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應天上有……」,請來感受一下南音同街舞相擁的美妙律動

2021-02-23 福建紀檢監察

古老的南音與新潮的街舞

聯袂登臺是什麼樣子?

在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上

一群來自廈門和臺灣的年輕人給出了答案

一場街舞秀

給南音帶來了全新的受眾

而一曲南音

則勾起了臺灣舞者割不斷的鄉愁

  清音嫋嫋,絲弦陣陣,南音四大名曲之一的《八駿馬》悠然響起。一襲紅裙,黑色束腰,廈門南樂團的八位南音歌者登臺,淺吟低唱悠揚婉轉。聽者心定,時間仿佛在此刻靜止。停頓間,節奏略微緊湊,五名來自臺灣的街舞舞者手持南音標誌性樂器「四寶」登臺,他們著黑色中式盤扣開衫,背負金色紋龍刺繡,腳蹬黑色潮鞋。隨著「四寶」的拍子逐漸加快,南音歌者的詠唱變得抑揚頓挫,街舞表演也進入獨秀的高潮環節,鎖舞、霹靂舞、嘻哈等接連登場,抱拳、飛腿……中國功夫的影子也穿插其間。最終,在一段琵琶獨奏聲中,歌歇舞止,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沒想到南音混搭街舞這麼過癮,身體還跟著街舞在動,腦子裡卻是南音繞梁。」臺灣青年劉文斌說,自己以往從未接觸過南音,原本只是湊熱鬧來看街舞,未料初「見」南音就像磁鐵一樣把自己吸引住了,周末準備直奔廈門南樂團聽場南音。

  此次,給福建南音與臺灣街舞「牽線」的是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中心主任黃星介紹說,省文旅廳從2007年起就年年舉辦福建文化寶島行活動,廈門南樂團曾多次入島演出,深入學校、社區,受到臺灣觀眾特別是年輕人歡迎。但他也注意到,在臺灣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年輕人練習街舞的身影,卻少聞南音的淺吟低唱。臺灣80%的人口是閩南人後裔,而有著千年歷史的南音在臺灣卻如此式微,不禁讓人唏噓。因此,黃星想到,何不讓二者結合,以街舞為媒,讓南音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2017年,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指導成立了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臺青陳繼為的街舞培訓機構入駐。在臺灣街舞圈,陳繼為可謂大名鼎鼎,他是臺灣動態藝術協會理事長,多次擔任海峽兩岸青少年街舞大賽評委。於是,黃星找到他,雙方一拍即合,一齣好戲就此登場。

  「南音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但傳承應從形式到內容上展現新的可能,不應該原封不動地把它鎖在博物館的櫥窗裡。」廈門南樂團演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兩度獲得牡丹獎的廈門南樂團團長楊雪莉告訴記者。

對各種形式的創新合作

劇團都持開放的態度

此前

就曾經與民樂、西洋樂器、交響樂等合作

讓人耳目一新

廈門南樂團與街舞牽手尚屬首次,而不同以往的創作體驗就是「表演者經常笑場」。南音以「慢」和「雅」著稱,街舞則注重速度的變化,動作也比較誇張。「天哪,怎麼會有人在南音閣裡摸爬滾打。」楊雪莉說,排演時,南音表演者常常忍俊不禁。聽到南音唱腔,街舞舞者則笑稱全身酥軟。這次演出,臺灣舞者手持南音「四寶」登臺,兩片竹板要依靠手腕的震動發出聲音,大家練得手腳酸痛方得要領。一快一慢、一動一靜,如何使二者有機結合,也成為創作者最大的挑戰。楊雪莉決定找作曲家鄭重幫忙。

  鄭重是個80後,從小在閩劇團浸淫長大,大學學的是作曲,對電子音樂的製作也非常熟悉。聽到南音要和街舞混搭,他腦中第一個蹦出的就是《八駿馬》。他告訴記者,南音唱腔悠長,很難抓到節奏,《八駿馬》的原曲相對「動感」,又是南音的經典曲牌,無疑是最佳選擇。「要將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併非易事,它不是簡單地在傳統文化的表面添磚加瓦,而是首先要繼承傳統,繼而借古開今。」在錄音棚裡,鄭重和南樂團的幾名演員現場創作,依據原曲不同階段的調性,在不破壞南音底蘊的前提下,嘗試加入適合街舞律動的音符,熬了三天三夜,終於交出初稿。

