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上方ID關注「毒師食評」
---
在前不久的2017年「亞洲 50 家最佳餐廳」(The Aisa’s 50 Best Restaurants)頒獎典禮上,近百位專業評委又將「亞洲第一餐廳」這頂皇冠戴到了Gaggan頭上,這已是它連續第三年站在了亞洲之巔。
Gaggan,是印度籍主廚Gaggan Anand(開篇圖中那位)在泰國曼谷開設的印度菜餐廳。和自身定位語「Progressive Indian Cuisine」明示的一樣,Gaggan主打精進印度菜。
(額,精進印度菜?看著不是日本菜麼...下詳)
作為嚴謹撰文癌患者,毒師一直覺得Gaggan的食評是最難寫的,因為它起源於冷門美食國度——印度,所以筆者要先要研究印度料理。從而再著眼於那句「精進印度菜」,要了解Gaggan學藝之地西班牙「鬥牛犬」餐廳之後分子料理的發展與落地。最終要根據Gaggan當日呈上的菜式品嘗並思考主廚融於其中的思量,跨過語言障礙後最終解讀撰文。如果功底不夠深厚,對主廚菜品的認識必然不夠深入,文章難免膚淺或誤人子弟。
好吧,以上就是拖稿說辭,下面進入正文...
(本次食評超長)
下文用「Gaggan」的地方僅指代餐廳;
用「Gaggan Anand」的地方僅指餐廳主廚本人
Gaggan開在曼谷商業中心的一條小路上,為了在災難級交通城市順利地吃到這頓飯,毒師索性住在步行五分鐘遠的安娜塔拉(ANANTARA SIAM BANGKOK HOTEL),到點差不多晃悠過去剛好。要是你對SPA聞名的安納塔拉不感興趣也木有問題,周邊還有瑞吉君悅萬豪等等.最大的Shopping Mall也在這帶,必去的四面佛也在這帶,步行十分鐘最多了。
沿著路牌穿過窄巷,所見的這幢小洋樓裡就是開業於2010年的泰國曼谷餐廳Gaggan,自2013年「亞洲50最佳餐廳」榜單首次發布時就名列第十,隨即在第二年上升至第三位,並於2015年奪魁後保留王座至今。
(咦,似乎有奇怪的東西站在中間.)
餐廳入口玄關正上方是愛彼(Audemars Piguet)皇家橡樹款掛鍾一枚,壕;當中是印度神話中溼婆神(Shiva)與雪山女神(Parvati)之子象頭神迦尼薩Ganesha飾盤,嗯,當財神爺就是了;下方和中間一溜則是各種亞洲50佳和世界50佳的獎盃了。因為米其林指南還沒進入泰國,所以暫時還沒看到輪胎人(泰國沒有米其林餐廳,一家都沒有)。
因為是「亞洲第一」,所以Gaggan的預定極為火爆,需要提前兩個月才能確保在你的行程中能約上一頓,之前毒師安排的6天5日曼谷吃吃吃之旅,僅有一晚能訂到餐位。預定可以直接打當地電話 +66-2-6521700,需要提供信用卡擔保,祝諸位能聽懂奇怪口音的英語.同時官網http://www.eatatgaggan.com也可以預定。訂不上也有撿漏的可能,存在當天有人退訂的機率,但那運氣得非常非常地好。
(網絡圖,餐廳中最好的席位,可以看到廚房內的忙碌)
據Gaggan Anand自述,開這家餐廳兩年才回本,加上又雙叒斬獲亞洲第一,生意每日爆滿有錢自然得趕緊多賺點。所以...為了省去備料的麻煩,提高利潤,目前Gaggan僅提供一檔4000泰銖的套餐,加上服務費和稅費後差不多人民幣壹仟整。這價位還比不上一頓日本米其林懷石中午飯,咋算咋合算。
(上圖為老款菜單,最新的菜單更新成硫酸紙做的emoji風格了)
Gaggan更新菜單頻率很快,主廚對自我的要求極高,不斷創新突破。所以本文菜品僅有參考價值,很可能隔兩天就有大變化。下面讓我們開始精進的印度之旅吧!
