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剛:被性侵後,她做了心理諮詢(04號日記閱讀筆記)

2021-02-10 學者方剛

背景介紹:

去年底,我開始收藏別人的日記(點擊了解),幾乎每天都有陌生或熟悉的朋友聯繫我,要捐出他們的日記。目前已經收到了6位朋友的日記。

我一邊閱讀,一邊寫作讀後感。寫好後,發給日記的作者,她們同意後,我就發表在這個公號上。

01號日記閱讀筆記:《我讀了她大學四年的愛情日記》(點擊查看)

02號日記閱讀筆記:《一個「懷春」的女孩兒》(點擊查看)

03號日記閱讀筆記:《她愛上了自己的老師》(點擊查看)

04號日記閱讀筆記:就是這篇!

感謝所有信任我、支持我的朋友們!

我還將繼續收集別人的日記,繼續以我專業的眼光進行解讀。

當你不想保管自己日記的時候,當你準備燒掉時,捐給我,用於促進人類的情愛,無疑是非常值得的。

捐贈日記可以加我微信:shiyingzhangda  期待著!

點擊查看:《新周刊》APP對我收集日記的報導《日記收藏家,幫別人保管一段人生》

 

被性侵後,她向心理醫生求助

04號日記閱讀筆記   

方剛

 

日記的作者正讀大學三年級。她將三本日記和一袋子精心摺疊的小紙條送給我。每個日記本和那個裝紙條的袋子外面,都貼了一張說明條,註明是什麼階段寫的。

我將她的戀愛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小學一年級(對,你沒看錯,小學一年級!)開始的懵懂愛情;第二階段,初三開始的錯愛,受性侵,在心理治療中康復;第三階段,主要從大學開始的性自主階段。

 

(上圖:三本日記,長這樣。)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初戀

 

第一個本子,2013年4月至7月,她讀初一下半年和暑假,她將和初戀男友的簡訊聊天記錄,逐條抄了下來,每一條都註明了幾點幾分發送的。

第二個本子,是初一暑假和初二上半年的日記本,寫的還是這段初戀。

這段關係在初中一年級正式確定,但在小學一年級,就已經開始了。

明確了兩人的戀愛關係後,她在日記中對此前的交往進行了回憶:

 

在我們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先喜歡上我。

他和我同校不同班。但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同在一個奧數班,那個時候坐同桌,連上課都手牽手。我還記得他害羞的眼神,還有止不住微揚的嘴角。那個時候他還敢主動看我的眼神,主動和我說話。

好像就是我倆都對彼此挺有好感的,就莫名其妙拉手了。

大概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就不學奧數了,因為太懶。那幾年沒太關注他。

 

一晃就到小學六年級了,當時同學們都開始關心愛情,一位姓王的男生最喜歡「作媒」了,被稱為「媒婆王」。她在日記中寫到:「媒婆王就開始撮合呀撮合我們。」

這時,她是喜歡他的,但當時有另一個男生追她。「所以我記得我和當時的閨蜜說,我的心有兩個空間,55%是那個男生,45%是他。」

與此同時,他班裡的男生也會突然和她說,他喜歡她。「我眼睛一瞪,顯得很無辜。」

初一,他們在一個班了。他坐她前面,這讓她可以細細的觀察他:「他的睫毛很長,鼻梁很高,嘴唇又薄又嫩。我承認,他確實很帥很帥。」

但是,她寫到:「我一開始只是把他當備胎,我喜歡初二的一個男生。後來又喜歡隔壁班的一個男生,還有三班的另一個男生。我總是不在乎他,想:沒事,反正我再不濟還有他。」

(圖片人物與文章內容無關)

初一下學期,他們確定了戀愛關係。

然而,這關係給她帶來許多煩惱。現在的她承認,主要是自己「太小心眼兒了」。看到他和別的女生說話,她就很生氣;他不及時回她簡訊,或者「冷淡」她,她也很傷心和生氣,就會找他「討說法」。所以,那個抄錄著簡訊的小本子,裡面的簡訊幾乎都是圍繞著「你為什麼不理我」「你和她到底說什麼了」糾結著。

他和父母去海邊玩,發簡訊說他要下海了。「我TM有病的又吃了一頓鬼醋,擔心他會不會看到許多比基尼美女。」

有一個閨蜜,主動提出要替她考驗他。這閨蜜和他簡訊聊了幾句,然後給她看,她便吃醋,質問他:為什麼和閨蜜聊得那麼親切。他便發了幾十條簡訊解釋和道歉。那之後,他和閨蜜有任何交集,她都要嫉妒得發瘋。

