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面臨「三低」尷尬 最現實的困境是照護

2021-01-18 中國西藏網

  記者 張尼

  忘了自己在哪裡,要幹什麼,沒有了時間空間的定向能力……近日,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第二季)》中,幾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戳中了不少網友的「淚點」。

  當前,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千萬,龐大數字背後,是個體家庭的困境,也是巨大的社會照護成本。

  當我們的親人在「遺忘」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能做的是不要再忽視、誤解甚至遺忘了他們。

  患病,被奪走的,不止是記憶

  早上6:30下樓,騎上電動三輪帶老伴去溜一圈,這是80歲的陳佔青每天雷打不動的作息。

  每天早上,老兩口會先去小區附近的早點鋪買上包子豆漿,再騎車圍著小區繞一圈。這期間,老陳都會不厭其煩地和坐在後座的老伴絮絮叨叨:這是在咱們以前老來的早點鋪、馬路對面的菜市場剛剛改造完……坐在後座的老伴則總是笑著點頭。

  妻子趙秋榮總管陳佔青叫「小陳兒」,因為陳佔青比她小兩歲,另一個原因是,患上老年痴呆的她,記憶似乎永遠「定格」在了年輕時。

  三年前,趙秋榮曾不小心摔倒過一次,導致手臂骨折,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傷勢逐漸好轉,但陳佔青卻發現,自那以後妻子的記憶出現了問題,總是忘東忘西,有時候看到熟人甚至也有點反應不過來。一開始,他以為是妻子摔傷受到了驚嚇,直到她連門牌號都記錯,陳佔青才覺得問題沒那麼簡單。

  經過醫院的診斷,確診妻子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老年痴呆。

  陳佔青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想不通原因。後來,女兒和他解釋以後他才大概明白,妻子的病是腦子裡出現了「病變」。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期認知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陳佔青所說的「病變」,用更專業的表述就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大腦神經元持續受損,導致包括思考、學習和記憶等認知功能下降、減退,直至進入痴呆。

  它除了會「偷走」人的記憶以外,還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行為異常,需要有專人24小時的照料。

  截至目前,阿爾茨海默病還沒有治癒的方法。而像趙秋榮這樣的老人在中國數量龐大,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痴呆症患者約1000萬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

  「她已經想不起住在哪個樓了,別人問她找誰,她只會跟人家說找『小陳兒』。」 陳佔青說,這兩年,趙秋榮的記憶衰退越發明顯,如今已經很難獨自出門。

  照護「包袱」,最現實的困境

  對於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來說,他們承受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打擊,還要面臨更現實的照護重擔。

  今年初,國內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發布。調查顯示,超八成照護者不得不一直看護患者,超六成照護者心理壓力巨大。照護能力不足、照護資源匱乏、治療服務單一成為患者家庭面臨的三大困境。

  「並不是所有養老院都能接收這種老人,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送去那樣的機構。」家中同樣有老年痴呆患者的李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自己的無奈。

  李夢的姥爺是個90歲高齡的老人,已經患病多年。這幾年,她們全家的生活重心都圍繞著如何照料好這個已經漸漸把他們遺忘、且行為異常的老人。

  能不能把老人送去養老院?這個問題家裡人曾經商量過,但是高昂的費用和養老院的接收門檻讓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

  「好的養老機構對痴呆老人的收費比普通老人要貴幾乎一倍,就連地段偏遠的養老院也要大幾千,而且對方還要對老人先做評估才能確定收不收。」

  陳佔青已經80歲了。這兩年,他越發感到照顧老伴很吃力。一年前,他曾找過一個保姆,但是保姆沒堅持幾個月就因為受不了趙秋榮的古怪行為而離開。他不得不再一次承擔起照護老伴的所有工作。

  「她有時候晚上會突然起床在家裡折騰,而且總覺得家裡來了生人,脾氣不好,外人受不了這些。」陳佔青年齡太大了,經常感覺到體力不支,有時候甚至扶不動老伴上車。但即便如此,他還是要咬牙堅持,他不想、不忍也不願把照料老伴的「包袱」都丟給兒女。因為他明白,這個擔子太過沉重。

  2018年,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賈建平及其團隊發表論文《阿爾茨海默症在中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疾病負擔的重新評估》,文章指出,2015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年人均花費為人民幣13萬元。

  將每年十餘萬的花銷投射到上千萬個病患家庭,阿爾茨海默病就不僅僅是複雜的健康問題,更是棘手的社會問題。

  認知功能下降只是「老糊塗」而已?

