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2020-12-22 舊書卷裡的長安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

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

按照番號順序來,紅一師師長是李聚奎,政委賴傳珠。

李聚奎1904年生於湖南安化,曾經在唐生智部下當過兵,不過受到當時共產黨思想的影響,毅然與舊軍隊劃清界限。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並於同年入黨。

轉入紅軍後從班長做起,長徵前沒多久才擔任的紅1師師長,算是看重也是挑戰。在二萬五千裡的徵途中,紅1師下轄的紅1團立下諸多戰功,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多次讚譽,紅一團團長是後來的上將楊得志,也很謙虛地回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李師長領導有方!」

抗戰時期李聚奎曾做過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但是解放戰爭後慢慢就往後勤方向轉了,先後擔任過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部長。

1955年,李聚奎已經調去了石油工業部任部長,當年凡是脫離軍隊的同志就無法參與首先,所以李聚奎只被授予了勳章。不過他一路以來做的貢獻,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所以在1958年又調回軍隊,同時補授上將軍銜。

賴傳珠1910年出生於江西贛縣,1927年入黨,次年加入紅軍。他也是在長徵前不久被委任為紅1師政委的。

抗戰時期先後擔任新四軍軍部參謀處長、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中共中央華中局常委,解放戰爭一開始就擔任了縱隊委員,1947年開始在東北發展,參加了攻錦、遼西、平津等多次重大張譯,後面還成為第15兵團政治委員,兵團級的高級指揮官。

1955年賴傳珠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

陳光1905年出生於湖南宜章,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次年入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失敗後隨朱老總上井岡山。

他的資歷在六人中應該是最顯赫的,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下轄六個旅,陳光就是其中一個旅長。整個抗日時期他率部多次打擊日軍,讓日軍深深記恨,還編輯了一冊《陳光部作戰研究》下發到部隊。

陳光其實跟林彪很有淵源,西安事變後,林彪留在了延安,陳光接替為紅一軍團代軍團長,1938年林彪被誤傷後,陳光又接替他為代一一五師師長。但是兩人關係並不好。

解放戰爭時期,陳光最高擔任過東北軍區副司令、四野副參謀長。

他的資歷,起碼也是上將,可惜1954年自焚身亡,讓人惋惜。

劉亞樓1910年出生於福建武平,1929年入黨,同年參加紅軍。他在抗戰中沒有多少露臉的機會,因為1938年就已經前往蘇聯學習,學成後還在蘇聯紅軍中參加了其衛國戰爭。比較厲害的是,他也有蘇聯軍銜——少校。

1945年8月,劉亞樓才回國。解放戰爭中與林彪搭檔,把東北的解放軍發展得相當壯大,曾是東北野戰軍的參謀長,還是14兵團司令員,兵團級。

劉亞樓還有個很牛的身份——新中國首任空軍司令,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十五師師長是彭紹輝,政委蕭華。

彭紹輝1906年出生於湖南韶山,主席的老鄉,他也很早就接觸到了主席,1926年時參加農民協會,給前來考察的主席介紹情況。

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並於當年入黨,在歷次反圍剿中,他都相當勇猛,多次身受重傷,臂骨、下頷骨都曾被子彈打碎,但他從來沒有畏懼過。

抗戰時期他擔任過晉西北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不過1942年起主要就開始從事軍政教育工作。解放戰爭才慢慢開始重回軍隊,參與指揮呂梁戰役、汾孝戰役等戰役。最高做到了第七軍軍長,率部參與解放大西北。

1955年彭紹輝被授予上將軍銜。

蕭華1916年出生於江西贛州,1927年就開始接觸黨的外圍組織,1929年是主席在興國舉辦的「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中最小的學員。1930年加入紅軍並於同年入黨。

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能力很強,17歲時就開始是師政委了。紅軍接受改編後,蕭華擔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還成了115師政治部主任,兼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他最高擔任十三兵團政委,也是兵團級的高級指揮官。

1955年蕭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不管被授予了什麼軍銜,他們為革命都是付出了很多的。向前輩們致敬!

