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走向國際,這門語言少不了

2020-12-23 瀟湘晨報

三年前,國家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提到計劃今年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而事實上,截止到目前,針灸針、板藍根、枸杞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的中醫藥國際標準已達65項,還不包括已立項在研的30個項目。

2019一帶一路研修班

這項「五年計劃」早已超額完成,背後是一支以上海為核心的跨學科隊伍在中醫藥國際化徵程中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上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將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張江校園建設全新的物理空間,同時也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資源共享和高效協同,為國家「中醫藥國際化」戰略和「中國標準走出去」戰略提供更好的服務。

ISO/TC 249與上海

ISO是什麼?

ISO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組織。其認證的標準對加強產品的質量安全、打破技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負責為中醫藥制定國際標準的就是編號為249的技術委員會。

這個由包括中國在內45個成員體的專家組成的團隊,為起源於古代的中醫制定「現代語言」,從中藥原材料和傳統炮製質量與安全、中藥製成品質量與安全、針灸針的質量與針灸安全使用、針灸針以外醫療器械的質量與安全、術語和信息學等領域開展工作,幫助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安全、高質量發展。而這一國際組織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由中國承擔,就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

目前已有18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醫藥或針灸

部分國家已經將中醫立法

或是將中醫藥納入各自的醫療衛生體系

中醫藥的市場潛力和醫療價值

正逐漸被世界認可

但與此同時,中醫藥海外傳播需要尋求文化認同,同時解決中藥不規範使用、藥品的劑量、農殘量、質量控制等亟需規範和統一,才能通過打破貿易壁壘,讓中醫藥服務及產品走出去。

2017中醫養生文化展

「一直以來中醫講究個體化,在國際標準化發展方面是滯後的,但中醫藥需要一種規範化、標準化的世界語言。」 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 249)主席沈遠東說,「中國是中醫藥大國,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是國家戰略,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是推動這項國家戰略的一項重要基礎。中國應當承擔起大國責任,積極參與國際治理體系,引領中醫藥國際標準研製。」

200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承擔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 11)傳統醫學國際疾病分類項目(於2019年由WHO正式發布),這項工作奠定了基礎,同年1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 249)秘書處落戶上海中醫藥大學,5年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WFCMS)標準化建設委員會也落戶於此。

2016年10月26日,上海市副市長陳寅一行調研ISOTC249秘書處

彼時,沈遠東還是ISO/TC 249的副主席,初建期團隊的工作也曾面臨重重困難。「ISO是一個國際組織,我們必須遵守國際組織的原則,以中立立場保持平等、透明、公平、公正,來打破技術和貿易的壁壘,促進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他說到,「但是我們都有一顆愛國心,要在堅持國際組織原則和愛國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項工作也是一項「醫學外交」。ISO/TC 249的命名過程就頗為波折,當時我國提出「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即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受到部分國家強烈反對,更傾向「傳統醫藥技術委員會,即Traditional medicine(TM)」。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考慮到國家戰略,中國代表團仍堅持TCM的命名。這項爭議甚至成為障礙,在ISO/TC 249成立後的前六年,技術委員會一直使用的是「TCM(暫定名)」。為了達成共識,沈遠東帶領秘書處多方斡旋協調,幾經挫折,最終化解國家間矛盾,終於在第六次ISO/TC 249全體會議上,以多數票通過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TCM)」的正式命名。

2010世界衛生組織ICD傳統醫學章節第一次會議

秉承這些原則,中國團隊的工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ISO標準制定有規範的程序,從提案、準備到委員會、詢問、批准、出版,每個階段都有嚴格流程,一項標準通常需要至少經過3-4年才能問世。但ISO/TC 249在ISO大家庭中是工作效率有口皆碑的團隊,「經過嚴格評估,我們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的工作效率高於ISO總體平均水平,去年團隊1位專家還榮獲了ISO突出貢獻獎。」沈遠東自豪地說。

從0到6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戰略(2014-2023)

目前共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

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

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

隨著針灸在海外的發展和高接受度

針灸針的質量與安全

也成為至關重要的焦點

正因此

針灸針成為第一個誕生的中醫藥國際標準

也是中國主導提出通過的首個標準

2014年2月25日ISO發布第一個中醫藥標準《一次性無菌使用針灸針》新聞發布會(中國北京)

這項標準由13個國家共同參與制定,涉及針灸針材質、結構、針尖形狀、穿刺力甚至包裝運輸等多項指標。「這項標準是由中國企業提交的,標準頒布後,蘇州華佗牌針灸針出口貿易同比增加了30%。」沈遠東說起這個例子十分高興。

除了針灸針,中藥原材料和中藥製成品也是中醫藥國際化發展中的主要貿易產品。但是,因標準缺失中醫藥產品的安全與質量常常被海外市場質疑,尤其是受制於歐盟草藥註冊令等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中藥出口貿易更是受到衝擊。在此背景下,制定與中藥原材料、中藥製成品等相關標準尤為重要。

