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時電子IPO尷尬:研發能力弱主營收入增長停滯日本老闆對員工苛刻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電鰻快報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近日,偉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時電子)IPO成功過會。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偉時電子主要從事背光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該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中高端汽車、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小型遊戲機、工控顯示等領域。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近年來偉時電子的主營業務收入出現了負增長,未來很難撐起該公司業績的新突破。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偉時電子的老闆是日本人,「傳承」了日本企業對員工的苛刻,2019年在營收下滑時該公司就毫不猶豫地裁掉了1/4員工,而且該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員工未繳納社保和公積金。

在偉時電子的研發團隊中有36%的研發人員的學歷為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84%的研發人員的學歷是大專及大專以下。由此有業內人士質疑該公司的研發能力。

最後,近年來,行業發展「賽道」的轉換對偉時電子也極為不利,這從該公司近年來主營收入增長放緩也能看出。

主營收入增長「難保」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偉時電子的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48%、99.27%和99.34%,主營業務比較突出。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橡膠件、五金件等生產過程中的廢料收入。該公司其他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為768.85萬元、1130.23萬元和818.09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52%、0.73%和0.66%。

進一步細分,該公司的背光顯示模組銷售在主營收入中的佔比較高。報告期內,偉時電子的背光顯示模組收入分別為11.18億元、12.13億元和9.6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23%、78.44%和78.77%;液晶顯示模組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38億元、1.21億元和0.8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9%、7.80%和6.89%;觸控螢幕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42億元、0.53億元和0.15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6%、3.40%和1.22%。

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報告期內,偉時電子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8.48%,5.62%和-21.01%,呈逐年下滑趨勢。

日本老闆對員工極其苛刻

招股書顯示,偉時電子合計92%的股權是由兩名日本人持有,兩名日本股東分別名叫渡邊庸一和山口勝。我們知道,日本企業向來對員工比較苛刻,而偉時電子也不例外。

業內人士認為,偉時電子之所以能在中國能長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然而,我們注意到,那些曾為偉時電子創造了巨額利潤的員工在該公司2019年營業額大幅下滑時被裁掉了。

招股書顯示,偉時電子2018年末員工總數為3453人,但到了2019年末,員工數量已經下降至2665人,裁員比例將近25%。事實上,除了大幅度裁員外,偉時電子在員工的社保與公積金上也存在著剋扣行為。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偉時電子及其下屬公司東莞偉時在報告期內存在大量的在冊員工欠繳社保和公積金的情況。

2017年至2019年,偉時電子員工數量分別為2027人、2494人和1757人,2019年大幅裁員,員工規模驟減近四分之一。在上述員工中,社保未繳人數分別為661人、98人和38人,未繳納比例分別為32.61%、3.93%和2.16%;公積金未繳人數分別為1066人、108人和45人,公積金未繳納比例分別為52.59%、4.33%和2.56%。

另外,報告期內,東莞偉時也同樣存在大量員工未按照規定繳存社保與公積金的情況。對於大量員工未繳納社保與公積金的情況,偉時電子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發行人2017年末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繳納比例較低系部分員工對現時工資要求較高,對社會保險、公積金繳納缺乏理解,繳納意識並不強烈」。

然而,根據我國《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的要求,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並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由此可見,偉時電子給出理由沒有說服力,有業內人士質疑,該公司在用工時未能及時為員工繳納社保卻將原因歸咎於員工對現時工資要求較高,對公積金、社保繳納意識不強烈。如此將責任甩鍋給員工的解釋,不知是情況屬實還是偉時電子在自圓其說。

研發能力很一般

偉時電子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深耕背光顯示模組領域,已成為全球車載背光顯示模組領域領先企業之一。然而,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車載背光顯示模組製造商,偉時電子的研發能力很一般。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偉時電子共有技術人員390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63人,大專學歷的有187人。也就是說,偉時電子390名技術人員中,至少327人只擁有大專及以下學歷,至少140人只擁有高中及以下學歷。

有業內人士質疑,這些僅擁有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技術人員能否勝任研發工作呢?而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背光顯示模組行業對從業人員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要求,研發人員要求掌握光學、材料學、計算機控制等多個學科知識。

另外,我們注意到,偉時電子與同行業的領先企業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招股書顯示,目前該公司共有3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項,外觀專利1項,其餘均為新型實用專利。而同行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都在百件以上。

