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周末,我認真刷完了臺灣黃金偶像劇時代,在2009年《下一站幸福》就開始下坡和式微落寞後,又一次改變和崛起的2部口碑代表作。
一部是2019年的最高分《我們與惡的距離》,關注社會話題,幾個關鍵人物的矛盾關係,因為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巧妙串聯,充分展現了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除了明確的兇手,似乎誰的想法都有道理,也沒有壞人,那麼到底誰做錯了?誰該檢討和反饋?如果都沒錯,那麼是什麼造成體制和系統的漏洞?
不是電視劇刻意美化無解的問題,但確實做到了一部良心好劇,該有的作用——「讓更多人看到」。
另外一部,真的是久仰大名,但是一直提不起興趣,去看如此沉重的話題。
我在凌晨4點因為工作焦慮,半夜驚喜的時候,冥冥之中刷到了這部劇感情主線的cut片段,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邊哭邊刷完了全劇,扭頭再回來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除了累點,也真不是什麼大事。
歷史的無可奈何,時代的傷痛,被遺忘和犧牲的一些人的人生,個人在不可阻擋的洪流面前的無為力,都讓我覺得,我的歲月平淡,真好。
這部讓我哭了兩天的良心神劇,就是2015年現象級神劇,讓大家重新看到臺劇的「煥然一新」,力挽狂瀾的決心的低開高走的《一把青》。
原著是來自白先勇先生《臺北人》裡的一篇很短篇幅的文章《一把青》,平淡的文字娓娓道來主要的劇情悲劇,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才不過23歲,說實話,我感受不到字裡行間的蒼涼和悲愴。
直到因為電視劇版,哭得死去活來的每個鮮明的角色,我再回頭重溫這篇僅僅萬字的故事,真的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強烈建議先劇後書,劇版真的優秀)。
眷村的女性,她們的空軍丈夫,都是一個時代普通百姓的人生縮影。
(一)朱青:愛情不是莫名其妙的驚心動魄,而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原著沒有介紹郭和朱青的如何相識,相知,相戀的,從師娘的視角,她看到的已經是,看似玩世不恭,帥氣逼人的郭軫,從沒認真過的他,突然就認定了這個完全改變審美,甚至還略有普通稚嫩的女學生,而且是義無反顧一輩子。
電視劇主打的就是特殊時期的愛情。所以我們看到了3對主要角色完整動人的感情線。
我尤其喜歡郭軫和朱青這一對的盪氣迴腸。
原著中,唯獨對這一對,有非常細緻的描畫,從外貌到性格,當之無愧的主線。
惜字如金的作者,不重要的角色,都沒有完整的名字,比如小顧,副隊娘小周。而電視劇用很多副線的故事和抉擇,來凸顯主線的難能可貴。
抗日戰後的南京,小飛行員的天下。趾高氣揚的小空軍,和那些清高單純的女學生,又或者衣著人時的小姐,瀟瀟灑灑,搖曳而過。—個個單身的飛行員都忙著談戀愛,結婚。
白先勇先生筆下的郭,從一個「剃著青亮的頭皮,穿了一身土黃布的學生裝,舉止雖然處處露著聰明,可是口角到底嫩稚,還是個未經世的後生娃仔」,成長為讓師娘都為之眼前一亮,英氣勃勃的小夥,是留美受訓回來最優秀的飛行員:
「郭軫全身都是美式凡立丁的空軍制服,上身罩了一件翻領鑲毛的皮夾克,腰身勒得緊峭,褲帶上卻繫著一個Rav-Ban太陽眼鏡盒兒。一頂嶄新高聳的軍帽帽沿正壓在眉毛上;頭髮也蓄長了,黑油亮的髮腳子緊貼在兩鬢旁。才是一兩年工夫,沒料到郭軫竟出挑得英氣勃勃了。」
郭也帶過幾位摩登小姐到師娘家吃豆瓣鯉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告訴師娘, 「玩玩罷了。」
這樣的郭軫,看似玩世不恭,不願負責,但是電視劇卻給了更多的解釋——時刻面臨生死的職業,每次出行,都需要準備好交代後事的遺書,還不如瀟瀟灑灑,毫無牽掛。
吳慷仁小哥哥出道至今,一直條順顏帥,只是從未長在我審美點上。尤其是《下一站,幸福》裡的花拓也太過於深入人心,所以他也承認,擺脫這個標籤,他也用了7,8年的時間,也就是郭軫之後。
他演活了,這個肆意青春,英姿勃勃,有擔當有責任感有熱血的最出類拔萃的年輕空軍的典型。
朱青,比原著多了很多性格特徵,單純,溫柔,善良,以及乾淨外表下堅強和勇敢。
原著裡,十八九歲,頗為單瘦,半新舊子的藍布長衫,頭髮沒有燙,抿得整整齊齊的垂在耳後。整體乾乾淨淨又樸素,眉眼間卻蘊著一脈令人見之忘俗的水秀,初見生人長輩,一徑半低著頭,靦靦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憐的怯態。
然後就是典型的愛情套路:
因為字條,朱青素昧謀面千裡尋人,雖然這只是郭軫想要被更多人記住,從未奢求更多的套路;
兩次相遇巧合,加深了緣分和羈絆,增添了一見鍾情的可信度和讓觀眾心動的經典浪漫片段;
而且這樣吸引人的空軍小哥哥,開著飛機持之以恆地撩妹,送禮物,逗開心,寫情詩,說情話,滿足了年輕女孩子的幻想,哪個女孩子不心動不淪陷?
可是,這是不同於《金粉世家》的紈絝公子追女學生的極盡浪漫之事,一時因為與眾不同,清新脫俗的死纏爛打。
少年得意的郭軫,能力大,經歷多,所以不為人知的傷痛也深。小朱青除了脫俗,好看,站在人群中的顯眼外,是真的能讓他感覺的心安和踏實,有歸屬感;也是會告訴他,你能有勇氣面對失敗,面對愧疚和自我施加的道德譴責,回來面對全部犧牲的戰友和過去的生活,這是一種難得的勇氣。
是小朱青,用單純和同理心,慰藉了郭軫身心上的創傷和應激病態,快速走出陰影。所以她就是他的「導航塔」。
小朱青的性格,是全書最成功的改編。
她從小衣食無憂,但年幼就遭遇相依為命的父親蒙受不白之冤自殺的傷痛,孤身一人,勇敢地流浪。
她也許天真幼稚有美好幻想,所以才會為了一張字條,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去追尋這個渺茫的希望——根本不是為了給自己找所謂的依靠——因為從開始到相愛相吸的糾葛中,她都在提醒自己,「看一眼,不糾纏」,為現實多考慮一分,而不是盲目變成戀愛腦,不管不顧。
所以,情到濃時,她願意為郭留下來,不管戰爭還是入獄,都要義無反顧趕緊結婚,不是犧牲和妥協,不是郭軫的強勢,也不僅僅是她家的冤屈洗清,迫於無奈的時局,是因為她做出了選擇。
看似的小姑娘,在別人都反對,那麼想留住她的郭軫都猶豫的時候,總是斬釘截鐵地做決定:「只要帶我走,別的我都不怕!」
在往後生活變得如此不堪的時候,她也沒輕易放棄艱難活下去的路,這是貪生怕死嗎?
