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阿爾茨海默」》

2021-01-18 騰訊網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

提到阿爾茨海默,你會想到什麼……

是一個外來詞……

是一種病……

是《都挺好》裡的蘇大強……

是我的一個病人……

是我的一個老朋友……

是我最最敬愛的家人…

一、創意背景: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阿爾茨海默病帶來的社會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人民健康及家庭穩定的巨大風險因素。截至 2018 年,我國 60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 17.9%,且未來幾年 65 歲及以上人口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年齡組。而 65 歲以後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高峰期。為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提出的「到 2022年和 2030 年,65 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的目標要求,同時要求全國50%的二級醫院需要設立專門的老年科。增強全社會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意識,倡導阿爾茨海默病要早篩、早診、早治,推動預防關口前移,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據統計,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 1000 萬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預計到 2050 年我國患者將達 4000 萬人。」我認識的阿爾茨海默」,以系列微紀錄片的方式,聚焦於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群體,對相關阿爾茨海默症的知識做以普及,表達阿爾茨海默症候群體的人文關懷,呼籲全社會對這一病患的關注認知並通過科學健康的方式防患於未然。當疾病沒有出現在你的可觸及範圍內,我們可能並不會去主動了解它,因為那是一個相對專業性極強的領域,所以我們會使用人物故事的形式來完成對大眾層面的傳播和推廣。

二、節目形態:

節目微紀錄短片,每集 3-5 分鐘。

每集故事的主角都是雙主人公交叉展開敘事, 通過組建這樣一組人物關係來完成我們的敘事。

示 例:

主人公之一: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每個人都有著獨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經歷,有著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當阿爾茨海默這種記憶變得散亂,零星,模糊,他們的人生也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

主人公之二: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也是這個故事的講述者,也就是片名中的那個第一人稱的「我」。這個接觸者的範圍是相對廣泛的,他們可以是患者的人生伴侶,患者的老戰友,患者的忘年交,患者的子女後輩,也可以是患者的主治醫師,致力於疾病或藥物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公益志願者,臨床的護工,也可以是政府機構等等,從患者之外的另一視角給予這一症候群體關注和關懷。

一個健康的生命與一個患者的交集,來共同完成一段關於阿爾茨海默的人生經歷,用紀錄片的方式真實呈現他們的悲歡喜樂,現實與回憶,觀眾從中看到的除了關於阿爾茨海默的認知,同時還有生命的唏噓與感動。

三、分集綱領:

30 集紀錄短片,我們嘗試從兩個維度來創造出故事的差異性,讓每一段人物關係都給觀眾留下不同的感觸和認知。

一個人:人物的身份不同,經歷不同,故事不同,患者的過往經歷可以是老兵,老首長,老領導,作家,藝人,教師,畫家,科研工作者等等,同樣親密接觸者的身份也會千差萬變,因而每一組人物關係形成的故事都會帶有其個人色彩,通過這些不同的身份確定,我們來找到每一個故事的獨特氣質。當然為了方便後期傳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普遍關注度的人物和故事,同時為了便於敘事的集中,在故事的敘事講述中可以聚焦於某一個對象,比如記憶中的某一個人,生活中的某一個習慣,一張老照片,或者某一樣具體的物件等等來展開敘事。

一種病:阿爾茨海默因其患者具體狀況具體階段不同,每個具體的人物案例會形成臨床的不同反應症狀,這種不同因而也會導致患者與其親密接觸者的互動方式不同,從而形成我們在分集敘事上的差異性。比如因為記憶力減退,忘記說過的話以及做過的事情;語言能力下降造成的失語重語等;空間辨認功能障礙,容易迷路,行動遲緩;對於事物的分辨能力降低,以至親人之間的陌生與疏離;,再有伴隨而生的一些精神病性症狀,比如幻覺(聽、視)、妄想(被害、被竊、嫉妒妄想等)、徘徊、無意義多動、焦躁不安、攻擊傾向等。

通過以上兩種界定,我們力圖使得三十個不同的案例都相對生動真實,雖然都是聚焦於阿爾茨海默病,但是每一個故事都有其獨特性。同時我們希望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全面展現這個社會為抗擊阿爾茨海默病所作出的努力,親人無微不至的照護、社會正在努力構建的失能老人照護體系、國家正在不斷出臺的各項政策,以及企業在檢測、治療和養老照護方面,所作出的創新等等。