有一次,閨蜜看了他的QQ空間,她發現了,於是:

 

我瘋了。我抄起電話吼了她一頓,解釋什麼的也沒聽清。正好當時他一天沒回簡訊,我真的抗不住了,在班群裡刷了八頁「某某(男友名),我祝你和某某某(閨蜜名)白頭到老,風光大葬。」

班級同學以為我瘋了。

 

轉天,他對她說,他很煩,因為她總因為這事「磨磯他」。「我真的想飛進他心裡看一看,是不是我,有沒有別人。」

她在班級QQ群裡說「本人正式單身」,引好多同學圍觀,「其實我在乎的是他的想法」。

一次她又像以往一樣的猜忌,以為他又會來安慰她,沒想到他發簡訊給她說:「我不想扯這些沒用的事兒了,我想好好學習。」

於是她便趴到床上大哭。「我求他別走,他答應了。那一刻我覺得尊嚴盡失,我只為他如此卑微過。「

其它班的一個男生喜歡她,她夢到了他,然後告訴男友,男友很不爽。「我看到他吃醋,十分難過的樣子心裡並不開心,但至少知道他大概在乎我。」

坦白說,從日記中看到他倆這樣「磨磯」著,我都覺得很焦躁。但是,對於十二三歲的少年,我們還能有別的要求嗎?或者換言之,這不正是十二三歲少年戀愛中的正常表現嗎?

除了惱人的「磨磯」,還是有美好的時刻。特別是初二,她感覺他「熱情主動了許多」。

她寫到:「他變了一個人一樣,主動了很多,給我發甜美簡訊,說愛我,我感動極了。我十分幸福。我進入了幸福期!」

 

我離不開他的簡訊了,他總是叫我「寶貝兒」,現在每天都要看到這些來自他的簡訊,我才安心。

以前我不相信這個年齡有所謂的「愛情」,可是我現在知道,這就是愛了。

真想讓他抱抱。在他的微笑裡,我才有呼吸。

我想告訴他:我愛你,心跳多久愛多久。

 

她還記下了自己的初吻:

 

等等,讓我平復下心情。今天中午,我的初吻,沒了!中午我們走到街邊,我親了他臉一下,後來,我發現周圍沒有人,我就不由自主、順理成章地,抱著他的臉吻了下嘴唇。當時我也呆了。我本來打算寒假他陪我出來再吻的。可是今天腦子大概抽筋了。總之,我開心到瘋掉了!

我是上輩子積了多少德,才有他陪伴。我們地老天荒吧!

我愛他。我發誓執著到時光不朽!

 

這種「地老天荒」的誓言,幾乎所有戀愛中的人都說過。說的時候內心真的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

以這個女孩子為例,她在初三時便「移情別戀」了。曾經最擔心男友喜歡上別人,沒想到自己先喜歡上別人了。

她對初戀男友提出分手。男友被動接受,但過了很久還問她的閨蜜,那個男生對她如何。

這段愛情告訴我們:今天年輕人的愛情,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早。

創傷,因為性侵,還是因為「壞的性教育」?

 

她的第二段戀愛開始後不久,男友便說自己要考到省城讀高中。想到即將異地戀,她很難過,給他寫了200多張小紙條,精心摺疊了,準備他外出讀高中時送給他,讓他每天打開一張,每天讀一條。

我沒有逐一打開200多張紙條,只打開了20多張。這20多張分為三個主題:傾訴愛情,表達浪漫,嚮往未來。

(上圖:那200多張小紙條,長這樣。)

紙條寫到200多張的時候,她想:乾脆我也考到省城讀書吧,就可以和他在一起了。

造化弄人,結果是,她考上了省城的高中,他沒有考上。她也就沒有把這些紙條給他,因為感覺那樣會挺傷害他。

但是,這段愛情並不是美好的,以至於對她的心理健康構成傷害。但是,當她從這次創傷中療愈走出之後,她也變得成熟了。

要理解這段創傷,必須由她從小受到的性教育說起。在學習了賦權型性教育之後,她曾對自己的性教育歷程進行過一次分析,她寫到:

 

