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霸氣的六位開國上將,成就很大,後兩位是主席親自改名

2020-12-23 文史茶館2018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號。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名字太多的意蘊。名字會成為一個人的精神象徵,一個好名字,會成為人生的助推力。很多開國上將的名字就很霸氣。

第一位,李天佑

這名字霸氣吧,天佑,上天保佑。李天佑的確是得上天眷顧的猛將。他是廣西僅有的兩位開國上將之一,從遙遠的紅七軍,一路北上,歷經艱難險阻,成功匯入中央蘇區,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年僅15歲的李天佑活了下來,加入中央蘇區後,李天佑迅速脫穎而出,當上紅軍師長那一年,李天佑才20歲啊。靠的是什麼?是血肉之軀穿過槍林彈雨,李天佑負過很多次傷,活下來也是一個奇蹟。

大難不死的李天佑,到了東北戰場,執掌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血戰黑土地,鏖戰四平,打了很多惡仗。建國後,李天佑是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還當過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

第二位,楊得志

這個名字好,「少年不得志,走馬遊新市」,自古以來,很多人鬱郁不得志,而楊得志卻很「得志」。其實楊得志本來叫楊敬堂,參加革命後哥哥給他改名叫楊得志,哥哥為革命而犧牲了,這個名字卻護佑楊得志一生。

這位井岡山上的年輕將領,迅速成為中央紅軍的主力團長,強渡大渡河,為紅軍打通一條天路。平型關惡戰,華北戰場楊羅耿兵團的掌舵人,進入朝鮮戰場,從兵團司令員,到志願軍副司令員,最後當了志願軍司令員。

有一次,毛主席到山東考察,見到了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毛主席對這位愛將說,楊得志,現在「得志」了吧。建國後,楊得志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還當了總參謀長。人生如此,當然得志了。

第三位,韓先楚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韓先楚卻要領先全楚,霸氣。其實,韓先楚的乳名更霸氣,叫天寶,天賜的寶貝。進入私塾後,先生給他取的名字,叫韓先楚。

韓先楚戎馬一生,的確是領先全楚,甚至領先全國。湖北走出的開國將軍不少,韓先楚的家鄉紅安更是中國第一大將軍縣。而韓先楚應該是他們當中名氣較大、成就也較大的一位吧。

解放戰爭時期的旋風司令,從白山黑水一路馳騁,一直解放了祖國的寶島海南。建國後,韓先楚也是當了20多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晚年成為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副國級。

第四位,郭天民

上天的子民。郭天民畢業於黃埔六期,很早就來到中央蘇區,因為治軍甚嚴,被稱為「鐵匠」。抗日戰爭時期,郭天民是中央軍委作戰局局長,位居中樞,參與核心決策。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是第四兵團司令員,郭天民是這個兵團的副司令員,黃埔六期的小老弟給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當了副手。建國後,郭天民當過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第五位,黃永勝

對於一位革命軍人來說,永勝,永遠勝利,就是最好的名字。當然了這個好名字,是毛主席給改的。黃永勝原名叫黃敘錢,這名字不好,革命軍人怎麼能「敘錢」呢?

毛主席就給他改名叫黃永勝。這個名字保佑了黃永勝的前半生,黃永勝出身貧寒,16歲當兵,沒有什麼華麗的學歷,完全憑藉戰場上一刀一槍殺出功名,戎馬幾十年,能夠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在東北戰場,黃永勝是很能打仗的,先是當了第八縱隊司令員,遼瀋戰役在即,林總把他調任第六縱隊司令員。相對來說,第六縱隊比第八縱隊要更主力一些。

後來,黃永勝升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司令員,成為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大將。廣州軍區是由四野的部隊建立的,黃永勝成為首任軍區司令員,任期長達14年,然後黃永勝還擔任了總參謀長。

第六位,許世友

許世友原來也不叫許世友,而叫許仕友,後來改成許士友,軍人嘛,要跟士兵們做朋友。可是毛主席說,軍人不能只跟士兵們做朋友,要立志成為全世界人民的朋友,無產階級是解放全人類的嘛,就給他改叫許世友。好有氣魄的名字。

毛主席改名,護佑了黃永勝前半生,卻護佑了許世友整整一生。抗日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去山東,獨當一面,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點名讓許世友指揮濟南戰役,成就了蓋世奇功。

