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堅持「低性價比」的人生選擇也是幸福

2021-02-10 芸淡風傾
小冒堅持原創的528天   這個故事如果你們沒看,現在看也不晚。

一個周末,我認真刷完了臺灣黃金偶像劇時代,在2009年《下一站幸福》就開始下坡和式微落寞後,又一次改變和崛起的2部口碑代表作。

少女心爆棚的偶像劇為什麼經典?因為不「作」,用真心喜歡一個人

一部是2019年的最高分《我們與惡的距離》,關注社會話題,幾個關鍵人物的矛盾關係,因為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巧妙串聯,充分展現了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除了明確的兇手,似乎誰的想法都有道理,也沒有壞人,那麼到底誰做錯了?誰該檢討和反饋?如果都沒錯,那麼是什麼造成體制和系統的漏洞?

不是電視劇刻意美化無解的問題,但確實做到了一部良心好劇,該有的作用——「讓更多人看到」。

另外一部,真的是久仰大名,但是一直提不起興趣,去看如此沉重的話題。

我在凌晨4點因為工作焦慮,半夜驚喜的時候,冥冥之中刷到了這部劇感情主線的cut片段,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邊哭邊刷完了全劇,扭頭再回來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除了累點,也真不是什麼大事。

歷史的無可奈何,時代的傷痛,被遺忘和犧牲的一些人的人生,個人在不可阻擋的洪流面前的無能為力,都讓我覺得,我的歲月平淡,真好。

這部讓我哭了兩天的良心神劇,就是2015年現象級神劇,讓大家重新看到臺劇的「煥然一新」,力挽狂瀾的決心的低開高走的《一把青》。

原著是來自白先勇先生《臺北人》裡的一篇很短篇幅的文章《一把青》,平淡的文字娓娓道來主要的劇情悲劇,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才不過23歲,說實話,我感受不到字裡行間的蒼涼和悲愴。

直到因為電視劇版,哭得死去活來的每個鮮明的角色,我再回頭重溫這篇僅僅萬字的故事,真的有了不一樣的感觸(強烈建議先劇後書,劇版真的優秀)。

眷村的女性,她們的空軍丈夫,都是一個時代普通百姓的人生縮影。



(一)郭軫和朱青:愛情不是莫名其妙的驚心動魄,而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原著沒有介紹郭軫和朱青的如何相識,相知,相戀的,從師娘的視角,她看到的已經是,看似玩世不恭,帥氣逼人的郭軫,從沒認真過的他,突然就認定了這個完全改變審美,甚至還略有普通稚嫩的女學生,而且是義無反顧一輩子。

電視劇主打的就是特殊時期的愛情。所以我們看到了3對主要角色完整動人的感情線。

我尤其喜歡郭軫和朱青這一對的盪氣迴腸。

原著中,唯獨對這一對,有非常細緻的描畫,從外貌到性格,當之無愧的主線。

惜字如金的作者,不重要的角色,都沒有完整的名字,比如小顧,副隊娘小周。而電視劇用很多副線的故事和抉擇,來凸顯主線的難能可貴。

抗日戰後的南京,小飛行員的天下。趾高氣揚的小空軍,和那些清高單純的女學生,又或者衣著人時的小姐,瀟瀟灑灑,搖曳而過。—個個單身的飛行員都忙著談戀愛,結婚。

白先勇先生筆下的郭軫,從一個「剃著青亮的頭皮,穿了一身土黃布的學生裝,舉止雖然處處露著聰明,可是口角到底嫩稚,還是個未經世的後生娃仔」,成長為讓師娘都為之眼前一亮,英氣勃勃的小夥,是留美受訓回來最優秀的飛行員:

「郭軫全身都是美式凡立丁的空軍制服,上身罩了一件翻領鑲毛的皮夾克,腰身勒得緊峭,褲帶上卻繫著一個Rav-Ban太陽眼鏡盒兒。一頂嶄新高聳的軍帽帽沿正壓在眉毛上;頭髮也蓄長了,滲黑油亮的髮腳子緊貼在兩鬢旁。才是一兩年工夫,沒料到郭軫竟出挑得英氣勃勃了。」

