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周欣怡
圖/主辦方提供
今天(12月16日),國內首部兒童探索高原紀錄片《辛巴奇遇記》在愛奇藝開播。(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12月15日,該片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成舉行了線上發布會。發布會上,該片聯合出品機構製片人寧玉琪、劉雪瑩分別對《辛巴奇遇記》進行推介分享,導演徐承華(老極)還特意分享關於《辛巴奇遇記》背後的創作歷程以及影片的故事。
導演徐承華(老極)分享拍攝故事
該紀錄片由愛奇藝、清風徐徐、極境元素、美霖文化聯合出品,共5集。紀錄片裡真實講述了一個曾去過南北極和30餘國的8歲男孩辛巴,在2020年前往「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旅行與學習。
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親子陪伴的理念下,該片從孩子成長學習的角度生動展現了雲南、四川、青海、西藏地區的自然風光、民族風俗、極限運動、動物植物等精彩故事,為觀眾呈現一個孩子眼中的美麗世界;同時也為中國父母提供了關於多元教育方式思考與親子關係相處的方法。
首次推出旅行教育類紀錄片
8歲主人公辛巴出生在一個旅行家庭,在3歲時想去看北極熊,父母帶著他歷時185天到達北極,之後又縱穿南美洲到達南極。作為國內年齡最小到達南極的中國人,此次,他來到自己的祖國探索。
在60天的旅行路上,他登頂了5396米的哈巴雪山、挑戰漂流川西大河、參加理塘賽馬節、拍攝野生動物、保護珍稀植物等,辛巴與探險家、攝影師、植物學者、藏族孩子、畫家等等一起發生的相遇故事也帶著觀眾走進他別樣的人生。
片中主人公辛巴(中)
而辛巴在旅途中也經歷了放棄與堅持,挑戰與困境,父子間衝突矛盾,並逐漸成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內心強大、懂得愛與尊重的孩子。
紀錄片《辛巴奇遇記》由辛巴的爸爸徐承華(老極)擔任導演。他從父親的角度在孩子出生時就進行拍攝,之前曾拍攝辛巴前往北極的紀錄片《別叫我寶貝》,到南極的《南極學前班》。在中國教育變革期的今天,眾多父母認識到只追求「試卷分數」,孩子們將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繼而追求多元教育與培養孩子綜合素質的背景下,該片是首次推出的旅行教育類紀錄片。
《辛巴奇遇記》由10人拍攝團隊在青藏高原上跟蹤拍攝60天,行程11000公裡。
展現青藏高原的特色風光
影片中拍攝選址選在青藏高原。第一集《雪山·雪山》講述辛巴途徑原始森林、青石板、黑石崖以及海拔4900米的雪線;第二集《大河之歌》追隨著名探險家王冰來到黃河的源頭;第三集《雪豹在哪兒》來到青海玉樹和昂賽野外;第四集《馬兒與少年》來到理塘;第五集《尋寶記》來到海拔4600米之上的香格裡拉高原生態區。
《辛巴奇遇記》海報
這五集紀錄片分別從哈巴雪山、黃河、雪豹、賽馬少年、珍稀植物,從高山、大河、動物、植物、人等多角度向觀眾展示真實的、美輪美奐的青藏高原,同時呼籲觀眾了解祖國的大美河山,呼籲更多人走進西部的壯闊世界,並引導觀眾對青藏高原上生態環境、人文傳統、地理資源等產生尊重與保護。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零零後》導演——張同道老師讚揚紀錄片《辛巴奇遇記》在教育、兒童成長方面起到的重要意義。他表示,「孩子的童年是不能重來的,那些記錄孩子的成長的影片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辛巴奇遇記》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優秀紀錄片。」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黎存根
審籤丨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