  早診斷、早幹預、早治療,這是醫學界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一致建議,而現實是在中國社會中,阿爾茨海默病面臨「三低」尷尬:認知程度低、就診率低、接受治療的比例更低。

  「有些人認為『老糊塗』是自然現象,這是一個誤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說。

  如專家所言,在普通人眼中,「老糊塗」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正是這種認知的誤區,往往耽誤了患者的就診和治療。

  2019年8月,賈建平團隊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Neurology發表綜述,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探討了中國痴呆症的診治現狀,數據顯示中國近70%-80%的痴呆症患者沒有接受治療。

  李夢說,她已回憶不起來姥爺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症狀,等到去醫院時,病情已經進展很快,而且直到現在,家中的長輩也認為沒必要老帶姥爺去醫院,只要在家裡「看好他」就行了。

  「現在回想,也許十幾年前我姥姥去世時,他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那時候根本沒人會想到『忘事兒』還要去醫院做檢查。」李夢說。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中有一組令人擔憂的數字:41.91%的家屬認為記憶力下降是老人自然衰老的過程,沒必要治療,12.31%認為沒有有效治療方法,還有15.39%的患者家庭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求幫助。

  拿什麼挽留正在丟失的生命感知?

  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2億。每3秒鐘就有一個人患上痴呆症。

  阻止這組快得讓人揪心的數字,民眾的認識、醫學的幹預以及全社會的協作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很多專家看來,眼下,早辨別、早幹預認知功能下降是延緩阿爾茨海默病最有效的方法 。

  2019年9月,國家衛健委公布《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與幹預核心信息》,其中明確提出患者和家人應知曉該病早期跡象,並積極預防幹預。這裡提到的跡象包括:經常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務變得困難;對所處的時間、地點判斷混亂;說話交談、書寫閱讀變困難;原本外向性格變得不愛社交,對以往愛好的事情失去興趣;性格或行為出現變化,等等。

  在治療方面,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目前藥物沒辦法根治阿爾茨海默病,但是服用藥物可以有效幫助延緩病情進展,從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越早診治,效果越好。」孫永安說。

  痴呆症的基本用藥、非藥物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疇,多地試水長期護理險制度,中國首款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上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積極信號在出現,對於陳佔青、李夢這樣的家庭來說,這點點滴滴匯集起的希望,依然支撐著他們。

  自從老伴患病以後,陳佔青總喜歡帶著她去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遛彎,醫生說這樣可以幫助延緩病情發展。他還像年輕時那樣走在路上牽著她的手。