記憶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小學的時候,我在客廳看一部影視劇的碟片,裡面有一段男女主角接吻愛撫的情節,我非常好奇,所以重複看了一次。沒想到奶奶的房間開著門,正好看到了我正在看接吻的畫面。奶奶走出房間,略帶責怪的問我:「你這麼小怎麼能看這種東西!」,我沒來得及回答,奶奶便告訴了媽媽。媽媽雖然沒有疾言厲色的批評我,但我在她的神情裡分明讀出了責怪,她的欲言又止被我解讀成「你是個壞孩子。」我當時覺得非常羞憤,甚至情緒失控了,我覺得百口莫辯,我為我對親密和性的好奇感到羞恥,我大哭,並且把碟片掰碎丟進了垃圾桶。

 

許多人會認為,家長不給孩子講性,就是性教育缺失。錯了。像這位女孩子,她的家人其實在進行「壞的性教育」。這樣的性教育將性的羞恥感、罪惡感、汙名感深深地植入她的心中。而這將影響到她日後的親密關係。

她回憶到:

 

通過文學作品、網頁彈窗和網絡上各種各樣繁冗的信息,其實我已經基本了解了性交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我羞於承認。

初中的時候,班裡的男生開始湊在一起開「性」的玩笑,我基本都能聽懂,但是為了防止被認為是不純潔的,我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在有的女孩能聽懂黃色玩笑時,男孩們說:「XXX好黃!」而那些男生笑著對我說「你好純潔啊」的時候,我雖然佯裝生氣,但內心卻在竊喜,像是得到了讚揚。我希望自己是「純潔的」,「對性一無所知的」,這是社會對「美好女性」的要求。

 

這樣的價值觀,面對性侵犯,是怎樣呢?

不幸的是,她的第二任男友對她實施了性侵犯。她在自我分析中寫到:

 

第二任男友是一個非常非常垃圾的伴侶,包括語言和肢體暴力行為,朝我頻繁的索要錢物等,我們頻繁的爭吵和互相折磨。

在與他的相處中,我的底線一降再降,從擁抱接吻到令我不太舒服的撫摸,再到後來他強行的和我發生了性行為。我們初三畢業之前(那時我才15歲),他來我家裡找我,趁著我的父母不在家,強行和我發生了性行為。他當時買了保險套,顯然是已經計劃好了,而我的初次性經歷就在那個充滿著恐懼、糾結的中午以一種極度不愉快的方式發生了。

當時我的朋友們都在勸我分手,但是我一直沒有狠下心結束這段關係。原因在於,因為有了性關係,我內心覺得我無法與他分開,我不停的索要承諾,儘管他對我的態度很差,但我依然在內心期待他的成長和變化。性關係的出現像一個枷鎖,把我捆在了這段病態的關係裡無法掙脫。

我高中在省城讀書,每次回家都非常興奮,但是一回到家就面臨著需要和他發生關係的壓力。當時我的恐懼來源於給我「去權減能」的多個方面:不敢拒絕與他發生性關係,因為覺得他是我的男友,既然已經發生過關係,我沒辦法也沒有理由拒絕;我擔心被別人當成蕩婦,內心覺得非常恥辱,所以沒有膽量和勇氣跟任何人說起這件事來緩解內心的壓力;我的性知識掌握不到位,每次都會非常擔心是否會懷孕,總是提心弔膽;非常害怕被別人知道我有過性關係,被人認為是蕩婦,是低價值的人。

如果讓我客觀評價,我在與他發生關係的一年裡,很少有過情慾,經常無法進入,他會用唾液充當潤滑液,不顧衛生的用手指潤滑。我內心的恐懼、恥辱是伴隨著整個過程的,儘管在過程中會因為生理上的接觸出現一些情慾,但很快就被內心的壓力吞噬。那些性經歷對當時的我來說,無異於受刑。

我懼怕自己不是處女的事實被別人知道,懼怕蕩婦羞辱,儘管這些明明不是我的錯誤,但我卻承受著巨大的折磨。

這段感情的結束是因為高一下學期,對方出軌,我被迫結束了這段關係。結束之後令我更加無法接受,因為我不確定自己如何繼續談戀愛,不知道下一段親密關係裡對方是否會介意我曾經那麼小就和他人發生過性關係。

 

我們看到,日記主人從小受到性價值觀教育,直接影響到了她在發生性關係之後的態度和反應,她在親密關係中的忍辱負重,甚至在分手之後仍然影響著她的心理健康。以至於,高二的時候,她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幸運的是,她遇到一個好的諮詢師。

