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上方藍字,訂閱「傳媒1號」
作者 | 李真然
本文為學院專欄作者原創文章,轉載須經授權,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孩子們紛紛回到學校。同時,以8月底《音樂大師課大型公益演唱會》的勝利舉辦為標誌,北京衛視原創音樂教育真人秀節目《音樂大師課》的第二季,圓滿完成了「畢業典禮」,完美收官了。
《音樂大師課》是一檔給人驚喜,兼具音樂、選秀、教育、成長於一身的大型真人秀節目。節目以16位純真的6歲至13歲兒童為主角,主持人趙屹鷗擔任班主任,在韓磊、楊鈺瑩、林志炫、曹格等四位音樂老師的輔導下,選拔音樂人才,培養教授他們傳唱經典歌曲,同時,經典歌曲原唱者及跨界專家組成的特約聽課團現場指導。每期節目一個主題,繼承紅色經典,傳達出的師生情、親子情、愛國情、愛鄉情,讓孩子們用最真摯的歌聲傳遞正能量,並用真實、自然、感人至深的方式給觀眾帶來一堂音樂公開課。
一、主題正、形式新
《音樂大師課》以國家的希望——孩子為主角,摒棄多數真人秀主打明星的理念,把「大師」淪為配角。整個節目突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中傳遞人生正能量,摒棄某些節目利用低俗搞怪來吸引眼球的不良傾向。節目中傳唱的都是紅色經典歌曲和愛國佳作,從另一個側面給觀眾上了一堂鮮活愉快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並且寓教於樂,育人於感動之中。
節目不僅僅關注孩子的音樂進步,也關心孩子的性格成長及人格提升。節目組在孩子們課下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做人道理,讓孩子們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觀眾將看到音樂大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巨星,而是與孩子平等交流的音樂老師,也可以看到一個個音樂小學徒逐漸散發光芒的過程。《音樂大師課》的主角從來都是孩子,而節目的教育意義也體現在音樂及情感兩個方面。
節目融入「全學校式」的編排模式,將經歷《音樂大師課》的入學考試、導師培訓、匯報演出、畢業典禮等學習過程作為隔斷方式。期間,還有小試牛刀的「期中考試」和「期末終考」。從海選入學到學成畢業,節目真實記錄了孩子們從「小學徒」到「準專業」成長全過程。
節目嘉賓和導師的身份也是以學校職稱所標註,包括:班主任、音樂老師、輔導員、觀察團(巡視組)、校長、家長等,更給人以學校生活的真情體驗。
二、 嘉賓強、製作精
節目邀請的四位音樂老師在業內的口碑、人品和影響力,自不必多說,關鍵值得肯定的是,他們能放下「大師」身架,與孩子們打成一片,親情互動、傳道授業。學生更是對他們的「大師」級音樂老師評價頗高:在孩子們的眼中,曹格老師是一個非常帥氣和活潑的老師;韓磊老師為可愛萌大叔,外冷內熱霸氣十足;楊鈺瑩被比喻成慈祥的母親,某些孩子甚至表達了願意用留級的方式,跟楊老師永遠在一起;林志炫老師被冠以「標準貼心暖男」的稱號。
節目邀請的現場督導組巡視團也是大牌專家雲集,有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協會主席付林、女高音歌唱家鄧玉華、女高音歌唱家單秀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一級演員杜聲顯、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孟大鵬、華語音樂製作人李偲菘、著名兒童教育家李驥,以及我國著名詞作家閻肅老師等。
節目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請到強大的嘉賓陣容,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些大牌專家參與到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時,這些嘉賓在節目中也與孩子們一同成長曆練,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種靈魂層面的提升。比如:導師韓磊的理解是:「孩子們的成長,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鞭策,我也在進步和成長。「著名音樂人李偲菘評價說,「我看到在臺上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用愛心把每一句歌詞表達的都唱出來,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滿滿祝福,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這就是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之間最純真的友誼。」嘉賓與孩子(小選手)的關係極為融洽和諧,他們為孩子們書寫動人評語和純淨音樂,關愛著這些天賦異稟「學徒們」,感受著跨時代的情感互動。這也是《音樂大師課》與其他選秀類節目最大的不同之處,它規避了導師評委的刁鑽點評和無情淘汰,讓每一位兒童都得到平等、自然、無壓力的表現機會。