Part 1
小吃(用手X我)
Bites(PLZ eat it with ur hands)
菜品名稱排列皆為從左到右
第一道 醃李子蘇打水
Pickled Plums Soda
開場是剝好的李子一枚,試管裝李子汁一條。醃製調料不詳,但更加突出了李子的甜味。整體清新爽口,很好的開胃小食。
第二道 塑裝青豆&酸奶大爆炸
Edible Plastici Spiced Nuts
&Yogurt Explosion
兩大招牌菜立馬送上,芥末青豆碎外包的塑料紙是古典分子料理糯米紙(對...小時候吃的奶糖外層裹紙也是分子料理喔),整袋扔入口中咯嘣脆之餘滿嘴豆香;酸奶大爆炸則是酸奶分子球,嘴巴裡輕盈爆開酸奶的味道,還帶有一些印度香料調味。
這個酸奶大爆炸要細說一下:
Gaggan 之所以能夠名揚世界,他只做了一件事(聽著這麼像營銷文標題...):以一己之力將精進的印度菜推向國際。其中這個「力」中的一部分,則是Gaggan Anond從前世界第一餐廳El Bulli鬥牛犬的主廚Ferran Adrià那裡借來的。
El Bulli鬥牛犬和Ferran Adrià,21世紀初最成功的的餐廳與主廚,當代分子美食的先驅者。Gaggan Anond曾在此實習半年,歐洲餐飲圈很講究學藝的血統論,鍍金後的Gaggan自然得到了歐美主流業內人士的更多關注。
回到這款「酸奶大爆炸」,不明就裡的食客一口吞下肚的分子球,融入了Gaggan Anond精進印度料理的理念和鬥牛犬餐廳的技藝。當初El Bulli的成名招牌就是將橄欖從新解構做成分子球(當年分子球可是石破天驚的做法,不像現在一般常見),讓食客以看似橄欖的形式來重新感受橄欖。這招後人學的很多,龍吟主廚著名的「草莓冰淇淋」也源自於此,繁瑣的解構程序讓你重新認識常見的食材。
Gaggan Anond認為,酸奶作為印度北部調味最重要的基調,主要地位如日本的高湯和韓國的大醬。主廚希望以酸奶分子球來致敬傳統印度菜和鬥牛犬餐廳,故有此作品。正是基於此,無論菜單如何變化,這道菜始終佔據著Gaggan Set Menu開場地位。
第三道 生咖喱餅乾 &
巧克力Pani Puri & Idli-sambhar
這裡後兩道菜名無法翻譯...
生咖喱餅乾看似結實,其實是一塊輕盈咖喱粉末聚合的油炸物,類似「酥」之類的點心;巧克力Pani Puri 是包裹了香蘭汁的「酒心巧克力」,外裹食用銀箔,口感有些讓人詫異;Idli-sambhar ,這玩意完全沒法翻譯,下層是印度米糕,上面打了咖喱湯做的泡沫,入口很鬆軟。
這裡開始,Gaggan吹響推翻傳統印度菜的號角。
傳統的印度Pani Puri本是羅望子麵團炸後挖空,加入調味過青豆啥的油炸小吃(見下圖),Gaggan Anond保留了這道印度特色點心的形式,同時替換了全新內容。
而Idli-sambhar 本來就是印度特色菜米糕蘸咖喱醬和上道Pani Puri相反,主廚保留了經典食材本身,並用分子泡沫等辦法重新解構,一正一反之間玩得很盡興哦。
上面兩道菜的思路和策略就是業內承認並褒獎Gaggan Anond和他的餐廳之緣由,用當時最領先的技術和創意,將傳統印度菜發揚光大。
也許有人會覺得味道上沒有那麼石破天驚,為啥Gaggan會被捧得這麼高,但如果調整調整角度,把餐飲上升為藝術就很好理解了。和繪畫一樣,專業領域看中的是(比如印象派繪畫不受待見的早期和成為主流的後來)主廚的創造力和突破性,能否在一堆餐廳中跳出來,當然菜品口味好吃並豐富是前提。(不然光追求好吃的話,日本東京那些變態追求食材的餐廳統統都是天下第一了...)