郭軫也帶過幾位摩登小姐到師娘家吃豆瓣鯉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告訴師娘, 「玩玩罷了。」

這樣的郭軫,看似玩世不恭,不願負責,但是電視劇卻給了更多的解釋——時刻面臨生死的職業,每次出行,都需要準備好交代後事的遺書,還不如瀟瀟灑灑,毫無牽掛。

吳慷仁小哥哥出道至今,一直條順顏帥,只是從未長在我審美點上。尤其是《下一站,幸福》裡的花拓也太過於深入人心,所以他也承認,擺脫這個標籤,他也用了7,8年的時間,也就是郭軫之後。

他演活了,這個肆意青春,英姿勃勃,有擔當有責任感有熱血的最出類拔萃的年輕空軍的典型。

朱青,比原著多了很多性格特徵,單純,溫柔,善良,以及乾淨外表下堅強和勇敢。

原著裡,十八九歲,頗為單瘦,半新舊直統子的藍布長衫,頭髮沒有燙,抿得整整齊齊的垂在耳後。整體乾乾淨淨又樸素,眉眼間卻蘊著一脈令人見之忘俗的水秀,初見生人長輩,一徑半低著頭,靦靦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憐的怯態。

然後就是典型的愛情套路:

因為字條,朱青素昧謀面千裡尋人,雖然這只是郭軫想要被更多人記住,從未奢求更多的套路;

兩次相遇巧合,加深了緣分和羈絆,增添了一見鍾情的可信度和讓觀眾心動的經典浪漫片段;

而且這樣吸引人的空軍小哥哥,開著飛機持之以恆地撩妹,送禮物,逗開心,寫情詩,說情話,滿足了年輕女孩子的幻想,哪個女孩子不心動不淪陷?

可是,這是不同於《金粉世家》的紈絝公子追女學生的極盡浪漫之事,一時因為與眾不同,清新脫俗的死纏爛打。

少年得意的郭軫,能力大,經歷多,所以不為人知的傷痛也深。小朱青除了脫俗,好看,站在人群中的顯眼外,是真的能讓他感覺的心安和踏實,有歸屬感;也是會告訴他,你能有勇氣面對失敗,面對愧疚和自我施加的道德譴責,回來面對全部犧牲的戰友和過去的生活,這是一種難得的勇氣。

是小朱青,用單純和同理心,慰藉了郭軫身心上的創傷和應激病態,快速走出陰影。所以她就是他的「導航塔」。

小朱青的性格,是全書最成功的改編。

她從小衣食無憂,但年幼就遭遇相依為命的父親蒙受不白之冤自殺的傷痛,孤身一人,勇敢地流浪。

她也許天真幼稚有美好幻想,所以才會為了一張字條,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去追尋這個渺茫的希望——根本不是為了給自己找所謂的依靠——因為從開始到相愛相吸的糾葛中,她都在提醒自己,「看一眼,不糾纏」,為現實多考慮一分,而不是盲目變成戀愛腦,不管不顧。

所以,情到濃時,她願意為郭軫留下來,不管戰爭還是入獄,都要義無反顧趕緊結婚,不是犧牲和妥協,不是郭軫的強勢,也不僅僅是她家的冤屈洗清,迫於無奈的時局,是因為她做出了選擇。

看似軟濡的小姑娘,在別人都反對,那麼想留住她的郭軫都猶豫的時候,總是斬釘截鐵地做決定:「只要帶我走,別的我都不怕!」

在往後生活變得如此不堪的時候,她也沒輕易放棄艱難活下去的路,這是貪生怕死嗎?

我不覺得。

我相信朱青確實用了幾十年,渾渾噩噩的生活,去怨,去恨,去難過,去想念,她用了很久去消化這個傷口,然而在我看來,她潛意識要努力賴活偷生,是為了做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僅有的一個,記住郭的人。

就像,郭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管不顧維護她的人,不會因為任何自私自利出賣她,傷害她。

所以,哪怕活得不堪,哪怕被昔日熟人看輕,哪怕郭軫變成了「會呼吸的痛」,難以釋懷,又怕他失望,她還是勇敢地選擇活下去。

這份外柔內剛的堅強,才是最讓郭軫心動,也能堅信沒有郭軫,她會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二)永恆的平靜,短暫的絢爛,沒有高下之分