  「古老的藝術不能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小圈子裡,應該在更寬的層面上尋求廣泛共鳴。」楊雪莉說,樂團裡的很多年輕演員下了舞臺脫下長褂,平日裡戴的是棒球帽,穿的是休閒裝,他們對流行文化同樣非常喜愛。如果能由他們作為橋梁,大膽創新,讓南音為普通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喜歡,對南音來說就像是騎上了「八駿馬」,意義非凡。所以,這次合作,廈門南樂團以最強陣容全力以赴。

  儘管能說一口閩南話,來自臺灣玄奘大學的5名臺灣學生舞者卻從未接觸過南音,這次與南音的合作,也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為了這次演出,廈門南樂團專門請老師為他們講解南音樂器、表演南音身段等。

  南音在臺灣也被叫作南管。明清時期,它隨著墾拓臺灣的閩南先民在寶島傳播開來。閩臺兩地民眾傳唱的都是這些世代流傳、耳熟能詳的傳統曲詞。幾百年之後的今天,南音在臺灣逐漸式微,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

   「南音歷史悠久,它起源於前秦,興於唐代。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伴著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跳街舞,這種經歷太寶貴了。」來自臺灣的舞者劉得安告訴記者,創作時,雙方腦力激蕩,靈感不斷,大為過癮。

   從初中就開始跳街舞的陳繼為舞齡已有20年,以前雖專程去聽過不少傳統戲曲,但與南音也是初次「相逢」。他認為,南音在樂器的使用和表演者的身段等方面與其他戲曲相比都有其獨特之處,它的高雅和略帶惆悵的唱腔讓人過耳難忘,可惜在臺灣了解南音的年輕人屈指可數。這也是陳繼為編舞時選擇改變街舞,而儘量保持南音原汁原味的原因。「街舞是現代文化,臺灣年輕人非常熟悉,所以,這次我希望通過街舞這個媒介,讓臺灣年輕人關注南音,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陳繼為說,這次初試啼音反響良好,未來希望雙方能夠嘗試一出更完整的敘事劇目。

  話音剛落,舞臺上的洞簫聲漸起。一身嘻哈服的陳繼為跳了起來:「排演開始了,我趕緊去看一下。」在他身後,掛著一幅牌匾:「此曲只應天上有,何處不起故園情。

  又稱南樂、南曲、南管、弦管、郎君樂等,發祥地——福建泉州,是我國四大古樂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萬壽祝典,閩五少芳賢入京御前獻奏,賜予「御前清曲」。故南音素有「華夏瑰寶」、「音樂活化石」之美譽,又有「御前清曲」之雅頌。2009年9月,南音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音的音樂由「指」、「譜」、「曲」三大部分組成,蘊含了晉清商樂、唐大曲、法曲、燕樂和佛教音樂及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著濃厚的中原古樂遺風。南音記譜採用傳統五聲音階固定記譜法--工尺譜,反映了兩千四百多年前曾侯乙編鐘銘文所記載的樂學理論。南音主要樂器有琵琶、洞簫、三弦、二弦、拍板及敲擊樂器。尚存的主要表演形式有清唱、對唱、表演唱和獨奏、合奏等。

  「幽蘭生八閩,清香飄四海。」南音不但根植、流傳於福建閩南廈、漳、泉,還深受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閩南籍華僑喜愛,南樂社團遍及各大城市,鄉情、鄉音得以代代傳承、唱和。