節目組的用心還體現在其他的方方面面,除了臺前的演出、幕後的準備,他們還積極記錄著孩子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成長曆程,還有專家老師的同步訪談點評,節目形式靈活多樣、信息量極大。
其實,該節目自宣布首期播出時間後,便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但有網友發現,節目本應播出的當天,北京衛視未有任何開播的跡象,而直至當晚21:30分,螢屏上也並未出現《音樂大師課》的「身影」。隨後,節目組在官方微博平臺做了延播的解釋。有媒體聯繫到北京衛視發言人鄭蓉,對其就未準時播放首期節目原因進行採訪,鄭蓉回應道:「只是想把節目做得更好,更精益求精,所以才臨時調整了播放時間。」在被問到何時會準時播放時?鄭蓉說:「沒有具體時間,我們還在改」。而對於網友在微博的留言熱議,她先是感謝網友們的關注,後強調節目組真的僅僅是為了節目更好看,才會在製作方面更為「挑剔」,我們對節目組的製作用心可見一斑。
三、 收視紅、口碑佳
《音樂大師課》引發了很多人對於音樂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注和思索,引發了「父母是否應該多陪陪孩子」等多角度的社會命題。這樣一個擁有高度和深度的節目在叫好的同時也同樣叫座。節目開播期間,《音樂大師課》的話題瀏覽量已超過10億人次,評論互動達57萬條,視頻點擊量總計超過4.8億次。其中,8歲小男孩周安信獻給媽媽的《天之大》一首歌曲,其視頻網絡點擊量超8000萬、微信閱讀量超2000萬,另一個6歲小女孩唐子宜的《世上只有媽媽好》網絡視頻點擊量則高達1.7億。
在幾天前舉行的《音樂大師課》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給予這檔節目高度評價。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孟大鵬說:「《音樂大師課》以乾淨、純粹、理解、走心的方式引導孩子和觀眾體會美和感動,這樣的審美才可能提升智慧和情操。小小的電視節目帶來了盼望已久的驚喜,真誠的美是永恆,別再讓我們的孩子流於形式。」中國傳媒大學知名學者郎勁松表示,《音樂大師課》對於參與節目和看電視的孩子都非常負責任,「創作團隊做得非常收斂,是對孩子有尊重的節目,這是很難能可貴的。」音樂人科爾沁夫也強調,「《音樂大師課》既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又保護了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內心。」而以觀眾身份被邀請與會的藝術家王少軍在研討會上更是激動:「《音樂大師課》這檔音樂電視節目,令我感動,它擁有音樂和人性的經典品質,它充滿娛樂,卻健康高潔,剔除做作,推崇純真,讓孩子懂得應該懂得的。它讓我聽到和看到這片土地上那麼值得敬重的東西。」
正如北京電視臺副總編輯徐滔所說:「《音樂大師課》是音樂課、是知識課、更是人生課。北京衛視永遠做的就是有道德、有筋骨、有溫度的節目,我們這個節目傳遞出的是所有美好的情愫。」節目播出後,全新的節目模式,充滿正能量的表現方式引發了廣泛好評和社會熱議。
研討會現場,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顯表示:「《音樂大師課》正如一陣清新的春風,吹開了電視螢屏上的一些浮躁,引起廣大電視觀眾心靈的共鳴。《音樂大師課》的成功,有力地證明好的電視節目完全能夠做到社會效益和節目效益的有機組合,證明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表示,「《音樂大師課》給我的感受是一檔正能量的節目,孩子們演唱的歌曲都是從歷史傳承下來的,這種正能量是自然的流露;第二個感受就是確實是經典,經典的力量是無窮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感人,儘管孩子唱得很稚嫩,但一開口我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這種純淨的聲音出來就是天籟。」
