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最美的風景在遠方
一條條連接城鄉,服務發展的
美麗宜道
已經在宜昌大地建成
11月27日上午,宜昌「美麗宜道」 鋪就康莊大道新聞發布會在三峽日報社10樓宜昌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
發布會現場。嚴曉冬 攝
●發布人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陸永軍
宜昌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 宋春燕
遠安縣舊縣鎮人民政府鎮長 王龍
受邀旅行攝影師 宋金戈
●主持人
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陳珊珊
宜昌
處於國家「十縱十橫」
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的
縱五和橫六通道的交匯處
交通區位特殊
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視頻:宜昌市公路建設養護中心提供
宜昌市公路網建設
實現了
「縣縣通高速通國道
鄉鄉通油路通省道
村村通公路通客班車」目標
「十三五」期共爭取國家公路無償補助資金107億元,撬動公路建養投資350億元,為「十二五」期的1.74倍。其中66億元支持貧困地區,佔全市總規模的61.5%。
高速公路加密成網
十堰(房縣)至宜昌(五峰)、平頂山經襄陽至宜昌、武漢經宜昌至重慶等3個項目近400公裡即將納入國家規劃,全市國高網裡程將突破1000公裡,位居全省首位,宜昌在國家交通運輸綜合大通道中的樞紐作用將更加突出。
「十三五」期,嶽宜高速宜昌段、呼北高速宜都至五峰段、呼北高速宜都長江大橋、江北翻壩高速相繼建成後,全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到735公裡。
幹線公路提等提質
香溪長江公路大橋、G318枝江段、G347遠安繞城等一批高等級國省幹道相繼建成,G241點軍至長陽、G348荊門至宜昌等一級公路加快建設,國省幹線網絡加速密織、提檔升級,基本實現中心城區一級公路出城,東部縣市一級公路相連,西部縣市二級公路貫通,國省幹線對經濟產業和新型城鎮軸帶的通道支撐作用日趨明顯。
除屈原、磨坪、牛莊、採花、傅家堰5個鄉鎮外,其他具備條件的鄉鎮全部通達二級及以上公路,全市國省道二級及以上比重達到81.5%。
「四好農村路」成績斐然
遠安、點軍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點軍土城、遠安花林寺、宜都枝城、五峰長樂坪等10個鄉鎮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鄉鎮。
建成環百裡荒、環玉泉寺旅遊公路等農村公路「美麗宜道」520公裡,命名下漁口至方山等「美麗宜道」示範工程10個284公裡,「四好農村路」成為靚麗的風景線、戶外休閒地和「網紅打卡點」。
建成農村公路8975公裡,實現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暢;建成農村公路安防工程13073公裡,基本實現通客班車村道以上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全覆蓋。
俗話說
要致富、先修路
只有道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
才能帶動一個地方
一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
這五年
一條條「美麗宜道」
為老百姓鋪就了
致富的康莊大道
1
堅持「三防共治」
打造新常態下的「平安路網」
為路「把脈」,公路有了「診療病歷」
在全省率先探索構建安全雙重預防機制,引入第三方對國省道涉路風險「主動找茬兒」,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30餘輪次,為全市2600多座橋梁、80條隧道、公路渡口建立了風險分級「病歷」。
為路「整形」,隱患得到「系統治療」
接續開展隧道提質、長陡下坡治理、標誌標牌達標等16項安全基礎工程,共整治安全隱患210處。尤其是「455」這項以「生命」命名的安防工程,累計爭取上級補助資金9.2億元,在全市公路的急彎、陡坡、懸崖處安裝防護設施,實現國省幹線、縣鄉道和通客運班車村道的安防工程全覆蓋。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9年底,在通行量激增的情況下,全市公路安防工程共避免500多起惡性交通事故、挽救了700多條生命。
為路「智聯」,公路享受「實時監護」
在國省幹線大中橋、隧道進出口、危險路段布設370餘處視頻監控點,實現交通行為立體監測、海量數據瞬時傳輸,突發狀況及時處置。
2
推行「四養融合」
打造暢達舒適的「品質路網」
從粗放到精細,讓日常養護有聲有色
創立「路肩清、路面潔、邊溝暢、橋隧安、綠化美、設施齊」的精細化養護模式,全市51%以上國省道路面完成大中修,優良率近80%,連續4年奪得全省養護綜合考核第一名。
從平時到戰時,讓應急救援有力有效
宜昌全域規劃建立了10個養護應急中心、48個公路養護站,700餘人的應急救援隊,300多臺專業機械。