 

我試探性地向老師表示了我的壓力和恐懼,那次諮詢中,諮詢師的話是我的性觀念開始改變的開端。現在想想,那次諮詢是給我增權賦能的開始。諮詢師告訴我,令我不愉快的經歷並不是我的錯,是否是處女並不會對我的價值產生影響,性關係也不是拴住我與別人親密關係的枷鎖。

這對於我來說,至今仍然是一段非常疼痛的成長,這是一場痛苦的性教育,是我用自己一段時間內的心理健康換來的蛻變。

我在反思,如果我的性教育從一開始不是一場空白,不是一段自己模糊的探索,或許就有勇氣對對方說不,不被性關係牽絆住,不會迷失了自己的獨立人格,成為被性關係控制的人。

 

一件件悲劇證明:性教育,從來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增能賦權的性教育,才能夠真正幫助受教育者成長。

 

她牢牢地掌握了身體自主權

 

她給我的第三本日記,是2018年7月高考之後的。

我從中看到很多段短暫的愛情,但是,再也沒有看到 「地老天荒」之類的誓言,甚至也沒有看到她像以前那樣非常熱烈地愛一個人。

我請她幫我梳理一下這些愛情故事,她在微信上告訴我:

 

高三的時候有過一段短暫的關係。

高中畢業一個高中同學追我來著,我短暫的喜歡過他,也是無疾而終。

大學期間一段30多天的,後來是8個月的穩定戀愛,分手後和一個認識的朋友發生過一夜情,我心裡不太舒服,就沒有再繼續。

再後來是一段三十多天的短暫戀愛,然後就單身了。

 

我算了一下,好像第二任男友分手之後,又有了或長或短的六段感情。

我想,有人可能會說:看看,這個女孩子在性上受傷害了,所以她就隨意了。

這可以稱之為教科書式的汙名。

但是,我還是願意和她探討現在的性態度。

她告訴我:

 

在我有對性的了解開始,十幾年來,性在我心裡都充斥著不潔感。我的性價值觀改變從諮詢師的話開始,也受到了微博上很多女權博主的言論的影響。我開始明白自己的身體是由自己做主的,女性也可以享受性的愉快。

正巧我在大一時期想要和男友出去旅遊,於是我鼓起勇氣去和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嘗試著提起的時候,爸爸媽媽強烈反對,他們並不接受婚前性行為。我試著溝通過兩三次,從一開始他們態度激烈,轉變為願意聽一聽我的想法,最終尊重了我的想法。由於我開始正確看待性,所以我的態度相比之下更加坦誠。我甚至覺得,我給父母進行了一場性教育。

誠然,儘管是現在為止,父母和我的性觀念也依舊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我仍舊接納他們的想法,但也會堅持我的性的看法。接觸了賦權型性教育之後,我更加認同了現在的想法。給予受教育方能量和支持,才能讓人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能力對待和處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現在,我認為性是一件美好且正常的事情,可以大方地討論,不用覺得害羞。

 

所以,我欣慰地看到,現在的她已經有了身體自主權的意識,有了賦權型性教育關於「自主、健康、責任」的價值原則。我們的性教育,不應該僅是使女性知道「說不」的權力,還應該培養她們「說是」的權利。在這位日記主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一點。

我們不能夠因為她曾經被剝奪的「說不」的權利,否定她現在自主的「說是」的權利。

在她的微博上,她寫下過這樣兩句話:

「我坦然承認我有性慾,我就是『蕩婦』,不是放蕩的蕩,是坦蕩的蕩。」

「我們就應該去除女性稱呼的汙名化,我就要驕傲地說自己是個好老娘們,我喜歡的女性,大家都是好老娘們!」

 

回顧她的情愛歷程,由少年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創傷,我在想:如果她一開始就可以接受到好的性教育,包括性別教育、戀愛教育,是否可以避免掉很多創傷呢?

她是幸運的,完成了心理康復,對自己增能賦權了,但是,有多少同樣經歷的女性,沒有這樣幸運呢?

