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作品展於6月21日-7月20日在798映畫廊展出。我們將在微信公共平臺選登一系列獲獎參展作品,今天第八輯為大家帶來哈薩克族攝影師巴哈提汗·阿賽提的作品《穿越諾爾特山》。
穿越諾爾特山
圖、文/巴哈提汗·阿賽提
諾爾特大阪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境內的杜熱鄉夏牧場,該處是本縣草質很好的高寒牧場,也是杜熱鄉阿勒泰哈薩克羊的出名地。很多年來,一直想在諾爾特大阪拍轉場,但因夏牧場沒有任何聯絡方式,所以很難摸清轉場的情況,一直沒有拍成。
2012年8月底,我終於實現了願望。這一天,到縣牧辦租了一匹馬,第二天一個人一大早騎馬就出發了。走了一天的路,天快黑的時間才趕到目的地,住在了牧民馬合沙提家裡。聊了好一會兒才熟悉,他們說「你來的正好,明天牧民就開始轉場」。吃過晚飯,開始睡覺,沒多久天開始下雨,整整下了一個晚上,早晨雨才停。這時,牧民轉場開始出發了,過了不久又開始下雨,轉場的牧民在傾盆大雨中沒地方避雨,哭的孩子,叫喊的羊群,還有滑倒的駱駝……有些牧人開始支起簡易帳篷,只有馬合沙提家沒有拆氈房,我在屋裡避雨,整理了攝影包,待雨停後出發。
這時屋外天氣很冷,很潮溼,有些牧人帶著孩子及家人,淋雨凍得受不了,在路過馬合沙提家時進來喝奶茶,之後再上路。
氈房到處漏雨,穿的衣服、吃的囊、蓋得被子全都溼透了,我們不停地架火。熱情好客的馬合沙提不願意讓我這樣,宰了一隻羊來款待我。後面雨變成了雨夾雪,感覺到再也見不到太陽了,到處都是霧蒙蒙一片。這樣雨夾雪的天氣持續了三天三夜,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經歷。牧民們說夏牧場轉秋牧場這個時間段裡,天氣變幻莫測,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天漸漸晴朗起來,我高興的背上攝影包,騎上馬跟隨駝隊開始了這次轉場。接近中午時,駝隊來到了海拔3200米的諾爾特山,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陡峭的山上有一條寬約1米的小道,據了解是牧民們歷來自己修建的山路。駝隊謹慎的前行著,盡然有序。諾爾特大阪北坡大概60-70度,44個盤山道,只能一個接著一個向前走,互相讓不開路。在陡峭滑坡的路上男人們騎著馬、牽著駝隊,女人們抱著搖籃(搖籃是嬰兒睡的床),老人們跟著駝隊的,這就是勇敢的遊牧民族哈薩克人。
哈薩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之一,他們勇敢強悍,能歌善舞、騎術高超,現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每年九月哈薩克人浩浩蕩蕩地從海拔較高的夏季牧場向秋季牧場遷徙,最後到達400公裡以外的越冬地,像他們這樣的傳統轉場生活已經延續了3000年左右。
早晨一大早起來準備出發,小孩睡不好
跟著駝隊出發
常常遇到雨雪天氣是正常的
趕著羊群前行
海拔3200米的諾爾特山上
男主人山上休息
等待排隊下山
冰川上
羊群下山
牧民家的孩子從小騎馬
攀山越嶺
陡峭的山坡路
趕牛的老人
路上摔死的馬
諾爾特湖畔
美麗家園
穿越阿爾泰山的冰峰雪嶺
冰雪的路要謹慎
到達山頂休息互相打個招呼
長長的駝隊
千年牧道
________
作者介紹:
巴哈提汗.阿賽提,哈薩克族,1971年出生。新疆攝影家協會會員。
展覽信息
映藝術中心/映畫廊正在展出
故鄉的路
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作品展
參展攝影家:阿拉騰胡義嘎、艾爾肯·塔西鐵木爾、艾熱提·艾沙、巴哈提汗·阿賽提、寶音、戴白古拉、戴雲良、德戈金夫、海洋、庫爾班江·賽買提、李植森、馬鑫、納建忠、納日松、蘇德夫、蘇呷此色、許雲華、葉爾江·木哈買提、扎西羅丹、張兆增
策展人:那日松
展期:2015.6.21 - 2015.8.2
地址:798藝術區七星中街映藝術中心/映畫廊
由映藝術中心/映畫廊和思源攝影基金聯合主辦的2015首屆「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旨在發現、鼓勵和支持優秀的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家,促進中國少數民族攝影的發揚光大,並以此影響和推進中國本土民族文化的多元發展。經過了4個月的徵稿和1個月的評選,最終評選出了20位參展攝影師,他們分別來自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傣族、拉祜族、彝族、藏族、達斡爾族、哈薩克族等多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攝影家艾熱提·艾沙獲得了「少數民族攝影師大獎」,蒙古族青年攝影師德戈金夫獲得了「少數民族青年攝影師資助獎」。
2015年6月21日,北京798映藝術中心/映畫廊將舉辦《故鄉的路——中國少數民族攝影師獎作品展》。本次展覽將展出20位攝影師的200多幅作品。這些攝影師們作為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用相機記錄了家園的瞬間或變遷,在鏡頭中傾注了他們對家鄉故土的關注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