全劇中後段,難得的玻璃渣中的短暫甜蜜,平靜婚後生活,只有幾十秒無憂無慮的鏡頭。而小朱青,為此付出了一輩子的代價。

看一眼,不糾纏,結果一眼萬年。

觀眾留言,都希望他們從未遇見,從未交集,或者放棄相守,各自也許就能安好,至少朱青不會墮落。我卻不認為,這一場看似致命的相遇,是郭軫耽誤了朱青。


我明白那種感覺,你遇到過對的人,你就會知道以前的,往後的都不對,不是比較,只是不能相提並論。

這種難得的靈魂伴侶式的戀愛,也許是因為太過於短暫燦爛,戛然而止在最美好的時刻,才沒有被往後的漫長歲月,變得俗套,變得有瑕疵和瑣碎平庸。

我不否認,小朱青經歷的所有艱難困苦,但這不只是,選擇郭軫的後果;反而郭軫才是她有勇氣繼續下去的最好的懷念。

即使大結局的時候,連小墨婷都蒼老,她的小朱青阿姨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因為郭軫不會變老,所以小朱青永遠年輕。

另外一方面,副隊娘和師娘這兩對長久的CP,各有各的一地雞毛。

他們選擇了歲月平穩,儘可能的人事兩全,為此不惜背叛朱青,拋棄自己的信念,只為了自私地保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公和自己的幸福。

我很難說這種「但願人長久」而鋌而走險,不管不顧的心態,對不對,值不值得。就像大多數觀眾,都贊同,讓朱青遠離郭軫,過上平淡的幸福人生。

不管什麼樣的愛與選擇,其實都與波瀾起伏的家國命運息息相關,不論側重兒女情長,然而你卻永遠無法脫離時代背景的痛。

我不會苛責任何一個人的對錯是非,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對別人感同身受,也沒有人可以完全無私為人。

站在同樣的立場,我們不見得能比欺負郭軫和朱青的親朋好友更加善良,

我們不見得比朱青更勇敢更堅強地反抗命運,

不見得能比任何一個身世飄零,變身「茶花女」的女性更堅韌,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個人選擇和努力,有時候面對巨大的環境,就是蚍蜉撼樹。

但如果是我,我願意,選擇短暫而燦爛的只此一次的愛情,因為遇到真正的靈魂伴侶的可能性太低了,低到我不願意再去賭,還會有第二次。質量於我而言,比數量重要。

現實生活裡,也有不在少數,堅持年少時過於美好的愛情,而願意獨自終生,難以忘懷。

這不是傻,也不是錯誤,人生選擇不同罷了。這是自由。


如果知道結局,郭會因為心疼朱青,會猶豫;但再來一次選擇,朱青也還是會選擇自己內心的聲音。

只是短暫,只是造化弄人的無奈,不是錯誤,更不是所託非人。

所以郭軫太了解這一點,才會留下那樣的遺言,雖然晚了那麼多光陰,才輾轉到物是人非的朱青手裡:

朱青,隊友皆殉職,我難逃一死。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拋腦後,快意餘生,勿祭。九泉下見妳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他知道他的小朱青,就算有怨有恨,始終不渝。死心眼,忘不了,所以不幸福,才讓他最痛。

電視劇比書新增了副隊娘的女兒「墨婷」這個角色,借她的視角,講述故事。尤其是在所有成年人,為生活所迫,迷失信念,忘記初心和良心的時候,墨婷代表的青年,是希望,她們沒有忘記軫們的存在,她們願意為朱青們仗義執言。


(三)有些低性價比的事,總有傻人去堅持,去付出

這註定是一部小眾的劇。

導演曹瑞原說,這個故事如果他們不說,以後也沒有人能說了。

所以他找編劇兩年半時間打磨劇本,努力拉來投資,演員也經歷很多波折,最終選擇了性價比高的低調好演員和新人,歷時七個半月拍攝完成這部「性價比」低到沒有一家商業電視臺願意購入的作品,即使橫掃那一年的金鐘獎,但叫好卻無法賣座,因為太敏感。

