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神探》:滿足了當代受眾的「窺視欲」,傳播了「非遺」文化

2020-08-28 影視m記

由徐晴導演,梁田主持,angelababy、譚卓、肖央、杜海濤、周震南、蔡紫擔任主要嘉賓的綜藝節目《巧手神探》已經上線了。該款節目主要以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工藝為主,結合手工競技真人秀等娛樂元素,展示給大眾的一款有趣的文化傳播綜藝。

這款綜藝的模式是以競技真人秀的方式,展現出各種超乎尋常的工藝技巧,這種種工藝考驗人的耐心,也考驗人的智慧,是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而類似於這種模式的文化傳播,也是一種新型的電視節目的文化傳播,不光具有娛樂性,還滿足了當代受眾的「窺視欲」。

綜藝節目何以成為「盛裝果實的籃子」

鑑於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的電視節目已經逐漸脫離了觀眾的審美情趣,快節奏的生活,加上信息技術帶來的繁冗的信息量,觀眾已經沒有過多的耐心去對傳統文化細嚼慢咽,轉而對一些能快速吸引眼球的大眾文化投入了大量的關注。這種文化迎合了觀眾們的快速瀏覽信息的習慣,運用具備熱點和明星流量的大標題吸引受眾,讓受眾們忍不住去點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流量經濟了。

傳統的電視節目講究主流文化的傳播,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快節奏的生活裡面觀眾很難靜下心去欣賞。大眾文化多以非主流文化為主,具有泛娛樂化的特點。可是隨著綜藝節目形式的同質化愈發嚴重,加上廣電總局頒發的「限娛令」,大部分的綜藝節目創作者不得不創新,亞文化帶給受眾的視覺疲勞,也讓觀眾們逐漸追尋具備內涵的電視節目。

那麼,這個「盛裝果實的籃子」實際上就是指綜藝節目融入的內容和元素越來越豐富了。綜藝節目所要承擔的功能不光只有娛樂,除了具備輕鬆娛樂還要兼具教育功能,兩者相結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傳播優勢,備受觀眾的喜愛。

《巧手神探》是一款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藝節目,而它選擇傳播文化的主題是關於「工匠精神」的,這所謂的「工匠精神」無非就是把每件事情都做到了極致。節目通過展示各種極其精緻,且挑戰人的耐心的工藝,通過嘉賓作為神探甄別的形式來傳播一種獨特的手工文化,將一種「獨具匠心」的精神用一種充滿懸念的形式傳播開來,既驚險又刺激。

節目融合了娛樂、競技、傳統文化三種元素,讓觀眾通過觀看節目既愉悅了身心又學到了東西。

「工匠精神」圖像符號的形成

《巧手神探》節目的主題是工匠精神,而綜藝節目又並非像紀錄片一般,只展示作品賦予解說,而是通過設計各種娛樂性的遊戲或者競技的方式,讓這種文化潛移默化地傳遞到觀眾的意識裡面,呼籲他們保護與傳承這種文化。

在節目中以製造懸念的方式,引出一種手工文化,然後結合圖文對這一項技能進行著重介紹,讓觀眾對這一技能形成一個「圖像符號」。比如,節目的第一期,一開場就結合各種充滿探秘的舞檯燈光,忽明忽暗,讓人捉摸不定,要求找出舞臺上展示的真實的蠟像。而嘉賓們尋找蠟像時還得在一閃而過的燈光中捕捉到細節,非常的考眼力和思維敏捷度。

在嘉賓們猜測的過程中,很多觀眾也會跟著他們去思考與猜測,通過尋覓細節的各種遊戲可以了解到工匠精神的細緻入微,同時這一「圖像符號」便會深深地刻在了觀眾們的印象中,比單純的解說要深刻。另外,節目最後還有個頒獎環節,每介紹一項技能都會相應地介紹一位巧手藝術家,而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如果被嘉賓神探甄別出來的個數最少,將會獲得「最佳巧手」獎。而觀眾們也通過各位巧手之間的作品對比,意識到一種精細文化的內涵,推動了「巧手」符號化傳播的實現。

皮爾斯在談到圖像符號時指出:

符號僅僅憑藉自己的特徵去指代某一對象,不論這樣的對象是否真實存在,都擁有相同的特徵。

《巧手神探》正是藉助文化符號形成了這一文化的圖像表徵,發揮了電視媒介在視覺傳播上的獨特優勢。

用「奇觀」式的呈現滿足受眾的「窺視欲」

窺視欲」就是指觀眾的好奇心,「奇觀」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奇特的景觀,從媒體的角度來講就是一種能體現當代社會價值觀的,將當代社會的矛盾和具體解決方式,通過戲劇化進行展現的媒體文化現象。

《巧手神探》所展現的就是一種當代觀眾不常見的東西,特別是裡面介紹的微縮藝術,一粒米上面可以寫一百個字,一個硬幣這麼大的小提琴還可以演奏,這都是非常新奇的東西,滿足了當代受眾的「窺視欲」。另外,節目中通過神探的遊戲模式來介紹手工技能,這種技能是先讓嘉賓們辨別真假,體現出了節目的懸念感,達到燒腦的目的,也讓觀眾們對節目充滿了探索感,有不斷關注的欲望。