我不覺得。
我相信朱青確實用了幾十年,渾渾噩噩的生活,去怨,去恨,去難過,去想念,她用了很久去消化這個傷口,然而在我看來,她潛意識要努力賴活偷生,是為了做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僅有的一個,記住郭的人。
就像,郭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管不顧維護她的人,不會因為任何自私自利出賣她,傷害她。
所以,哪怕活得不堪,哪怕被昔日熟人看輕,哪怕郭軫變成了「會呼吸的痛」,難以釋懷,又怕他失望,她還是勇敢地選擇活下去。
這份外柔內剛的堅強,才是最讓郭心動,也能堅信沒有郭,她會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二)永恆的平靜,短暫的絢爛,沒有高下之分
全劇中後段,難得的玻璃渣中的短暫甜蜜,平靜婚後生活,只有幾十秒無憂無慮的鏡頭。而小朱青,為此付出了一輩子的代價。
看一眼,不糾纏,結果一眼萬年。
觀眾留言,都希望他們從未遇見,從未交集,或者放棄相守,各自也許就能安好,至少朱青不會墮落。我卻不認為,這一場看似致命的相遇,是郭軫耽誤了朱青。
我明白那種感覺,你遇到過對的人,你就會知道以前的,往後的都不對,不是比較,只是不能相提並論。
這種難得的靈魂伴侶式的戀愛,也許是因為太過於短暫燦爛,戛然而止在最美好的時刻,才沒有被往後的漫長歲月,變得俗套,變得有瑕疵和瑣碎平庸。
我不否認,小朱青經歷的所有艱難困苦,但這不只是,選擇郭軫的後果;反而郭才是她有勇氣繼續下去的最好的懷念。
即使大結局的時候,連小墨婷都蒼老,她的小朱青阿姨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因為郭軫不會變老,所以小朱青永遠年輕。
另外一方面,副隊娘和師娘這兩對長久的CP,各有各的一地雞毛。
他們選擇了歲月平穩,儘可能的人事兩全,為此不惜背叛朱青,拋棄自己的信念,只為了自私地保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公和自己的幸福。
我很難說這種「但願人長久」而鋌而走險,不管不顧的心態,對不對,值不值得。就像大多數觀眾,都贊同,讓朱青遠離郭軫,過上平淡的幸福人生。
不管什麼樣的愛與選擇,其實都與波瀾起伏的家國命運息息相關,不論側重兒女情長,然而你卻永遠無法脫離時代背景的痛。
我不會苛責任何一個人的對錯是非,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對別人感同身受,也沒有人可以完全無私為人。
站在同樣的立場,我們不見得能比欺負郭和朱青的親朋好友更加善良,我們不見得比朱青更勇敢更堅強地反抗命運,不見得能比任何一個身世飄零,變身「茶花女」的女性更堅韌,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個人選擇和努力,有時候面對巨大的環境,就是撼樹。
但如果是我,我願意,選擇短暫而燦爛的只此一次的愛情,因為遇到真正的靈魂伴侶的可能性太低了,低到我不願意再去賭,還會有第二次。質量於我而言,比數量重要。
現實生活裡,也有不在少數,堅持年少時過於美好的愛情,而願意獨自終生,難以忘懷。
這不是傻,也不是錯誤,人生選擇不同罷了。這是自由。
如果知道結局,郭會因為心疼朱青,會猶豫;但再來一次選擇,朱青也還是會選擇自己內心的聲音。
只是短暫,只是造化弄人的無奈,不是錯誤,更不是所託非人。
所以郭太了解這一點,才會留下那樣的遺言,雖然晚了那麼多光陰,才輾轉到物是人非的朱青手裡:
朱青,隊友皆殉職,我一死。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拋腦後,快意餘生,勿祭。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他知道他的小朱青,就算有怨有恨,始終不渝。死心眼,忘不了,所以不幸福,才讓他最痛。
電視劇比書新增了副隊娘的女兒「墨婷」這個角色,借她的視角,講述故事。尤其是在所有成年人,為生活所迫,迷失信念,忘記初心和良心的時候,墨婷代表的青年,是希望,她們沒有忘記的存在,她們願意為朱青們仗義執言。