第四道 咖喱豬肉
Pork Vindaloo
印度人突然做豬肉菜了??炸土豆絲上蓋香蔥咖喱豬肉,再次致敬西班牙,把咖喱土豆豬肉立體化,做成了Tpaps款,形式新穎。Vindaloo是咖喱中較辣的一種,實際接受度還好。
第五道 黑森林蛋糕
Black Forest Gateau
突然呈上的一道甜點...重新解構的黑森林蛋糕覆以花瓣,將傳統黑森林蛋糕食材和朗姆酒混合打碎後用液氮冷卻成內芯,再重新覆上一層黑森林蛋糕碎末(- - .),吃起來有雙重質感。
第六道 烤鰻三明治
Khakra Eel Sandwich
這道菜有些值得推敲之處,烤星鰻加薯片,很典型的一道日式Tpaps,很好吃但是對菜品創意比較費解,食材和做法都非印度之道。不過Gaggan Anond本人近期對日本餐廳和主廚青睞有加,互動不斷。也許無論法餐還是世界各地菜系的大廚,都無法繞過對食材極致追求的日本料理這道關吧。
第六道 芒果海膽聖代
Mango Uni Sundae
聖代外殼似乎是胡蘿蔔所制,內心是芒果粒加海膽加酸奶,典型的西餐平衡:外殼的脆和內心的軟糯,芒果、海膽和酸奶的甜味層次調和,一口一支完全不夠啊.
以上第一章以一輪閃電戰,將10樣菜品在半小時內上完,如雷霆之勢讓食客感受到Gaggan獨到之處,總體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各別菜品的口感上受味蕾喜好印象也許有不同,但Gaggan Anond 打破了印度菜的低廉感,食客一遍品嘗一遍跟著主廚的思路不停思考,或有不解,或有神會,體驗感和參與度遠超其他餐廳。
成為印度的El Bulli,
此刻Gaggan的野心路人皆知。
Part 2 主菜
第一道 木炭
哥才不告訴你我是啥
正菜第一道,上來一個煙燻罩,打開後是一團黑炭。其實是海鱸魚加土豆打成茸,加印度香料調味後裹食用竹碳粉炸,再外覆洋蔥泥。看著觸目驚心,但挺好吃。
第二道 魔法蘑菇
以各種菌菇食材的組合還原蘑菇的生長壞境,這道也是保留的經典菜,蘑菇脆片、蘑菇粉和蘑菇本尊.加上松露醬和松露油,噴香好吃。話說這Magic Mushroom是致敬某致幻藥不...主廚吃完發現自己小人化了,掉到了蘑菇森林中.什麼都變大了。
第三道 紅色抹茶
又是日式?啥,抹茶?其實是西班牙番茄冷湯浸新鮮水果,這道菜有一定儀式感,上來專職廚師將番茄冷湯從茶壺裡倒出,再用抹茶工具攪攪攪,在湯中混合入大量空氣。
攪拌好的液體最終倒入食客面前放了若干去皮水果的碗中,在微酸番茄湯的作用下,葡萄、李子的甜度更為激發,形成豐富的口感層次。雖然餐具有些大題小做,但是「帶有大量空氣時喝下」這一日式抹茶要義在番茄冷湯中也很好用,空氣會顯著提升湯體的輕盈度。
第四道 藍果麗
藍果麗(rangoli)是印度一種地畫,有招財求喜慶的作用。Gaggan的這道菜在擺盤中用紫薯泥和甜菜汁調的醬汁組成花紋,來致敬這傳統藝術。
羊排用印度泥爐碳烤,據說事先做過低溫慢煮處理。對於某些不愛印度菜和分子料理的朋友來說,這塊羊排是救命的大菜。當然本身的熟度和調味都很棒,是毒師吃到過最美味的羊排之一。
Part 3 主食
我要我的咖喱!
