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欣賞 辛辣的幽默 絕妙的諷刺 介紹《莊子 惠子相梁》

2021-02-19 古詩文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撰稿 | 吳天明 播講 | 方明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yuānchú),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yé)?」

譯文

  惠施在梁國做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嗎?那鵷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喝!』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注釋

點擊右邊的按鈕,可以向下滑動,閱讀全文

(1)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2)相梁:在梁國當宰相。梁:魏國的都城,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的別稱。根據史實魏國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3)或:有人。

(4)於是:與現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譯為「於是」。

(5)恐:害怕。

(6)國:國都。

(7)往:前往。

(8)鵷鶵(yuānchú):鶵,古同「雛」。鵷鶵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習性高潔。

(9)止:棲息。

(10)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因為色白如潔白的絹,故稱。

(11)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2)於是:在這時。

(13)鴟(chī):貓頭鷹。

(14)嚇(hè):模仿鷂鷹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恐嚇。

(15)夫(fú):句首語氣詞,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那鵷鶵。

(16)三:虛指,多次。

(17)發於南海:於,從。

(18)飛於北海:於,到。

(19)子:你,指代惠子。

賞析

  《惠子相梁》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故事發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鮮明對照,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

  善於運用比喻。其中的「鵷鶵」「鴟」和「腐鼠」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鵷鶵的情景刻畫地惟妙惟肖,活畫出了惠子因怕丟掉相國的官職而偏狹猜忌的醜態。按:莊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於莊子而逝,在《莊子·徐無鬼》中表現了莊子對墓中的惠子的懷念。

  本篇表現了莊子無意於功名利祿的清高的品質。比起《逍遙遊》中表現的虛無主義和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來,還是值得肯定的。

本號長期徵稿,要求原創,QQ 917293188(微信同號)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相關焦點

  • 惠子相梁: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因此,一如既往,為了講好我們今天的故事,我會結合當時的一些歷史背景、「科普」與「短鋪墊」,試著用白話把這個故事補充完整,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能普及到一些知識點。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叫惠子相梁,講的就是惠子去到梁國做宰相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而在這裡莊子的一段話,變成了後世的經典比喻。
  • 莊子寓言故事10則,人生大智慧!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境界
    第二隻鳥:鳳凰鳥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2第二隻鳥:鳳凰鳥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 欣賞|莊子 外篇·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 中。」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 《9號秘事》第五季:仍然辛辣諷刺,精妙反轉
    本月英劇《9號秘事》第五季開播,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每集一個獨立故事,發生在單一密閉空間,情節人物集中,用大量臺詞推進劇情,往往在故事最後有個意想不到的反轉,故事類型在驚悚、懸疑、荒誕、溫情之間切換自如,不變的是滿滿諷刺和自嘲的英式幽默。
  • 《闢邪劍譜》人人爭搶,獨孤九劍卻無人問津,莊子來告訴你為什麼
    居士我想到了《莊子》中的一個故事。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 智者的言說——《莊子》敘事的巫史化特徵
    作者:李洲良(北京語言大學教授)  在莊子之前,中國已形成了悠久的巫史傳統,至戰國中期因莊子的出現而復興。這一復興不是對殷商文化的一次簡單復古和回歸,而是將中原理性主義精神融入殷商巫祭文化的一次螺旋式上升。莊子通過巫史化敘事寄寓著對人心、人生、社會、自然的獨特理解,蘊含著深厚的莊子之「道」。
  • 諷刺官場黑色幽默夠辛辣
    94年誕生的《背靠背,臉對臉》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曾斬獲東京電影節影帝桂冠,通過通過王副館長屢屢升官未遂,對官場的描摹鞭辟入裡,對體制內用人弊端的諷刺足夠辛辣,141分鐘劇情曲折幽默,耐人尋味。
  • 諷刺官場黑色幽默夠辛辣
    94年誕生的《背靠背,臉對臉》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曾斬獲東京電影節影帝桂冠,通過通過王副館長屢屢升官未遂,對官場的描摹鞭辟入裡,對體制內用人弊端的諷刺足夠辛辣,141分鐘劇情曲折幽默,耐人尋味。雖然是文化館內的人情世故和權力鬥爭,卻遠比現象級宮鬥戲《甄嬛傳》更尖銳,也更有現實意義。
  • 莊子處世哲學: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不必太用力
    惠子與人交流的態度率直真誠,這讓莊子心中欣賞。但洞察世事、為人犀利的莊子,看到惠子追求道而迷失於言辭詭辯,總忍不住諷刺惠子。惠子沒有因為莊子的犀利而惱怒,反而在莊子的鋒芒之中看到了他的才華。少與人言又話鋒犀利的莊子,因為惠子的包容和豁達,總能生出無窮的表達欲望。真正的志趣相投,不僅僅是浮於表面的親近認同,更在於靈魂深處的彼此發現、相互欣賞。才華相當,故而交流中有無窮樂趣;認知不同,故而因你見識了另一個世界。
  • 莊子借錢,有錢不借假朋友假仗義,誕生著名諷刺成語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莊子二則《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講解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原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注釋 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鯈魚:一種白色小魚。是:這。譯文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遊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原文: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欣賞 | 莊子 外篇·至樂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 ,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 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 ,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 莊子與惠施的「魚樂之辯」
    PS:小編過幾天帶著「博弈君」←_←回家過年去了,不能侍奉各位小主了,祝各位小主:羊年事業喜洋洋,家庭暖洋洋!!……^_^!表想我哦!!!O(∩_∩)O在《莊子·秋水篇》中記述了這樣一段辯論故事。其原文如下: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固不知子矣;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妄讀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乎,不要用自己的感覺去解釋別人
    原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譯文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是道家第二號代表人物,莊子雖然生活困頓,卻出身皇族,是宋國國君宋戴公的後人。莊子好清高,厭惡名利,崇尚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派人帶厚禮去請他做相國,被他一口拒絕。莊子是個大文學家,文筆絢麗,構思巧妙,意境雄渾而不失靈巧,想像奇幻而富有魅力。
  • 莊子與惠子「濠梁之辯」寓言的哲理思想與智慧啟示,你知道嗎?
    「濠梁之辯」的故事記載於《莊子·秋水》中,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的一次關於「魚是否快樂」的辯論。在講述這個故事前,筆者首先對莊子和惠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原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