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城市女孩賣情趣用品、15歲農村女孩嫁人:決定人生的,到底是什麼?

2021-02-28 風尚觀

來源:萬相志(ID:excuseme65)

圖:網絡

「我只要不餓死自己就行了,沒有人是會被餓死的。」

紀錄片中,有一個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有恃無恐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真切地感受到:

這世上的人千千萬,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出路」

有些人,輕而易舉地就能過上高枕無憂的生活。

有些人,拼盡全力,也只能維持溫飽。

這部跟拍6年,記錄三個不同階層孩子成長軌跡的紀錄片,樸實無華地把生活真實的樣子放到你面前。

每一次改變,每一個選擇,都是在通往最後的出口。

這,就是《出路》。

馬百娟:「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

——2009  

故事開始,12歲的馬百娟穿著略大的紫紅色衣服,背著書包,笑容滿面地對著鏡頭。

在那條蜿蜒的、通往學校的小路上,她就像一隻小小的螞蟻,奮力地搖擺著雙手向前走去。

她坐在一個小土包上,在一片大山的背景裡,讀她的作文:

「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

她是大山裡的孩子。這深山中的學校,只有5個學生,她是其中一個。

她和家人住在窯洞,一年的開銷不超過50塊錢(2008年),儘管如此,她依然攥著皺巴巴的零錢「大手筆」買文具。

馬百娟憧憬著讀書能讓她走出大山,儘管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農活兒做不完,但她就是想讀書。

就像她作文裡寫的那樣:「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

徐佳 :「有段時間,手發抖,題目都做不了」

——2009

這是徐佳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復讀,他是農民工的孩子,他爸爸覺得他們沒有文化,在城市裡打工受了很多屈辱。

所以,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學。

後來,爸爸去世了,考上大學成了這個家唯一的希望。

復讀本身是讓人有羞恥感,有壓力,又恐懼的事情。這一次復讀,是他和媽媽放手一搏的豪賭。

還好,賭對了,他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學校。圓了父親的遺願,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

未來,站在光明裡向他招手。

袁晗寒:「我只要不餓死自己就行了,而沒有人是會被餓死的。」

——2009

袁晗寒在紀錄片中是個很不同的孩子,父母都是北京人,打小一路從最好的小學、初中、高中讀過來,17歲卻選擇從美院附中輟學。

輟學後留給她的,是大把的時間。

於是,她開了個酒吧,去成人用品店賣東西。

袁晗寒平淡地說:

我沒有想過我以後的生活要到哪一個階層,不會餓死就行了。

沒有人會被餓死。

馬百娟:「……」

——2012、2015

2012年,馬百娟輟學了,她長大了,長胖了,T恤在她的腰間形成一道一道褶皺。

她變得有點兒陌生,不再對著鏡頭笑,看鏡頭的時候還帶了點兒躲閃。

因為沒再讀書,15歲的她去鎮上找工作。

當酒店人員問她:為什麼這麼小卻不上學了?

她臉上因禮貌掛著的笑容裡,多了絲苦澀。

在一個鏡頭裡:

她坐在橋上,只是搖頭,最後低了頭,沉默了很久。

她有很多憧憬,很多想嘗試的,但是都結束了。

家裡人總覺得,女孩子讀點書夠用就行,長大還是要靠丈夫的。

在這樣的封閉的環境裡,她被灌輸了這種想法,雖然不甘心,但是也只能順從。

她在院子裡就著陽光,和兩個肚子高高隆起的女孩牽手聊天。

2015年,她和表哥結婚了。

徐佳:「只有找工作這一條路,能給我媽好的生活」

——2012、2015

12年的時候,徐佳大四了,不是重點大學的他找工作很艱難。

在茫茫的求職人群裡,他不夠出挑,但卻足夠努力。

找到工作後,徐佳和女友結婚了,進入他人生的下一階段。

讀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他的每一步都是有跡可循的,是我們所有普通人的縮影。

時候到了,應該步入下一個階段,那就該走這一步。

他覺他應該走這條路,也只有這一條路能走。

袁晗寒:「我要對付「無聊」這個敵人」

——2012、2015

袁晗寒後來去了德國。

她不像徐佳,每一步都是有計劃的,她最大的敵人是「無聊」。

因為總是呆在北京,沒有意思,沒有事幹,她也會去實習。

之後,袁晗寒開了自己的藝術投資公司。

她站在上海繁華的街道上,看著遠處的東方明珠,眼裡看不出喜怒哀樂。

有網友說:

