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爆了!真的爆了!
作為巨幕首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經點映就收穫了超高口碑。
網友紛紛評價「逆天之作」
不接受反駁
「高水準」「成熟」「優秀」
都是對這部暑期國漫的評價
這個暑期
錯過它你真的是要錯過了全世界了
豆瓣、微博、朋友圈都是一片好評,影片還佔據了微博熱搜。
熱搜網友更是"瘋狂打call"
還有一位網友勸大家「入股真的不虧」
提醒大家看電影的時候,如果遇到激動的情節,一定要淡定、淡定、淡定!!
上一次看到這樣的盛況還是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相信《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成為暑假檔最大黑馬。
悄咪咪的說,看點映之前小編也懷疑過這個喪萌的哪吒,好像不太符合心理預期。
但萬事萬物都逃不過「真香定律」,現在小編只想充當瘋狂安利的「自來水」。
01
超強主創,首度集結
深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陣容後,才發現它的爆紅不是偶然。
背後的三大主創團隊(彩條屋+十月文化+可可豆動畫)根本就是爆款生產機嘛。
彩條屋的代表作是《大魚海棠》《大護法》《大世界》,刷新了觀眾對低齡化動漫的刻板印象。這三部動畫電影均入圍臺灣金馬獎,口碑和票房不俗。
紮根中國本土題材,小眾特色畫風的成人動畫,成為了彩條屋極具辨識度的創作風格。
十月文化的最驚豔之作莫過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終票房近10億,實至名歸的良心國漫。「西遊記」題材被無數次消費,但如此成功的解構神話還是頭一回。
目前,十月文化正在籌備續集《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力圖打造本土IP。
可可豆動畫的創始人餃子,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
也許你對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一定聽說過當年紅極一時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這便是餃子導演的處女作,不僅斬獲豆瓣8.6分,還拿獎拿到手軟,獲得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特別獎在內的20多個獎項。
乍一看,《打,打個大西瓜》的畫風有些cult,但它借紙牌大戰講述了反戰的主題。梅花和紅桃國的首腦發動了戰爭,海陸空大戰拉開了帷幕。
來自不同陣營的兩個飛行員,意外流落到孤島。為了生存大計,兩人決定高舉love&peace大旗,也逐漸看透戰爭本質。
再回頭看短片片名,是不是讀出了點荒誕不經的反諷意味?
拍完《打,打個大西瓜》,餃子導演沉寂多年,一直在學習沉澱。寫了2年劇本,製作了3年,終於推出了新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02
改編神話,顛覆傳統
哪吒的神話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在神話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和顛覆。
民不聊生的商朝末年,紂王的暴虐統治引起了人神共憤。
元始天尊將集天地靈氣的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助周伐紂的蓋世英雄,魔丸則會誕生混世魔王。
陰差陽錯間,靈珠和魔丸被掉包,本擔當救世大任的哪吒,成為了人人喊打的調皮魔王。空懷一腔英雄夢的哪吒,到底能不能逆天改命呢……
不僅劇情顛覆,連人物形象也來了180°的大轉彎。
記憶裡的哪吒和敖丙,一個勇敢善良,一個作威作福,因鬧海一事勢不兩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卻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命運共同體。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現的敖丙,也終于帥了一回,化身為溫潤如玉的龍二代。
魔丸投胎為哪吒,靈珠投胎為敖丙,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成為了影片最大看點。
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風道骨的形象,成為了大腹便便的快樂神仙,坐騎竟然是一頭豬。向來是背景板的哪吒母親殷夫人,也成為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雖然改變很大,但成為了本片的笑點擔當。誇張大膽的人物風格,增添了很多喜劇色彩。
當然,最大的顛覆,還是哪吒本人的形象。
疲憊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喪出天際的表情,這就是陳塘關的熊孩子哪吒。
生而為魔,不受喜愛,哪吒的童年怎一個慘字了得。眾人對他避猶不及、侮辱取笑,讓哪吒變成了一個缺愛的朋克魔童。
餃子導演在採訪中回應過「醜哪吒」的問題:「團隊用了超過100版的哪吒形象,到最後確定了這版。有人覺得這個哪吒「醜」,但這種形象和氣質與本片的中心思想是最契合的,即打破成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低谷,哪裡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他渾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著重描繪的就是哪吒的成長主線:從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對抗命運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部分神話故事,都免不了將主角形象「神化」,賦予他盡善盡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哪吒「人化」,讓他成為優缺點並存的角色。
如此一來,哪吒的人物弧光更為強烈,前後變身也更令人期待。
03
自我覺醒,叛逆內核
「哪吒」一名中,包含了多層祈願。
哪,驅邪消災;吒,叱嚇邪惡。哪吒,意為叱吒風雲,一身反骨。
銀幕中的哪吒形象,從來都是叛逆不凡的代名詞。
古早動畫《哪吒鬧海》中就塑造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英雄,他勇闖江海屠惡龍,反抗了象徵權威的邪惡龍王。
動畫連續劇《哪吒傳奇》則延續了神話設定,哪吒成為了女媧欽點的正義化身,和石磯展開了殊死對抗。
臺灣電影《青少年哪吒》以古老神話為象徵,展現了青少年小康(哪吒)和父親(李靖)之間的羈絆。小康逃課、打電玩、追尋不良少年,是青春叛逆的當代哪吒。
大陸電影《少女哪吒》沿用這一象徵意義,掙脫束縛的少女對家長喊出「還給你們」,儼然是「哪吒割肉還父、剔骨還母」的回魂。
不同於傳統神話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備飽滿複雜的獨立人格。他的形象不斷流變,經由不同的影視作品而煥發生機。
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麼?
反抗命運,「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前後落差可不止一點點。哪吒不信宿命論,只認定「你是誰,只有自己才說了算」,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見,如果世人皆誤解,不如獨自對抗世界。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最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叛逆者哪吒背後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小編覺得,這也是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叛逆精神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