簡單談愛情多好,以這個良心的陣容和品質,成為名利雙收的爆款,輕而易舉。

可是他卻願意,加入原著所沒有的太多歷史的細節,去用可歌可泣的愛情引導觀眾入迷和反思,間接用個人的喜怒哀樂去傳遞一段被遺忘的時光,被遺忘的人群,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觀念,以及唯一相通的濃濃的反戰情緒。

今年拿下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主打一鏡到底的電影《1917》也好,曾經看過的悲戚的戰爭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也罷,都是在用戰場上的人生,尤其是生死無常的命運,來凸顯殘酷。

除了驚豔的一鏡到底,《1917》還有哪些驚豔亮點?

空軍也好,陸軍也罷,在保衛祖國之前,他們只是人生剛剛開始的充滿希望的少年,然後他們永遠地停留在了十幾歲,二十幾歲。

仔細去看看歷史數據,就會知道,當時在艱難的條件下,尤其兵力懸殊的對抗中,多少年輕的小飛行員,是用命,以及完全不要命的犧牲打法,去換取了一點希望和可能性。

自己開心,比讓別人羨慕,來得更真實可靠。

其實傻人,堅持自己的想做的事,過了自己想要的一生,而不是遵循別人的準則,也是一件很棒很厲害的事,不是嗎?

男主吳慷仁小哥哥也是再用這樣的人生選擇打動我。

他先以整容級演技和五官吸引我,後來我認真看過幾個短採訪和獲獎感言,能感受到,一個經歷過社會大學的成熟的男性,做個工人,當過調酒師,27歲才入行,基本上都是靠自己選劇本和堅持,才迎來現在的成績。你可以看到,一個長期蟄伏的演員,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的信念感,責任感和思考。

他雖然不屬於能言善辯的綜藝咖,甚至屬於話很少的類型,經常沒幾個採訪鏡頭。然而他每次說話,都有種真實,不嬌柔做作的感覺,不掩飾自己的缺點和普通人的人性,從不當自己是偶像,也不會拔高封神。

他願意留在收入並不高的臺灣演戲,願意忍受嚴重下滑的臺劇市場,這意味著他可能永遠沒有辦法成為男主,他願意去接別人不太願意接的角色,有很女性化,有性別錯亂,有不起眼的配角,可是他和古天樂一樣,只有爛角色,沒有爛演技。

哪怕紅了,他還是想留在收入還是不高的本地市場,因為他覺得他們這些已經有名氣的演員,至少他自己有責任,做能「長江前浪接後浪」的前輩,為更多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編劇,導演,演員等等本土主創團隊,留下一個更好的創作環境,去重新恢復臺劇的輝煌。

所以現在的高分良心臺劇,都有他的身影。人紅有演技,影帝視帝加身,不為賺錢,也沒太大賺錢壓力後的小哥哥,終於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演的一切。

最近《一把青》團隊又出新作,導演曹瑞原,吳慷仁小哥哥,還有小墨婷溫貞菱打造的《斯卡羅》會在2021年播出,我真的很期待。雖然哥哥為這部劇曬黑成光頭強了,但是這種敬業精神,真的值得肯定。

演員不是好看就夠了,這只是必要非充分條件。

《一把青》這個故事如果你們沒看,現在看也不晚。

歸根結底,這還是一部愛情片,並不是歷史片,所以站在這個角度,我覺得完成度很高,演員給人的代入感極強,超過原著範圍的臺詞改編也很動人用心,而且真的可以做到,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種觸動,不管是愛情,人生,還是信念。