馬百娟是童年的我,徐佳是現在的我,袁晗寒是理想的我。

童年時候認定了,好好讀書就能去北京上大學;

長大復讀了,覺得高考是唯一的出路;

工作後按部就班,開始憧憬另一種活法。

這看起來很像不同階段的我們。但,其實一點兒也不像。

他們彼此夠不到對方的生活,也從不曾想像過對方的生活。

就像馬百娟,還沒讀完小學便要嫁人了,她不知道徐佳高考這條路走的多艱難,她只記得,她在日記本裡寫過「我長大要去北京上大學」,但「讀書」兩個字只是匆匆掠過了她的人生;

就像徐佳,復讀了三年,在高考這條獨木橋上浴血而戰,卻從沒想過,袁晗寒會放棄北京最好的高中,在情趣店裡賣東西。他眼裡唯一的路,不是別人生活裡的必需品,不是只有考上大學,才是唯一的活法。

就像袁晗寒,她好像做了所有她想做的事情,但她依舊不知道她最後的路在哪裡。

他們是這個社會不同人群的縮影,他們是這個社會不同的階層。

導演鄭瓊說:

我不認為這個片子是表達了社會的隔閡,我其實希望達到一種融合。

你去打破這個社會的成功學,還有這個社會、這種權力文化帶給你的所有枷鎖,每一個生命社會外衣脫掉的時候,我覺得它是融合的。

導演的想法,是否被觀眾所認可,我不作任何評判。

有人看到了「階層」,出身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

有人看到了「迷茫」,無論哪種出身,始終擺脫不了生活的困境。

不管怎樣,希望你看看這部紀錄片。


-END-


今日互動


你覺得,人生的未來取決於什麼?