建國後,許世友當了長達25年的大軍區司令員,是開國將軍中的佼佼者。同時,許世友還兼任過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因為偉人的護佑,許世友成為唯一享受土葬待遇的開國將軍。

相關焦點

  • 黃埔一期畢業的六位開國將帥,有兩位身份很特殊
    後來有六位成為開國將帥。首先說元帥,只有一位,那就是徐向前。徐向前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跟他是黃埔一期生有很大關係。因為他懂軍事,會打仗。1984年,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徐向前擔任首任會長。然後是一位大將,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陳賡是一個資深的黃埔生。一期畢業後,他留校了,擔任第2期入伍生連連長、第3期本科副隊長和第4期步科7連連長。
  • 此上將為何連續改了5次名?第五次總理親自為他改名
    此上將為何連續改了5次名?第五次總理親自為他改名文/無計讀史名字是一個人最顯而易見的標誌,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關係當中迅速地被辨別。也正因為名字是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的代替,所以絕大多數人在自己的一生當中都不會改變名字。但是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仍然還是會發現一些人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改自己的名字。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改名字的人,也大都是改一次或者兩次,而我們今天所說的這位開國上將李濤,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改自己名字的次數竟然高達五次。一生當中改名五次,聽上去確實讓人有些驚訝,那麼,這位開國上將李濤為什麼改名這麼多次呢?
  • 57位開國上將中,有4位少數民族將領,他們都是誰,屬於哪族
    57位開國上將中,有4位少數民族將領,他們都是誰,屬於哪族紅軍長徵,歷時二年,其中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都經過了西南、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區,與苗、瑤、壯、侗、水、布依、土家、白、仡佬、納西、彝、藏、羌、回、裕固、東鄉、蒙古等十多個少數民族頻繁接觸。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她是軍中一枝花,丈夫是軍委主席,二婚嫁了開國上將,女婿正國級!
    小編今天給講的這個女人,名字叫李又蘭,她出生於1919年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父親所在的李家是個大家族,家族成員在許多商業領域都有所成就。
  • 開國將軍三大姓氏:張、王、李!張姓百歲開國將軍最多,有十位!
    李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是江西,那麼李姓百歲開國 將軍中有沒有江西籍呢?張姓、王姓、李姓百歲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他們當中誰的成就最大?小編和你一一道來!張、王、李、劉是我國四大姓氏,王姓是第一大姓,其次是李姓、張姓和劉姓!張姓之所以為我國人口大姓,筆者認為和長壽有一定的關係,人長壽,那麼繁衍的就快,比如,在開國將軍中:張姓有120位,李姓有110位,王姓有102位開國將軍。
  • 開國上將去世後,沒有一個生前好友來參加他的葬禮,這是為何?
    第一次授銜儀式誕生了元帥、大將、上將等諸多軍銜。其中誕生了55位上將,1956年與1958年又各自增補了一位上將。這些上將都是對革命有突出貢獻的人,按理說,他們去世後的葬禮應該極其隆重,最起碼生前的親朋好友要到場。不過,在開國上將中,有一人去世後,他生前的好友沒有一個來參加他的葬禮,這是為何呢?
  • 都知道上將三楊,其實在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將軍也姓楊,他是誰
    相信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能徵善戰的將領都姓楊,因此被稱之為上將三楊,更巧的是他們都參加了,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役,被周公稱之為三陽(楊)開泰。而這三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分別是楊成武,楊得志,楊勇三位將軍。
  • 57位開國上將,誰的資歷最老,此人一生任勞任怨甘居副職
    從而也導致了,不少開國將領,因軍功卓越,但資歷尚淺,也有些將領資歷很老,但軍功這一塊有點欠火候,因此,這些人授予的軍銜都不是很理想。 就比如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開國上將,他的革命資歷最老,但是,由於對革命的貢獻,以及軍功並不是很出色,因此只能位置上將。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