我要去補一下其他評價很好的良心臺劇,《俗女養成記》以及濃濃治癒感的《永久柑仔店》

作者:小冒,年讀110+本書的資深追劇愛好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相關焦點

  • 《一把青》良心劇無悔愛情,堅持「低性價比」的人生選擇也是幸福
    他們選擇了歲月平穩,儘可能的人事兩全,為此不惜背叛朱青,拋棄自己的信念,只為了自私地保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公和自己的幸福。我很難說這種「但願人長久」而鋌而走險,不管不顧的心態,對不對,值不值得。就像大多數觀眾,都贊同,讓朱青遠離郭軫,過上平淡的幸福人生。
  • 《一把青》良心劇無悔愛情,堅持「低性價比」的人生選擇也是幸福
    歷史的無可奈何,時代的傷痛,被遺忘和犧牲的一些人的人生,個人在不可阻擋的洪流面前的無能為力,都讓我覺得,我的歲月平淡,真好。這部讓我哭了兩天的良心神劇,就是2015年現象級神劇,讓大家重新看到臺劇的「煥然一新」,力挽狂瀾的決心的低開高走的《一把青》。
  • 豆瓣高分臺劇——《一把青》
    很少有電視劇像《一把青》這樣細化到從空軍家屬的角度去鮮活地刻畫時代下的人物以及呈現他們的生活,更別說時代背景是抗日戰爭後的內戰期間。所以至少對於我來說,這段歷史是近乎空白的。 激烈的戰爭片不適合用來形容這部劇,它更像是時代片與愛情片的結合。是的,它不激烈,卻悲涼。
  • 《一把青》 | 白先勇&曹瑞原
    262、《一把青》
  • 《一把青》一把青春
    看劇之前我都在想一把青 這個劇名是什麼意思呢,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有一首歌叫一把青,我想應該是一把青絲,或者一把青春的意思,看完之後,我想還是一把青春更合適就不管作者到底是什麼意思了。一直想哭,不寫點東西把自己想的說出來實在難受。看到一個短評說,他們做的每個選擇都看似還有餘地,但是回頭看看,發現並沒有。
  • 一把青 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
    看掉《一把青》前20集,關掉電視,不忍再看下去了。先緩兩天,再繼續。
  • 東山一把青
    我是真的為把一把青解讀成抗戰劇生氣但一把青不是。當舞女的小朱青、搞舉報的師娘、交接小周的小邵、和朱青同病相憐的汪影。他們都是被動的。雖然在一開始大家都對人生有過美好的展望,但是無一例外,大家的人生都走向了脫軌和崩壞。人都是被時代推著走的。去搜一把青影評,說得最多的可能就是郭軫的遺書。感覺看過這個電視劇的每一個人都會背郭軫的遺書「痛入骨髓,魂飛魄散」「快意餘生」一出來,我也要跟著朱青一起哭。
  • 《一把青》初秋一把青
    我會記得這個初秋看了一部叫一把青的臺劇,邊彈新曲千與千尋邊刷的這部劇。即使這個世界令人失望還有童話留心間。即使戰火紛飛,兵荒馬亂,東北的天寒地凍橫屍遍野,還有一座導航塔留在心間。這個故事很悽美,震撼人心。因緣負傷共床枕,願求佳人渡此生。白衫,藍裙,不知名姓,黃昏好風景。東山一把青,他們都是時光裡的故事,慢慢消逝在歷史長河。
  • 影薦:讓人難以忘懷的《一把青》
    從前沒覺得喜碧唱的《看淡》如此好聽,看了《一把青》才知道是為這部電視劇量身訂做的片頭曲,第一次看MV就已經看哭。「能幸福一分鐘甚至一秒鐘 就快幸福吧趁還能抱緊未亡的夢」《一把青》原著 10,141 字,劇本衍生成 837 個場次的 45 萬字,從臺灣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到上海、南京,主場景超過 27 個,31
  • 《一把青》那個年代,像傳說
    即使早就知道男女主之一郭軫和小朱青的結局,在飛機迫降,郭軫最後看向小朱青婚紗照和她告別的時候還是滿滿的心碎。他們明明每一次離幸福只差那麼一點距離。「能幸福一分鐘甚至一秒鐘就快幸福吧,趁還能抱緊未亡的夢。」—《看淡》其實這部劇每個角色給我的都留下了深刻記憶,大隊長,師娘,小邵,副隊娘,汪影,小顧……「活生生千萬個悲劇,換幾行史冊的註記。」
  • 寫在清明一把青
