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特殊的官職,300年間只有兩個人擔任過,且最後都當上皇帝

2020-12-22 情懷與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尚書令是一個重要的官職。尚書令始於秦漢時期,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但是,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尚書令的權力在漢朝時期實現明顯增長。特別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尚書令可謂分走了部分丞相的權力。比如蜀漢丞相諸葛亮去世後,他的繼承人蔣琬就擔任尚書令一職。隋唐時期,尚書令為尚書省長官。

在三省六部制之下,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長官,都可以稱之為宰相,所以尚書令作為尚書省的長官,自然可以稱之為宰相。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接近300年的歷史中,只有兩人曾擔任過尚書令這一官職。更為關鍵的是,擔任尚書令之後,這兩人最後都當上了唐朝皇帝。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分別是誰呢?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之前,曾擔任上述兩一職。義寧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在唐朝正式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作為唐朝歷史上第一任尚書令,也即作為尚書省的長官,李世民得以參與朝政的處理,從而培養更多傾向於自己的勢力。當然,更多的時間內,李世民還是在外徵戰,為唐朝一統天下而立下赫赫戰功。在此基礎上,戰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無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形成了衝突。而這,直接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爆發。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秦王李世民被唐高祖李淵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正式即位,年號貞觀,是為唐太宗。對於唐太宗李世民,不僅其曾經擔任的尚書令一職空缺,李淵特別為李世民冊封的天策上將,自然也沒有人敢擔任此職。

不過,到了唐朝中期,尚書令一職終於出現了第二位人選,此人就是唐德宗李适。根據《新唐書》、《舊唐書》等史料的記載,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長子。李适最初被封為奉節郡王,對於李适來說,即位之初經歷了堪稱唐朝歷史轉折點的「安史之亂」。

寶應元年(762年),李适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雍王,在名義上統軍平定安史之亂。公元763年,李适被拜為尚書令。對此,在筆者看來,擔任尚書令這一官職,已經意味著李适即將被冊封為太子之位了,因為他之前擔任此職的就是李世民。果然,到了廣德二年(764年),李适被立為皇太子。大曆十四年(779年),李适正式即位,是為唐德宗。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力走向衰落。對此,唐德宗李适在位初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格限制宦官,並通過一系列手段來恢復國力,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唐德宗李适在位後期發動削藩戰爭,並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沒能將中興的氣象延續下去。由此,在唐朝接近300年的歷史中,只有唐德宗、唐太宗這兩位皇帝擔任過尚書令一職。因為這一情況,其他重臣自然是不敢覬覦這一官職。

最後,《新唐書·郭子儀傳》中記載:子儀至自涇陽,恩賚崇縟,進拜尚書令,懇辭,不聽。詔趣詣省視事,百官往慶,敕射生五百騎執戟寵衛。

廣德二年(764年)十二月,安史之亂被平定之後,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從唐代宗的角度來說,這是因為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了大功,所以才想冊封他尚書令這一官職。在郭子儀第一次拒絕之後,唐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

對此,郭子儀也解釋了原因:「唐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之後的唐德宗李适)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面對郭子儀的這一回答,唐代宗也不好再勉強郭子儀了。連郭子儀這樣的重臣都不敢擔任尚書令這一官職,說明在唐朝歷史上,其他大臣自然對尚書令非常敬畏了。在唐朝之後,尚書令在五代十國時期成為虛職,成為榮譽官職。元朝時期,尚書令時置時廢,為相職。

