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載入南音模式,「南音雅藝攝影巡展」廈門Hitel專場今日開啟!

2021-02-19 聯發文創


年末歲初的疫情,席捲了整個世界,新冠肺炎直接中斷了公共空間與人的互動。往日的「物理交往」轉化為線上生活的「可摺疊距離」,快速和高效的節奏在隔離期間不再那麼重要。

人們也開始審視「親情、友情、愛情中保持耐心」的各種議題,疫情也為社科、人文、藝術的從業者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經驗,去思考日常與藝術的關係,去重建作為個體時刻保持表達的最佳方式。


在閩南,南音是一種熟悉的城市聲音。

它作為一種音樂載體在2009年被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旅居海外的閩南人而言,是不可割捨的鄉音。

博爾赫斯在《另一個,同一個》的序言裡寫道,「就音樂而言,實質就是形式,我們能夠敘說一個短篇小說的梗概,卻不能敘說音樂的旋律。「如其所示,若不能以立體可見的語言載體表述音樂本身,那麼音樂還可以用什麼樣的形式來玩呢?

形、聲、色、味、觸……視覺,作為人的五感之首是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攝影才會成為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之一。攝影,在南音雅藝的傳播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是向大眾直接傳遞南音審美的主要途徑。

這個六月中下旬,Hitel的好朋友南音雅藝,以「攝影」為緣由,從六百多張照片中,甄選三十三張照片作為攝影展品在Hi Space中呈現。同時通過現場的視頻設置,展示來自不同地域的南音雅藝同學的習作。

蔡雅藝

南音傳承人。

與南音結緣三十餘年,創辦南音雅藝機構,致力於南音的小眾推廣,也曾將南音帶到維也納的金色大廳。近年來,南音雅藝以公益行為推進南音的傳播與傳承,在全國多地開展南音小型活動,如「南音雅集」、「南音講座」、「跨界對談」等,獲得了青年朋友們的喜愛與支持。在國際上,南音雅藝多次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把南音帶到美國、義大利、瑞士、德國、荷蘭等地,深入國際文化交流。

【1】

主題:傳統音樂與獨立音樂——《庚子大雨》的三個分身

對談:蔡雅藝、葉隱、高飛

⏰ 6月20日(周六)晚8點

主持嘉賓:劉小雨

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碩士

嘉賓簡介


葉隱、高飛


BLACKDOG樂隊,一支潛於南方的獨立樂隊。今成立兩年有餘,創作數十首歌曲,2019年受邀為《平原上的夏洛克》製作電影推廣曲。樂隊成員葉隱亦是三研設的主理人,為Hitel酒店項目輸出了品牌策略與視覺設計。

  


   △以通用符號作為 Hitel品牌識別與導視系統

【2】

主題:【語言、詩歌與翻譯——關於泉腔、梵語、英語】

對談:蔡雅藝、蕭興政先生、許可先生

⏰ 6月21日(周日)下午3點 

主持嘉賓:陳簡

職業畫家、獨立策展人


嘉賓簡介

蕭興政先生

英文筆名X. Z. Shao,中英雙語詩人。執教於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主講「英文詩歌閱讀與創作」和「新聞英語聽力」等課程。多次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刊物English Today上發表英文詩歌、散文和論文。

         

2004至2005年,翻譯了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和英裔印度女詩人勞倫斯·霍普的《印度悲情曲》。長期對文學、藝術、宗教和哲學等方面感興趣,對泰戈爾的詩歌創作背景——印度宗教哲學,有較深入的了解。

古典語言和古典音樂愛好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目前任教於廈門大學。在牛津大學訪學期間,師從牛津東方研究所Gavin Flood 教授,學習梵語等古典語言。許可師從Matthew Spring教授,學習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魯特琴(Lute)。2018年起,師從蔡雅藝和陳思來老師學南音琵琶和洞簫。

【3】

主題:【「退識還學」——藝術需要什麼?】

對談嘉賓:任思鴻、陳文令

⏰ 6月25日(周四)晚上8點(端午節)