  • 他是郭子儀後人,曾被樹為反面典型,後成為開國上將
    那麼,開國將軍中有名將之後嗎?有的。比如,開國第23位上將,郭天民,他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郭天民是湖北黃安人,卻沒有參加過黃麻起義。1926年,郭天民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二年,郭天民參加了廣州起義,是廣州起義走出的僅有的1位開國上將。1929年,郭天民來到江西蘇區,見到了毛主席。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
  • 紅二十五軍的一位年輕秘書,後成開國中將,成就很大
    徐海東,韓先楚,劉震,王誠漢,等等,能列出一長串的光輝名字。今天來介紹一位,紅二十五軍軍部的一位年輕秘書,後來也成為開國將軍,而且成就很大。他就是張池明。張池明是我們河南新縣人,許世友的小老鄉啊。因為家境貧寒,張池明很小就走上革命道路,而且是和父親一起。父子一同參加了革命。因為年齡太小,張池明就在鄂豫皖兒童團任職。
  • 朱姓唯一開國上將,來自湖南;驍勇善戰,被譽為「軍中良才」
    他驍勇善戰,三次負傷,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就在此時他急流勇退,建國後他第一個下野。朱良才上將人如其名,毛委員稱之為「軍中良才」。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朱姓唯一的開國上將,在朱姓23位開國將軍中,江西人最多,因為朱姓兩位開國中將,如朱明,朱輝照都是江西人。朱姓的元帥是四川人,而唯一的朱姓開國上將就來自我們湖南。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餘立金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建國後,餘立金曾擔任空軍副政委。真正使他名聞全國的「楊餘傅事件」。餘就是指的餘立金。1978年,餘立金去世,享年66歲,他去世後,宗譜上記載的是羅福金。那麼另外羅元發、羅舜初兩位又是哪裡人呢?
  • 他當八路軍師長時才23歲,但是在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建國初授銜時,57位開國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只有39歲。 40歲的開國上將有兩位,一位是陳錫聯,一位是劉震。 41歲的開國上將有三位,他們是李天佑,葉飛和楊成武。 楊成武文武皆備,武有松柏之姿,文有蘭竹之韻。
  • 劉姓百歲開國將軍三人:四川、山東均一位!另一位103歲的健在!
    共和國開國將軍中,筆者注意到劉姓有89位。其中,一位元帥,兩位上將,十三位中將。1955年,劉姓有少將42人,1961年-1963年,劉姓13人晉升少將,1964年18人晉升少將。當然,也有人說是92人,因為有幾位開國將軍,本姓劉,比如劉姓健在開國將軍文擊將軍。
  • 山東三位開國中將中,有一人享年100歲!他是誰呢?
    山東漢子豪爽,古有水泊梁山108將軍,近代山東的開國將軍也是如若星辰。新中國開國將軍中,山東籍將星雲集,有三位開國中將和八十六為晉升少將,山東總計89位開國將軍,其中山東威海榮成籍「開國將軍」李耀文職務最高,1988年晉升上將軍銜。
  • 開國上將無子女,工作勞累猝死在辦公室,妻子把財產全部交公
    他是開國上將之中唯一工作勞累猝死的將軍,他的名字鮮為人知,甚至還沒有他妻子的名氣大,因為他的妻子是唯一的開國女少將,這對將軍夫妻就是甘泗淇和李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甘泗淇將軍。甘泗淇是湖南寧鄉人,他入黨很早,1926年,22歲的甘泗淇加入了我黨,由於表現突出,他在第二年就被派往蘇聯學習,回國後他被派往湘贛擔任省委宣傳部長,這職務可不低。
  • 中國有57位開國將軍。哪個姓的人數最多?王姓5人,李姓6人
    在這次授牌儀式中,國家共評選出57位開國將軍。這些人中誰的姓氏最多?王姓五人,李姓六人。你知道這些將軍是誰嗎?比如著名的政治工作型開國將軍王平,是湖北陽新人。當初,他的名字叫王明。因為他覺得和一個臭名昭著的傢伙重名不太好,就把名字改成了王平。還有一位開國將軍叫王震。他是湖南瀏陽人。他常被稱為王虎子。他是一個不太注重形象,但能打仗,愛軍人的好將軍。
  • 開國上將」鄧華我軍第一副司令員,子女今何在?
    「開國上將」鄧華:我軍第一副司令員,享年70歲,子女今何在?而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些英雄中的一位,他名叫鄧(deng)華,是一位開國上將,曾是我軍第一副司令員,享年70歲,那麼如今子女今何在?這樣一位傳奇的開國上將,一生有兩個老婆,有六個子女,個個都是十分的優秀,大女兒是他和第二個夫人所生,名為鄧青青,之間沒有太多關於她的記載。而他的大兒子名為鄧賢(xian)詩,一直是在為國家工作,一直到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