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團隊研究修訂的板藍根藥材ISO國際標準,就在中國藥典板藍根藥材標準基礎上,遵循ISO國際標準編制規則,從種源、範圍、定義、技術要求及檢驗規則等方面制定,且根據國際市場的要求,合理規定部分農藥和重金屬控制指標。該標準的制定為推動板藍根國際標準化發展將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對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板藍根等中草藥產品的國際貿易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9年,《中醫藥-板藍根》ISO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也為產品走向海外市場提供「敲門磚」。

壽仙谷藥業提交的靈芝與石斛國際標準制定就為企業發展打開局面,國際標準提升和保證企業生產質量,靈芝、石斛國際標準發布後,目前壽仙谷藥業正向波蘭提交產品準入申請。

中醫藥走向國際 仍任重道遠

目前中醫藥傳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多樣的傳播方式加速了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但中醫藥不是普通商品,不同國家健康衛生法律有不同規定,目前我們也正在努力探索如何將ISO標準與國家地區藥品法規對接,這些領域都需要更多專業人才進行研究。」沈遠東認為,經過11年的發展,中國在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努力迎來新發展階段,需要更多高層次、跨專業、國際化人才加入這支隊伍,將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的服務能級再上臺階。

2017培訓班

2018年6月,上海中醫藥大學承辦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第九次全體大會開幕

「我們的團隊成員大多來自高校、企業、醫院等,以往更像憑著一腔熱忱開拓這項工作。而現在面對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發展階段,無論軟體硬體都難以適應發展需求。」沈遠東坦言,國際標準化研究亦是一門需要高專業度,涉及多領域支撐的重要學科,而且人才欠缺,而打破發展瓶頸,高校是最好的平臺。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效果圖

5年前,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標準化研究所成立,這些年一支以上海中醫藥大學為核心的團隊在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研究、推廣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為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發展做出貢獻。「在此基礎上,下一階段,新成立的中心將創新體制機制,例如打破現有的評價體系,為國際標準化研究創設新的發展機會,創新中醫藥對外傳播方式,加強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相信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會出現新的跨越。我們將更加努力把這個平臺做強做大,以來完成我們高校為國家戰略服務,為發展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沈遠東說。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易 蓉