相關焦點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而且就這三種官職在唐朝的發展來看,節度使是伴隨著行軍大總管和都督的沒落而產生、發展和強大起來的,以至於後來擁兵自重,造成部分藩鎮格局。三者之間,單純就軍權來說:行軍大總管權力最大,官職最大,節度使次之,都督最小。如果看綜合權力,則節度使的權力是最大的,要不也不會在安史之亂中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中國古代官職中,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很弱的有哪些?
    事實上,只有這些士兵來到京城進行服役之時,這個所謂的最高長官才對其擁有管轄權。此外,在唐朝時期,就算是出現了外地入侵的情況,這位衛府大將軍也不會有統帥軍隊的機會。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的皇帝都會選擇任命一個三軍統帥去統領這部分府兵與敵軍作戰。也就是說,不論是在無戰亂之時,還是在作戰之時,衛府大將軍都是一個無用的官職。
  • 「節度使」在唐朝是個什麼樣的官職?為何總能引發戰亂?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中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王朝。後人都稱唐朝為大唐盛世,可以看得出來唐朝的實力有多的強盛。唐朝時間,唐朝時期積極發展對外交易,加強各國的交流學習,社會,經濟,文化各種各樣。並且在文學方面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經典名家,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顏真卿吳道子等都是唐朝著名人物。就連當時的日本也遠渡而來,學習唐朝的文化。其實我們現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東西,也有一部分是從唐朝延傳下來的。可見唐朝影響的深遠。這麼鼎盛的一個王朝,那麼他最後是怎麼滅亡的呢?
  • 狄仁傑的最高官職,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說出來很難信
    狄仁傑刑偵方面他不僅屢破奇案,且無一錯案。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恐怕你大部分都沒聽說過
    清朝的正一品主要是一種榮譽頭銜,總共只有七種。 有不少大臣在生前得不到這個榮譽職稱,死後才被追贈。因電視劇而走紅的一些清朝名臣,往往也不是正一品。 比如兩袖清風的于成龍。于成龍最後的官職是兩江總督,總督是從一品。他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這也是從一品的頭銜。
  • 大清一特殊官職,權力在皇帝之上,276年僅2人任過此職,分別是誰
    自古以來,在封建的王朝中,最為尊貴,且擁有著國家最高權力的人,莫非皇帝。天子掌國政,將國家的最高權力拿捏在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情,但是,在歷史上,倒是有過這麼一個官職,所擁有的權力比皇帝都要大,這個職位被稱作是「攝政王」。
  • 唐朝的三品官,已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職?
    由此,從這種種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唐朝的品級真的是很珍貴,不似清代那樣的泛濫,因此唐代三品官屬絕頂級大佬,這句話所言非虛,畢竟終唐一朝,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他們多是三品,甚至是只有四品。到這裡,很多人就想知道,唐代,一品、二品這個比多數宰相的品級都要高上許多的,他們都是何等的角色。
  • 在「玄武門之變」前,唐太宗李世民擔任的哪個官職權力最大?
    從唐朝統一天下到「玄武門之變」爆發之前,李世民擔任的主要官爵分別是:秦王、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那麼在李世民當時這一長串的官爵頭銜之中,哪個官職實際權力最大呢?秦王雖然是等級最高的爵位,但李世民是皇帝嫡子,秦王的爵位沒什麼特別的。
  • 盤點古代最霸氣的十大官職(封號),第十個還能再搞笑點嗎?
    為了整合各省力量對流寇進行圍捕,崇禎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設立一名總督,管理情況惡劣的幾個省份的軍務,全盤負責該地區的剿滅任務。這些總督有管理五個省的(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四川),如洪承疇;最誇張的時候,有管理七個省的(陝西、河南、四川、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北),由著名的將領孫傳庭擔任。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品級有別於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借用《康熙王朝》孝莊的一句話:  「三品官,多如牛毛,在這個京城你扔塊石頭,都能砸中個紅頂子」,  而在清朝能帶的起紅色珊瑚珠的頂子只有一、二品官,可以說清朝的品級是最不值錢的,相比隋唐,清的一、二品官就是一個「爛大街」的東西。
  • 為什麼唐朝的將領中只有一位天策上將?他的身份和功績都無法想像