主持:蔡雅藝

嘉賓簡介


任思鴻先生

1967年生。1993年中央美術學院畫廊舉辦個展,現為職業畫家。曾經是北京圓明園畫家村入駐的自由藝術家。其雕塑作品《奢時代》等引起強烈反響。

1995年作品《記94』夏為一個女孩的生日》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從任思鴻的令人驚異的作品中,些許感到畢卡索、馬蒂斯,還有米羅等的一些小小的影子或精髓。

1969年生於中國福建安溪。先後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和中央美術學院 ,獲藝術碩士學位。現居中國北京,當代藝術家。2015年獲澳大利亞政府授予的中澳藝術大使稱號,2012年獲得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獲澳大利亞佩斯國際海岸雕塑展公共藝術大獎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雕塑博物館、上海多倫美術館、韓國國立美術館、美國休斯敦美術館、丹麥國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館及機構收藏。

【4】

主題:【小眾之「小」——南音與見南花】

對談:蔡雅藝、林宇鳴

⏰ 6月26日晚上8點

主持嘉賓:張勇智

筆名:Che-小智 公眾號:廈門文藝圈,遇見The One 主筆;理工科出身,熱愛音樂,文化,藝術。曾是一名正兒八經的工程師,後投身文化藝術產業,歷時三年,採訪廈門本土音樂人,藝術家,發表文章已逾三百篇。皆可見諸於公眾號:廈門文藝圈。

嘉賓簡介


林宇鳴

設計師,見南花手工水泥花磚創始人。

見南花擁有超過100個花磚紋樣的模具,其中有基於對水泥花磚理解而產生的新設計,也有與藝術家、品牌的跨界探索和經典復刻。

△具備流動性與自由連接可能的花磚樣式

【5】

南音體驗工作坊(Workshop)

⏰ 6月27日(周六)下午3點

 

內容包括:南音樂器、南音樂譜

由南音雅藝廈門班的同學們帶你玩!

【6】

PLAY南音分享會(Concert)