印度菜是吧,說好的大碗咖喱呢?怎麼吃了這麼多道都沒有.主菜上完,千呼萬喚中等來了達巴瓦拉,放上了一套三層的紅色搪瓷餐盒,以及Roti餅若干。這道主食是Gaggan Anond致敬家鄉印度,致敬自己出身的經典之作。
達巴瓦拉,印地語:डब्बावाला,英語:dabbawal),意為「飯盒人」,就是那些專業替人送外賣的,這幫人供應了孟買等地每天幾十萬的口糧.而且幾乎不出差錯。
印度人無論高低貴賤,最愛的就這一口.有些達巴瓦拉頭頭也成為了大壕。
Gaggan的搪瓷飯盒裝豪華咖喱晚餐裡包含了咖喱羊肉和咖喱雞肉丸,米是特色 Basmati長條米,餅是傳統死面直烤,挺香。如果前面酸酸甜甜辣辣的不落胃,那這份盒飯就是來拯救你的.一般都會吃個精光。
Part 4 甜點
第一道 蜜桃雪球
日式蜜桃味雪糕球,外面是一塊桃肉,以及薑汁味道的糖霜。
奮力敲開後,裡面是蜜桃冰淇淋(Peach Melba).量大得有點吃不下...
飯後甜點2 雙重芒果棒棒糖
來自Gaggan Anond童年的最愛,芒果冰淇淋。內層是芒果果醬,和樓上雙重蜜桃冰淇淋有異曲同工之妙,解膩而又清爽,
餐後小點
木有太大印象,顏值頗高...
餐後冰滴咖啡,單點
毒師對咖啡了解不深,只覺得這管咖啡口感非常均衡,香氣很濃,沒有酸澀味。關鍵是價格只要200泰銖.亞洲第一餐廳的咖啡一杯不到40人民幣啊喂!!
The End
蟬聯三年的亞洲第一餐廳,
吃的就是類似這樣的菜品。
就像某位專業人士說的,吃完Gaggan的人,不會說這家餐廳是否好吃。而是會去積極討論,哪些菜很有趣,哪些菜並不好吃,哪些菜讓人出乎意料等等。這些通過菜品與食客產生思考和互動,是諸多主廚在能輕鬆烹飪大菜後力求突破的境界,芝加哥米其林三星餐廳Alinea也是以此為亮點打動了頂級食客。
再以繪畫為例,更上的層次是變動畫家的胸懷和理念,而不是「畫得像不像」。分子料理高手就像印象派畫家一樣,給你感官上的充分刺激,調動你的情緒,完成在作品本身之上的體驗。從這點上看,Gaggan能夠始終站在最佳餐廳前列無可非議。至於是不是第一,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毒師也講不通.也許曼谷比東京對歐美更為開放吧.
Gaggan Anand,出生並成長於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的平民,以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在屢經挫折後改變了世界對印度菜的認識,登上亞洲之巔。下次來曼谷,我還想再看看主廚最新又有了啥好點子!
至於中餐的Gaggan何日出現,個人觀點是五年內看不到希望,至少目前市面上沒有苗頭。為什麼這麼說?Gaggan是以主廚命名的餐廳,而中國餐飲目前的短板就在於廚師。目前國內有很棒的廚師,但要出現國際級的廚師和餐廳,以下這些問題還是會絆住腳:
1、中國廚師的歷史地位不高,所以全新高素質人才流入行業不多。2、培訓方式老舊,低價低品質餐廳盛行,導致僅需熟練工,而不是創造性人才。3、缺少心懷「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餐飲」的大志者,大家可以翻上去看開頭三張截圖再感受下。
在大陸眼下浮躁的社會環境中,
能產生Gaggan這樣餐廳的機會微乎其微,
不妨舉個例子:
在杭州有家主打鰻魚飯餐廳,老闆去學了不到一個月的鰻魚加工技藝,就敢回來開鰻魚飯餐廳了;而且立馬開了若干家分店。因為離我公司不遠,曾經去吃過幾次。講真,只有開始日本師傅駐場時能吃,現在這焦得算什麼玩意.
再舉個例子:
外婆家於2016年開的高端餐廳「宴西湖」,我去吃過四次,一次比一次貴,一次比一次糟糕,空佔了西湖這個好名字,菜品各種照搬照抄.哎,做高端菜品研發和中央廚房配送的是同一位師傅,加上老闆意圖強行植入,結果就是吃得蛋疼。
不過,毒師心甘情願能被打臉,來得越快越好,屆時我第一時間飛來找你。
BTW:
在2017年「亞洲 50 家最佳餐廳」榜單中,開業僅一年即排名第十三的Sühring餐廳是Gaggan投資的,為門下更加年輕的廚師提供發展平臺,在曼谷炙手可熱,諸位今年去泰國可以訂一發。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