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對於亞洲美食知之甚少,而亞洲美食博大精深。」
源於此,英國著名雜誌《餐廳》從2013年開始,舉辦「亞洲50佳餐廳榜」評選活動,這份榜單被不少媒體稱為「亞洲餐飲界奧斯卡」,地位可見一斑。
到2017年為止,居於榜單首位的餐廳已經3年沒有變更,而連續3年蟬聯「亞洲第一餐廳」寶座的,就是位於泰國曼谷的印度料理餐廳Gaggan。
//////////// Gaggan ////////////
主廚加甘的奮鬥故事
印象中,「精緻」與「印度菜」的距離總是很遙遠,這種先入為主的理念也一直存在於我腦海中。而產生「一定要去一次Gaggan餐廳」的念頭,是在看了紀錄片《主廚的餐桌》之後,這部紀錄片傳遞了這樣一種信念:成為名廚不僅需要努力和天分使廚藝拔尖,更需要有自己的哲學和信仰。
Gaggan餐廳自始至終吸引我的,從來都是它的理念:精緻,激進,融合,傳統。它打破人們對印度美食無非是衛生條件欠佳的街頭小吃,各式重口味香料的堆砌,還有一年365日從不缺席的咖喱的固有印象,用現代分子料理技術重組傳統食譜,將印度菜與法餐、日料和泰國菜融合,從而讓世界知道,原來印度料理也可以很精緻。
餐廳的經營理念源於主廚加甘·阿南德(Gaggan Anand),他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被《時尚雜誌》稱為「廚師中的傑克船長」,曾經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印度前總統阿卜杜爾·卡拉姆烹飪過美食。他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融入菜中,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印度菜的印象。
加甘·阿南德從小就不是一個愛守規矩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經常遭到老師責打,同時他的思維也不受拘束,創造力無窮。在開始他的烹飪生涯之前,他對音樂更感興趣,一度在搖滾樂隊中充當鼓手。他出身草根,對街頭巷尾的小吃十分熟悉,如今餐廳裡精妙無比的食物,靈感也都源於街頭小吃。
為了改變貧困的家庭條件,他進入印度餐飲學院(IHMCT Kovalam)學習,畢業後作為一名實習生進入泰姬酒店集團。因為想學習主廚的招牌菜食譜,他忍受了主廚一個月的使喚和辱罵,到頭來只得到一句「想得到配方是在做夢」的戲弄。他發現,在廚師行業中,沒有人願意交流和傳承技藝,也沒有人願意發展創新,有的只是對優秀同行的戒備和警惕,無比失望的加甘選擇離開,不再做廚師。
直到有一天他前往泰國曼谷,看到街頭巷尾的小食攤,迷人的市井煙火氣息讓他重新尋回了對食物的熱情,並決定留下來。他在曼谷一家專門烹飪印度菜的酒店工作,並漸漸有了名氣,而後,他去了曼谷許多有名的印度餐廳,卻沮喪地發現,這些餐廳並不想創新,這一挫折使他有了想自己開餐廳的想法。
2010年12月,他開了Gaggan餐廳,籌備期間,他遭遇了曼谷發生政治衝突和親人逝世的打擊,好不容易拼湊起來的夢想又碎了。「當你被逼到絕境,退無可退的時候,就像一個繭,終究會破繭成蝶,」加甘在採訪中這樣說。
依靠頑強的意志力和對食物的熱愛,他終於熬過所有磨難,而破繭成蝶後的加甘確實讓世界注意到了他的獨一無二。2014年,Gaggan餐廳入選「亞洲最佳50家餐廳」榜單,位列第三,此後3年蟬聯「亞洲最佳餐廳」,並在2017年「世界50家最佳餐廳」總榜上取得第七的好成績,也是總榜上唯一的印度餐廳。
//////////// Gaggan ////////////
一場神秘的味覺狂歡
作為「亞洲最佳餐廳」,Gaggan受到全世界人的矚目和青睞,而這也意味著預約難求,且Gaggan每天的營業時間只有下午6點至晚上11點之間的短短5個小時,也就是說,任何時候預訂Gaggan的一頓晚餐,前面都有成千上萬人在排著長隊。
想體驗Gaggan的料理最好提前3個月預訂,在官網完成信息填寫後,會收到郵件表明已經收到申請,但餐廳還需要確認是否有空位,以及後續調整時間,這個過程的電郵溝通比想像中要漫長。我和朋友提前一個月預訂,首選日期和時段已被訂滿,經過半個月的溝通,最終訂到泰國旅程最後一晚21:30的用餐時段。
在泰國的最後一夜,我們前往此行壓軸的Gaggan餐廳。餐廳位於曼谷中央商務區,是一棟隱秘於綠林中的純白色獨棟木屋,已有70多年歷史,精緻而神秘。通往餐廳的路口有一個小標牌,沿著標識前行,便到達Gaggan餐廳。
餐廳富於英屬印度殖民時期的特色風情,內部被分割成一系列私人宴會廳,設計簡潔、文雅而不失格調。與其他餐廳不同,Gaggan沒有菜單可以選擇,入座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統一的emoji菜單,菜單上沒有文字,取而代之的是25個有趣的表情包,每個表情包代表一道菜品。