 

方剛給讀者朋友的話:

我期待更多的朋友,願意捐出日記給我收藏,我也將做這樣的分析和解讀。每個人的日記風格會各不相同,但這都是最真實的,也是最豐富多彩的人生!分析與解讀將陸續發布在「學者方剛」公號。

也許,經過我的解讀,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願意捐日記給我的朋友,可以直接加我個人微信:shiyingzhangda

我也將自己青春期的日記整理出版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喲:

相關焦點

  • 方剛:我看了她大學4年的愛情日記
    關注「學者方剛」,不僅有性教育,還有詩歌 背景介紹: 幾天前,我發布了要收藏別人日記的公號文章(點擊了解),收到的第一本日記,被我編為01號。 決定收集別人日記的時候,我還不知道要做什麼。
  • 方剛:我想收藏你的日記,可以嗎?
    關注「學者方剛」,學習有靈魂的性教育 、、 以日記換日記,你敢嗎? 方剛 昨天,我在朋友圈發了自己新書的廣告。
  • 【更新完畢】施琪嘉:從出生到死亡——基於生命周期的電影心理諮詢50講
    >所以,心理諮詢室就像一個小型電影放映廳而電影放映廳則像一個被放大的心理諮詢室 觀看電影時,導演和角色為我們賦予意義而我們也基於自身經驗為角色創造新的意義在諮詢中,心理師幫個案找到意義的過程也是他被個案意義化,領悟治療真諦的過程 如果說看電影
  • 帶著金剛石做第一次心理諮詢
    我姓王,(我現在稱她為來訪者)是江老師介紹我找你的。我:(我稱自己為諮詢師)是我,知道了,有聽江老師講過,聽您這說話的口氣挺急的,您找我是?來訪者:我吧,遇到一些問題,我自己心理解不開,想找你幫我解決。諮詢師:這些問題困擾了您多久了?來訪者:都兩年多了,太折磨人了。諮詢師:哦,兩年了?
  • 少男少女——《念念手記》觀影筆記 04
    春樹一輩子都忘不了這個口香糖此時的春樹並不知道,在多年後他將參加這個朋友的婚禮。並且在婚禮前,這位朋友還會給他一個口香糖。02櫻良同學痊癒後活力滿滿。他答應櫻良自己會在櫻良死後去看她的共病文庫。當時的春樹以為櫻良會病死,便答應櫻良自己會在她死後看她的共病文庫。不想櫻良的病好了,卻死於意外。04
  • 自嗨轉剛需,哪些App率先躋身網際網路+心理諮詢賽道?
    簡單心理的介紹上這樣寫道:「有點意思的心理科普&老被誤會的心理諮詢。」創始人簡裡裡(真名:李真)曾是大學老師,任教6年後她決定辭職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就在新媒體上做一些心理諮詢科普的東西。在此期間,她經常收到關注用戶的付費諮詢需求,也由此看到了心理諮詢行業的信息不對稱。2014年初,她來到矽谷投資人Tim Draper的Draper University,在課程結業前,簡裡裡拿到了Tim的投資,隨後回國創辦簡單心理。基於在微信運營方面的經驗,簡單心理被打造成一個有趣的心理諮詢平臺,它的slogan是「找到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
  • 方剛:兒童文學,無須迴避情慾描寫
    原創 方剛博士 學者方剛關注「學者方剛」,感受知性魅力兒童文學,無須迴避情慾描寫!方剛近日,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幾位兒童文學作家受到指責,他們作品中的情慾描寫受到批評。
  • 方剛:給臺灣「裸體書」的序
    ——《裸體為什麼需要理由》序方剛張隆基先生去世3周年之際,此書得以出版。在我看來,這是臺灣裸體主義者(天體主義者)在對張隆基先生說:看,我們一直在努力!高雄市性健康協會常務理事林宛瑾小姐約我作序。
  • 來自心理學家的建議:如何修復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
    導讀: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是二次傷害通過本文,讀者們可以了解到以下心理學信息和知識:性侵的類型及發生頻率;性侵造成心理創傷的形成原理(生態學理論角度);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哪些症狀?如何降低性侵造成的心理創傷強度?呼籲社會對性侵受傷害者給予足夠的自由空間。(全文共計3000餘字,預計閱讀時間約3分鐘)性侵的類型有哪些?
  • 健康周刊|線上心理諮詢靠譜嗎?海南心理專家:並非萬能
    ■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每當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張曉(化名)就會打開手機App中的一款心理諮詢軟體,花50元錢,撥通心理服務平臺的傾訴熱線。話筒對面的「專家」會傾聽她的煩惱,緩解她的煩躁情緒。「狀態突然不好的時候,可能沒辦法及時找到心理諮詢師,傾訴熱線或許可以幫助我度過一些難關。」  時下,像張曉這樣有線上心理諮詢需求的人群不在少數。
  • 她死了,死於性侵,一場社會性的謀殺