上期更精彩


延伸閱讀一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

延伸閱讀二:「把她肚子搞大,咱們就省錢了!」

延伸閱讀三:丈夫主動戴綠帽?慫恿妻子色誘上司?被刪減的7分鐘,尺度堪比《色戒》。

相關焦點

  • ​我問了100個女孩,用情趣用品是什麼體驗?
    天貓在 2017 年中的一份報告也指出,震動棒在 2017 年的銷量和 2016 年相比,增速達 51 倍。△情趣品牌「網易春風」發布的《中國8090後性福報告》比如,情趣用品電商之一的春水堂在 2003 年剛建立時,男女情趣產品的比例是八二開,現在正好反了過來,女性情趣用品佔到 80% 。「女性情趣用品既具有消費升級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女性敢於正視欲望的情感需求。」
  • 賣情趣用品的姑娘們
    2014年下半年,25歲的魏道道成為一名賣情趣用品的微商。按照她的說法,2014年是微商興起的元年。那一年,魏道道明顯感覺到微信朋友圈越來越多人通過熟人社交關係賣面膜、減肥藥、服裝等。「你刷著刷著朋友圈,突然有一條廣告進來了,而不是你刻意去某個網站找的。」魏道道驚訝於微商的逐漸萌芽,並認為這是一個趨勢。她從諮詢公司辭了職,想進入這個行當「嘗試一下」。
  • 我問了100個女孩,用情趣用品是什麼體驗?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三聯生活周刊》的關於情趣用品的報導,裡面很多關於情趣用品的數據很有意思,比如:  「13年情趣用品電商交易規模為19.5億元,3年後交易規模達到了102.1億元,整整翻了五倍  比如,情趣用品電商之一的春水堂在2003年剛建立時,男女情趣產品的比例是八二開,現在正好反了過來,女性情趣用品佔到80%。 文章這麼評論道:  「女性情趣用品既具有消費升級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女性敢於正視欲望的情感需求。」
  • 17歲農村女孩的「人體藝術」
    一個住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端村的女孩。6年前,她連舞蹈是什麼都不知道。每天都在蘆葦蕩捉迷藏,泥巴堆裡跳皮筋。努力念書考上大學就是馬悅走出農村最體面的方式。農村小孩自己不會梳頭。這荒郊僻壤的小女孩也不需要梳頭。
  • 「買情趣用品的女孩很不自愛!」
    於是,就衍生出了很多產品,情趣用品就是其中之一。 有數據顯示,2013年情趣用品電商交易規模就達到了19.5億元,到了2016年翻了5倍多,達到102.1億元。 這兩年更是以超過54%的年增長率飛速增長,這其中,女性情趣用品的消費爆發力更是驚人。
  • 那個15歲結婚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這個女人的經歷令人淚崩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她才21歲。我很震驚,城市裡21歲的女孩,還在學校上學,或者出去工作了也會過著相對自由的生活。看著她每天拿著掃把,在鍋爐前面轉,我心情很複雜。後來又聽說她已經結婚6年了,還是兩個孩子的媽。也就是說,她15歲就結婚了。她在客棧一般是八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下班的時候,還能看到她老公來接她。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想著他們應該是幸福的吧。
  • 80後女孩創業賣成人用品 稱雷人事情一籮筐(圖)
    大伯在和陳怡籤租約時要求,店名不能叫「成人用品店」,只能叫「情趣用品店」。  在陳怡店裡買成人用品的男性較多,前來光顧的女生也有不少。女生多數靦腆,需要陳怡主動進行詢問。一般,顧客問什麼,陳怡都一一解答,但面對一些言行輕佻的男顧客,她許多時候也會忍不住發火。  有一次,一個男性顧客問她:「你自己用過這個東東嗎?」該男子眼神裡儘是輕浮、挑逗,陳怡沒好氣地回答:「沒試過!」
  • 那些「不會玩」的25歲中國女孩
    這次的話題,很刺激很禁忌,我們想聊聊:在床上,玩玩具,到底是不是壞女孩?■ 01這一期會拍小飄,其實是我的私心。畢竟我從少女到女性的成熟,就是看著小飄的文章完成的。小飄做性教育科普,真的很早。那時候,市場上還沒有情趣概念,所有東西被統稱為:成人計生用品。
  • 情趣用品推薦知乎_賣情趣用品有商城情趣用具_合歡堂情趣用品商城_大慶情趣用品專送
    客服微信 yyffccz 加客服下單享受8優惠瀏覽器用戶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網站情趣用品推薦知乎_賣情趣用品有商城情趣用具_合歡堂情趣用品商城_大慶情趣用品專送情趣用品推薦知乎發現情趣成人用品很多物品和不一樣的沒有幾個人不喜歡PK的也許我們之間的差距會讓我們永遠沒有辦法了解對方可是對於新地圖如何確定坐標呢?
  • 「用情趣用品的女孩都很好睡」