四、案例收集方式:

全權委託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委員提供案例素材,製作方及項目顧問評選出合適的案例,其後由製作方整理出拍攝腳本,並進行拍攝、剪輯。每一集紀錄片拍攝完成後,由製作方及項目顧問共同審定。

五、主創構成:

制 作 方:華榮道(北京)傳媒有限有限公司

顧 問:解恆革,王華麗,孫永安

播出平臺:愛奇藝

支持單位: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

相關焦點

  • 曾經深愛的你 還認識我嗎?阿爾茨海默病的若干個問號探秘 生離苦於...
    一位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走廊盡頭看窗外的風景。 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都市快報訊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
  • 阿爾茨海默病人:記住你,是我最後愛你的方式
    阿爾茨海默病人:我的愛人、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我的子孫、我的家人們,我想告訴你們,「記住你,是我最後愛你的方式」。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症候群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痴呆病。該病在發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在發病初期不容易發現。一旦發現,便形成了不可逆轉的發展。記憶力減退是該疾病的最初症狀。遺忘是指記憶與皮質功能障礙有關的新知識的缺陷。
  • 生離死別阿爾茨海默病
    得了這個病的患者家屬說,親人和親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是你認識他(她),他(她)不認識你。比這更遠的距離是,夫妻倆都得了阿爾茲海默病,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兩個人,現在卻總互問:你是誰?這是一種永無回頭的疾病,不會變的,只會更壞更無藥可救。國外曾做過相關調研,阿爾茨海默病從確診到去世平均病程只有7年。
  • 遠離阿爾茨海默病攻略,趕走「腦海中的橡皮擦」
    昨天(9月21日)是第二十七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有一句詩是這麼寫的:「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屬來說,這句詩裡的內容似乎每天都在上演。
  • 阿爾茨海默病:面對記憶的橡皮擦,我們要行動起來~
    即使是一個健康的人,也應該看看這本書《阿爾茨海默病自我管理全書》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我不自覺地就被吸引,然後買回來打開閱讀。說什麼術語「阿爾茨海默病」,實際上還不就是「老年痴呆」。小的時候,外婆的鄰居,那個老奶奶得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不認識身邊的兒子、媳婦,喜歡自言自語地,每天睡覺前會把鞋子整齊地擺在床邊地椅子上。
  • 我忘記很多事情,但我從未忘記愛你 | 阿爾茨海默病
    即便如此簡單,克萊爾也沒辦法實現了:親愛的人、熟悉的場景、斑斕的過往,都將從她的生命裡漸漸淡出,以她無法掌控的方式——罕見的早發性阿爾茨海默,讓正當人生盛年的她,眼看就要漸漸失去所有的記憶……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我要漸漸忘記這個世界了》,講述了一場疾患引發的故事,撕心裂肺,悲喜交加。
  • 女演員尹靜姬患阿爾茨海默病被遺棄,我們該如何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是一種不可逆的逐漸加重的大腦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在我國已超過千萬老人患有此病症,如何照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1月28日,復旦大學人類學系潘天舒教授和我(編者註:文中的「我」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醫師、心聲公益創辦人姚灝先生,下同)共同參與了由新周刊硬核讀書會舉辦的「《照護》讀書會——無法放棄的關懷」,圍繞哈佛大學精神病學與人類學教授凱博文(Arthur Kleinman)的新書《照護》(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 為阿爾茨海默老人創造適合他的居家環境
    ,並總結了阿爾茨海默老人居住空間的設計要點。環保措施:對於阿爾茨海默及其他高齡老人,環境的健康尤為重要,在有限的裝修時間,採用最高環保標準的建築材料,最大限度降低甲醛等汙染,在驗收時用專業空氣檢測儀測量室內甲醛含量在0.03-0.04。四季對應,增強對四季的認識。
  • 「記得我愛你!」阿爾茨海默病關愛活動正式啟動
    9月15日,在第24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老年痴呆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支持的黃手環行動「阿爾茨海默病關愛活動」發布會在京舉行。
  • 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法官歐康納或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
    前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戴·歐康納(Sandra Day O』connor)周二宣布,她可能處於阿爾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 一文讀懂:如何從容面對阿爾茨海默病
    藥師帶你看疾病系列科普 從專業藥師的角度入手,帶領大家糾正疾病認識中的一些誤區…… 阿爾茨海默病又被稱為是老年性痴呆。 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報告,2018 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為 5000 多萬,平均每 3 秒鐘就有一位老人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陷入記憶障礙的煩惱。 其實痴呆分為多種,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路易體痴呆等。
