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十五軍的一位年輕秘書,後成開國中將,成就很大

2021-01-12 文史茶館2018

紅二十五軍出將才。徐海東,韓先楚,劉震,王誠漢,等等,能列出一長串的光輝名字。今天來介紹一位,紅二十五軍軍部的一位年輕秘書,後來也成為開國將軍,而且成就很大。

他就是張池明。張池明是我們河南新縣人,許世友的小老鄉啊。因為家境貧寒,張池明很小就走上革命道路,而且是和父親一起。父子一同參加了革命。因為年齡太小,張池明就在鄂豫皖兒童團任職。

(吳煥先烈士)

有一年春節過後,張池明的父親來給機關送一筐草鞋,張池明負責收下了。父親要他開個收條,張池明說,放這就行了。父親說他是代表鄉蘇維埃來擁軍的,不開收條他回去沒法交代。

事情驚動了機關領導,他們給張池明的父親開了收條。張池明和父親也好久沒有見面了,沒想到一見面竟然是公對公,更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他們父子之間的最後一面。不久,張池明的父親就因貧病交加而去世了。

張池明也走上了一生無悔的革命道路。沒多久,趕上蘇區肅反,張池明被當作AB團關了禁閉。可憐,當時他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啊,居然也被當成「反革命分子」。

豈有此理,當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知道後,就讓人把張池明放了,還把他調到軍司令部當秘書。所以啊,沒有吳煥先,就沒有後來的張池明。張池明一輩子感激吳煥先。

程子華來到紅二十五軍當軍長後,吳煥先改任軍政委,張池明繼續留在軍部當秘書,同時兼任作戰參謀,位居紅二十五軍的機要核心部位。張池明就這樣跟隨紅二十五軍走上長徵之路。

長徵即將勝利的那一刻,敬愛的吳煥先政委壯烈犧牲,張池明悲痛莫名,繼承吳煥先的遺志,繼續革命。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成立了紅十五軍團,張池明擔任軍團司令部秘書兼作戰參謀,後來兼任作戰科長。

從此,張池明成為徐海東的重要助手,負責擬定作戰計劃和協調部隊行動。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徐海東擔任344旅旅長,張池明成為旅部的作戰科長。再後來,張池明南下新四軍,成為一名高級將領。

解放戰爭爆發,張池明奔赴東北戰場,成為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師的政委。可能大家對這個第十六師沒有什麼概念,但是說起第十六師的師長,那個個都是大名鼎鼎,前後有梁興初,王東保,還有李作鵬。

解放戰爭後期,張池明擔任第四十三軍的政委,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戰役,最終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建國後,張池明長期在後勤系統任職,當過總後勤部政委,成就可謂非常之大了。

但是,張池明從來沒有忘記他的老軍長吳煥先同志。晚年雖然身體不好,可是張池明毅然參加了吳煥先犧牲五十周年紀念活動,高度評價吳煥先的豐功偉績。

吳煥先烈士紀念碑在蘭州落成,張池明執意要去參加,還發表了講話。結果,因為勞累加上天氣寒冷,引發了心臟病。醫生讓他趕緊去治療,張池明卻堅持要等奠基典禮結束。可以說,他是在用生命告慰和紀念吳煥先軍長。

