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下風流皇帝與「遮羞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很多的宮廷秘事都是秘而不傳的,這個其中的利害關係想必朋友都知道。那今天我們小編跟大家講講這個明朝秘史。
相傳,也許是萬曆為自已修陵搞得聲勢太大,拖得時間太長,也許是他長期的在其職不謀其政積下的冤孽,也許是他真的得罪了火神爺,也許是他的殊榮,反正不管哪種也許,他的定陵成了新中國第一座合法開掘的皇陵,而且,最初定的還不是它,但經過種種曲折,它還是幸運地中標了,被合祛地挖掘了,這一開挖,他地官中的珍寶大部分被毀壞,連他和兩位后妃的骸骨也沒能得到保全。
最初定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也就是十三陵中的老大,為此還專門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都是一些重量級的人物,「郭襪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鄭振鋒等人,這些人的名字在我們今天聽來還依舊如雷貫耳,此外還有也是專門成立的考古隊,隊長是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趙其昌,副隊長還是喝過洋墨水的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白萬玉,這些人可的的確確是當時新中國的精英,他們最初把目光放在了長陵上,但是經考察後,沒有發現好的人手點,不敢貿然行動,便又商討試掘朱棣的兒子明仁宗的獻陵,以此來為長陵積累經驗。
明仁宗是個很不得志的君主,他有一個厲害的爺和同樣厲害的老等,後來朱棣出徵漠北在途中病逝,遺命傳位給他, 可他僅僅在皇帝的寶庫上坐了十個月,就一命鳴呼了,死後諡廟號為「仁宗」,葬於獻陵。
朱高熾的廟號為「仁宗」,雖然他在位時間實在是很短,但這個「仁」字他還是當得起的,當初朱元璋在世時,就很喜歡這個秉性仁厚的皇孫,而他也的南是把百姓的疾苦放在了心上。洪熙元年四月,仁宗聽說山東及淮、徐一帶發生饑荒,而當地官府仍在不顧百姓死活加緊催徵夏稅,於是就在西角門召見了大學士楊士奇等人,叫他們草擬一一道詔書,免去災區本年全部夏稅和半秋稅,而且還要停止官府在當地收購物料。楊士奇說:「這是陛下至大的德政。當然很好,但是否可以讓戶部、工部參與討論下。」 仁宗掘頭道:教災如教火, 這事不可耽誤。戶部這些衙門,只考慮國用不足,讓他們議論,必然是拖送不決。這車聯意已定,卿等不必多慮。」說罷就叫內官拿來紙筆,讓楊士奇就在門樓上書寫語書。寫定之後,皇帝看了通, 立即蓋上玉裡,又立即道使把語書運出。
事情都辦妥後。仁家才對楊士奇等人說:「現在可以告訴戶部、工部了,就說聯已下語免稅停構。」這樣的一位好皇帝,在大明王朝三百年中還實在是根難得。仁宗生前如此關懷民生、 自然也不會在修陵上勞民傷財,他在遺訊上說,「山陵制度、務從份約,喪制用日易月,管以二十七日釋服,各處總兵鎮守備制重臣,感免赴屬行機。」而且他在位的時間又那麼短,兒子朱瞻基又很好地執行了父親的遺會,三個月就把獻陵建好了,所以獻陵自然稱不上什麼規模,按期明美的蒙基制度。一般是寶城內應當用厚實的黃土填滿,並在上面蓋起高大的寶頂。
但獻陵的寶頂卻連寶城的內牆都蓋不住,顯得很是簡單和寒酸。這獻陵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作為十三陵的標誌性建築的稜思殿很小,可以說是其他陵園校思殿的繼小版,並且陵宮中間有座小山,將陵宮分成了前後兩院。這麼一分不打緊,一樁風流事就給附會出來了,而且還上了一個當地的民間刊物《陵語》:仁宗未高織為太子時,每日在言中遊蕩。其時,官中規矩,凡夜晚宮中妃子門口掛紅燈,太子方可進人。掛綠燈,表明內住長輩,不得人內。一夜,朱高識遊宮,見一樓內窗欞上掛著紅燈。便喝退侍從,徑直人樓。待其寬衣上床後,卻見床上竟是姨娘。
此事在皇宮裡譁然傳開,或日太子對比其年長几歲之姨娘早有此意。當夜,是其事先將姨娘房門綠燈摘下,於窗欞之上換成紅燈:或日姨娘早對太子有情,是其親摘綠燈,換上紅。
仁宗皇帝駕崩,其子朱瞻基命人將父皇陵墓建於小土山後,使石碑殿堂及明樓寶頂互不能見,意在以小山將仁宗和他姨娘的醜事遮掩。故此小山謂之「遮羞山」。就這樣,一樁風流事被說得有鼻子有限,而且還有那座名為遮羞山的小土山作為物證,儼然是確有其事,只是估計他們不知道這座小山非但不是什麼遮羞山反面大有來頭,它就是傳說中無限神秘無限靈異的一龍脈!而這座陵幕的形狀很是符合「風水」的原則。對於皇家園陵的營造,最重要的一條當然就是選擇「龍脈」,而這個雖然不起眼但依然有起伏的小山丘就是「龍脈」 的象徵,史書上稱它為「玉案山」,皇家的玉案山抑或說是龍脈竟然被說成是意意山,而且還給那個蠻不錯的仁宗皇帝編造了這麼一段不風光的風流事,仁宗若是知道了,肯定會覺得自己比竇娥還冤!
眼看著獻陵將要被試掘,事情又發生了變化。主持人吳晗和夏鼐又改變了主意,認為獻陵的意思不大,開啟獻陵也不可能給長陵的發掘帶來大價值的參考,最後還是將目標定在了定陵上,原因有兩點,一是定陵在十三陵中營建的年代較晚,地面建築保存得比較完整,將來修復起來也容易些。二是萬曆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一個皇帝,在位48年,可能史料會多一些。就這樣,轉了一大圈,還是選中了定陵。
有人說,這是一種報應,因為萬曆曾經縱容了自己手底下的宦官去盜墓,這盜得的東西說是充到國庫,但明眼人都知道,其實就是到了皇帝自己的腰包裡,到最後那個大膽包天的閹臣竟然把大明朝的王陵都給挖了,而這背後肯定是有萬曆撐腰,最起碼也是被他默許的,這實在是一種罪過, 挖人祖墳在民間就已經要被罵作斷子絕孫了,這萬曆竟然引著宦官挖自己的祖墳,那肯定是不容於蒼天,要遭報應的。雖然這麼說也是一種迷信, 但甭管怎麼著,萬曆自己的定陵還是被挖了,但這次挖可是合法的,是能見光的,也許正因為如此,萬曆的報應來得才更加痛快吧。
小編今天講到這裡就結束,這些只是小編對明代歷史的見解。如果有想對小編說的話請在下方進行評論,小編會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我們下期再見!