪《默片》
  • 江州司馬青衫溼,一路南行一路詩
    南下的路雖是官道,卻並不平坦。一路上經過亂石岔、蟒蛇灣.山迴路轉,坎坷難行。正午時分,風塵滿面的白居易來到藍田驛附近的藍橋。這裡曾流傳著一個關於愛情的浪漫傳說:痴情男子尾生與心愛的人相約藍橋,沒想到突遇洪水,為不失信於所愛之人,尾生在洪水中抱柱而死。可此時的白居易,哪裡有心情關心風花雪月,他的心中只有被人排擠構陷的憤懣和幽怨。
  • 燕南飛的詩《》我的城(十首)
  • 《毛詩·周南·樛木》講析3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上節從第一章「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說起,講到「畾」字及其多種演化,並在最後簡單介紹了「十五國風」中常見的「比興」用法。
  • 【文旅資訊】「給孩子讀詩」手帳
    【文旅資訊】「給孩子讀詩」手帳 2020-08-05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詩文本【現場讀詩·005】|葉秀彬
    【現場讀詩】欄目主持:安瀾 縈之。多渠道遴選當下中國詩歌現場優秀新詩,並予以賞讀和評析。每月中旬和月底出刊。【詩人薦詩】欄目主持:木隸南。接受詩人推薦的新詩1—5首,附點評。每月兩期,不定日期出刊。要求語言精煉,詩藝精湛,詩感覺敏銳獨特,有新的發現和呈現。每月一期,月底出刊。【青春詩會】欄目主持:許傑鴻 初航宇。主推當下90後、00後詩人作品。每月兩期,不定日期出刊。【探索實驗】欄目主持:夏青山。
  • 晨讀|詩有詩道
    詩是文學,詩有言志,有言情,有言事者,寫好都不易。明黃夫人(楊慎夫人黃娥)《寄外》詩:「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黃庭堅這樣寫,是加重感情渲染一種手法,黃夫人在給楊慎的詩裡仿用,加深思念的情意,是未可厚非的。詩是文學,詩有言志,有言情,有言事者,寫好都不易。有的詩和文藝作品,甚至幾百年尚無定說,《紅樓夢》不是至今還有人在考證麼?傳達即是表達的藝術,「所有的藝術家所接受的訓練都在傳達技巧方面」(朱光潛語),音樂、圖畫、詩和小說散文,都是表達的藝術。
  • 草堂讀詩|故事:一休禪師的詩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想必大家的童年時代,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今天的草堂讀詩,我們就來聊聊一休禪師的故事,當然,也一起來分享他的詩。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捲地任它吹。
  • 詩賞讀:王猛仁新詩6首 | 海的斷片
    王猛仁新詩6首 陽光用力藏在大海的懷抱寒風撕扯著生命裡的斷章愈長愈沉的星夜翻湧著驚嘆被長天窺視的黎明與被削減的主題截然不同 事實上,在北海之南雁叫,寒風,遠遊者的歌一次次被拒之門外浩瀚無邊的海邊撩撥著這晶瑩的一輪明月只有目光與目光的融合盡情地展示著波瀾壯闊的韻律而我的詩句卻頑皮地蹲在藍晶晶的島上一閃一閃的努力營造一片夕陽的微醉稍後,又以莊嚴的節奏淩駕於煙花指示的方向任海的情潮凌空掀動
  • 「南朱北王」朱彝尊是當時詩壇領袖,王士禛繼錢謙益之後詩名最盛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南朱北王」指清代康熙、雍正年間詩人朱彝尊、王士禛的並稱。朱氏,浙江秀水人;王氏,山東新城人,同為當時詩壇的領袖人物,在詩史上都有開宗立派之功。王士禛是繼錢謙益、吳偉業之後詩名最盛的詩人。
  • 迴文詩巔峰之作:841個字組成7958首詩,正反橫豎斜怎麼讀都成詩
    迴文詩,又稱迴環詩,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迴環往復一文多讀的詩。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比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可以正反兩讀的迴文詩,比如著名的《兩相思》,正著讀是《思妻詩》,反著讀就變成了《思夫詩》。(李禺《兩相思》)一般情況下,迴文詩的字數越多,結構越複雜,寫作難度也就越大。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冬至詩,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斷腸人
    文|丁十二冬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所以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冬至是冬季的大節日,也稱「冬節」,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讀首詩再睡覺|大吉山的清明,大吉山的情
    不是所有的笑談都寫著理解萬歲陽光的背後有心到不了的地方一直陰雨連綿,天寒地凍——作者《讀睡詩選》入選詩人:讀睡詩人邱海環,筆名海記,1962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其作品曾在《佛山文藝》、《外來工》、《南葉》等報刊雜誌上發表。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 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169-南有嘉魚
    點擊「一階苔痕」免費關注  一階苔痕:靜讀靜聽  靜享時光南有嘉魚南:指南方長江、漢水等河川。嘉魚:美魚。烝(zhēng)然:眾多的樣子。罩罩:義同「掉掉」,眾魚在水中搖尾遊動之貌。式:語助詞。燕:同「宴」。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 讀詩的日子
    千鋒用疊翠換了幽明俯仰間,南國已經如畫,即使有點斑駁眺望中,我相識了永恆相識了超美入雲的年齡可年華的暗傷從來都如龍煙樹,多情而孤獨我愛上飄渺,卻又幽咽無言我喜歡讀詩,讀著生命一樣我和你一起讀這首詩我手中的小茶壺還是溫熱的讀著讀著,就涼了倒不出一縷茶香那年,我和你讀著北島《履歷》讀著讀著,眼前出現那些我敬畏過,稱呼過,甚至可憐過的人兒
  • 讀七首春雨詩,繪一張新畫卷
    讀春雨詩繪新畫卷作者:田大金(湖南)「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長」。
  • 《詩經·燕燕》‖古代衛國國君送遠嫁妹妹的詩,史上最早的送別詩
    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rén]只,其心塞[sè]淵。南,衛國的南邊,一說野外。實,是。勞,使心勞苦。任,姓,一說美好。仲氏任只,值得信任的、善良的二妹妹。仲氏,即二妹。是史上最早的送別詩。講衛國國君的妹妹遠嫁南國,作為哥哥,衛國君出門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捨,又不得不舍,以致當哥哥看不到妹妹遠行的影子時,泣涕如雨、佇立以泣;足見兄妹情深意切,令人動容。妹妹走後,泛濫於哥哥內心的離情別緒,就全都在這首詩中了。
  • [讀詩說史]「朕與將軍解戰袍」之後
    幾年前,網上流行過給古詩「拉郎配」的,其中一首有名的「配郎詩」是關於一個皇上與將軍的戰友情、同志愛的,現特錄如下: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雖然知道這首詩是被高人重新複製、粘貼的,但讀後確實讓人心旌搖蕩,曖昧之情油然而生。
  • 冷兵器時代,有哪些殺氣很重的詩?讓人一讀便感到不寒而慄?
    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很多著名的「邊塞詩人」,比如,王昌齡、高適、李頎、岑參等,他們的詩歌,縱橫豪邁,寫邊塞的肅殺風景,也寫軍隊徵戰的「霸氣」,因此,他們幾人的邊塞詩,讀來多有「殺氣」,有些甚至讓人心有餘悸,不寒而慄。他們四人的詩,多讀一讀、體會一下,肯定能夠感受到冷兵器時代的殺氣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