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冰室野乘》中記載到勤儉一生的道光皇帝想吃的片湯要一萬六千兩白銀,補一件龍袍需要三千兩白銀。都說道光是中國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那為什麼內務府有這麼大的開支呢?今天易文老師就帶你一起聊聊道光年間的那些事。
我們都知道自從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以來,官場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腐敗問題,輕則壓榨百姓,造成不良風氣,重則朝局動蕩甚至造成一個王朝的覆滅。可以說古往今天各種腐敗問題比比皆是。哪麼為什麼清朝尤為突出呢?它又是怎麼走向滅亡的呢?一個節儉的皇帝是怎麼讓清朝腐敗到那種程度的呢?其實在清朝以前,官員貪的也不過是百姓的錢財,但是清朝卻有一個特殊的官僚機構敢剋扣皇上的銀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內務府。內務府於順治時期建立,專門管理皇室事物,由當時的宦官主管,稱為十三衙門。到了康熙年間才改名為內務府,為了防止宦官專政由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才管理。但是康熙為了鞏固皇權,導致這特殊建立的內務府只有皇上一人管理。看似很好的舉措卻為後來埋下了禍根。
就是因為內務府只受皇上的管理,所有即使有貪汙,大臣們也沒有辦法彈劾。到了道光年間,更是出現了一碗片湯一萬六千兩白銀的事情。就這驚人的物價,讓道光想不節儉也不行啊!道光在位的這三十年總共的開支都沒有超過五千萬兩,要知道當時慈禧每年的開銷都是三十多萬兩以上,據說她吃一頓飯就要上百道菜,吃不完的就倒掉,洗澡的時候用一百多條毛巾,而且只使用一次。就這還不算過年過節的銀錢,歷朝歷代的皇帝開銷更是比道光高的多得多啊!就連當時內務府的最普通的一個包衣都能在京城購置房產地產,至於內務府的總管大臣更是在冬天的時候每天貂裘都不一樣,由此可見這裡面有多大的油水了。雖說道光皇帝也想整治改革內務府,奈何因為牽連眾多最終還是無計可施啊!
說完清朝皇家事,再說說當時的官員吧!畢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可不是空穴來風啊!乾隆年間的和珅可以說是將腐敗發揮到了極致,他收取巨額賄賂,貪汙受賄竟達到了八億兩之多,一級一級的收取最後落到了老百姓的頭上。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這位大清第一貪官比國庫還富有,甚至皇帝用錢還要向和珅借錢。就這樣清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黨營私、搜刮民脂民膏、賣官鬻爵、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人。後來的八旗子弟又坐享其成遊蕩於酒家戲院,豪賭成性入不敷出,更是加重了當時清朝的腐敗。
雖說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採取了各項措施抑制吏治腐敗,甚至明確規定朝廷官員吃穿用度的標準,嚴禁奢靡僭越,但由於這些措施其並未觸及吏治腐敗的根本原因,導致官員貪汙腐敗的問題愈演愈烈,直到清朝滅亡。
這裡是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國學文化,那就關注朝運萊,關注易文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