節目還特意採取了明星效應,嘉賓們都是知名的明星,利用他們自身的流量,以及親身的體驗來讓節目貼近真實,迎合受眾文化體驗的需要。

明星包裝是現今流量經濟的手段。明星因為進行公開的社會表演和演藝活動而出名,在社會文化群體和受眾之間形成了一種具有形象象徵性的人群。因為他們獨特的「光環效應」,他們的行為會受到受眾的喜愛模仿和追捧,對社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和影響。因此,採用明星機制,對綜藝節目中的手工藝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傳播,為年輕人樹立榜樣,吸引大眾去關注傳統文化,藉由明星的網絡流量提高傳統文化的傳播力。

舞臺的包裝也是這一綜藝的一大滿足「窺視欲」的亮點,首先,在燈光設計上忽明忽暗,讓人有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那種探秘的欲望讓人油然而生。再者,在每次嘉賓們對手工藝品甄別完成後,會特意在舞臺上展示一些沒被甄別出來的作品,讓人頓時又產生了些許詫異感。這也是節目中滿足「窺視欲」的方式之一。

結語

《巧手神探》這一綜藝模式還算比較新,它不是一款單純為了娛樂而娛樂的綜藝,而是肩負著教育意義的,帶有娛樂性的綜藝。寓教於樂將會是未來綜藝的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綜藝已經逐漸融入了文化元素,摒棄了過去內容的單一,它是通過流量明星,罕見文化和探秘式的遊戲的結合,讓媒介文化符號演變成新的社會文化符號,帶動更多人參與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來。