行業「賽道」轉換對業績衝擊大

近年來,消費電子等領域競爭激烈,偉時電子面對的競爭對手眾多。此外該公司還面臨著新技術衝擊。業內人士認為,隨著OLED技術逐漸成熟,其產品在消費電子/車載顯示器領域逐步推廣應用,背光源生產廠家受到很大的衝擊。目前,三星/LGD的OLED產品已經成功切入車載領域,而國內維信諾(002387.SZ)、京東方(000725.SZ)、和輝光電、天馬等面板生產廠商也與汽車廠商接洽開展合作,開拓車載顯示市場。

另外,報告期內,偉時電子背光源產品主要應用在車載領域,因此汽車行業的銷售狀況將直接影響公司業績。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若宏觀經濟下行,或頒布實施不利於汽車行業發展的政策,將導致汽車產銷量增速下降,公司可能面臨業績增長趨緩甚至下降的風險。因此,可以看出,近年來汽車行業的不景氣將直接影響偉時電子的業績。

同時,我們注意到,由於偉時電子的產品主要用於外銷,報告期內,偉時電子外銷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75%、98.83%和98.33%,因此極易受到貿易環境變化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受這些因素影響,2017年和2018年偉時電子背光顯示模組收入增幅分別為19.14%、8.46%,總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18.48%、5.62%,增幅明顯放緩,2019年1-6月,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也比上年同期減少29.47%。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偉時電子仍將超80%的總募集資金用於背光源擴建及裝飾板新建項目,以擴大背光顯示模組產能。據了解,該公司2018年背光顯示模組產品產能為4200萬件,產量為3715.49萬件,銷量為3681.75萬件。本次募投項目建成後,該公司將新增背光源產能2400萬片/年,約佔公司現有產能的57.14%。