相關焦點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眾所周知,中央紅軍長徵初期,共有5個軍團,即第1、3、5、8、9軍團。其中,實力最強的無疑是紅1軍團,它是由井岡山時期的朱、毛紅軍為骨幹發展而來的,軍團領導班子非常強大:軍團長和政委分別為林帥和聶帥,參謀長是左權和朱瑞,前3人都來自黃埔軍校,朱瑞則是蘇聯的「海歸」。
  • 紅軍時期,兩人同在一個師,後來師長成為上將,政委成為開國大將
    在紅軍歷史上,我們都知道紅一軍團 ,紅二軍團,對於紅三軍團很少有人知道,可殊不知這支軍團在土地革命時期可是非常厲害的部隊,他是由紅軍第5、第8軍組成的,由彭德懷擔任總指揮,在長徵時期,紅三軍團主要負責右路前衛,後來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3軍,劃入紅一方面軍。
  • 除了三個主力師, 八路軍還有一個師, 師長是開國上將
    八路軍到底有多少個師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朱姓唯一開國上將,來自湖南;驍勇善戰,被譽為「軍中良才」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將領在戰爭年代建立了非常顯赫的功勞,但他們的名氣卻並不是那麼大,而朱良才將軍就是其中一位。他驍勇善戰,三次負傷,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就在此時他急流勇退,建國後他第一個下野。朱良才上將人如其名,毛委員稱之為「軍中良才」。
  • 他是紅軍師長,卻只授大校軍銜,搭檔師政委成開國上將
    說到周時源這位1955年授銜的大校,還真的是非常特殊。周時源(1914~1974),安徽金寨縣人。周時源他紅軍時期就是師長,1955年卻只獲得大校軍銜,而搭檔師政委成開國上將,軍銜方面相差3級。回到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出自紅四方面軍的悍將周時源晉升為紅4軍第11師師長,給他配置的師政委是陳錫聯,該師下轄第31團和第33團,其中第33團團長鄒國厚。按這情景,周時源前途無量啊!
  • 紅軍有14個師改編為八路軍,師長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編為115、120、129師,紅一、十五軍團,紅二、六軍團,紅四軍、紅三十一軍分別編為343、344、358、359、385、386旅,原各軍團/軍底下的13個師分別編為團。還有一個軍委直轄的紅74師,後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4團。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師政委是開國上將,下屬是少將,師長卻授大校,他為什麼高開低走
    在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攻的青龍觀作戰時,周時源以青龍觀為突破口率部展開反攻,青龍觀位於萬源西70裡,山勢陡峭,碉堡林立,敵周紹武旅憑險固守,周時源率領突擊隊,由南天門出發,沿著崎嶇的小道隱蔽前進,午夜抵達青龍觀西面的甕柏寺,在夜幕中藉助繩索、石縫、樹枝、藤蔓,向懸崖上攀登,黎明前全排登上山頂,俘虜了哨兵,出敵不意殲敵1個連,控制了制高點,全營一擁而上,向敵旅部發起攻擊
  • 我國十大將軍縣,哪個誕生開國將軍數量最多
    吉安也是紅軍武裝發展最迅速的地方,遊擊隊特別多,吉安縣組建了紅六軍和紅二十軍,加上參加其他部隊的戰士,吉安一共為紅軍輸送了4萬名兵員。可惜碰到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徵,吉安籍紅軍活到建國後的並不多,能獲得軍銜的將軍比興國還少。
  • 他是郭子儀後人,曾被樹為反面典型,後成為開國上將
    那麼,開國將軍中有名將之後嗎?有的。比如,開國第23位上將,郭天民,他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郭天民是湖北黃安人,卻沒有參加過黃麻起義。1926年,郭天民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第二年,郭天民參加了廣州起義,是廣州起義走出的僅有的1位開國上將。1929年,郭天民來到江西蘇區,見到了毛主席。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這位中將威望很高,救過開國少將的命,部下官至副國級仍喊他首長
    這位中將威望很高,救過開國少將的命,部下官至副國級仍喊他首長在55年授銜的175名開國中將中,詹才芳將軍的名氣並不大,但是他資歷很深,威望也高。他1924年參加革命,紅軍時期曾擔任紅九軍政委、三十一軍政委,抗戰時期任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司令員、四十六軍軍長,三個革命時期中,他一直都是軍職幹部,這在開國將帥中,是非常少見的。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一路向西,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建立鄂豫陝根據地,在堅持了一段時間的鬥爭後,紅25軍離開根據地繼續長徵,留陳先瑞在鄂豫陝堅持遊擊戰,陳先瑞的這支遊擊隊日後發展為紅74師,紅74師轉戰鄂豫陝20多個縣,殲敵4000餘人,成為一支遊擊戰的典範部隊,陳先瑞也在開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 他是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開國將軍,104歲健在,他是誰?
    8月5日,少共國際師即第1軍團第15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第1軍團第15師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少共國際師的前後四任師長都是20幾歲年紀,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2月10日,第1軍團第15師分別編入紅軍第1、第2師」。至此,「少共國際師」也就成了歷史名詞。
  • 黃埔一期畢業的六位開國將帥,有兩位身份很特殊
    後來有六位成為開國將帥。首先說元帥,只有一位,那就是徐向前。徐向前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跟他是黃埔一期生有很大關係。因為他懂軍事,會打仗。1984年,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徐向前擔任首任會長。然後是一位大將,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陳賡是一個資深的黃埔生。一期畢業後,他留校了,擔任第2期入伍生連連長、第3期本科副隊長和第4期步科7連連長。
  • 大決戰拍攝時,有三位開國將軍擔任了軍事顧問,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三十年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主旋律電影大決戰三部曲,可謂是此類影片的一個不可超越的巔峰。這部空前絕後的大製作,動用了五個軍區的十多萬軍隊協助拍攝,並邀請了七位親歷過三大戰役的革命先輩擔任軍事顧問,可謂是做足了工作了。這七位親歷過大決戰的革命先輩中,共有三人是人民軍隊的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誰呢?在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呢?
  • 第三野戰軍八虎將,全是開國上將,有一位後來成為國防部長
    陳毅粟裕領導的第三野戰軍真是一個奇蹟,他們就在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步步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威猛無敵的鐵血之師。解放戰爭時期,三野有八位戰將所向披靡,號稱三野「八駿驃騎」,也可以說是八虎將。他們是:葉飛、許世友、宋時輪、王建安、張愛萍、陳士榘、鍾期光和傅秋濤。
  • 紅四方面軍三大師政委,當時只有一二十歲,後都當大軍區司令員
    營長表揚他說:「別看陳錫聯年紀小,個子不高,打起仗來不怕死,總是往前衝,簡直就是一門小鋼炮。」小鋼炮是紅軍時期最厲害的武器,陳錫聯得了這樣一個綽號,充分說明他勇冠三軍。(陳錫聯上將)不過小鋼炮很快改任政治工作了,當過營指導員、團政委。
  • 第一大將軍省僅剩下兩位健在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1955年-196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誕生了1614位將軍,史稱共和國開國將軍,根據開國將軍分布,誕生了十大將軍省,江西以3位開國上將,38位開國中將和286位開國少將,開國將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被譽為我國第一大將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