相關焦點

  • 大鵬教育打造"非遺+直播"新玩法 最大限度傳播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態性、傳承性的特質,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面臨著困境。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和"網際網路+政策"的深入推進,一度被冷落的非遺文化重新被喚醒,網際網路平臺成了公眾了解非遺文化的首要渠道。
  • 十大非遺傳人集體點讚《巧手神探》,手作綜藝憑何出圈?
    傳媒內參導讀:《巧手神探》創新底色在於,將陽春白雪的「傳統手作」文化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遊戲推理進行了巧妙地結合,讓他們在推理邏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後傳統手工藝人的堅守與奉獻。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作為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的重要環節,「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結合近些年的年畫振興實踐,探討年畫如何在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探尋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發展路徑,充分彰顯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形成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良好氛圍,為年畫的保護和傳承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 華慶:這檔非遺類綜藝秀爆火,未來「非遺+綜藝」該如何進化
    ,也漸漸探索出非遺+綜藝這種新型傳播模式,而隨著短視頻、直播、直播帶貨、VR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成熟,非遺類綜藝秀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進化,可以預知依託中國海量的非遺資源,依託新技術的運用,依託非遺活化的不斷深入,非遺類綜藝秀必然迎來新的一輪發展,最近又有一非遺類綜藝秀成功圈粉:
  • 《延禧攻略》為「非遺」做華衣 傳統文化再傳播
    《延禧攻略》為「非遺」做華衣 傳統文化再傳播 2018年08月10日 13:56   來源:北京日報
  • 非遺綜藝節目:莫把非遺元素當點綴
    非遺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特有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藝術表達及風俗習慣等,是確定本民族文化特性,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急劇變化的背景下,秉承時代精神,藉助新型媒介做好非遺保護與傳承事關重大。
  • 用「藝外之禮」致敬錦繡匠心,起承文化與你一起守護非遺!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光,而起承文化的光是:守護過去的美好,給過去一個未來。  2012年底,幾個年輕人想尋得一個出口,讓傳統手工藝與當代生活發生關係,讓屬於傳統的美好持續發生。「起承文化」的前身是一個名為「稀捍行動」的公益項目,致力於通過發掘瀕危傳統手工技藝,以新的設計視野為傳統手工藝帶來全新的視覺審美,並通過全社會的力量,使傳統文化再生。
  • 看《巧手神探》如何在綜藝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首先是缺少原創,很多節目直接從國外照搬,絲毫沒有靈魂;其次是立人設和作秀現象嚴重,節目嘉賓不走心,觀眾靜靜看著他們演戲;還有一些節目立意雖好,但受眾面比較小,限制了影響力。另外,該節目兼具探案、密室、解密、文化等眾多元素,不僅在娛樂方面滿足觀眾需求,還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輸出知識。
  • 熱烈祝賀北京賦竹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客服電話全面升級
    據了解,北京賦竹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啟當代詩賦文學復興與企業文化營銷相結合的詩賦文化創意產業實踐,致力於企業文化策劃與推廣的專業公司,秉承「弘揚傳統文化,滿足社會需求;打造精品,樹立品牌」的方針,以「立足誠信、銳意創新、追求卓越」為經營理念,依託中國辭賦家協會,匯集中國當代各大詩詞曲賦類網站與詩詞書畫名家。集創意策劃、詩賦創作、品牌營銷、禮品銷售等為一體。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於傳統工藝技能操作實踐中,小可維持一家生計,勾勒地方風土,大可記錄一個民族的文明印記,成為歷史文化璀璨星河中一個個稱職的衛兵,守護著民族文明的真實延續。近年來,越來越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型內容承載和傳播形式煥發新春,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和追捧,獲得了更多展示機會。
  • 《巧手神探》:節目成爆款背後隱藏了什麼?
    再聽《巧手神探》,是因為袁姍姍道歉上熱搜,當時關鍵詞有「文物」和「手工修復」,這立刻引發了我的好奇:什麼?難道這不是講「巧手的神探」?比如50集長的《留住手藝》,就是用影像記錄了歷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述了中華古老手藝,以及如何傳承的故事。又比如由林志玲擔綱解說、號稱治癒系的《了不起的匠人》,也是紀錄片形式。
  • 穿過歷史年輪《巧手神探》重溫物寶天華
    胡曉團隊復原古代衣飾在今天的展示,讓觀眾非常直觀地看到了古人的輝煌燦爛文化。比看歷史書來的更接地氣,比深遂專業的紀錄片更加簡易明了。看到這些巧手的手作,間接等於上了無數堂歷史大課,這也是《巧手神探》節目製作組背後的深意之一。
  • IP如何定位受眾,並獲取商業價值?它的轉換邏輯是什麼?
    三、明星IP的受眾定位和市場價值 老經典IP、新經典IP和快時尚IP具有獨特的受眾定位和市場價值,能夠滿足受眾不同的文化需求。通過洞察不同明星IP所能夠滿足的受眾需求,在IP開發伊始就關注受眾需求,文化企業可以實施差異化的IP孵化、開發、傳播和營銷等運營策略,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忠實受眾群,提升文化產品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 1.
  • 張雲雷及粉絲傳播非遺文化熱火朝天之際卻再遭非議
    近日,張雲雷粉絲在微博上大張旗鼓地宣傳各地的非遺文化,短短幾天時間該話題流量竟達上億,我雖沒有為此發聲,但與朋友們探討過這個現象,一些曾多年做非遺宣傳的正根兒媒體人感嘆道,就是發行量再大的報刊,也達不到這個傳播效果呀,看來真的要與時俱進。
  • 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計劃
    近年來,越來越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型內容承載和傳播形式煥發新春,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和追捧,獲得了更多展示機會。日前,一點資訊攜手數十位非遺傳承人正式推出「非凡的非遺」全球大型直播計劃,計劃自3月27日開始每周五選擇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主播,通過一點資訊客戶端和Facebook、YouTube等內容、社交傳播平臺進行全球直播和視頻傳播,讓用戶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在線「雲賞」非遺的魅力。
  • 《巧手神探》巔峰之戰今晚打響!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今晚就是《巧手神探》的最後一期啦~作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十二期一期不落的追下來,到了現在確實很不舍。不管是神探們還是巧手們,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微縮大師黃跟寶、翻糖高手周斐、巧克力工藝大師韓磊、摺紙巧手劉通、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文物修復師劉胄、裝束復原巧手胡曉、拉糖高手呂浩然、甲冑巧手溫陳華……幾位高手鎮守在各自的環節,他們每個人又分別拿出了全新的作品去配合節目情節,並且幾位老師的演技也都很不錯~
  • 《巧手神探》巔峰之戰強勢來襲!為了贏他們也太拼了
    今晚就是《巧手神探》的最後一期啦~作為節目的忠實觀眾,十二期一期不落的追下來,到了現在確實很不舍。不管是神探們還是巧手們,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微縮大師黃跟寶、翻糖高手周斐、巧克力工藝大師韓磊、摺紙巧手劉通、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文物修復師劉胄、裝束復原巧手胡曉、拉糖高手呂浩然、甲冑巧手溫陳華……幾位高手鎮守在各自的環節,他們每個人又分別拿出了全新的作品去配合節目情節,並且幾位老師的演技也都很不錯~
  • 百度知道知識搭臺,為非遺打造網際網路窗口
    作為當前中文網際網路上領先的知識平臺,百度知道上的非遺問答量已經超過200萬,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民族「尋根」的基礎上,滿足了用戶的現實需求,正在形成良性、共贏的發展趨勢。百度知道目前上線了詠春、唐卡、剪紙、蜀錦四個非遺特型頁,其它類別也在陸續接入中。
  • 愛奇藝紀錄片、知識多渠道線上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2020文化和自然...
    今年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6月8日至14日期間,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愛奇藝等平臺共同承辦的「雲遊非遺·影像展」線上系列活動開啟。
  • 熱點|「千角燈系列」東莞非遺城市禮品揭開面紗
    據悉,該設計作品將通過授權量產,打造成東莞非遺城市禮品的首個系列。這是東莞非遺保護工作開創性通過IP授權走進現代生活的全新舉措,將進一步豐富我市非遺傳播的渠道和有效途徑。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調研員餘建民,東莞千角燈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樹祺,東莞市文化館副館長劉影、何超群,莞城街道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公室主任張玉婷等嘉賓出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