文字 | 福建日報

圖片/視頻 | 廈門南樂團

編輯 | 廈門市紀委監委 

相關焦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cǐ qǔ zhī yīng tiān shàng yǒu此曲只應天上有,rén jiān néng dé jǐ huí wén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孫愈老師來給大家解釋解釋: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每日一詩
    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蕩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有人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從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
  • 杜甫《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注釋:(1)花卿:即唐代武將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平反有功,但他居功自傲,又目無朝廷,後被叛軍斬殺。(2)錦城:又稱錦官城,在今四川成都。(3)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李相為紀念知己,用隋煬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調撰《謝秋娘曲》,故後人將此調亦稱為《謝秋娘》。後白居易依據此曲作下懷念江南的詞,同時將曲名《謝秋娘》改為《憶江南》。此後,很多文人都按此曲調格式,填寫了許多燴炙人口的名篇,以抒發情懷。如: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如:李煜「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是誰用音樂感動了上海?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再煩躁的心靈也會因音樂而平復,再封閉的靈魂也會為音樂而打開。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才有,平常百姓家哪裡能聽見幾回?(鋼琴大師和名家在現場)有人說,杜甫這是諷刺花敬定,因為古代天子的音樂和平民的音樂是有等級差別的。但是我很懷疑這種觀點。
  • 詩詞大會康震用「此曲只應天上有」開場,觀眾不信他竟會犯這種錯
    原來在第5期的開場,康震引用了一個杜甫的千名名句作為開場贈語,他用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詩聖出手,豈有凡品,這首七言絕句動靜結合、婉約含蓄,是唐詩中的精品。但多年來,因為後兩句太過有名,讓很多人忽略了前兩句的妙處。前兩句是描寫樂聲的動聽,管樂之聲整日在錦城上空飄揚,一半隨便著江風蕩漾在江波之上,一半你飛入雲間入了仙境,寫得一樣絕美。
  • 「廣陵散」:此曲天上來,終不留人間
    「廣陵散」是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現在所聽到的「廣陵散」並不是最擅長演奏此曲的大師留下來的。最擅長演奏「廣陵散」是誰呢?到了晚上七、八點鐘的時候,天已黑透了,嵇康還沉浸在彈琴之中,忽然聽到空中有拍手喝彩之聲。嵇康並不害怕,而是問他是誰。那個人說他過去是嵇康的朋友,因為喜歡嵇康的琴聲,所以前來聆聽。嵇康認為此人不是鬼怪而是神仙,就與此人共同探討琴藝。頗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之痛快。暢談至深夜,那人給嵇康彈了一曲。這一曲就是「廣陵散」。聽後,嵇康覺得此曲非人間普曲而是天上妙樂。
  • 轉發泉州南樂團的《南音樂理 | 南音唱腔基本功》
    南音有它獨特風格的唱腔,茲綜述如下:  1、音清字明,曲韻甘甜  一曲南音唱出,必須做到:靜清音準字明,聲調入韻淡遠,曲韻委婉甘甜,站扎節奏明朗,遵循古制音律。韻律有起伏引搨和吞吐浮沉之分。因此,嘴形、舌位一定要準確,唱出的聲調才能分明(俗稱合咀、開咀、圓嘴、扁嘴、半圓、半扁、半合、半開)。  5、音高強弱,長短適度  發音做韻的音高低、強弱、長短,要同簫琶的音高水準一致,聲調徐徐入管融合,聽來如出一轍。強音常在起伏頓挫貫摺處,亦往往是樂句結束,因此強調收音應有尾聲,像螺旋迴響。
  • 觀《雨中曲》有感:多麼美妙的感受
    《雨中曲》不僅僅是一部輕快的歌舞片,它還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並把電影從默片向有聲發展的歷史背景融入其中。劇情並非跌宕起伏,但有幾處情節令人感覺美妙、讓人記憶深刻。羅傑·伊伯特在《偉大的電影》中這樣評價:「一次超越性的體驗,任何一個熱愛電影的人都不容錯過…… 是少數能把廣告宣傳語付諸實踐的電影之一,它的海報上寫著『多麼美妙的感受。』」
  • 晉江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南音是我靈魂的伴侶
    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統謀近日榮膺「中國文聯終身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填補了福建文藝事業該獎項的空白——「南音是我靈魂的伴侶」  本報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陳銘偉 文/圖  9月25日,南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蘇統謀榮膺「中國文聯終身曲藝藝術家」榮譽稱號,他是(福建)我省首位獲此殊榮的文藝家