相關焦點

  • 偉時電子IPO:第二大客戶存破產風險 140名研發人員或僅有高中及...
    近期,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偉時電子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偉時電子主要從事背光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主要應用於中高端汽車、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
  • 偉時電子IPO顛覆你的認知:股東、產業鏈都在日本,卻要來A股「圈錢」
    看點一:股東、產業鏈全是日本的 偉時電子的背景很獨特、非常獨特,該公司合計92%的股權,由兩名日本人持有。注意,是真的日本人,不是日籍華人,一個名叫渡邊庸一,另一個叫山口勝,從姓氏來看都是很有歷史感的家族。
  • 偉時電子:深耕背光顯示模組及觸控裝飾面板領域 成為全球領先企業...
    我們非常高興有機會通過網絡平臺,就偉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事宜與大家進行即時的網上交流。首先,我謹代表公司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向長期關心、支持偉時電子的各位投資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能使大家對偉時電子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 背光顯示模組供應商偉時電子IPO過會,持續發力車載領域
    集微網消息,7月30日晚間,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12次工作會議公告顯示,偉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時電子」)首發獲通過,將於上交所上市。資料顯示,偉時電子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主要從事背光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中高端汽車、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小型遊戲機、工控顯示等領域。此外,偉時電子還研發、生產、銷售觸控螢幕、橡膠件、五金件、汽車裝飾板等產品。
  • 為什麼老闆不在意能力優秀的員工,而遷就一些能力平庸的管理者?
    有網友問,為什麼公司能力優秀的員工,不受老闆重視;而能力平庸的管理者,卻受到老闆青睞呢?從業10餘年,當過優秀員工,也做過管理層,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老闆真的不在意優秀員工嗎?10月18日,雷軍的一個微博上了熱搜。
  • 研發過硬疊加行業景氣博敏電子步入盈利增長通道
    在連續4年淨利潤負增長之後,2017年博敏電子淨利潤增速迎來反彈,並一舉超過2015年公司上市當年的淨利潤水平。這也結束了公司5年來營收連年增長而淨利潤增速出現連續下滑的背離情形。今日,博敏電子披露2017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達17.60億元,同比增長30.31%;實現淨利潤6524萬元,同比增長22.19%。
  • 老闆最終不得不親手幹掉執行能力最強的員工-《美國行動》影評
    執行能力強的員工長什麼樣?每一個老闆都想要執行能力極強的員工。這種人,執行能力強到一個頂十個。他們不為榮譽而戰,不為金錢而戰,單純為了做成一件事。他們凡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為了做成一件事可以反覆嘗試,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實現無中生有的奇蹟。
  • 東陽光2019年淨利11.12億增長2% 醫藥拳頭產品可威藥品銷量大幅增加
    挖貝網 4月2日,東陽光(600673)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4,767,210,574.93元,同比增長26.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12,477,114.65元,同比增長2.01%;基本每股收益為0.38元,上年同期為0.36元。
  • 奕東電子創業板IPO獲受理:去年利潤同比增長129%
    2020-10-13 11:46:16 來源: 挖貝網 舉報   挖貝網 10月13日,奕東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川智能IPO:曾違法解除員工,專利發明人署名不合法
    本川智能致力於為市場提供小批量印製電路板產品及解決方案,是專業從事印製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印製電路板作為承載電子元器件並連接電路的橋梁,是幾乎所有電子產品的基礎組件,對電子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起著關鍵性作用,被譽為「電子產品之母」。本川智能產品主要銷往中國、美國、日本、歐洲、澳洲等地。
  • 中美尖端技術研發各具優勢 日媒:日本存在感為什麼這麼弱?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日媒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對爭奪尖端技術的中美兩國的各自優勢領域進行了分析,從被引用次數較高的論文所佔世界份額來看,美國在生命科學領域佔有優勢,而在工學、化學和材料等與製造業相關的領域,中國實力凸顯。在人工智慧等計算機科學和數學領域,兩國不相上下。
  • 【IPO價值觀】從萊爾科技陷業績瓶頸看功能膜領域研發現狀
    集微網消息,近年來,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功能性塗布膠膜的發展,目前功能性塗布膠膜已成功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LED產品、汽車等多個下遊新興產業。
  • 華泰聯合證券助力中偉股份創業板上市 締造A股鋰電池正極前驅體...
    中偉股份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前驅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三元前驅體、四氧化三鈷,分別用於生產三元正極材料、鈷酸鋰正極材料,並進一步加工製造成鋰電池,最終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等領域。
  • 老闆是孤獨的,需要心靈雞湯的滋養,員工卻不需要
    老闆才是最需要喝雞湯的那個人大家總說老闆畫大餅,老闆忽悠員工,卻不會去想:老闆才是最孤獨的那一個人。老闆遠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樣光鮮靚麗,企業經營蒸蒸日上,自然壓力小一些,但是大部分企業還是壓力山大的。賺錢的企業都是如此,更不用談虧損的企業了,對於員工來說,最開心的日子是發薪日,但是,對於處於虧損狀態、現金流緊張的企業來講,發薪日前後都是老闆最痛苦的時候,問題是:這種痛苦,老闆還得咽到肚子裡,表面上假裝自信滿滿。
  • 沃爾瑪收縮戰線主攻電子商務
    財報顯示,沃爾瑪本季度實現營收1347.08億美元,同比增長5.2%,其中美國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6.4%,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同比增長79%。本季度淨利潤為51.35億美元,同比增長56.2%。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代表沃爾瑪主營收入的淨銷售額為884億美元,同比增長6.2%,高於總營收的增速。  從財報來看,沃爾瑪營收增長主要由美國本土市場的銷售額拉動。
  • 貝泰妮IPO迎來新進展,以強大研發能力保持市場競爭力
    原標題:貝泰妮IPO迎來新進展,以強大研發能力保持市場競爭力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定於2020年10月30日召開2020年第39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至此,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泰妮」或「公司」)IPO之路也迎來了最新進展。
  • 吉大正元IPO:重銷售輕研發,營收增速不及同行
    原標題:吉大正元IPO診斷報告:重銷售輕研發,營收增速不及同行時代商學院分析師 鄭一佐本篇IPO診斷報告聚焦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吉大正元」)。吉大正元一直從事以密碼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安全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電子認證產品、信息安全服務和安全集成。
  • 【IPO】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日本的公司本身的擴產速度、意願都比較慢、比較弱,現在擴產意願最強的公司反而是國內公司。然而,絕大多數需要擴產的公司,仍面臨源自日本的材料、工藝和人才等掣肘,在疫情之下,擴產的配套設備的配置也遭遇難題,進而影響了大部分公司的擴產速度。
  • 奇華光電2019年淨利1388.92萬增長36.67% 電子研發產品訂單增加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5月6日,奇華光電(836641)近日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647,046.65元,同比增長40.8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889,236.73元,同比增長36.67%;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90,146,726.20
  • 從日本電子行業的興衰,看中國電子產業未來道路
    貿易摩擦背景下日本電子行業的增長轉型20 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上半期,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全球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日本逐步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對美出口進一步擴大,1986 年,日本對美出口佔日本總出口的 38.4%。由於日美貿易的長期逆差,美國對日政策由扶持轉為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