今年汛期,全市普通公路累計發生各類大小地災、水毀2000餘處,公路直接經濟損失近3億元。危情之下,宜昌公路全員進入戰時狀態,累計出動16800人次,3小時內搶通70%的水毀路段,24小時內搶通95%的水毀路段。
從標配到高配,讓出行路上有情有意
宜昌3000多公裡的國省道上依託峽谷、田澗、溪流等自然景觀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務區、停車區、交通廁所、港灣式停車帶共計300餘處。
從短板到強項,讓信用機制有感有價
宜昌在全國率先建立公路「養護紅黑榜」監督機制,定期對全市國省幹線養護狀況組織明察暗訪,通過媒體官宣方式,發布紅榜亮點93處,黑榜問題38個,亮美揭短,獎優罰劣,限時整改。
3
追夢「一路美麗」
打造交旅融合的「美麗路網」
打造「全省率先,行業一流,全國知名」的宜昌公路文化IP——「美麗宜道」。將「美麗宜道」沿線打造成為拉動宜昌市內循環發展的最大潛力區。全市現已累計建成「美麗宜道」農村公路520公裡,「兩帶三環四線」的「美麗經濟帶」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美麗公路「升級版」
全線均實現標準兩車道、優選瀝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多材質鋪裝、慢行道合理設置,重要節點節能照明、景觀停車區合理配置等。
扮靚綠色發展「成長軸」
追求顯山露水。秭歸芝茅路向大自然借景,一路體驗「山水田橙壩港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堅持依山就勢。夷陵區宋百路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自然生態,宜彎則彎,隨坡就勢,宜昌版「秋名山」豐富了駕乘體驗。
兼顧安全環保。長陽十八拐上利用「彩色輪胎」進行視線誘導、五峰351平安「龜」來借石生景,生態修復的回頭彎實現顏值與安全雙贏。
保存鄉土風貌。遠安安石路路線設計與周邊丹霞山體相得益彰、融入環境。宜都聶枝線利用條石、土瓦、磨盤等美化擋牆、安防設施。
巧設動態景觀。點軍葛古線採用「透、漏、繡、遮、避、清」等手法,打造風景線,露出天際線,讓公路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幽香延綿。
拓展路衍經濟「生命線」
帶動「快進慢遊」6大類近50小類「路徑遊」產品,興山水上公路愜意自駕之旅、遠安安石路田野馬拉松燃脂之旅、當陽玉雙環線禪意之旅、夷陵區百裡荒宿營休閒之旅、九畹溪峽谷發現之旅、五峰茶馬古道遺蹟探尋之旅、點軍年豬節美食之旅等,為沿路旅遊經濟發展賦予強勁動能。
助推精準脫貧和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興山縣整合4000萬元建成的生態旅遊扶貧廊道直通大槽村,村裡引導農戶植花種草,每隔三五公裡就有一個「看點」,帶動百餘戶農民參與觀光農業及田園綜合體經營。
共享滌蕩心靈「放空區」
重口碑,讓路「亮」起來
通過「金秋十線」短視頻、「我家門口那條路」推介,專家媒體網友評審,命名了我市首批10條美麗宜道示範路,夷陵區宋百路借力山楂樹之戀,短短一年,這條最美愛情路,九上央視。
重時尚,讓路「紅」起來
組織騎友、攝友、驢友現場打卡,玩轉長陽方清、遠安安石線。如今,鹿苑寺旗袍秀穿越時光,雷射音樂會場場爆滿,村裡來了駐場歌手,貧困戶吃上了交通網紅的旅遊飯。
重體驗,讓路「火起來」
「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長為「美麗宜道」代言,為沿路農產品帶貨,點軍葛古線20餘戶農家樂,「黃金周」單日訪客達4000人次,天王寺村餐飲及農副產品收入突破60萬元。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1.宜昌公路部門目前正在進行「三年消危」行動,目前的進展情況如何?
答:「三年消危」行動即用三年時間(2020~2022年),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聯動,全面消除公路現有危橋安全隱患。
根據省政府文件精神,市政府結合實際印發了我市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實施方案,按照「消除存量,控制增量」原則,力爭「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未來將從以下幾個重點組織實施:一是全面排查建庫。按照「統一組織、各負其責」原則,分類別對國省道、農村公路橋梁組織排查建庫。對動態新增危橋,隨時發現、及時檢測、限時改造。目前全市已初核四五類危橋庫272座,其中,國省道46座,農村公路176座。二是規範設計標準。按照「能利用的不拆除、能修復的不重建」原則,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技術標準,優選改造方案。三是統籌推進實施。按照「市級組織、統一實施」原則,將全市「三年消危」庫內和動態新增橋梁作為項目包整體打捆實施。四是強化科學管理。把好危橋改造質量、安全監督關。委託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開展危橋改造項目全工序、全流程、全覆蓋巡檢。
2. 宜昌市「四好農村路」在助推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什麼樣的實效?