⏰ 6月27日 (周六)晚上8點

一場音樂欣賞不低於50%的音樂會

由南音雅藝的師生們共同呈現

報 名 指 南


·關注Hitel公眾號

·並添加下方Hitel客服號

·格式如:報名「日期+活動+姓名+手機號「

識別二維碼 添加客服報名

活動場次人數有限先到者得


觀 展 禮 儀  

[X]: No Smoking    請勿吸菸

[X]: No Touching    請勿觸摸展品

[X]: No Food & Drinking  請勿飲食

[X]: Keep Quiet  請勿喧譁

[X]: No Pets 禁止寵物

[X]: No Hazardous Liquids &  Explosive Substances 

[X]: 請勿攜帶危險物品

[X]: No Commercial Shooting without Permision

[X]: 禁止商業換裝拍照

相關焦點

  • 廈門第二十三屆南音比賽成功舉辦:參賽隊伍年輕化 古老南音煥新聲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郭睿)廈門市第二十三屆南音比賽日前成功舉辦。
  • 「槐聲遠揚」國際音樂周奧地利音樂家專場音樂會舉行;南音公園閑境館開館
    昨天下午,幸運的觀眾在超曠美術館內屏住呼吸,用心靈來聆聽這場難得一遇的高水平國際範的音樂會。「直入花園」等,也為這場奧地利音樂家專場音樂會增添了動人的亮色。歐厝南音泥土計劃小朋友琵琶彈唱「長相思」拉開了一場簡短但卻隆重的開館儀式的序幕。南音公園閒境館終於在這一刻揭下面紗,內省、安靜——場館內的這一氛圍,非常契合中國古典音樂的品格。
  • 南音——王心心
    在這萬千的泉州偶遇南音藝術家王心心,聽聞,時至今日她才開始學習這千年的古韻。——FM904《萬千泉州》主持人:亞丁在這檔演出裡我是在臺灣第一次用不同的舞臺來演唱南音,我們推出一個節目一般都要彩排很多次,那林老師就坐在那裡,等候我走出來。但是走出來之後我發現和平時我們唱南音時候的氣氛是完全不同的,其實我是覺得我被他吸引被他感動,被這種氣氛凝聚了。那個時候就好像突然有一種魔力,感染到我,所以其實林老師講的這句話在心裏面也是我對觀眾的一種感受。
  • 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南音專場比賽決賽落幕
    5月21日至22日,由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福建省曲藝家協會、泉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泉州市曲藝家協會聯合承辦的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南音專場比賽決賽在泉州舉辦
  • 晉江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南音是我靈魂的伴侶
    他白天參加勞動,晚上偷偷開設南音教席、整理資料,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南音人才。  尋找南音的正統之源  上世紀80年代初,蘇統謀調入市文化局工作,開始深入了解南音掌故,廣泛接觸各種流派,比較異同,尋找南音的正統之源。
  • 唐健垣博士南音專題演出
    唐健垣博士自小喜歡聽香港電臺播放的粵曲、南音節目,大學畢業後跟從粵曲粵樂名家學唱學拍和,胡琴秦琴簫笛古箏都能上手。他對右手箏、左手板、口唱曲的廣府盲人南音歌藝尤有深愛,自1960年代開始追隨杜煥、徐柳先、王粵生、盧家熾等名家學藝,獲悉心指導,精通粵曲音律及致力研究粵曲唱腔。
  • 地水南音 杜煥 客途秋恨(一)
    我於是又翻出了最愛的南音,其中就有杜煥的《客途秋恨》,這是我聽過所有版本的《客途秋恨》中,最感動我的。分享給親們~  [此處所指的南音非福建南音,而是廣東南音。兩者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種以廣州話表演的傳統說唱音樂,始於清末。
  • 心醉古樂,夢回漢唐 | 採訪南音文化工作者林素梅老師
    在廈門的老街巷裡穿行,洞簫悠長的吟詠、琵琶華美的挑撥與溫潤優雅的歌聲緩緩流轉,古樸的閣樓上,弦友們莊重地演奏,在婉轉的音樂聲裡忘卻世俗,思緒回到千年前的古中國。曾幾何時,這樣的情境在廈門隨處可見,如今已然成為老一輩的舊時回憶。 對於自1999年起年復一年堅持整理、校訂南音曲牌的音樂工作者林素梅老師來說,南音是家的感覺,是遙遠鄉音的精神寄託。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走進紅房子啦!
    南音也稱「弦管南音」,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發源於中原漢人地帶,以河洛話體為代表,它匯集在閩南以為中心的泉洲話體。用閩南語演唱,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古漢族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