  • 陽新芋頭圓:此味只應天上有
    ↑點擊視頻↑ 揭開美味芋頭圓的製作之謎爆竹聲聲,「迎春接福」這是姐夫致以新年的最真誠的問候,新年也就此拉開了序幕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有一種味道能讓我們駐足懷戀,想起上菜前的期待與垂涎,想起我們有多久沒有回家。陽新濃濃的年味,缺少不了的就是名為芋頭圓又名為薯粉坨的美食。熱氣騰騰、空氣中瀰漫起香甜,是芋頭與紅薯的香糯氣息。鍋中的肉丁、白蘿蔔碎丁、幹竹筍碎、粉條節、黃豆碎、食用油。它們經過初次接觸,就相互親密,發生了不為人知的化學反應,放上翠綠的蔥花點綴,與肉丁葷素搭配,充滿了陽新的田園氣息。
  • 地水南音:《客途秋恨》 葉瑞伯撰曲 鄭健明演唱
    :有鍾德、陳鑑、杜煥,有潤心、銀嬌,及後更有何世榮和他的傳人莫若文等,失明人的唱腔都是低徊婉轉,別有韻味。唯是近年來失明人為謀生計,多以按摩為業,不願以唱曲為生。於是傳媒就稱目前仍活躍曲壇的失明人為「末代瞽師」,正是去的去,老的老,失明藝人已沒人接班。《傑出嘉庭》近年來為莫若文、鄭健明及其開眼女弟子黃玉玲等錄播了一些節目,雖然深受聽眾歡迎,但大多是現場錄製,音質欠佳。故社會上不少有識之士,都呼籲為失明人專門錄製一些南音、粵曲作為保留節目,既可供欣賞,又可放入博物館存之後世。
  • 地水南音《男燒衣》及藝人杜煥生平舊聞
    南音說唱是用廣州方言演唱的說唱形式,也是粵劇、粵曲常用曲牌,有說它是在木魚、龍舟的基礎上吸收揚州彈詞(吳聲)等曲種的曲調發展而成的,為了與廣東以外的吳聲區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調)名之。南音說唱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大體上分兩類:「地水南音」和「戲臺南音」。「地水」為卜卦術語,廣東將盲人稱為「阿水」,所以盲人所唱的南音稱為「地水南音」。
  • 金庸的女神,劉德華的恩人,獲譽「此女只應天上有」的她有多美?
    但小楊濛從不仗此張揚跋扈,相反,在老上海濃厚藝術氛圍和先進中西文化的薰陶下,她散發出一種恬靜淡然、遺世獨立的美。人們稱她為東方的「奧黛麗·赫本」,贊她「此女只應天上有」。畢竟,貌美人常有,自持者難求。熒幕上的夏夢,一口軟糯糯的甜美腔調,眉目如畫,嫋嫋婷婷;生活中,她偏愛旗袍,一領一衩一窈窕,穩重大方,不失分寸。
  • 天籟之音周深,完美詮釋什麼是此歌只應天上有,一起欣賞
    如果有人問,在華語樂壇裡面哪一位男歌手的聲音最有特色,相信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周深,因為周深的聲音已經是跨越了性別的界限,十分有特色,他的聲音空靈,治癒,完美的詮釋了那句古語: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嘮一嘮周深和他的音樂。
  • 非遺課來了丨「南音妙筆」卓聖翔:千種曲韻,別樣傳承
    而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臺灣老人,譜曲千章,桃李天下。為了創作,心無旁騖,伏案著曲;為了傳承,「傾囊相授」,盡心竭力;為了普及南曲,打破方言禁錮,用普通話唱與眾人聽…… 他,就是被南音界譽為「琵琶聖手」的卓聖翔。這輩子,只會三件事,彈南琶、作南曲、教南音。
  • 司鳳|此人只應天上有
    焚如城有點像傳統意義上的奈何橋,喝碗孟婆湯就可以去投胎,只要到了人界,天界就不能輕易插手,於是男女主紛紛投胎,這也就有了後來十生十世的虐戀。然鵝,到了第十世時,這個男二,也就是柏麟帝君又跳出來了,為了插手人間事,他也下凡了,成為了女主的師兄。
  • 此女只應天上有!腐團兒新年又發「超長腿」照,評論再現當代李白
    此女只應天上有!腐團兒新年又發「超長腿」照,評論再現當代李白時間真的是過得飛快呀,一眨眼,大家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2020年,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了。其實大部分粉絲見到的腐團兒都是在直播間裡面光鮮亮麗的形象,穿著精緻的衣服,化著美麗的妝容,開著美顏打著燈光,雖然十分的好看,但是卻有一種精緻的過頭了的感覺,所以總給人一種不是很真實的感覺,讓人有距離感。像火線妹這樣的女主播就不一樣了,呆呆萌萌的長相,像鄰家妹妹一樣親切可愛,其實這種類型還是更受男生歡迎一點。
  • 唐健垣暢談古琴、南音的發展
    唐健垣自六十年代已彈箏、唱粵曲及南音,七十年代得從"盛獻三盲德"之傳人杜煥瞽師兩人學彈箏自伴唱之術,傳地水南音"口唱、左手拍、右手彈箏"三合一之藝於一身。唐健垣用真指甲彈幼弦,每一音從容不迫,如珠之圓,如玉佩之鏗鏘,託腔絲絲入扣,使唱者之快慢高低、短腔長序、正線乙反,可隨音變化,知音人許為"南音箏聖"。
  • 周深,中國好聲音最出圈寶藏男孩,一首大魚只應天上有!
    周深,中國好聲音最出圈寶藏男孩在對於寶藏男孩周深的無數評價之中,小編記住了這樣一句話:「此曲只因天上有,沾不得一絲油膩」。周深,中國好聲音最出圈寶藏男孩此曲只因天上有周深,其實很多人第一次人聽到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大魚》這首歌,還有就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