圖 片 | 採訪對象提供

編 輯 | 梁 群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擁抱現代醫學 中醫藥要講「世界聽得懂的語言」
    【聊健康】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0年,中醫藥是關鍵詞之一。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證明了自己,而且是用循證醫學等國際公認的現代醫學評價方法,以科學的方式回應了許多人「中醫藥不科學」的質疑。這是中醫藥抗疫帶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 從針灸針到藍根,中醫藥已有65項國際標準!你想不到背後有多難……
    這個由包括中國在內45個成員體的專家組成的團隊,為起源於古代的中醫制定「現代語言」,從中藥原材料和傳統炮製質量與安全、中藥製成品質量與安全、針灸針的質量與針灸安全使用、針灸針以外醫療器械的質量與安全、術語和信息學等領域開展工作,幫助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安全、高質量發展。而這一國際組織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由中國承擔,就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
  • 羅斯柴爾德集團進駐藥王谷 全方位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羅斯柴爾德集團進駐藥王谷 全方位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2020-10-27 23:1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
    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終於正式獲得教育部批覆設立!這意味著高考學子們可以不出國門,即可享受優質的原汁原味的全球最優眼視光專業國際教育,實現與全球頂尖美國教授的面對面學習。這還不夠,山東中醫藥大學國際眼科與視光醫學院採取本科生雙學位培養模式,學生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美國太平洋大學學校註冊學籍,是兩個學校的校友,在讀期間還可出國進行1年以內短期學習。
  • 上海中醫藥大學啟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建設
    12月16日,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行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項目啟動儀式,上海市副市長陳群等出席儀式。該項目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部署,也是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助力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
  • 中醫啟蒙:中醫藥的翻譯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大量外籍人士來華工作、學習、生活。由於語言不通,就醫成為困擾他們正常生活的主要障礙之一。另外,中醫藥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各國人民所接受,但面對生僻難懂的藥名和治療手法,他們只能望而卻步。我國醫學口譯起步較晚,發展遲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者,近些年來跟隨世界醫療旅遊發展的腳步,我國的醫療旅遊事業蓬勃興起。
  • 循證醫學模式助力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用現代醫學語言講述中藥的作用,循證醫學模式將助力我國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作為國家「流感」「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官方推薦用藥,金花清感顆粒是一款基於中華民族智慧的創新中成藥。聚協昌(北京)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理論研究和實驗數據為基礎對古方、經典方創新開發的模式,我們通過金花清感顆粒的研發認為是可行的。
  • 《中醫藥——玻璃拔罐具》國際標準發布
    為滿足當前和未來市場需求、完善罐具市場結構以及規範臨床選取罐種,提升拔罐療法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天津中醫藥大學郭義教授領銜,孟向文教授、楊毅副教授、趙雪副教授等組成的針灸標準化研究團隊於2015年12月向ISO/TC 249遞交了《中醫藥—玻璃拔罐具》國際標準提案,並於2017年3月正式通過投票予以正式立項,共有來自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和韓國五個國家的提名專家與項目團隊共同制定
  • 《中醫藥-枸杞子》ISO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圖說:該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將提升枸杞子藥材及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枸杞子藥材的國際貿易。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為適應枸杞產業鏈的快速發展,提升枸杞子藥材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王崢濤教授領銜,石燕紅副研究員(提案人)、楊莉研究員、王瑞教授等組成的中藥標準化研究團隊主導制定的《中醫藥—枸杞子》國際標準,歷時32個月,日前終於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ISO 23193:2020 Traditional
  • 中醫藥國際化:來得正是時候
    中醫藥走向世界,不僅可以造福全世界患者,也能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成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亮麗「名片」。那麼,應該如何打響中醫藥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西醫醫生看中醫2016年7月,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西南部的中俄中醫藥中心(聖彼得堡)正式開業運營。
  • 中醫藥?玻璃拔罐具國際標準天津制定
    內容提要:從市教委獲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日前正式發布中醫藥國際標準《中醫藥——玻璃拔罐具》,該標準由天津中醫藥大學郭義教授領銜,孟向文教授、楊毅副教授、趙雪副教授等組成的針灸標準化研究團隊主導制定。
  • 張伯禮:中醫藥被一些管理機構忽視 療效為何有人就看不見?
    與西醫西藥的理論更多來源於實驗室相比,中醫藥的大部分內容可能更貼近生活,更易讓人理解。當然中醫藥自身也要加強研究,注重用現代語言詮釋中醫治病原理,同時加大普及推廣力度,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總之,中華民族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復興,屆時中醫藥的困境將迎刃而解。中醫理論晦澀的問題也將被「西學中」熱潮、「秀才學醫,籠中捉雞」的新時代風潮替代。
  • 平凡也能造就偉大:成為國際語言的,為什麼是英語?
    放大來看,英語是門國際語言。如果很難,它連傳播這一道門檻都很難跨過。英語其實是很接地氣的,它就像是我們的春晚。不妨做一個類比,在央視總部大樓播出的春晚相比於在國家大劇院播出的大型歌舞話劇,兩種節目哪個傳播得更廣呢?是春晚,因為春晚是給全中國人民看的。而大劇院的節目是供那些擁有高端消費能力的消費者觀看的。
  • 上海中醫藥大學通過WFOT、WCPT國際認證
    中新上海網7月20日電   近日,繼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作業治療專業(Occupational
  • 關中中藥材物流基地啟動儀式在西北國際中醫藥產業園舉行
    華商報訊(記者 吳潔)11月28日,西北最大中藥材物流基地——關中中藥材物流基地啟動儀式在西北國際中醫藥產業園隆重舉行。提升中藥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啟動儀式由陝藥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唐詩峰主持,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中藥材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春錄,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與產業發展處處長李斌,陝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元,高陵區區長解寧元分別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 千位中醫大咖齊聚海南 共建博鰲中醫藥國際交流平臺
    記者 蘇桂除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蘇桂除)11月28日上午,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共同主辦的首屆博鰲中醫藥國際發展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立國際經方學院
    &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蘇網10月17日訊(通訊員 劉丹青 記者 袁濤)10月16日,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正式成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著名中醫學家吳以嶺教授受聘為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名譽院長,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黃煌教授受聘為院長。&nbsp&nbsp&nbsp&nbsp經方是經典方的略稱,主要指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收載的200多首配方。
  • 瑞草世家董事長孫偲喃:推動銀杏葉提取物保健食品走向國際市場
    並且通過製備工藝的改進,提高了銀杏葉提取物的質量安全水平,將毒素銀杏葉酸的檢出值控制在3ppm以內,低於歐美等國家5ppm的標準,使我國的產品在既保證了食用安全性的前提下,又確保與國際標準相接軌。參與起草單位北京瑞草世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孫偲喃董事長表示:中醫藥保健食品應從產品安全性、檢測方法、產品效果與國際接軌,中醫藥的理念並不落後,落後的是技術,這也將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突破口。此次保健食品用銀杏葉提取物的團體標準制定,推動銀杏葉提取物保健食品走向國際市場,同時進一步提升銀杏產品的安全性,對終端消費來說更有益於長期使用。
  • 國醫大師王琦:中醫藥走出去面臨「三個問題」
    中新社福州12月13日電 (葉秋雲 呂明)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學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13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如何走出去,目前面臨三個問題。12月13日,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醫學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醫藥如何走出去,目前面臨三個問題。圖為王琦致辭。
  •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4月17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請中醫藥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圖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偉。中國網 鄭亮 攝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4月17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工作進展和成效,請中醫藥有關專家回答媒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