  • 南音樂器 | 南音二弦
    二弦是泉州南音「上四管」樂器之一,它是南音樂隊中唯一的拉弦樂器,是泉州南音各種形式演奏(演唱)不可或缺的樂器。二弦形制古樸,音色獨特。
  • 「南音女王」王安娜:天生好嗓,外柔內剛
    廈門南樂團的演員們都熟練地為自己「改頭換面」,時而傳來陣陣「中氣十足」的調笑聲。她仿佛為南音而生,三十年的曲藝生涯,創造了許多第一次:在校期間,錄製南音界首張人專輯《風落梧桐》,火遍閩南地區甚至東南亞;畢業後,擔綱南音首部樂舞劇《南音魂》女主,出演南音鼻祖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一角,深入人心;為了創新傳承非遺南音,她首次將南音融入到紅樓夢經典曲目《枉凝眉》中,南音的百轉柔情與歌曲的纏綿悱惻相得益彰,巧妙混搭、別具韻味……而談起她與南音的結緣
  • 轉發泉州南樂團的《南音樂理 | 南音唱腔基本功》
    以閩南方言演唱的南音,是我國最古老的、最幽雅的、最系統的、最完整的古典民族音樂,「莫道南音非正聲」。包括:叫字(字頭、字腹、字尾)、咬字(合咀、開咀)、音質、音色、音律、發音(文讀、白讀)、嘴形、舌位、抑揚頓挫、起伏浮沉、貫摺站扎、用氣(喉、胸、腹)、做韻(十五音、七聲、合轍)、收音等,都十分講究,必須講究唱腔和指法的統一,只有掌握功底,才能達到目的。  2、指骨唱腔,潤滑做韻  南音唱腔依據琵琶指骨唱出,遵循指骨唱法,防止背調、落韻。
  • 首部南音題材電影《旦後》上映
    臺海網10月27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10月24日,2020「電影好時光」暨第二屆中國廈門鼓浪嶼電影主題日系列活動—— 「電影《旦後》全國首映開幕式」在廈門萬象影城舉行。據悉,《旦後》是首部講述南音題材與廈語電影歷史的院線電影,改編自作家黃寧同名小說,由導演沈少河執導,林晨、明俊臣領銜主演,隋存毅、崔嵩、吳彥姝等主演。
  • 【微南音】石井南音樂器製作人李進傑系列報導
    這就是李進傑老人家的南音樂器作坊了。三把漆色光亮的琵琶已經完工,現在,老李正在加工一把已經開模的毛坯琴,用刀具將粗糙凸起的部分細細削去磨平。老李介紹說,都要經過選材、開模、定音位、拋光、油漆等一系列流程。其中,選材是第一道工序,而要想琵琶音質好,這一關至關重要。老李手最喜歡選的是硬質杉木,他說,這是製作琵琶的最佳木料。選完材料後,下一步就是琴身腹腔的製作了。
  • 【非遺家國】福建南音,音樂文化的「活化石」.
    1981年,南音弦友們與香港體育會南樂組、菲律賓南樂崇德社切磋交流。1983年,廈門市南樂團應邀赴香港演出。1984 年,新加坡湘靈南樂社來福建訪問演出。1985 年,福建南音團應邀赴菲律賓參加「菲華國風郎君社」活動;1985年,福建的「中國南音藝術團」赴東京參加「亞洲民族藝術節」。
  • 非遺課來了丨「南音妙筆」卓聖翔:千種曲韻,別樣傳承
    為了創作,心無旁騖,伏案著曲;為了傳承,「傾囊相授」,盡心竭力;為了普及南曲,打破方言禁錮,用普通話唱與眾人聽…… 他,就是被南音界譽為「琵琶聖手」的卓聖翔。這輩子,只會三件事,彈南琶、作南曲、教南音。
  • 地水南音:失明人的曲情與口傳歷史|日落音樂會導賞
    原本以唱木魚為生的盲藝人,紛紛學唱南音,並且把常唱的木魚書,如《背解紅羅》、《紫霞杯》、《觀音出世》、《玉葵寶扇》《蔡中興修整洛陽橋》等改用南音演唱。南音的盛行,書坊紛紛刻印南音唱本,如五桂堂《正字南音觀音出世全本》,華興書局印行《背解紅羅》,五桂堂《正字南音紫霞杯全本》等。
  • 1月9日:粵地「絕唱」,地水南音
    劉志光:地水南音平喉唱家(攝影:鄭迅)自小拜名家溫麗蓉為師,與黃少梅同出一門,七十年代演唱古曲《月下追賢》深得聽眾讚賞。1984年演唱《潯陽江上當陽月》獲羊城民間樂社匯播優勝獎。在港產電影中,地水南音歷來是懷舊的「利器」。只要影片中出現南音彈唱,濃濃的懷舊氣息就撲面而來,令年輕觀眾倍感神秘,令上了年紀的觀眾看出眼淚。
  • 福建南音網友緣 慶期追憶情何深 |《望海潮·十年磨劍》
    出處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青鋒〗喻青光閃爍,鋒芒畢露之寶劍、利劍。故在此藉以喻南音界頂尖人才。語本明沉採《千金記·遇仙》:「青鋒劍可磨,古史書堪讀。」 ➤〖百出〗比喻時常出現,或謂層出不窮也。
  • 「此曲只應天上有……」,請來感受一下南音同街舞相擁的美妙律動
    在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上一群來自廈門和臺灣的年輕人給出了答案一場街舞秀給南音帶來了全新的受眾而一曲南音則勾起了臺灣舞者割不斷的鄉愁 「沒想到南音混搭街舞這麼過癮,身體還跟著街舞在動,腦子裡卻是南音繞梁。」臺灣青年劉文斌說,自己以往從未接觸過南音,原本只是湊熱鬧來看街舞,未料初「見」南音就像磁鐵一樣把自己吸引住了,周末準備直奔廈門南樂團聽場南音。  此次,給福建南音與臺灣街舞「牽線」的是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