特約聽課團成員,著名指揮家孟大鵬表示:「《音樂大師課》以乾淨、純粹、理解、走心的方式引導著孩子們和觀眾們體會美和感動,這樣的審美才可能提升智慧和情操。」談到節目傳承經典、啟迪人生的意義,孟大鵬更是頗有感觸:「我們所選擇的都是經典歌曲,這當中都充滿了時代感,然而《音樂大師課》沒有拘泥於傳承,也做了非常大的創新。同時,這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節目,這裡面的『成長』的意義包含孩子、包含家長、包含老師,更能夠讓教育專家反思教育理念。通過這個節目,大家都有收穫,我覺得《音樂大師課》已經超過一個電視節目所能產生的意義。」
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評價:「孩子本身就是一首音樂,孩子本身也是我們快樂的源泉。這個節目很難歸類為音樂節目、娛樂節目或者是教育類節目,這個節目具有少兒、娛樂、教育、跨界的交叉型色彩。」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表示:「一個節目如果要跨國際傳播有四個必要元素:音樂、孩子、寵物、情感。四個元素中,《音樂大師課》就佔了三個。《音樂大師課》以人物關係為核心,以情感故事為紐帶,以命運改變為目的,以文藝形式為載體。北京衛視在收視和成長中找到了平衡,獲得了雙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指出:「一檔真正的直指人心的節目,要對明星有正能量的影響。就像剛剛孩子說的,韓磊老師對他的孩子和對我們更有耐心了,節目可以影響明星,這是非常難得的。」同時,冷凇還提出了他的建議:「《音樂大師課》的理念就是成長比成功重要。建議北京衛視繼續關注幾位孩子的成長,不僅關注他們在音樂造詣方面的成長,更關注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成長。」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少軍作為一個忠實觀眾,早在節目開播之初就曾在微博上稱讚:「《音樂大師課》擁有音樂和人性的經典品質,它健康高潔,它珍重過往的曾經,它剔除造作推崇純真,它讓孩子懂得應該懂得的,它讓我聽到和看到了這片土地上那麼值得敬重的東西!」研討會當天,王少軍教授特意以觀眾的身份來到現場,再次表達了對節目的盛讚和期望。
四、 意義遠、能量正
在近日中央印發的《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強調:「突出國有文化主題,以建立健全確保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為目標。」另外,在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中也明確要求: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職責。鼓勵推出更多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時代的原創文藝精品。文藝作品要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以上精神和要求在《音樂大師課》節目體現得淋漓盡致,節目用真摯童聲傳遞正能量,師生共同傳承經典,還原音樂教育的本真。《音樂大師課》完全展示孩子接受培訓的全過程,採取鼓勵式教育,並對孩子們因材施教。在演唱曲目的選擇上,節目組堅持選擇有態度、有正能量的經典歌曲,讓孩子們在演唱的同時完成對經典的傳承。
節目把純潔的孩子作為主角,深挖孩子內心的成長激情和真善美的正能量元素,孩子發自肺腑地唱出時代最強音,為正能量、中國夢、優秀名族傳統的傳播和弘揚,發揮了顯著作用。正如「校長」閻肅老師所說的:「我之所以喜歡《音樂大師課》,就是他們喚回了我的童年的快樂,童真天真純真,這種天籟般的聲音別處不好找,只有在孩子們身上有,一片純真,徵服世界。」
在教孩子學習音樂之外,《音樂大師課》對他們的教育作用也是極其強大的。在歌曲《天之大》、《南泥灣》和《北京的金山上》所爆發出了強大能量的感召之下,在節目中被評為擁有「快樂自由小宇宙」和「小紳士」孩子的媽媽表示:「孩子通過《音樂大師課》不但在學習態度上有了提高,會抓緊時間做作業,而且也懂得了讚美同學、感恩家人。」
《音樂大師課》從一開始,在6000多名孩子中挑出了16個純淨的「天籟之音」,並對他們做出了與當下潮流完全逆勢而行的規定:上節目不化妝、出名後不代言等,完全體現出節目組「一切只為將孩子們的功利心降到最低點」的製作理念,有責任、有擔當地做真心節目,從而就出現了這檔純原創的音樂教育節目。它的成功對於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這種拒絕作秀、控制煽情、回歸本真、摒棄功利、拒絕商業、還原教育的製作理念在當今的電視螢屏上顯得彌足珍貴,將是未來真人秀節目的發展趨勢,也將引領電視行業步入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傳媒1號觀點,如有異議,歡迎來稿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