(三)有些低性價比的事,總有傻人去堅持,去付出
這註定是一部小眾的劇。
導演曹瑞原說,這個故事如果他們不說,以後也沒有人能說了。
所以他找編劇兩年半時間打磨劇本,努力拉來投資,演員也經歷很多波折,最終選擇了性價比高的低調好演員和新人,歷時七個半月拍攝完成這部「性價比」低到沒有一家商業電視臺願意購入的作品,即使橫掃那一年的金鐘獎,但叫好卻無法賣座,因為太敏感。
簡單談愛情多好,以這個良心的陣容和品質,成為名利雙收的爆款,輕而易舉。可是他卻願意,加入原著所沒有的太多歷史的細節,去用可歌可泣的愛情引導觀眾入迷和反思,間接用個人的喜怒哀樂去傳遞一段被遺忘的時光,被遺忘的人群,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觀念,以及唯一相通的濃濃的反戰情緒。
今年拿下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主打一鏡到底的電影《1917》也好,曾經看過的悲戚的戰爭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也罷,都是在用戰場上的人生,尤其是生死無常的命運,來凸顯殘酷。
空軍也好,陸軍也罷,在保衛祖國之前,他們只是人生剛剛開始的充滿希望的少年,然後他們永遠地停留在了十幾歲,二十幾歲。
仔細去看看歷史數據,就會知道,當時在艱難的條件下,尤其兵力懸殊的對抗中,多少年輕的小飛行員,是用命,以及完全不要命的犧牲打法,去換取了一點希望和可能性。
自己開心,比讓別人羨慕,來得更真實可靠。
其實傻人,堅持自己的想做的事,過了自己想要的一生,而不是遵循別人的準則,也是一件很棒很厲害的事,不是嗎?
男主吳慷仁小哥哥也是這樣的人生選擇打動我。
他先以整容級演技和五官吸引我,後來我認真看過幾個短採訪和獲獎感言,能感受到,一個經歷過社會大學的成熟的男性,做個工人,當過調酒師,27歲才入行,基本上都是靠自己選劇本和堅持,才迎來現在的成績。你可以看到,一個長期蟄伏的演員,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的信念感,責任感和思考。
他雖然不屬於能言善辯的綜藝咖,甚至屬於話很少的類型,經常沒幾個採訪鏡頭。然而他每次說話,都有種真實,不嬌柔做作的感覺,不掩飾自己的缺點和普通人的人性,從不當自己是偶像,也不會拔高封神。
他願意留在收入並不高的臺灣演戲,願意忍受嚴重下滑的臺劇市場,這意味著他可能永遠沒有辦法成為男主,他願意去接別人不太願意接的角色,有很女性化,有性別錯亂,有不起眼的配角,可是他和古天樂一樣,只有爛角色,沒有爛演技。
哪怕紅了,他還是想留在收入還是不高的本地市場,因為他覺得他們這些已經有名氣的演員,至少他自己有責任,做能「長江前浪接後浪」的前輩,為更多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編劇,導演,演員等等本土主創團隊,留下一個更好的創作環境,去重新恢復臺劇的輝煌。
所以現在的高分良心臺劇,都有他的身影。人紅有演技,影帝視帝加身,不為賺錢,也沒太大賺錢壓力後的小哥哥,終於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演的一切。
最近《一把青》團隊又出新作,導演曹瑞原,吳慷仁小哥哥,還有小墨婷溫貞菱打造的《斯卡羅》會在2021年播出,我真的很期待。雖然哥哥為這部劇曬黑成光頭強了,但是這種敬業精神,真的值得肯定。
演員不是好看就夠了,這只是必要非充分條件。
《一把青》這個故事如果你們沒看,現在看也不晚。
歸根結底,這還是一部愛情片,並不是歷史片,所以站在這個角度,我覺得完成度很高,演員給人的代入感極強,超過原著範圍的臺詞改編也很動人用心,而且真的可以做到,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種觸動,不管是愛情,人生,還是信念。
我要去補一下其他評價很好的良心臺劇,《俗女養成記》以及濃濃治癒感的《永久柑仔店》。
曾經少女心爆棚的偶像劇盤點,重溫都是悸動和幸福
作者:小冒,年讀110+本書的資深追劇愛好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