答:舊縣鎮位於遠安縣中部偏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遠安歷史上第二個縣治所在地、貢茶鹿苑黃茶的故鄉。2017年以來,我鎮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投資1.2億元新建旅遊公路23.7公裡,改擴建並黑化連村公路11.8公裡,新修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76公裡,全域10戶或15人以上村民聚集地全部通水泥(瀝青)硬化路,順利實現「修一條公路,添一道風景,興一批產業,富一方人民」的美好願景。
一是助力生態致富。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讓鄉親們世代守護的山川秀色成為遊人如織的風景名勝。舊縣鎮鹿苑村書記劉孝明感觸頗深:「董家至鹿苑寺旅遊公路修建前,每逢雨季過水路面被淹,不僅老百姓出行要繞道安石路,遊客到鹿苑也不方便。如今旅遊公路聯通了董家田野公園和鹿苑康養小鎮等鄉村旅遊網紅點,不僅吸引了市場主體進駐鹿苑開發鄉村旅遊,也讓鹿苑的老百姓吃上了旅遊飯。現在,每逢節假日,前來鹿苑燒烤、品茗、遊山、玩水的遊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二是助力產業致富。大力發展「交通﹢特色產業」模式,公路圍繞產業建,產業圍繞公路轉。安石路串起鹿苑-龍泉-石橋坪茶葉產業帶,沿路布局有鹿苑黃茶產業基地、龍泉品種黃茶示範基地、石橋坪高山有機綠茶產業基地和2家大型茶葉加工廠和10餘家茶葉加工作坊,農村路的建設保障了茶農鮮葉順利收購,保障了茶企開足馬力生產,保障了幹茶第一時間走進市場,改變了舊縣名優茶「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歷史,全鎮茶園畝均產值翻了一番。
三是助力商貿致富。全鎮15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客車,淘寶、天貓等電商網點布局齊全合理,降低了邊遠鄉村最後一公裡物流成本,農資下鄉和農產品上行難題得以解決。石橋坪農村電商物流服務網點合伙人李佑成以前在村裡開網店,產品難出去、貨物難進來,看到老百姓的農產品爛在地裡都沒人收心裡也難受。現在安石路修通了,他還配了專職農產品收購員,一天之內就能讓農副產品從老百姓的田裡到城市裡、餐桌上,之前賣不出的農產品全部都能變現。
3.「美麗宜道」建設有哪些獨特之處?
答:我是一名旅行愛好者,也是一名獨立攝影師,我的生活不是在尋找美景,就是在尋找美景的路上。對於我來說旅途中的美好往往就在路上,那些能讓我駐足的風光都被我記錄在我的鏡頭裡,美麗宜道算其一。
大家都說:人一輩子總要走一次318國道,從黃浦江畔到世界屋脊,全長5476公裡。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318國道宜昌境1314公裡處,在宜昌1314不是一個冰冷的公路樁號和裡程碑,它是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公路印象和符號。曾經,1314裡程碑在長陽高家堰丹水河邊,那個閒置灘地被打造成愛的停車港灣,被賦予「一生一世 一路有你」的美好寓意,有一部宜昌公路微電影在那裡取景,我也慕名去打卡。後來聽說因為國省道調整,1314裡程碑「遷徙」到了宜都,等我再次路過經過,那個「愛的港灣」並沒有消失,而是擴建的更漂亮,並且在長陽318國道的1413裡程碑處,又新建了一個1413停車港灣,青蔥的草坪、愛心形狀的遊步道、潺潺的溪水,寓意一生一世美好姻緣的三峽石,讓我再次為之駐足。長陽還喊話宜都:給你我的一生一世,請珍惜!據說宜都目前也在設計打造新的1314停車區。
除了愛的停車港灣,還有一條愛情公路也讓人感到溫情。在秋季自駕上山,駛上宋百路-普百路構成的百裡荒環線,在天坑村轉角遇到「愛」,在山腰偶遇百年老樹,在九曲之巔能一覽眾山小,那些電影裡的情節在美麗宜道上就能看見。我也還記得去往宜都九鳳谷的旅遊公路,道路兩邊的亭臺、流水,一步一景,道路蜿蜒形成的柔美曲線和路旁一片片翠綠茁壯的茶田形成一副獨特美感的畫面。
我們有一句老話:要致富先修路,現在已然是村村通路的情形。在道路兩旁的特色民宿、農家樂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休閒時光。美麗宜道一路走、一路便是風光,更讓人感受到: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宜昌魅力。
詩和遠方不僅僅在遙遠的他鄉,走在宜昌的路上,便有觸手可及的美好。
美麗宜道
歡迎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