相關焦點

  • 紅二十五軍的小將,後來當了大軍區副司令員,活了101歲
    紅二十五軍出將才,比如大將徐海東,開國上將韓先楚和劉震,都是威震革命史的名將。還有很多其他將領,比如周世忠,後來當了武漢軍區司令員,成就比較大。比如開國中將張天雲,後來當了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還有兩位後來成了上將,一位是王誠漢,另一位是劉華清。
  • 紅二十五軍開國上將,第四十軍首任軍長晚年,他成為副國級官員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31字,閱讀約3分鐘參加長徵的紅軍隊伍,既有三大軍團,也有紅二十五軍。這支隊伍雖然最弱,卻是長徵中唯一兵力不斷增加的隊伍。可見,紅25軍的實力非同一般。僅開國將軍就走出兩位。一個是被稱為四野第一虎將的劉震將軍,另一個就是今天提到的韓先楚將軍。1913年,韓先楚出生於湖北黃安。
  • 長徵中的精銳之師:紅二十五軍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將領
    新中國成立後,一共有97位被授予將軍軍銜的開國將領出身於紅二十五軍,真可謂是將星雲集。下文簡單介紹一下紅二十五軍的發展歷程及歷任主要將領1931年10月,紅二十五軍在安徽金寨麻埠成立,轄73師(74師、75師另行組建)紅73師(以紅12師師部和第34團為基礎,另調紅10師第28團和紅11師第31團改編為紅二十五軍第73師)軍長:曠繼勳,後(蔡申熙)(貴州思南縣人,蓬溪起義領導人之一。
  • 長徵中的紅二十五軍:幾乎沒有18歲以上戰士,走出了97位開國將軍
    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介紹,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便在此重組。
  • 紅二十五軍:長徵路上寫傳奇
    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 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介紹,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便在此重組。
  •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韓戰爆發後,我國打響了「抗美援朝」,志願軍表現非常出色,尤其是第38軍,第二次戰役是他們的第三次成名戰,一舉扭轉整個朝鮮戰局,彭老總在嘉獎令中寫到「第38軍萬歲!」
  • 程子華到紅二十五軍本來要當參謀長,最終,他為何當了軍長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發源於鄂豫皖根據地的傳奇部隊。說起這支部隊的軍長,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徐海東,後來的開國第二大將。可是在紅二十五軍踏上長徵之路的時候,軍長換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的鄂豫皖根據地非常艱難,主力紅四方面軍已經到四川去了,剩下的紅二十五軍艱難苦戰,未來該何去何從?
  • 他抗美援朝時獲朝鮮國旗勳章,38歲成最年輕的開國中將,他是誰?
    還有就是最年輕的開國中將,我國有三位,比如劉西元、謝有法、張池明,他們都是1917年出生,授銜的時候38歲。 答案是來自江西的謝有法中將。三位最年輕的開國中將,劉西元來自山東,張池明是河南新縣人。作為革命老區的江西人謝有法,在他們當中是參軍較早的一位,1933年5月,16歲的謝有法送一村裡的大哥哥參加興國模範師,可是他個頭矮,又瘦小,首長拒絕。怎麼辦呢?謝有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於是再一次去找首長解釋,這一次得到了批准。
  • 湖北省是吳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最大的一位活到了91歲!
    湖北以300人為基礎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開始,到紅25軍主力撤離根據地進行長徵,餘部重組紅28軍為止,共孕育了十多支軍級紅軍部隊、二個主力軍團和一個方面軍。彭總的紅三軍團和賀總的紅二軍團,日後成為紅軍一、二方面軍的主力。對於十大將軍省,大家都不陌生,湖北將軍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張姓和王姓開國等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不過吳姓開國將軍,湖北也是最多,有六位。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鏖戰獨樹鎮——紅二十五軍生死攸關的一戰
    原標題:紅二十五軍生死攸關的一戰 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東北6.5公裡處,有一道自伏牛山東麓向南延伸的土崗,許(昌)南(陽)公路自崗中央橫穿而過,將其攔腰截為兩段。崗東緊鄰硯河,地勢陡峭,並伴有多條自然形成的深溝;崗西連著一片平原,坡度平緩,自上而下自然傾斜。這個山崗便是七裡崗,1934年,著名的紅二十五軍獨樹鎮戰鬥就發生在這裡。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曾從盧氏突圍的詹大南將軍離世 紅二十五軍再無一位健在將軍
    他就是曾追隨徐海東從盧氏突圍,後成為開國少將的詹大南將軍。11月24日12:40分,記者突然收到在南京的詹化文大姐的一條簡訊:「尤主任您好!我父親詹大南於11月21日11時36分病逝,特此告知。」可惜,因值班出報,直到22點多記者才看到這條簡訊。震驚之餘,急忙發簡訊給詹大姐:「驚悉老英雄、老將軍病逝,甚為痛惜!1955年授銜將軍又少一位!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1955年,餘立金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建國後,餘立金曾擔任空軍副政委。真正使他名聞全國的「楊餘傅事件」。餘就是指的餘立金。1978年,餘立金去世,享年66歲,他去世後,宗譜上記載的是羅福金。那麼另外羅元發、羅舜初兩位又是哪裡人呢?
  • 抗美援朝時期,四野出動了8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他又一次在德川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率領38軍打出了「萬歲軍」的稱號,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中將,後來他還擔任過成都軍區的司令員。,尤其是第四次戰役中,39軍更是創了志願軍一次戰鬥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紀錄,回國後吳信泉擔任過瀋陽軍區參謀長,1955年也被授予了開國中將。
  • 我國十大將軍縣,哪個誕生開國將軍數量最多
    到達陝北後,中央紅軍主力只有七八千人,算上紅五軍和紅三十二軍,攏共只有一萬人,加上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犧牲的將軍,導致興國籍戰士獲得將官軍銜的人數和參加紅軍的人數並不匹配。興國籍最出名的將軍就是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原來是少共國際師的政委,其次是最年輕的中將之一——謝友法。五五授銜時,一共有54名將軍出生於興國縣。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紅二十五軍2980餘人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軍政委吳煥先的率領下,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徵。   11月26日,經方城縣獨樹鎮惡戰,主力部隊遭到重創,27日拂曉進入伏牛山東麓。
  • 軍中老照片:紅二十五軍「紅小鬼」最真實的成長曆程
    這樣就產生了新的紅二十五軍,產生了兒童軍……」1931年,祖籍安徽金寨縣、年僅13歲的吳偉(當時叫吳建民)為了尋找已經參加了革命的父親吳思禎(曾任皖西北道區蘇維埃委員兼遊擊大隊長),上山參加了紅軍。由於讀過三年書,吳偉最初在紅二十五軍當宣傳員,以後又給徐海東當文書(當時稱小秘書),當時與吳偉一同在徐海東身邊工作的還有詹大南、汪家道、張竭誠、徐光友、胡立聲等。
  • 劉志丹犧牲後,此人接任紅28軍軍長,後成為開國上將,官至副國級
    九一八事變後,劉志丹在家鄉成立了反帝同盟軍,後改為陝甘紅軍遊擊支隊,他歷任支隊副總指揮、總指揮等職務。1935年秋天,紅二十六軍與紅二十五軍勝利會師,隨後成立了紅軍第十五軍團,劉志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但不久,劉志丹就受到誣陷,還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直到中央紅軍的到來,劉志丹才被釋放,隨後他擔任紅28軍軍長,奉命率部參與西徵。
  • 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全軍只有兩例,他們都是誰
    一般來說,軍長日後能授中將,也有特例授少將的,比如賀晉年軍長就是少將。師長呢一般授少將,當然也有特例授中將的。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在全軍只有兩例。一例在第一野戰軍,它是第一軍第一師,也就是天下第一師。師長叫黃新廷,師政委是餘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