這一串表情包賦予客人無窮的想像空間,每道菜都像一個極富魅力的謎語,菜品在入口之前全靠猜測,就算吃到嘴裡,也未必能分辨得出所有食材和香料。這也正是餐廳精心為客人營造的幽默感與神秘感,再加上侍者能說會道,又風趣有梗,整頓飯吃下來絲毫不覺得乏味,期待之中驚喜連連。用餐結束後,侍者會重新遞上一份正式菜單,兩份菜單合二為一,謎底最終揭曉。
正如加甘·阿南德所說,他抓住的是食客對美食的情緒,但最終讓食客流連忘返的還是美味的食物本身。「YOGURT EXPLOSION」是運用球化技術製成的印度酸奶,乳白色球形,一口咬下去,馬薩拉酸奶在口中猛然炸開,在口感上帶來新意。印度酸奶和我們普遍認識的酸奶差別很大,帶著濃鬱的香料味,有點鹹酸,倒也十分清爽。
這道菜源於加甘·阿南德曾經在西班牙進修過的大名鼎鼎的El Buli餐廳,當時,球化技術僅El Bulli餐廳獨有。如今,球化技術已經非常普遍,加甘·阿南德還是保留了這道菜,向El Bulli致敬。
「SCALLOPS UNCOOKED CURRY」是加甘·阿南德對印度咖喱的解構版本,運用到椰漿冰淇淋、咖喱油、辣椒油、香菜油等製作咖喱的原材料,卻是以單獨的狀態呈現出來。又因為搭配生北海道扇貝,所以這些原材料都使用低溫或常溫,為了豐富口感,菜品中還增加了酥炸洋蔥。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調味偏鹹,掩蓋了扇貝本身的鮮甜味。
在整個進餐過程中,「SUMMER MATCHA」是我們不願觸及的慘痛回憶,本以為這壺黃綠色的液體是中場休息的抹茶飲品,直到侍者拿著茶筅將飲品攪拌均勻,倒入杯中,仔細一瞧才發現顏色有些不大對勁。原來這是運用青蘋果、綠番茄、薄荷、芹菜、蘆筍等抹茶色食材製成的「五毒汁」,入口,苦澀且難以描述的滋味在唇齒間瀰漫開來。就算用盡面部表情和言語向侍者表達我們的痛苦,帥氣的侍者依舊面不改色地微笑著,「威脅」說:「不喝完就不給上下一道菜哦。」
//////////// Gaggan ////////////
參觀餐廳核心之地
實際上,從這些菜品中也能看出加甘·阿南德對於「改革進步的印度料理」理念的堅持。這決定了其烹飪拒絕平庸,大膽不落俗套,正統又不失新意,也決定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當然,不論體驗何種飲食文化,都要分清吃不慣和不好吃。於我們來說,一家餐廳能帶來新的理念和技法,讓食客有新的認知和感觸,那就是值得的。
本來這只是一場普通的用餐,但機緣巧合下,它成為了一次難忘的特別體驗。用餐進行過半,我們實在有些飽,暫時進入了疲勞階段,於是詢問侍者是否能進入餐廳後廚參觀,沒想到他竟欣然同意了。沒多久,他微笑著邀請我們一起進入後廚,驚喜又興奮的我們就這樣進入了這家餐廳的核心之地。
在《主廚的餐桌》紀錄片中,廚房裡有十幾格裝著香料的盒子出鏡,著實讓人印象深刻。當時就忍不住感慨,廚師究竟是怎麼將那麼多香料融合起來卻又不顯得突兀的呢?在後廚,我們終於近距離地瞻仰了這個充滿魔力的香料盒,在這裡還能看到貼在牆上的菜單,上面標註著每桌客人的用餐進度、正在準備的各道菜餚……
不過,印象最深的是Gaggan餐廳的廚師,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帶著自己的信仰,在這個小小的廚房中相遇,一同鑽研製作美食。工作間隙,他們偶爾互相開幾句玩笑,讓後廚不失嚴謹同時又充滿活力,我想這就是飲食文化帶來的美妙交融吧。
他們毫不介意我們的闖入,大方地向我們介紹,並給我們解疑答惑。參觀時,我說自己看過很多遍Gaggan主廚出鏡的那集《主廚的餐桌》。工作人員立即很熱情地說:「真噠?你看這兒出鏡了!這兒也出鏡了!這是那堆香料盒!」最後還邀請我們一同合影,於是我們便擁有了與「亞洲第一餐廳」的帥廚們的合照。
後記 ▼
參觀餐廳後廚讓我們驚喜過望,長達3個小時的就餐也並不乏味,回歸食物本身,我們的整體印象是:Gaggan對香料的疊加運用很有一套,調味非常大膽,菜品中對印度料理的改良能讓人感受到主廚對家鄉的熱愛,其中也不乏一些討喜的新思路,食材選用得很好,但技巧屬於我們吃過的美食餐廳中的普通水準。至於Gaggan是否稱得上我們心中的「亞洲最佳餐廳」,還有待考量,但也不能否認Gaggan的確有它獨特的風味。
圖丨譚欣瑤 Adam
餐廳地址:68/1 Soi Langsuan, Ploenchit Road, Lumpini,Bangkok.
營業時間:下午6點至晚上11點。
價格:分3檔套餐,1800泰銖/人、2500泰銖/人和5000泰銖/人(不含服務費)。
更多精彩內容 ▼
盡在《環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