    為什麼唐朝的將領中只有一位天策上將?他的身份和功績都無法想像我們常用「九品芝麻官」來形容一個人權力極小,在古代其實真的就是這樣,有品級的官員中九品最小,如果九品還不到那就不入流的官員了。而官員的品級制度由來已久,每個朝代也都不完全相同,但是大體上差異不是特別大。
  • 古代官職中的特殊存在:可攜帶武器覲見皇帝,晉升之路異常順利!
    而為了保護在深宮中的皇帝安全,侍衛這個職業就油然而生,侍衛這個職業最早記載是在漢代時期出現的,當時侍衛是身兼數職的,既要保護皇帝的安全,還要伺候皇帝的起居生活,後來才被改成單獨保護皇帝的武官官職。在歷史上,侍衛這個職業的稱呼很多,而且不同朝代,衍生出來的職業劃分也是不同的。
  • 李世民23歲擔任的「天策上將」,放現在什麼官職?這官現在美國有
    巔峰的大唐盛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唐太宗的光輝。這位千古一帝手下,文有房謀杜斷,武有二李爭輝。很多人都認為唐太宗的成功,來自於他的知人善任,虛心納諫。皇帝的頭銜太過耀眼,麾下的文臣武將又過於傑出,讓唐太宗自身不世出的文韜武略往往被人所忽略。
  • 三國令人聞風喪膽的官職,曹操和諸葛亮都擔任過,不是丞相
    三國時期,有很多的權臣,他們的權利幾乎大過皇帝老兒,而擔任過「丞相」這個百官之首職位的兩個大家非常熟知的人物,「曹操、諸葛亮」更是擔任過一個在三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職位——司隸校尉。「司隸校尉」大家聽起來或許不是特別的了解,它是在兩漢和三國時期,聽起來便是最令人恐懼的職務,它不僅可以左右各大官員的生死,更是將司法的大權僅僅的握在了手中,那個時候的人們都給這個官職扣上了一個名如其職的詞彙「活閻王」。
  • 這些重要官職的讀音可別念錯,一起了解一下
    在幾千年的古代歷史裡,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湧現了許許多多的王朝,從而產生了數不清的官職名稱。隨著文化的進步、時代的變遷,許多官職名字逐漸被淘汰、被取消、以至於後世的人們對其中的讀音不甚了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歷史第八期,認識古代官職的正確讀音。
  •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聖呢
    熟知歷史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在我國曆朝歷代,一品官的獲封是非常艱難的,除了剛建國的開國功臣,之後很難有官員再升到這個位置。因為這些官職到最後都變成了虛職,甚至是死後得到皇帝恩寵的一個標誌。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都認為皇族擔一品官已經體現不出皇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專門設置了超品的等級,上至親王、下至輔國公,皆位列超品。
  • 李世民曾經當過的「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
    李世民是靠「玄武門之變」當上的皇帝,開創了彪炳史冊的「貞觀之治」。而引發「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則是李世民在統一天下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威脅到了李淵和李建成的地位,這點從李世民當時的爵位官職就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在唐高祖時期擔任的主要官職是: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爵位為秦王。大家對於「天策上將、領司徒、尚書令、秦王」這些官爵並不陌生,那麼「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到底是什麼官職呢?漢武帝建立「內外朝」制度後,原來只是皇帝秘書的「尚書」逐漸發展成為朝廷實際上的宰相。
  • 古代品級不高的一個官職,權力卻很大,連皇帝都敢管
    在古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絕對的權威,他掌管著全部人的生殺大權,再得寵的妃子,再得力的大臣,只要觸犯了皇帝的利益,或者惹怒了皇帝,都有可能在旦夕之間從座上賓變為階下囚。在皇權社會,即便官職高如宰相,也得對皇帝俯首稱臣。
  • 唐朝最後的忠志之士,一生忠義無雙,結局卻異常慘澹
    唐朝是我們封建王朝裡面最強大的王朝之一,她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文化,讓整個世界都為它矚目。然而仔細看,她的榮光之下卻是數位果敢忠義的人所匯聚的點點星光,這樣的人我們稱呼他們為忠志之士,他們也一肩挑起了我們民族歷史的重任。
  • 貞觀之後沒有尚書令只是因為唐太宗本人當過這個職務嗎?
    但從唐朝貞觀之後,尚書令在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尚書省的實際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省左右僕射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唐太宗在登基前當過尚書令,所以才不許其他大臣擔任尚書令。但歷史真的是這樣嗎?很多皇帝在登基之前都曾經擔任過各種官職,比如宋太宗在登基前曾長期出任開封府尹,這些官職並沒有因為曾經由皇帝擔任而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