    於是,就衍生出了很多產品,情趣用品就是其中之一。 有數據顯示,2013年情趣用品電商交易規模就達到了19.5億元,到了2016年翻了5倍多,達到102.1億元。 這兩年更是以超過54%的年增長率飛速增長,這其中,女性情趣用品的消費爆發力更是驚人。
  • 嘗試情趣用品,年輕女性成了先鋒 | 症常青年
    「買什麼的都有,目前還是震動棒比較多。」一款能模擬真人吸吮效果的震動器很受歡迎。此外,可供男女同時使用,帶app操控的震動器也賣得不錯。圖片來自網絡「也有從來沒接觸過情趣用品的客戶,最後買了一款100塊錢左右的子彈跳蛋就走了,它還是比較入門級,大家也會覺得價格負擔不是很大。」Ying說道。只做實體店很難生存,Ying也開設了淘寶店。
  • 《變形計》「最美農村女孩」李勒優,現狀如何?出落得像楊丞琳
    >,就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最美農村女孩」李勒優。《變形計》中的「最美農村女孩」李勒優李勒優出生在雲南省紅河縣的一個山村中,這是一個被鎖在大山裡的貧窮村子。李勒優出生不久後,母親就染病去世了,父親也在其三歲時因罪入獄,從此她過上了沒有父母的生活,和60多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 湖南網紅賣情趣用品月入百萬,90後買家最愛皮鞭 長沙客
    說完不忘吐吐舌頭,賣個萌,這是她去錄製一個網絡紀錄片欄目時的場景。這個湖南土家族女孩,曾在音樂學院學習古箏,本應該是個音樂老師,卻在兩年前辭職創業。創業並不是什麼大事,而她要踏入的行業卻倍受爭議:用微商平臺銷售情趣用品。
  • 一個叫徐露的女孩,15歲同居,16歲懷孕,17歲生娃
    但偏偏什麼都沒有。懵懵懂懂的徐露,十五歲的徐露,不管對於未來,還是男女關係都一竅不通。她並沒有其他路可以選了,那就這樣吧,跟陳元走吧!215歲的徐露,跟16歲的陳元,一起來到南下打工。陳元的爸媽在南方擺了個小攤,雖說不是什麼發財買賣,到底有了一些盈餘。
  • 15歲結婚17歲生娃,早婚早育的00後怎麼變多了?
    15歲結婚、17歲生娃,83萬00後早早當媽。為什麼未成年少女生育率不降反升?本期硬核看板6分鐘,帶你揭開少女媽媽的婚姻真相。 以下為文字稿。上個月柳葉刀發布一份報告,說在1990-2015年間,中國15-19歲青少年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先降後升,出現反彈。
  • 情趣用品店打工記,成人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比如她想不到自己能面不改色,甚至溫柔又中肯地去給別人推銷偉哥、飛機杯、秒潮神器,想不到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在交友軟體上加那麼多的異性(至於加來幹什麼,可以往下看),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會在晚上睡覺前去反覆研究怎麼跟一個 60 歲的大爺戰術切磋,讓他打消買春藥「迷*奸*」小姑娘的念頭。
  • 12歲女童流產4次,15歲成為三個孩子的媽:童婚到底有多可怕?
    女童們對於自己的婚事,是完全沒有決定權的。在童婚盛行的地區,月經開始、能夠做飯、可以做家務或者管理家庭,都是當地人認為女孩成熟的標誌。在周遭環境的洗腦下,他們只會覺得自己的女兒越早嫁人越好。未成年女童的分娩死亡的機率,要比20歲以上的婦女高出足足5倍。可是只要她們還喘著一口氣,就要一直生。她們還是個孩子,懷裡卻要抱著更小的孩子。加劇他們死亡的,還有落後的性生活意識。她們很少使用避孕用品,因此他們感染愛滋病和性病的風險也比其他女孩大得多。
  • 農村的小爸爸和小媽媽,女孩13歲男孩16歲!
    在我國有些地方,那兒農村的孩子們會結婚的很早,如果20歲左右還沒有結婚,就成了剩男剩女了。有的孩子在嫁人的時候才2歲,自己還是個孩子,在婚後一兩年,就會生下孩子,這些孩子門這麼小就當父母,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怎麼去照顧自己的孩子。農村12歲的小李就是其中的一位。
  • 《工作女郎》賣情趣用品不丟人
    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鬼。女主真的是個好有能力,好聰明,好有責任感的獨立女性。這個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要求要遠遠遠遠高於男性。。為什么女主在自己老公和別的女性上床後卻還想著去原諒老公,而老公在得知自己老婆是賣情趣用品這一身份後,選擇帶女兒離開老婆??電影的最後,女主向她老公道歉,說自己錯了。可是我不知道女主哪裡錯了?
  • 情趣用品市場報告:看完你就了解馬佳佳的野心了
    2011年,國內性用品行業的內銷零售額是1200億元,其中性器具佔15%;全國有總共20萬家零售店,其中30%是線下實體店;從2006年到2011年,行業複合增長率是20%,預計到2016年,將達到30%;有多少人的需求還未被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