    在她離世一周後,她的父母證實這本書是林奕含的自傳,因為多年前來自老師的誘姦,林奕含才陷入抑鬱症不能自拔,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少網友都表示,第一眼見到她,覺得她好美,無法想像她破碎過。所以我寫的時候會有一點恨自己,它有一種屈辱感,我要做的不是報導文學,我無意也無力去改變社會的現況。我常常對讀者說:當你閱讀時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當你閱讀時感受到了美,那也都是真實的。16分鐘的獨白,林奕含闡述了自己創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理念,以及寫作中的心路歷程。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幫她走出邪教
    在挽救工作中,如果恰當運用一些心理諮詢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儘快與習練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並且在溝通中,讓習練者領悟得更快、更深。下面以我最近運用一些心理諮詢技術成功轉化陳某(女,65歲,四川省成都市某郊縣村民)的案例來加以說明,並請同仁們指教。  一、有效運用沉默技術,建立對話平臺。
  • 【奇葩日記05】千字筆記八百皮,蕪湖大司馬
    對於大司馬的直播,貼吧網友是這樣說的:「千字筆記八百皮,還有兩百全是哇」>雖然CC戰隊沒能完成大司馬的夢想,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幾近解散了,但在這期間,大司馬還是收穫了不少驚喜,在2013年的G聯賽上,大司馬率領的CC戰隊曾經爆冷擊敗了黑暗王朝OMG,要知道,當時的黑暗王朝幾乎是無敵的,雖然在後來的4強賽上不敵WE戰隊,但CC戰隊算是讓全國的英雄聯盟玩家知道了蕪湖大司馬這號人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考試難嗎?考證就可以做心理諮詢嗎?
    而目前除了科班學習(通過學歷教育學習心理學)之外,心理諮詢師培訓比較受到業界認可的,就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諮詢師培訓及考試。那麼中科院心理諮詢師的考試難嗎?其中基礎理論包括:心理學概論、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心理諮詢概論;操作技能則包括:諮詢理論、心理評估、諮詢基本技能、諮詢方法。考試滿分為100分,60分合格。根據近幾年考試合格率來看,課程上只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完成老師的作業,考試通基本沒有問題。當然如果考試確實沒有通過的話,也不用太擔心。兩年內可參加重考,費用只需要150元。
  • 她被譽為「賽西施」,被性侵後嫁給窮醜男,身邊人做了幫兇!
    尤其是女人,一定要從小教育人身安全永遠處於第一位,女人較之於男人,受到最多的侵害就是性侵以及由性侵引發的更嚴重的悲劇。姑娘雖然生得美,命卻苦,她的出生直接帶走了母親的命,她有兩個哥哥,按說兩個哥一個妹妹的組合,這個妹妹往往是得寵的。而她很不幸,因為她的父母感情好,因為她的出生直接導致了母親的死亡,父親對她一直心生怨氣,從小就不待見她。於是她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親一直沒有娶到老婆再婚,心裡對她也始終不疼愛。
  • 肅南:校園「心理諮詢室」成學生「心靈驛站」
    肅南:校園「心理諮詢室」成學生「心靈驛站」 2021-01-08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浦婦兒中心「心妍驛站」心理諮詢室即將對外開放
    青浦婦兒中心「心妍驛站」心理諮詢室即將對外開放 2021-01-14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妮日記》▏閱讀•育心•啟心
    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一家與四位猶太人,為了躲避德國納粹黨的迫害,被迫躲進父親辦公樓頂上的倉庫裡,並在這裡度過長達兩年的生活以及情感的點點滴滴。二戰結束後,安妮的父親整理並出版了這本日記。它已成為現今流傳最廣的記錄猶太人被屠殺的文字之一,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 她在真人秀裡被性侵,成為節目賣點
    《Big Brother》節目設置裡有一個「日記房」,是個進行個人採訪和意見收集的私密空間。事發後的第二天,節目組將普拉多關進這個房間,並在大屏幕上播放她被性侵的全過程,普拉多當場情緒崩潰。她捂住臉,顫抖著哀求節目組關閉視頻,放自己出去,但節目組始終無動於衷。甚至當她出現乾嘔等生理不適反應,節目組依然任由她在「日記房」裡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