    根據電視劇的說法,「一把青」是廣東人掃墓祭奠的習俗,上墳的時候在逝者墳頭放一把新綠的青草,是為緬懷與紀念。 我從沒想過一個假期可以從春節過到清明,我也從沒想過一部劇我可以從春節拆到清明。 「一把青」的劇裡,搬到臺灣前的「空軍太太村」,太太們婚喪嫁娶、教育醫療、搬家打掃修零件……瑣瑣碎碎的大小事情,家長裡短的有困難都可以找軍隊反映、等軍隊領導派部署幫忙解決問題。
  • 《一把青》東山一把青
    圖片描述 開始,只是在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上看到這部一萬三千字的短篇小說《一把青》。文字間平平淡淡,並沒有過多的感情渲染。卻恰是那對於應痛徹心扉的事的平靜和泰然,淡淡地娓娓道來,才更讓人感覺到透過紙張的悽悲,一個個人物在心中排列復演,他們的命運在腦海中糾纏。讀罷,久久不能釋懷,意猶未盡,遂去看了改編後的臺劇版的《一把青》。
  • 命運裹挾的《一把青》
    ——《一把青》導演  曹瑞原      想了解那段歷史,紀錄片《沖天》中有說,話劇《寶島一村》中也有涉及,但當白先勇小說《一把青》被導演曹瑞原拍成了31集的電視劇,還是讓人感慨萬千。曹瑞原說,「這個故事如果我們不說,以後也沒有人能說了。」
  • 戰爭劇推薦|《一把青》
    對《一把青》的興趣起源於郭軫和朱青的結婚照,端的是俊男美女,如花美眷。因為一張美好的照片開始追劇,卻不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劇。所有悲劇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情節,《一把青》裡就是郭軫和朱青的新婚時光,就連滿身傷痕的513也變成了朱青號,一派其樂融融。生活美好到讓人對未來充滿了幻想,誰都以為只要跑得夠歡快,那些慘痛的故事裡就不會有自己的名字。可正如婚禮上突然遭遇的示威遊行,槍炮聲和樂器聲混雜其中,歡樂和痛苦交雜在一起。
  • 《一把青》中的那些臺詞
    但那時我並沒有選擇馬上去觀看,直到我去往臺灣交換,發現這部劇在臺灣老師和同學中不僅口碑好,而且存在感也挺高。要在國共內戰背景下說好一個故事,是非常難把握角度和尺度,但是《一把青》卻讓原本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立場的兩岸觀眾都為之讚賞,它的魅力何在?
  • 《一把青》:人生若無悔,豈不太無趣
    在五年後的冬天我終於看完了《一把青》,心裡有萬千思緒,卻無從捕捉一縷。也許有時候對一部作品最有力的評價,不是長篇大論的技術分析,而是一滴真情實感的眼淚。戰爭年代是一面稜鏡,折射出光怪陸離的人性。《一把青》在眾多年代劇中脫穎而出,憑的就是對人性精準的拿捏和雕刻。
  • 《一把青》20200825
    看《一把青》的時候,是我第一次懂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時候,許也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怎麼讀書、為什麼讀書」的時候。一部劇,值不值得五星、是不是一部惡俗的片子,每個人當然都可以有自己的標準,但是就像我相信白鬍子老頭上帝存在一樣,我也相信好的作品,一定會有一個恰當的、屬於它自己的位置。
  • 《一把青》一朝際會風雲,至高無上是飛行
    《一把青》的原文,即出自這樣一本顛沛流離的故事集。臺灣導演曹瑞原通過改寫劇本,成功的將它搬上了電視舞臺,讓原紮根於國共內戰的故事背景,在步入臺灣後,又繼續注入了1947年臺灣「白色恐怖」,讓整個作品延續著更長的生命力,也讓觀眾對顛沛流離的歷史感同身受。
  • 《一把青》一把青:青春已逝,無法回頭
    但是,《一把青》不同,他大膽的把背景放到了內戰這個大環境下,前13集,郭軫有多麼隨意不羈,痞壞,玩笑人生,那自他們三個登上飛往東北飛機的那一刻,他們就有多麼無奈。劇裡有一句臺詞:他們都沒有錯,只是生錯了時代。驕傲放縱的空軍少爺兵郭軫永遠留在了東北那片寒冷的地平線上。他的摯愛:白衫,藍裙的小朱青,永遠和他葬在了東北。
  • 臺劇《一把青》
    九月的時候刷了一部臺劇《一把青》,2016年臺灣金鐘獎獲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