  • 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治療
    蘇大強記不起蘇明玉的名字,記不得回家的路,這是認知能力減退的表現,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蘇大強藏在枕頭裡的藥鹽酸多奈哌齊就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藥物。阿爾茨海默病這種被人們忽視的老年人常發的病症,因蘇大強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今天就來聊聊阿爾茨海默病和治療藥物。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性痴呆),是由於皮層或皮層下功能障礙導致認知能力減退的症候群。認知能力涉及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語言、空間構象力、計算力等。痴呆的進程多呈慢性、隱蔽性進展、病程長。
  • 黃渤記憶失重大片,向全民科普阿爾茨海默
    為了向全民科普阿爾茨海默,渤哥真的是有心了。尋找自己對話自己,打破想像中的自己,變換的情緒,鏡子中真實或善變的自己,情緒細膩氛圍感滿分,通過忘不了餐廳一直幫助和服務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的渤哥黃渤這次用藝術定格的方式呼籲更多人關注並深入認識阿爾茨海默病
  • 上海科壇關注阿爾茨海默病:延緩發病5年全球患者將減少一半
    如何正確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坦然接受它?如何在患病後依舊能夠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情?今天下午,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在科學會堂舉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認知障礙MDT聯盟副理事長及阿爾茨海默病分會第五屆委員與副秘書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常務委員李霞圍繞阿爾茨海默症相關問題進行講解。
  • 阿爾茨海默病面臨「三低」尷尬 最現實的困境是照護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期認知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陳佔青所說的「病變」,用更專業的表述就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大腦神經元持續受損,導致包括思考、學習和記憶等認知功能下降、減退,直至進入痴呆。  它除了會「偷走」人的記憶以外,還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行為異常,需要有專人24小時的照料。
  • 電影《漫長的告別》爸爸的阿爾茨海默和女兒的自殺
    不斷在想:「我在哪,你們是誰,我要回家」。沒錯,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的典型症狀。《漫長的告別》以溫暖又細膩的鏡頭語言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罹患阿爾茨海默的老人東昇平與一家人相處的故事。從導演到演員,所有的表演和臺詞都極為克制,講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故事。
  • 忘記全世界,《我只認識你》
    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症的認識不夠,專業的護理機構和護理人員相對缺乏,使得患病老人和他們家屬的生活質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與那些不被關懷的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相比,味芳無疑是幸運的。紀錄片《我只認識你》記錄了患病後的她和老伴樹鋒的日常生活,因為「狗糧」滿點,被譽為中國版《戀戀筆記本》。
  • 老年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病一樣嗎?哪些症狀要小心?如何預防?
    每3秒鐘世界上就會增加一個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 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速,阿爾茨海默症的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000萬。 D1老年痴呆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
  • 研究稱關閉嘈雜的神經元可恢復小鼠因阿爾茨海默病而喪失的記憶
    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損害記憶回憶的新機制--重要的是,他們找到了一種在小鼠身上逆轉這種機制的方法。編碼現有記憶的神經元被編碼新經驗的神經元的噪音所淹沒,沉默這些神經元讓小鼠重新獲得失去的記憶。
  • 年輕人也會患阿爾茨海默病!注重早期篩查、早治療,可延緩病程……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然而年輕人也會得!12月10日,由上海市科協、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科壇·我只認識你——阿爾茨海默病科普分享會」上,上海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科主任醫師李霞曾經遇到過一個25歲的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是一項世界難題,人類至今無法攻克,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還無法治癒。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對阿爾茨海默病就束手無策,關鍵在於早期篩查。年輕人患病有遺傳也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