  「我們都這個年紀了,已經不考慮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多久,只希望眼下能讓老伴高興。」 陳佔青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夢、趙秋榮、陳佔青為化名)(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女演員尹靜姬患阿爾茨海默病被遺棄,我們該如何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尹靜姬共出演過320多部電影,在20世紀60年代獲稱「女演員三駕馬車」之一。2019年,其丈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尹靜姬已經連續10年與阿爾茨海默病魔作鬥爭」。在我國已超過千萬老人患有此病症,如何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 阿爾茨海默病關愛活動正式啟動
    啟動阿爾茨海默病關愛活動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專業醫療照護資源覆蓋率明顯不足。《2016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報告》中指出: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與病患龐大基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治療和照護的缺乏,少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接受過規範診斷,相當比例的患者被誤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專業醫療照護資源覆蓋率明顯不足。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生而為人卻尊嚴盡失,千萬家庭陷入照護泥潭
    這距離胡茜父親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只有三年。這三年,父親的病情嚴重惡化。整個大家庭都被父親的病牽絆著。據統計,2019年,中國共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千多萬,而承擔這些痛苦的則是病人背後的一千多萬個家庭。目前阿爾茨海默病中晚期是沒有特效藥的,當病人進入到這個階段,也就基本上預示了未來幾年的人生走向:認知逐步退化,生活不能自理,多種併發症導致最後去世。
  • 上海科壇關注阿爾茨海默病:延緩發病5年全球患者將減少一半
    圖說:李霞講解阿爾茨海默症相關問題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堪稱慢性「絕症」,患病後記憶和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甚至憂鬱、暴躁、喪失基本生活能力,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最疼愛你的那個人...
    去年底,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款網紅新藥正式在國內上市,將調節腸道菌群作為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新策略,該藥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上市後,單盒藥物定價為895元,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
  • 《我所認識的「阿爾茨海默」》
    是我的一個病人…… 是我的一個老朋友…… 是我最最敬愛的家人… 一、創意背景: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阿爾茨海默病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
  • ...茨海默病嗎?既然無法治好,還要不要治?阿爾茨海默病的另幾個問號
    但也有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家屬照護得也好,活了15年,並且保持較長時間的自理生活的能力。這說明,治療是有積極意義的。從家屬的角度來講,如果家裡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家屬的照護負擔也能相應降低。打個比方,重度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如果通過治療延緩了患者進展到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那個階段,這對照護者來說就是獲益的。
  • 迎戰阿爾茨海默病,在泰康之家開啟「奇遇人生」
    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藏在這一期她們遇到的「別樣人生」中,這段關於家庭和愛的故事,主角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的家人。從《忘不了餐廳》到《奇遇人生》,阿爾茨海默病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對它的認識也越來越深。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5年後,德特爾女士去世,阿爾茨海默醫生在對德特爾女士的大腦研究中辨認出「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原纖維纏結」。這項工作使得世界認識到這一新型的疾病。後來,該疾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AD)是神經系統的一種起病隱匿的退行性疾病。
  • 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已經超越癌症,成為最可怕的疾病。截至2019年,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痴呆人口的25%。預計到2050年,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超過3000萬人。
  •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生而為人卻尊嚴盡失,千萬...
    這距離胡茜父親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只有三年。這三年,父親的病情嚴重惡化。整個大家庭都被父親的病牽絆著。據統計,2019年,中國共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一千多萬,而承擔這些痛苦的則是病人背後的一千多萬個家庭。
  • 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治療
    蘇大強記不起蘇明玉的名字,記不得回家的路,這是認知能力減退的表現,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蘇大強藏在枕頭裡的藥鹽酸多奈哌齊就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藥物。阿爾茨海默病這種被人們忽視的老年人常發的病症,因蘇大強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就來聊聊阿爾茨海默病和治療藥物。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性痴呆),是由於皮層或皮層下功能障礙導致認知能力減退的症候群。認知能力涉及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語言、空間構象力、計算力等。痴呆的進程多呈慢性、隱蔽性進展、病程長。
  • 經常打麻將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嗎?熬夜會不會增加患病風險?專家解答!
    都市快報訊 這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最親近的人站在眼前,而他/她卻已認不出對方是誰。患上阿爾茨海默病的人,他們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塊橡皮擦,逐漸擦拭了記憶和認知,直至一切變成空白。昨天,我們推送了《曾經深愛的你 還認識我嗎?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死別……》,引發不少讀者的唏噓和共鳴。
  • 為阿爾茨海默老人創造適合他的居家環境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父親和兒子之間發生的平凡、感人而美好的故事。近年來,人們在愈來愈多的國內外影視作品中聽到、看到「阿爾茨海默」這種疾病,然而阿爾茨海默病不單存在於藝術中,它也正逐漸成為威脅現實生活的一種嚴重疾病。阿爾茨海病患者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但確給深愛他的親人們相似的傷害。
  • 《失智症照護指南》新書發布會及捐贈儀式在京舉辦
    近日,由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和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用心傾聽,用愛關懷——《失智症照護指南》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失智症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000萬。
  • 老年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病一樣嗎?哪些症狀要小心?如何預防?
    每3秒鐘世界上就會增加一個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 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速,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000萬。 D1老年痴呆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
  • 唱歌、手工、打麻將 專家支招這些方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重醫附一院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1日6時訊(記者 劉豔)忘了自己在哪裡,要幹什麼,記憶像被橡皮擦擦去一樣,逐漸消退……近日,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第二季)》中,幾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戳中了不少網友的「淚點」。今(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 益智醫療牽手法國愛默智共同打造阿爾茨海默症中心
    其中,上海已成為中國最「老」的城市,60歲以上的上海戶籍老年人口為435.95萬人,比例達到30.2%。在我國的老齡群體中,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俗稱「老年痴呆症」,亦稱「失智症」或「認知症」,英語簡稱「AD」)正在成為中國增長最快的致死性疾病 — 2015 年已有 950 萬患者,每年接近 100 萬的新增確診病例,並且年新增病例數呈逐年遞增的趨勢,預計將於 2030 年達到峰值(約 1600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